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通俗小说 【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
2、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作者都是知识分子或官吏;内容是不见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
3、改编 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
4、独创 独特的创造;独自创造。
5、小说流派 小说流派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艺术主张、表现方法、审美趣味和小说风格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小说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小说派别。
6、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7、“世代累积”型作品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播史上,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大都有一个由素材积累、逐渐加工和最后形成较高质量小说文本的过程。明朝是中国小说最兴盛的朝代,其中代表作品有所谓的四大奇书,这四大奇书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由说话人的底本演化而来,再经由一些文人加以润饰、考证、整理而成的。此一类由不知名的群众作者同文人作家先后参与进来,对原始素材、先行故事和并行的修订本进行加工制作、修改完善,历经数代而后由杰出文人写定的作品,有学者称之为世代累积性
作品。
8、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9、熊大木模式 明清通俗小说兼为精神产品与文化商品,负责传播的书坊主干预创作的“熊大木现象”,是这种双重品格必然的外在表现,平庸之作叠出也相应地构成小说创作演进的重要环节。
10、讲史演义 指在不影响历史最终轨迹的前提下,带有夸张、玄幻色彩的演说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战争的故事等,虽细节与史实有出入但能增加听众兴趣和故事的耐听情节。
11、神魔小说 中国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但虽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优秀作品,在避讳宣传“怪,力,乱,神”的中国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名著。
12、中篇传奇小说 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实际上是已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传奇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精彩,故事动人,文辞华丽,有些作品确实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唐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写过传奇。部分高水平的传奇且成为后代著名小说戏剧的蓝本。
13、拟话本 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今则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写的白话小说,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和凌濛初的《二拍》等。
14、头回 指话本小说的入话
15、时事小说 以往分类者以自己所处时代为标准,即今天看来是演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就全都归入讲史演义。
16、人情小说 人情小说即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例如《红楼梦》,《浮生萦云》。
17、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在这类小说中“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从形式上说,一是相当部分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
18、狭邪小说 清代小说流派之一。狭邪,小街曲巷,指娼妓的居处,这里用作娼妓的代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用此名称,指以优伶、妓女为创作题材的小说。
19、侠义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以侠客,义士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始见于唐代传奇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宋、元时期“朴刀”、“棍棒”之类的话本。至清中期,逐趋成熟,出现了《三侠五义》、《施公案》,清后期出现大量此类题材,如《永庆升平》、《小五义》、《彭公案》等作品,多以描写主人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国为民的故事。
20、公案小说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是清代《三侠五义》。先秦两汉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的传记,是公案小说的先导,或者说是它的酝酿期。
21、小说界革命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小说界革命”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人投身于小说创作,直接促使了创作热潮的出现,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22、谴责小说 是晚清的一个小说流派,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中国小说史略》 ),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作者、出版、小说理论、读者与官方的文化政策是制约小说发展的重要因素?出版:它包括印刷与销售两个方面,在古代,这一功用主要由书坊或书贾承担。小说作品的篇幅一般都较宏大,它不象诗词赋曲那般靠口诵笔录即可传播,须得经过书坊或书贾印刷销售方可达到广大读者手中,只有在此时才能产生与作品相称的社会影响,方能对小说创作起推动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小说作品既是精神产品,同时也是商品,因此,小说的发展既要服从文学创作规律,也须得受商品生产与交换法则的制约。就这个意义而言,明清小说具有双重品格。
2、供案头阅读的通俗小说是如何诞生的? 通俗小说的崛起,王阳明心学是重要条件之一。它一改鄙视通俗小说的传统观念,为士人参与小说创作和批评铺平了道路,使通俗小说的作者成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它为小说题材描叙市井小民的闾巷俗事提供了理论根据,并推动了小说从讲故事到写性格的演进。
