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这一宏大主题的两个关键抓手,一是进一步破除以药养医,二是逐步深入进行医疗从业人员的薪酬体系改革,同时要增加国家医疗卫生投入,做大人均保有量。
看病难、看病贵,常让人心生“不敢病”的无奈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需求的蓬勃发展,数量上的不足和结构上的不均衡导致医疗资源短缺现象凸显。而医疗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供给投入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反映的则是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取消最为人诟病的以药养医喊了多年却效果甚微,挤压掉药品水分的“独一份”三明医改,也陷入了“改革孤岛”的舆论漩涡。酝酿多年却一朝落幕的重庆短命医改更是让人们再次将视线聚焦到医改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话题上来。
改革孤岛”的试验意义
4月1日的中央深改组会议谈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表示要立足中国国情,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让闽西北山城三明市的医改备受热议。一方面是国家卫计委报告中称的“公立医院改革至今,22家医院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延续优化势头,各方受益显著”,“其绩效之显著,唯此一例”;另一方面是接踵而至的300多家考察团,盛赞三明医改成果之后却纷纷表示“做法很好,学不了,也没法学”。
对于福建省三明市独特的医改成功案例,很多医改研究专家都是其热情的支持者,但看起来医疗界人士更大范围的共识是,三明医改只是小范围内的成功案例,并不具有推广的可操行性。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应亚珍在其撰写的调研报告中分析,三明医改假如长期处于“改革孤岛”的状况,将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困境。
“一方面,三明已连续出现了两年的医保赤字,医药领域不断爆发丑闻;另一方面,三明已有八位院长因贪污腐败连续被抓。可以说,这两个因素是促进三明医改进行的关键。”上海梵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医疗官、院长陆彦明这样解释三明医改的动力。他肯定了三明医改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析出”药品价格水分,医药费用结构趋近合理的成效,其结果是三明百姓看病负担有所减轻,“三保”基金实现平稳运行,基本实现了财政、医院和百姓多方共赢的目标。
但陆彦明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三明医改迄今为止,很多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潜在的矛盾和后遗症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比如年薪制的思路是否是“高薪”养廉,如此“高薪”能维持多久的廉洁?再比如,三明因为医改带来的欠款已超过2亿元,如今,国务院和国家卫计委都明令禁止地方政府高额举债发展,禁止医院举债采购医疗设备,如此的投入和财政负担,三明还能坚持多久?
认为三明模式既不能持续也不能复制的专家坚持的理由是,全国能够像三明医改“操刀手”詹积富这样懂业务又有权力的官员凤毛麟角,他靠的是行政权力和个人魄力来做。凡是靠行政力量,没有形成机制是难以维持下去的。谈到复制问题,陆彦明说道,医改原本就是世界性难题,能在实践中探索到一些有用经验,并取得一定成效,这是难能可贵的,哪怕这些经验并不完善,成效或许是暂时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状况和文化习惯也不一,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历史问题、历史欠账和发展阶段都不同。”陆彦明表示,医改这一宏大主题的两个关键抓手,一是进一步破除以药养医,二是逐步深入进行医疗从业人员的薪酬体系改革,同时要增加国家医疗卫生投入,做大人均保有量。这其中包括增加政府在医院基础建设、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循环流动、公办医院工资性支出及医务人员体面廉洁生存以及初级和基本医疗服务上的投入;增加在医保报销上的投入,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基本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逐步缩小国内医师基础薪酬与泰国、日本等国的差距;增加人均医疗卫生投入,增加人均床位拥有量、人均医师拥有量及人均医疗机构保有量。
谈到三明医改破除以药养医的具体方式,陆彦明认为要从制度上做出长期安排,而不是单纯依靠降低药价,湖南、江西、上海等地都已经出现了很多低廉而有效的药品因为价格太低以致断货停产的局面。这对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发展制药行业其实是不利的。要真正破除以药养医,药品从生产上市、进入医保报销体系到医院处方使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制度设计。“新近刚颁布的取消药品政府定价也是有益的举措之一。药品的价格方面,引入市场机制调控是必由之路。之前的医药分家、取消药品加成、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医院去行政化甚至去编制化,都是有益于破除以药养医的尝试。”他这样说道。
“最短命”的医改的反思
3月25日,《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正式实施,对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进行了结构性调整。然而仅仅进行了7天,不堪涨价重负的患者及家属涌向了重庆市委信访办所在地上清寺,致使当地交通堵塞了100多分钟,随后重庆市紧急叫停了这场被戏称为“史上最短命”的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