茅盾文学奖得主 茅盾文学奖得主散文精选集《洗牌年代》出版 

《文化课》

《洗牌年代》可称《繁花》的素材笔记,某些来来往往的人与场景可看做是《繁花》的背影。在《繁花》中,作家金宇澄为该书绘制了很多小说场景中的插图,这次他又亲自为《洗牌年代》绘制27幅插画,有设计、示意与效果图的趣味。


关于《洗牌年代》,金宇澄说,“一般说来,风景是闲笔。我个人认为,一切都是闲笔,人物也是这时代的闲笔,即使人物有名有姓,可以出来转几场,他要走,真也就走了,对于年代来讲,他总是要走的——老式理论比如,舞台上挂一把枪,这枪到最后必须响,但之后在欧洲剧场,这枪早就不响了,早变了这一类逻辑,什么都变了,枪可以一直沉默,或者,枪变成怪兽等等。”而对于“洗牌”的理解,金宇澄说,“洗牌——为求更多更复杂的变化,替换原有的应对顺序。变动位置,四季也在移行中,声息、光、倒影,切断的瞬间和停顿,一瞥惊鸿。”本文为《洗牌年代》中的一篇,由文汇出版社授权澎湃新闻使用。(注:本文插图均由金宇澄所绘)


二十五发连射

黑帮恺撒找到了加菲尔德,胁迫他用左轮枪“俄罗斯轮盘赌”。加菲尔德三次扣扳机安然无恙。恺撒却在最后一次将自己击毙.

这是凯文·雷诺兹导演的《187》细节。

枪械发达,有时已成了人身器官,影视片场一直是枪与枪手的主要聚集地,在《出租汽车司机》及《时间的针脚》中,枪支密密麻麻挂满前胸后背,已是演员延伸的手臂和喉咙。

“禁止枪口对人,空枪不得对人”是持枪者一直的行规。

面对枪口,也许只有演员、死囚陪绑、多次上“法场”历经“假枪毙”者、企盼安乐死者、城市泼皮、惯赌、“老年痴呆”等等,才无所谓怕与不怕。


观众熟悉了银幕枪战,习惯了银幕英雄和演绎套路,面对一般电视中的公安纪实片,显然是不能满足的,这类报导即使全程记录,冲进现场的最真实况,基本也就是颠簸不清的画面,或者平静狼藉的街景,抢劫犯不是忽然被击毙,就是模糊中逃逸,能够看明白的,只剩地上数枚弹壳,尸体抬走后的人形粉笔线。

记录警员密捕人犯的片子,也与电影细致情景不符,采用的都是中国式的一拥而上办法,都是三四人抓一个,观众还没醒过神来,公安战士七七八八出手,已把“对象”按趴在地,好比蜘蛛抓苍蝇,飞快地捆绑旋转,画面根本看不清,也就结束了。

随机真实跟拍,条件就会受限,敏感镜头也因为规定而被截断,摄像奔跑的体力不支,镜头飘忽,某一刻光源问题,忽会伸手不见五指,最紧要的部分,往往只能用最普通的办法处理,没条件做到章法。

至于明显针眼摄像头或夜视镜的现场,好比看残缺的黑白默片,不会听到一句对白,恍如一种窥私——起初,疑犯还在自如的生活状态中,在抽烟喝茶,或和女人睡觉,画面出来一个糊涂的背影,是便衣还是线人,分辨不清的敲门声,搭话,坐下来点烟,或递一块毛巾给人犯,画面到此,往往就短路了,跳突了几秒,屏幕金星闪烁,或马赛克,或地震样天旋地转,等恢复了平稳,看得清之时,“对象”胳臂已被牢牢扭住了,二三个人压着,又有一个人扑上来,抓、摸索犯人手脚,巨声呵斥,镜头大喘气那样醒过来了,切回到彩色的现场,像是由单色世界钻出了水面,喧哗鼎沸,目不暇给。那个人犯也已经是一名凯旋的进球队员,早被多人压紧,叠罗汉那样,只有喘气的份。

看过一部云南缉毒纪录片,结局极为沮丧,一毒贩深夜穿越边境,雨中泥泞小道,伸手不见五指,几个等待一夜的警员,在远红外镜里发现案犯的轮廓身影,于是一拥而上,没想到对方随手拉响了怀中的大号反坦克手雷,一道火光划破山峦,同归于尽。

如果给毒贩掏枪反抗的空间?那么双方射来射去展开枪战,子弹横飞,身处乱世,众人改穿防弹衣,多备子弹,层层搜山——这又像演戏。

在电影中,则一直可以仔细演绎,开展经验外的玩枪套路——搏斗,举手,谈笑,靠近持枪人,鼓励对方开枪,投降,崩溃自杀,从容对待,小马哥端双枪,双方直面黑洞洞枪口,距离五六码对峙,斗智亦斗勇——不会出现在公安纪实片中。

