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美国电影:《坦克大决战》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坦克大决战是部纯粹的战争风光片。
没有过多的铺垫或是前缀,直入主题。
强悍的德意志军人
德军坦克上校是此片当仁不让的最佳男主角,一头金发,身材挺拔,英俊。从开始直到结束,几乎全是描写德军在坦克上校的指挥下,如何横扫千军般地展开强大的攻击。为什么此片没有明显的正邪之分,甚至有赞美德军强大武力的意味呢?究其原因,二战根源是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冲突。英美最开始是想借德军灭了苏联。英美跟德国之间的战争充其量是家里斗,德国跟苏联的战争才真是你死我活。二战结束后,英美对于德国没啥敌意,拍出来的电影也没描写德军怎么怎么残暴。电影表现的德军素质也比较客观。同时,二战中,德国研发的强大战争武器,虎式坦克,豹式坦克,V型火箭,U型潜艇。都是二战中最顶尖的杀人利器。也使得以后导演拍电影有了渲染的基础。
虎式坦克的宣传大片
相当多的细节描写都是反映虎式坦克的强悍。
细节一,刚开始的美军步兵的抵抗,被虎式坦克轻松地粉碎了。步兵发射的火箭根本不能伤其毫发。细节二,在虎式坦克路经关键大桥时,一辆美军M-24进行抵抗,对虎式坦克发射炮弹,也是不起作用。
而虎式一炮就轻松报销了M-24,而且上前直接把燃烧中的M-24推入河中,虎式坦克攻击力和推进力可见一斑。细节三,片尾M-24跟虎式坦克的对决,纯粹是虎式坦克屠杀M-24。而M-24的作用就只是拖延虎式坦克,来消耗其燃料,可悲。都是坦克,咋命运差距这么大捏。故,中文把此片名翻译成坦克大决战是相当庸俗,也是相当不妥。
但是,电影中,虎式坦克不是货成价实的虎式坦克,成了最大的遗憾。 [影片简介] 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德军的一场坦克大战,德军由罗伯特.萧饰演的希斯将军率领,企图在圣诞前夕对盟军作全面反击,但计划功败垂成,被亨利.方达饰演的凯晨将军发现,因而双方发生殊死战。原来的宽银幕电影颇能表现出这部巨制的战争气势,在小荧幕上播映当然大打折扣。不过,导演肯.安纳金的叙事手法仍算流畅,加上一群老牌演员罗伯特.瑞安,查理斯.布朗森等也演出卖力,使影片维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基本信息] 原名: 坦克大决战
片长: 167 分钟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导演: 肯·安纳金
上映日期: 1966-07-21
又名: Battle of the Bulge
imdb编号: tt0058947
类型: 战争, 动作, 剧情
语言: 英语, 德语
主演: 亨利·方达 / 查尔斯·布朗森
获奖情况 1966年 金球奖(Golden Globe) 最佳男配角(提名) 特利·萨瓦拉斯 1966年 金球奖(Golden Globe)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Benjamin Frankel [精彩影评] 看看成功是怎么实现的? 身在第一线的军官,透过种种迹象和自己的经验,认为德军正在准备进攻,但就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上级采取行动(看来不仅要有忠诚、专业经验,还要有充分的沟通能力才能真正施展自己),结果沉浸在德军马上战败、战争即将结束的喜悦的美国大兵们遭到了德军坦克的大举袭击。组织中永远有真正洞察现状的人,关键是怎么用起他们来。也许《从价值观到行动》中提及的“平衡”观念有助于此?
在撤退的路上,面对德国人动过手脚的路牌,有人发现了问题,但很多人凭自己一贯的认知坚持到底,结果走到了错误的地方?如何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掌握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试像拿破仑那样大局在胸,信心十足的拿捏时机吗?
