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纵观这些政策执行和落实的情况,除服务于学校教学的硬件设备得到改善之外,关乎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作为上级教育行政决策部门,对教育问题的掌握,缺少到农村基层学校的深入调研,看到的光彩只是好一些学校的表面现象或者是基层部门统计的数据,教师短缺导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困窘,令人担忧,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未来人才的素质。
我国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告诉人们,教师是推动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缺少老师,就好像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尽管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免费师范生撕毁协议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的事实,已显露出农村学校面临的教师短缺的现象愈发严峻,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村孩子接受到高素质的培养,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迫在眉睫,结合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应做好问题剖析和制定措施两方面的工作。

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这是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经常关注的话题,并为学校师资培养制定了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今年又为农村学校出台了全科师范生培养政策,可谓是用心良苦,同时用通过实行乡村教师补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8项举措来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然而,农村教育因为缺教师导致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不可想象。最近新闻报道的学校缺老师,一些学科一直没人上,家长寻求解决的报道,真实而且相当普遍。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现在支撑农村教育发展的依然是大量的老转正民师,这部分人员已到了退休高峰期,女性教师未来五年将会全部退休,男性教师在五至十年也将全部退休,近几年新招聘教师人员远抵不过教师退休人数、调往城镇学校人数和非正常年龄死亡人数。
二是近几年新招聘的教师除少数本地教师外,其他均为外地教师,由于学校没有住处,再加上工作负担重,以及与之不相适应的工资待遇和较差的工作条件,使得相当一部分想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也使一部分年轻教师,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调离农村小学。
三是乡村教育环境差,待遇低,乡村教师补贴落实不到位或补贴被大打折扣,使广大教师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调出者极具增加。
四是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根本是一句空话,乡村教师由于学生素质差异大,教学成绩远比不过乡镇学校,得到各类优秀荣誉的几率渺茫,达不到评定职称的硬条件,为了自己的前途纷纷调离。
五是乡村学校生源少,经费不足,老师除了微薄的工资外没有任何的生活补助,超乎寻常的超课时补贴和教学奖惩无法兑现,教师移动到条件好的学校成了必然。
面对这一困窘,学生数多一些的学校,为了孩子自筹经费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学生少的学校没有经费聘请教师,只能让老师严重超负荷工作,如今的农村学校除语文、数学课外,其它学科一律停上,学生根本不知道还有音乐美术课,还有品德课,家长们有意见,学校很无奈。所以,解决教师短缺的关键是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关键,是把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国家政策落实好,监督好,不打折扣,既要提高他们的生活环境,更要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精神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开辟崭新的道路。
1、为乡村教师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解决住房问题
解决教师住房问题是留住教师的关键,乡村教师待遇低,靠微薄的工资很难独立建房,通过住房公积金只能在城里买房,完全不切实际,教师不在城里工作,贷款买房闲置或城乡奔波,更是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如今上级对学校的硬件投入,由于缺乏调研,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教学设备配置过剩,为一些学校巨资建设的学生餐厅更是一种无用之举,学校除学生教室外其它教学辅助用房几乎一间没有,而有教师住房的学校聊聊无几,学校没有教师住房,只好把教室隔开,部分当作宿舍,几个教师住在一间屋内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办公环境更是差到极点。学校没有教师住房,新招聘教师连住房没有,农村学校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条件,为他们租房居住,怎能留住他们。为此建议,为农村学校建造教师宿舍,比建造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更科学和紧迫,希望上级加强调研,到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学校看一看,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先把教师生活问题解决好,才能把教育办好。
2、把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现实生活中,农村教师是一个低收入群体,一个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在农村每月只有不到1500元的工资,即使有十几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每月也只有不到2000元的工资待遇,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本乡本土人,除去每周或每月的车旅费和生活费,可以真正称得上标准的“月光族”,三十几年教龄的教师工资,也不足3000元。与此相反,一个城市老师,除正常工资外,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待遇弥补,也能生活无忧。城里教师下乡支教,县财政每人每年拿出2至3万元的补贴,即使这样,如果不是职称评定条件的约束,还没有人下去,这一方面说明农村条件的艰苦、待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是对长期扎根乡村教育教师的歧视,城里人到农村学校教学的补贴,就超过一个正常在农村教学的年工资,又怎能不让农村教师心酸呢?
“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必然的,国家针对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制订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抓着了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方案,然而,在提高教师待遇上依然停留在口头上,待遇依然显现在档案上。笔者曾看过一个关于教师师德问题的访谈节目,一个教育专家这样说道:“各级政府领导宁可发钱购买课桌凳、电教器材闲置,也不愿给老师涨一分钱工资,导致师德滑坡”,更是说明了各级政府没有把解决教师待遇问题,放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所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核心,是把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国家政策落实好,监督好,不打折扣,不做表面文章。对自愿为农村教育事业勇于奉献的老师,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生活环境,更要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精神待遇,不要让他们流血、流汗,再流泪。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开辟崭新的道路。
3、关注教师身体状况,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最近一篇某县教育局长给全县教师的一封信,要求教师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报道,充分说明教师身体状况差,已经是全社会教师共性问题,应引起关注。
作为农村教师,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好多教师都过早的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未老先衰,大部分教师都不同程度的患上了颈肩腰腿疼痛病、咽喉病、眼疾病、精神抑郁病等,特别是肺癌成了教师的高发病,女性乳腺疾病也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不足,一旦外出治病或身体疾病检查,就会有班级学生被“放羊”,因而影响学生学习,更主要的是教师待遇低,如果不住院治疗,根本承担不起高昂的不能报销的检查费用,导致小病托,大病扛,最后发展为严重的疾病。另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龄几十年的教师,工资还不如一个自己教过的孩童打工工资,一对农村夫妇,外出打工二到三年,就可以建起一座漂亮的两层楼房,而教师靠自己的工资,则需要十几年,还要背负不少的贷款。严重的待遇差,让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抑郁病也随之高发。
如今农村教师职业已不再受人羡慕,教师世家也基本从农村消失,给教师资源的补充带来了的冲击不可小嘘。近几年,教师因重大死亡率远高于社会其它人群。其它行业或部门,每年都会安排单位人员进行年度体检,而教师这个行业,从来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关爱,给教师体检成了梦想。为此希望国家对学校经费的拨付,增加用于老师体检的专项经费,或者从经费中单列可用于老师体检的开支项目,保证专款专用,只有教师的身体好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学校工作,从而增加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到农村当老师,为农村教育助推新的活力。
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不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调度、身心关爱,更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只有解决了教师问题,才能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开辟一片蓝天。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