茅盾文学奖得主 茅盾文学奖得主散文精选集《洗牌年代》出版 

枪口顶紧双方胸膛,大力滚打之中,腹部一声闷枪,不知中枪者究竟为谁,凝滞数秒,反角瞪大眼逐渐瘫倒下去——这类情景也不出现在纪实片子里。

民国纪录片,涉及死刑犯现场,才发现枪的力量,比演戏要残暴沉默得多,每个死尸都硬邦邦突然倒地,有如触电,突然抽筋点穴的样子,功勋演员也学不来。

电影的枪伤细节,经常滥用假像,1970年代看到猎人打着的一匹狍子,东北特有物种,小口径步枪创面,进弹处极小,不见一个血滴,翻过另一面,出口则有饭碗大,血都喷溅在另一面。


在中苏关系紧张年代,东北边境的年轻人一度都发到了长枪,部分上海青年也领过苏式马枪的几种枪型,这批老枪,传说是二战末期苏联远东第一右翼兵团的入境遗物,也说是随后增援东北的蒙古骑兵武器,或朝鲜战场的退役装备;后一种说法,也有疑虑,志愿军入朝,已使用苏制连发冲锋枪,枪管有柱状散热器,圆盘弹匣,老电影表现了这类造型的武器,包括缴获的美制新式卡宾(也是一种马枪?西班牙人称骑兵为“卡宾”)已装备于步兵,参加了这场战争。

面对马枪,会想到马背,想到马上射击的姿态,比一般步枪短二三十公分,单发,没有半自动弹匣,打完一发,扳动枪栓压入一个子弹。抚摸这样的枪,难免叹服上几辈军人的本事,不清楚他们在颠簸的马背上瞄准射击,是怎么练的功夫。这批三十年代的武器,到七十年代初,烧蓝褪尽,布满伤痕,擦拭后依旧锃亮,步枪的普通枪刺,都已钝秃了,但端它朝门板上捅,一捅一个窟窿。老一辈人说,这些枪经历诸多的战事,枪枪都有人命。

大家一人一枪,保养摆弄了好多天,有时如行刑队那样,按口令丁字半步排列,集体举枪,三点一线,齐整整瞄准一个草人,扣扳机,放下,退步并腿,左手贴紧裤缝,挺胸站直。也练习卧射,在田地上岔开两腿,躺卧着瞄射,然后抱枪横滚,鲤鱼打挺离开射击点。记得休息时,有人模仿电影派头,对准一个老乡的头,哗啦一上枪栓,老乡瘫倒在地,尿透了棉裤。

三八大盖的枪栓有一斤多重,半夜听它哗啦一声上膛,就算只闻其声不见枪口,仍然英武有威慑。以后看到“匈牙利事件”那些锯掉枪托,藏在大衣内的步枪照片,虽知道已经是英雄末路,依然神气十足。

不管世道如何,枪应该具有唬人的神韵才好,单看外表,也许国产“五四”属于最难看的手枪型号,这么多年,一点不改变外形设计,却是出镜最多的枪支,虽如今影视里的警员,学老美那样双臂举持戒备,“五四”弱化了前突枪管的特点,还是显现不了应该有的力量。另是电影里时髦精锐卫队和当代黑道用的微型冲锋枪,等于一种手提电钻,即使是三十年代的盒子炮,也比它们醒目得多。


以前常常可以见到杭甬铁路,四明山一带乡村猎人的身影,一般都是中老年男子,脚穿草鞋,身背竹篓,雨天斗笠蓑衣,如渔夫或金冬心画卷的野翁隐士,裤腿被露水打湿,神情漠然,不讲话,眼神看得很远,有点呆相,也如余华笔下的破落地主气质——乡间有这种游荡成性的人,不事桑麻,喜欢到处乱跑,这等装扮,是在打鸟,所持的土铳,都是祖宗的简单构造,没有膛线,每次手工装药装铁砂,用通条压紧于枪管底部,外装一火药纸,右手扣机,枪管搁在左臂上的射击,这种姿态,是左臂抬着枪管,往上方一送,一扣扳机,就有数只鸟掉落在草丛中,动作就是这样的一抬一送。看他们行猎,是古之有之的嫡传家法,明白了习惯上举枪三点一线瞄准,是纯西式的动作——中国的枪手,前后胸口写大“勇”字的兵,应也是在这样的抬送之中射击的。这个中国动作,涉及制造技术的落后,估计也因土铳铸制枪管,容易夹砂爆裂,头脸靠得太近,有炸膛的危险。过去的义和团,虽有长短铳,仍然不敌华尔洋枪队,应是这种麻木的开枪姿态,无准星的射击才失败的。