在找不到敌人的情况下,一线军官如何冒着死亡的危险,说服飞行员进行大雾中的侦查,最终找到敌军?凭借的是自己充分的经验和多少次在现场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知识吧?没有多次对这片区域的侦查,他恐怕很难有足够的勇气去侦查。组织需要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在敌人突飞猛进的时候,指挥官在战略性思考。就像他坚信的哲学一样,任何一个战略都有自己的命门,德军的命门在哪里?一次偶然的观察,让他找到了敌人的薄弱环节。此时,“总部”的作用就发挥了,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让战地指挥官做出决策。也正是凭借总部准确的信息,指挥官作出了正确的决定,算准了对手的行动方略。在我们不知道总部该干什么的时候,这里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范例。
组织中永远有洞察实情的人,永远有忠诚的人,怎么样用好他们,怎么样通过良好的策略,怎么样借助完善的职能分工和丰富的专业经验,实现成功,恐怕是我们面临的永恒问题。 好电影会越看越精神
区别是烂电影会睡着,好电影会越看越精神
美国人虽然也喜欢自摸,但,是在尊重对手的前提下
喜欢里面的德国装甲兵之歌
歌词中文意思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们微笑;
火热的白天,
寒冷的夜晚,
扑面的灰尘,
但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
伴随着阵阵尘沙。
当敌人的坦克露出踪影,
我们加大油门全速向前!
我们生命的价值
就是为了我们光荣的军队而战!
为德国而死是至高的荣誉!
伴随着雷鸣般的引擎,
我们在坚实的装甲板后像闪电一般冲向敌人。
与同志们一起向前,
并肩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深扎进敌人的(坦克)队列。
面对敌人所谓的屏障,
我们给予轻蔑的嘲笑,
然后简单的绕过;
如果前面的黄砂之中,
隐藏的是那炮火的威胁,
我们就找寻自己的道路,
跃上那冲向胜利的通途!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德国在征服西欧之后,曾发起过对英国的“海狮作战”,企图通过空军轰炸摧毁英国的抵抗,然后再一举登陆英国本土。可是在英国空军的英勇奋战之下,德国空军遭到了失败。没有了制空权,也就无法渡海登陆,德军一时拿英国没什么办法。后来德军主力转向东线苏联战场,向英国进攻的计划就无限期搁置。时间转眼过了几年,战争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德国,特别是美国参战之后,英美军队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企图越来越明显,原本安全的法国海岸渐渐变成了第二前线。于是,德军在沿英吉利海峡的法国海岸修筑了一道极为坚固的工事,密布防登陆壕、带刺铁丝网、障碍物、雷场、暗堡和火力点,希特勒将其称为“大西洋铁壁”,并派了“沙漠之狐”隆美尔亲自坐镇守卫。
英美盟军一直在积极筹划在法国的登陆作战。他们做了许多周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最具特色的一项——欺敌计划。盟军在英国南部建立了一个假的进攻基地,摆设了许多以假乱真的坦克及登陆舰艇,还建立了一支“大军”,部队番号都是真实的,互相之间有大量的通讯联络,甚至制定出了许多不同的作战计划。美军名将巴顿还亲自前往坐镇,指挥部队进行两栖登陆训练,登陆作战地点模拟的是法国加莱地区。各种类似的情报源源不断传到德军总参谋部,希特勒对此深信不疑,连隆美尔也误认为加莱将是盟军的登陆地点,从而把一支最强大的装甲军团置于了加莱地区。
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盟军的部队突然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登陆,经过激战,当天就有3万部队上了岸并牢牢控制住了滩头阵地。德军闻讯后急忙发动反击,可是盟军掌握有制空权,在成百上千架轰炸机的猛烈打击下,德军反击部队损失惨重,无法接近诺曼底。盟军于是源源不断地登陆,到7月1日,总计有100万英美士兵及50万吨补给、近20万辆汽车到达了欧洲大陆,而后面还有更多的部队将要到来。7月20日,希特勒在他的“狼穴”大本营召开作战会议,不料却遭到了有预谋的暗杀,被一枚定时炸弹炸伤。希特勒死里逃生后立即开始了报复,参加这次谋杀的许多德国军人都被处死。其中有德国最负盛名的元帅隆美尔,他事先也知道谋反集团的计划。2个月前隆美尔在视察前线时被盟军的飞机炸伤,当时正在家里休养。希特勒格外开恩,让他自杀了事,对外则称突然病逝。战事关键时刻,战场主帅突然死亡,德军西线已组织不起坚强的防御。
此后,盟军的进攻非常顺利。8月25日,盟军解放法国首都巴黎,9月3日,盟军攻占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9月4日,攻占重要比利时港口安特卫普,9月10日,盟军解放卢森堡,9月17日,盟军进入荷兰与德军展开激战,兵锋已直逼德国本土。希特勒命令西线的德军边打边撤,到1944年底,整个法国都获得了解放。与盟军相呼应,苏联红军也在东线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作战,从北到南的战场捷报频传,苏联境内的德军被全部击溃,苏军随即进入波兰作战。