请概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划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
(二)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帝: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富于个性特色的典型形象;(二)与内容相适应的艺术结构;(三)语言富于个性化和形象化。
4、试述明初文言小说创作的趋向。明王朝建立后,元末以来的全国性战乱逐渐止息,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开始恢复,但文化氛围却因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加强而日益肃杀阴冷。明代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明初新问世的小说并不多,但它们在明代小说史,甚至中国小说史上都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问世,完成了创作由诉诸听觉的话本到专供案头阅读的长篇小说的转换;《剪灯新话》等文言小说的出现则结束了唐宋传奇之后约一个世纪的萧条沉寂。
5、试概括明代通俗小说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小说首次得到正名与梳理。第二、小说的地位在明万历间首次得到较普遍的肯定。第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等问题得到较深入的讨论,并归纳出有益于小说创作的理论见解。
6、为什么说《西游记》与《金瓶梅》的问世推动了通俗小说创作的发展? 讲史题材垄断通俗小说创作之时,《金瓶梅》与《西游记》的成功是呼吁挣脱按鉴演义束缚最有力的号召,作家一旦发现可以不必理会因拘泥史实而遇到的种种羁绊掣肘时,他们的想象力可以象插上翅膀似的从容驰骋翱翔,这就必然会导致创作的题材、方法与技巧等从单调划一走向丰富多彩,相应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探讨也更趋于广泛和深入。这两部小说打破了将小说等同于"正史之余"的狭隘理解,人情小说与神魔小说在它们影响下很快形成,随后其他新创作流派的产生,同样得力于作家们在这种影响下的思想解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金瓶梅》与《西游记》实际上是开创了通俗小说创作的新模式。
7、试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第一,在作品的取材和主题的表现上,是以小见大。第二,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如山重水复,层峦叠嶂,引人入胜。第三,小说叙次井然,结构严谨。第四,描写的生动细致、逼真传神,也是这篇小说突出的艺术特色。这表现了作者既熟悉生活,观察深入细致,又具有高度的语言技巧。
8、试述清初前期通俗小说的创作概况。清初的18年时间里,民族矛盾尖锐。文坛上多有表现民族感情、寄托故国之思和探索总结明亡原因的作品。
9、试述清初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概况。清代的小说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所达到的高峰,影响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其他文言短篇小说有袁枚的《新齐谐》、沈起凤的《谐铎》等。其中以纪昀(1724-1805年)的《阅微草堂笔记》影响最大。这是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作者以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记叙了狐鬼神怪故事,充斥着封建道德的说教和因果报应的宣传,但其中较好的篇章揭露和讽刺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文笔简朴隽永,语言质朴淡雅,亦庄亦谐,又由于作者社会地位高,因此这部小说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和《聊斋志异》对峙的地位。
10、试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者讥讽世事是出于对社会的真切认识和忧患意识,他往往概括提炼与描摹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使读者从事物本身得到启发。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也需要适度合理的夸张,从而突出某些社会现象的荒谬,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临死前见点两根灯草便伸着两根手指不肯断气等描写,都属这样的精采例子。作者的讽刺方式与程度还因对象差别而有所不同。如对汤知县、严氏兄弟等贪官劣绅是严厉地揭露与鞭挞;对善良而迂腐的马二先生既同情又讽刺;对鼓励女儿殉节,女儿死后又禁不住伤心落泪的王玉辉,则通过对其矛盾心情及其变化的真切细致描写,既展示人物性格复杂性,又将批判矛头直指吃人的封建礼教。对讽刺程度的把握还表现在随人物性格发展变化而有所改变上。作者开始时对范进、匡超人虽也讽刺,但主要是对其境遇表示同情。这两人随着科举发达而变得虚伪、圆滑,描写也随之变为辛辣的讽刺。作者并非只展示笔下人物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而是更致力于引导读者思索那些人物变化的原因。于是社会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弊端便显得更为突出,通过那些人物形象所提出的社会批判就有格外深刻的意义。)
11、试述《红楼梦》的思想倾向。《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内在原因和必然规律。使读者对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面貌获得整体、形象的感受,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及其赖以存在的全部制度的虚伪、腐朽、黑暗和罪恶,引起人们对这一制度永久性的怀疑。宝黛爱情以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为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封建势力本来就不允许违背礼教的自由恋爱,对带明显叛逆性质的爱情更不能容忍,因此宝黛爱情必然是悲剧性结局,它不只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悲剧。
12、什么叫谴责小说?清末谴责小说有哪些重要作品?晚清时,中国接连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失败与八国联军入侵等一系列重大变故,人们对腐败的清政府彻底丧失了信心。这时,梁启超等人鼓吹"小说界革命",提倡创作为社会服务,作家们也创作了不少抨击时弊的作品。这些小说揭露尖锐,但作者有意迎合读者求一时之快的心理,描写辞气浮露,甚至言过其实,思想却缺乏深度。鲁迅先生认为这类作品与讽刺小说有相似之处,但又明显不同,故而别称之为"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