南面有土铳,东北方面,1970年代已常见携带“持枪证”的双筒猎枪,电影《千万不要忘记》某个不安心上班的哈尔滨工人,经常泡病假,带了双筒枪去打沼泽地的野鸭,讨好丈母娘,是全国人民当时都知道的落后分子形象。这类双筒枪多是仿苏联制品,与射飞碟的运动枪械一样,可凭“持枪证”购买子弹,也可以自己装药再造。

先是在空弹壳里灌一部分火药,压入几枚口径相同的圆纸板,然后灌一部分铁砂,如果打大野兽,只放入一个独头弹,然后,同样用圆纸板压实,最后,以烛油封口。弹壳底部,有一俗称“屁眼”的细孔与凹槽,压上一个发火小铜帽,一发猎枪子弹就做成了。冬天的时候,猎人往往这样呆在家里,一天到晚做子弹。

双筒枪是双扳机,双发子弹,双撞针,先后撞击铜火帽,通过弹壳底部细孔,点燃内部火药,铁砂或者弹头立刻射出,与其他枪弹原理是一样的。当时传闻省级人士来嫩江乡下行猎,带两狗是德国“黑盖”,枪是德国三筒枪,双筒枪管之间,另有小口径步枪枪管,三个枪口,品字结构,三扳机,三撞针,闻所未闻。

道听途说,别开生面的还有,当时边境青年兵团,培养出了一位女射手,标准手枪百步穿杨,实在了得,该女在全国的射击赛事拿过几个好名次,后也是借了这个特长,调到省城哈尔滨去了,这事叫人神往,有人一句话总结,产生了非常实际的画面——算过那一笔细账吗,她几年的艰苦练习中,已射掉公家一卡车子弹。


笔者当时所在地方,是全国最大的劳改农场之一,里面曾有最多的带枪管教,大量原籍全国各地的服刑犯,直到1969年中苏交恶,犯人们奉命内迁,以各地城市青年回填。听前劳改管教的总结:大量的劳改人员,女犯一个比一个笨,男犯一个比一个聪明。

农场当时有小机械厂,收用颇多的男犯,都是大城市七级八级高级技工,车、钳、刨、磨、铣,样样精湛。有一日,管教拿来一把老式手枪,原是十发子弹连射,他问一个上海籍的八级钳工犯人,是否可改成二十发或二十五发连射?

上海犯人放下《毛主席语录》,一口答应。

两星期后,多个农场干部,都随这位管教去机械厂看热闹,手枪已改好了,枪身和弹匣都作了整型,饰有崭新的“烧蓝”,上海犯人解释说,因为物质匮乏,枪柄镶了半透明普通牛角,置于一黄菠萝木枪盒中,美观威武。犯人说,如有条件,手枪可以镶金错银,可以镶牙,嵌螺钿,珊瑚,镶翠,就是翡翠。他见识过全“景泰蓝”装饰纹样的好枪。

管教掏出二十五颗子弹,让犯人一一装入弹梭,一颗不多,一颗不少,全装入新枪匣里。

管教喜上眉梢,接过枪来掂了分量,瞄左瞄右,大家立刻散开,以为他要试射。但管教把枪递给这个上海犯人师傅,请他来射。

上海犯人一时慌乱,不知所措,小心翼翼朝天打了一发。管教说,打!

犯人再射两发。

再打,打!打!打!

犯人的神情一直在变,终于,扳机一扣到底,朝天连发二十五响。枪口冒烟,弹壳叮叮当当落了一地。

真是好枪,好枪,好枪呀。管教赞叹不已说。



金宇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9151/716042729705.html

更多阅读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凤凰文化讯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8月16日发布公告,根据第六轮投票结果,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及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按得票数排序)最终获得本届茅

我所了解的茅盾文学奖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我所了解的茅盾文学奖一 设奖来由据我所知,茅奖的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那年在重庆为茅盾举行了"五十寿辰和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在6月24日庆祝会上,正大纺织厂的陈钧经理委托沈钧儒和沙千里律师将一张十万元支票赠送给茅盾,指定

茅盾文学奖反间谍小说:暗算

小说文艺 > 文艺其它 > 茅盾文学奖反间谍小说:暗算茅盾文学奖反间谍小说:暗算这是一部直接反映反间谍部门的核心机关——无线电侦听与密码破译的作品。本书纵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将间谍战、密码战、无线电侦听熔为一炉,穿插亲

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最新散文集《中国小记》第三辑:饮一口汨

饮一口汨罗江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当它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目录资料 历届国展书法获奖作品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目录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声明:《茅盾文学奖得主 茅盾文学奖得主散文精选集《洗牌年代》出版 》为网友時尚俏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