战争已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本土逼近,德国面临绝境。为扭转这一局面,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场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一直没有像样的仗可打,直到攻抵德国本土后才遇到了极为顽强的抵抗。英军统帅蒙哥马利元帅发动了代号为“市场花园”的大规模空降作战,试图一举切开德军防线。不料遭到了极为善战的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地坚决反击,不但攻击未果而且损兵折将。德军迅速沿德法比边境组织了一道“齐格菲防线”,顽强稳住了局势。盟军因为战线过长,各处都在进攻,反而哪里也兵力不足,攻势开始变得迟缓。到了1944年底,双方战线胶着在了比利时和德国边境及莱茵河一线。
希特勒这时又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设想,集中优势兵力,再次从当年法兰西战役中通过的阿登山区实行突破,楔入盟军防线,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然后将北部地区的盟军赶到海边一举歼灭。西线取胜之后回过头来再对付东线的苏军。西线德军总司令伦斯德元帅和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都对希特勒的计划大吃一惊,不是说这个计划没有可取之处,而是现在形势已和当年不同。当年德军兵精粮足,无后顾之忧,可集中全力实行战场突破。现在德军不但要两线作战,而且兵力不足,坦克不足,更要命的是油料不足,无法支持装甲部队进行远程作战。当年德军迅猛绝伦的闪电战现在已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攻势一旦失败,德军也就再无兵力可用,败局将无可挽回。不过二位元帅知道战况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再劝说希特勒也无用,便全盘接受了这个计划。
希特勒的反攻计划不可谓不大胆,他选择的反攻地点正是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2个集团军之间的防区大约140公里宽,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这里因为地形崎岖并不被盟军所注意,希特勒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重复当年的进攻之路,来一场军事赌搏。德军如果有足够的兵力、坦克和油料,那么这个计划是非常有可能成功的。可惜,德军没有。
希特勒尽最大努力从各条战线拼凑了20个师德军,共27万人,有9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00门大炮及800架飞机。希特勒将德军编成3个集团军,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挥的第6SS党卫装甲集团军,辖有4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布兰登堡指挥的第7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集团军的侧翼,保障中央方向的进攻。整个反击作战计划代号为“狮鹫计划”。命令下达后,各路德军立即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诸如更换部队番号;使用无烟法做饭;利用夜间行军,白天则另派部队向他处调动以迷惑盟军;行进时实行声音静默,仔细抹掉行军痕迹等等。当德军隐蔽向战地开进时,盟军情报部门疏忽大意,竟然毫无察觉。
在西线战场上,盟军共计有87个师300万人,其中有25个装甲师,拥有1万辆坦克和几万门大炮,并且掌握有绝对的制空权。与德军相比,优势不可谓不大。可是盟军统帅部确实忽视了德军的反击能力,认为德军在目前的处境已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了,他们更不会想到德军会在地形不利的阿登地区发动进攻,因而盟军在阿登地区只布置了6个师的兵力。
为了弥补进攻力量的不足,希特勒亲自制定了配合阿登作战的“格赖夫”的行动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德军组织了一支2000人的突击队,个个能说英语,由36岁的党卫军上校军官斯科尔兹纳指挥,化装深入盟军战线进行破坏活动。斯科尔兹纳长期从事特工情报活动,曾在1943年使用滑翔机从一个山顶监狱救出了被囚禁的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斯科尔兹纳率领突击队身着美军制服,乘坐美军的吉普车趁夜偷越防线,插入盟军防线后方,然后分成无数小队到处进行破坏。他们切断电话线,捕捉单独活动的美军传令兵,暗杀美军军官,倒转路标,使盟军的预备队和补给车队走错方向,将埋有地雷的标记拿掉,在没有地雷的地段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并且长驱直入,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抢占一些桥梁渡口。德军突击部队的活动给美军后方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美军之间传递的命令文件被劫夺,电话联系不通,开往前线的装甲部队开进了雷区,运送补给的车队走进了德军阵地,一时之间,美军后方陷入惊恐不安之中。
就在美军阵线一片混乱之际,12月16日拂晓,德军分兵分三路从阿登山区突然发起攻击。夜暗中,德军的所有火炮一齐对美军阵地猛轰。美军此时毫无防备,士兵们还大都在睡觉。在震天动地的炮声中,美军士兵纷纷惊醒,连滚带爬地钻入掩体,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紧随着炮火,德军几百架探照灯一齐射向美军阵地,耀眼的强光刺得美军士兵眼花缭乱,而德军的坦克突击部队则在探照灯光照明下向美军阵地发起了迅猛攻击。美军猝不及防,防线立时就被突破。德军迅速冲过斯科尔兹纳及其突击队抢占的各个重要桥梁,向纵深横冲猛插,所过之处将美军防线切割成许多小块。美军自诺曼底登陆以来并没打过硬仗,一时间晕头转向,一路向西溃退,德军则从突破口洪水一样向里涌入。
因为天气持续多云阴沉,盟军飞机无法有效地出动,德军的攻势更加迅速。在中路,担负主攻的德军曼特菲尔第5装甲集团军迅速挺进,在比利时境内一举击溃了美军第106师,并包围了2个团,7000名美军成了俘虏,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的失败。12月18日,曼特菲尔第5装甲集团军一直冲过了交通枢纽巴斯托克,包围部分美军并和前来增援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展开激战;右路进攻的狄特里希第6SS党卫装甲集团军遭到了美国第5军和第9集团军的拼死抵抗。经过苦战,德军装甲部队一部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一个渡口,沿途击溃阻击美军,挺进约50公里。其先头部队“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马斯河渡口。可惜的是,这支部队在斯塔佛洛市过夜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25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未加注意,以致美军增援部队将油库引燃阻塞道路,并炸毁了桥梁,使德军推进一时被阻止,耽搁了宝贵的扩张战果的时间;左路布兰登堡第7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全都渡过了奥尔河,前锋突入美军纵深,攻占了维尔茨镇,在这里挡住了向中路德军发起反击的美军增援部队。德军进攻至12月20日,已将美军防线撕开了一个大缺口,形成一个宽约100公里,纵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德军20余万兵力在盟军百万阵营之中一时如入无人之境。这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最后一个战略奇迹了。只可惜这件事发生在1944年,而不是1940年。
德军的猛攻持续了一天后,美军才紧急调动起来。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急调第82空降师前往圣维特防线阻挡德军;第101空降师则驰援巴斯托克被围美军。艾森豪威尔又决定调美军中最为英勇善战的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团军向北靠拢保护巴顿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则要坚决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区的德军,阻挡其进一步向西突进,并准备由北向南反攻,与巴顿的第3集团军合围德军。
事有凑巧,这时一支美军巡逻车队在前线地区俘虏了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从他的身上搜出了几份“格赖夫”计划的作战命令,美军这才明白后方混乱的原因。于是美军封锁道路,开始搜索这些德国突击队员。不过这引起了更大的混乱。德军士兵和美军士兵都属欧美人种,从相貌上根本分辨不出来。于是,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哪怕出示了完整的军阶、证件也不能过关,还要回答各种只有美国人才想像得出的问题。几百名士兵因不能回答关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各种怪问题而遭到拘捕。连身为12集团军总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他在一天之内被3次截住盘查。其中一次他被问了3个问题:伊利诺斯州的首府是哪里;美式橄榄球的规则是什么;一个美国女影星的3个丈夫的名字。可怜的布莱德雷将军答对了前2个问题,可对第3个问题一筹莫展。幸好几个过路的美军士兵认出了这是他们的总司令,布莱德雷才得以脱身。
美军的阵线一直混乱了半个多月,直到德军的突击队员逐渐被肃清,而盟军兵力太雄厚了,大量新的师团被调上来堵住了缺口。性急的巴顿将军早已忍耐不住,12月22日,他率美第3集团军从南面向德军发起了反攻。巴顿在解放法国的战斗中一直冲锋在前,有美军“孤胆英雄”之称,他的第3集团军也以英勇善战而给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巴顿一直没有遇到德军主力,这次终于和德军打上了对攻战。美军第3集团军猛攻布兰登堡指挥的德军第7集团军,双方展开了激战。德军也第一次领较了“少爷兵”美军的坚强战斗力。如果这时的德军还是当年闪击苏联战场时的德军,那么纵然是勇将巴顿,也不一定能够取胜。可惜这时的德军素质及兵器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尽管顽强抵抗,还是逐渐抵挡不住美军优势兵力火力的攻击。在中部战线,曼特菲尔第5装甲集团军的一支部队加紧围攻被围在巴斯托克的美军。德军派出使者要求美军指挥官麦考利夫准将投降,但麦考利夫只回答了一个字:“Nuts!”这是美国俚语,译成汉语就是:“呸!”从此在二战史上传为美谈。德军一连攻击了9天,因兵力不足,直到圣诞节也未能拿下这个重镇。
12月24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摧毁了德第7集团军的阵地,终于赶得德军向后退去。紧接着,巴顿命令美军第4装甲师火速赶往中部战线去解救陷入德军重围的巴斯托克。12月26日凌晨,第4装甲师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一个掷弹兵师对巴斯托克的包围,两军在巴斯托克形成僵持。
此时,德军还要争取最后的取胜机会。12月25日,德第5装甲集团军的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绕过巴斯托克,向北面的美军第1集团军进攻,双方在塞勒斯地区展开大战。塞勒斯是德军推进的最远处,如能突破这里,仍可以撕破美军防线。这场战斗是西线战场上少有的激烈对攻战,双方都出动了大量坦克和装甲部队。不走运的是,天气开始好转,美军立即出动大批飞机对德军装甲部队进行猛烈轰炸,使其损失惨重。战斗中,双方都打出了一个“羡慕”。美军羡慕德国人真顽强,真能打。德军坦克少,炮弹也不多,但是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战斗群散而不乱,分而复聚,冲锋不绝,美军要不是人多真就抵挡不住;德国羡慕美军火力真强。大群的可与T-34型坦克媲美的美式谢尔曼式坦克和潘兴式坦克呼啸而来,各种火炮凶猛扫射,炮弹下雨似的猛砸德军阵地,跟不要钱似的。空中“野马”式轰炸机铺天盖地飞来,擦着德军头顶扔下成堆的炸弹。美军真打阔仗,前沿阵地被德军突破,大量轻重机枪就全扔在阵地上,保命要紧,回去又拿着更多的机枪反攻过来。德军这仗打得有点心酸,要是能有当年的兵力火力,这群美国“少爷兵”还经打吗!经过一天的血战,德军第2装甲师阵亡2500人,1050人被俘,损失81辆坦克(原有88辆),终于支持不住,向后退去。
担任德军进攻矛头的中路一退,向西突破马斯河包围盟军的计划已经破产。希特勒很不甘心,他命令德军转兵向南向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进行突击,如能成功,则可以形成一个新的防线,改善德军西线防御态势。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900多架飞机对盟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机场进行了几个月以来最猛烈的轰炸,盟军的260架飞机被炸毁。接着,德军地面部队集中了所有的坦克和油料,拼死突破了马奇诺防线,向阿尔萨斯北部发起了进攻。然而,时移势易,美军这次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以强大的优势军力为保障,1月3日,盟军开始了全线反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由巴斯托克向东北出击,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北向东南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阿尔萨斯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与盟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德军不顾伤亡和损失顽强攻击,几次突入盟军防线。盟军则依靠优势兵力和空中打击又连续把德军赶出来。双方大战了5天,最终德军仍未能攻下阿尔萨斯。而盟军的百万大军已汹涌而来,德军兵力坦克损失过半,而且油料用尽,再也无力战下去了。1月8日,希特勒终于下令德军撤退。非常惨的是,德军仅剩的一些作战坦克,因为没有油料,只好丢弃在路上。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乘机迅速推进,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到1月28日,德军被赶回到原来的攻击出发阵地。至此,希特勒的阿登反攻作战一败涂地。
在阿登战役中,德军伤亡约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军车6000辆;盟军损失约8.1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美军近8万人,英军1400人。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
[请您观看] 编辑于201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