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著作人生的真义
人生的真义,陈独秀著作。陈独秀原名乾生,字仲甫,1879年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他是我国著名是政治家、思想家。人生的真义是陈独秀在《新青年》中的一篇文稿,是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中第七十九篇文章。
陈独秀雕像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它宣传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要求实现平等自由;提倡民主,反对迷信和盲从,用科学知识来判断一切事物。新文化运动是由一些接受过西方文学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他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中国。所以在这期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人生的真义》,是一篇关于人生观的文章。对于人世在世到底为了什么,有一个深刻的阐述和结论。
在人生的真义,陈独秀对于当时的所见所闻明白了一些道理,并且举例了几条,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人生在世,个人是生灭无常的,社会是真实存在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在活在这个世上,对于自己的生死是不知道,或长或短,但是这个社会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因为你消失而它也消失。
人生的真义,陈独秀还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尊重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人集合而成的,如果没有一个个人,那么也就没有社会了,所以每个人的快乐都是要被尊重的。
陈独秀一家人的解密
《陈独秀一家人》是一本以陈独秀为核心的书籍,讲述了著名伟人陈独秀上至祖辈下至孙辈一共五代,其间共几十个人在近百年时间内的人生历程,他们的奋斗与命运,他们的坎坷与遭遇。对于我们后世更接近地了解这位大人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陈独秀一家人》
《陈独秀一家人》这本书作者是吴晓,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8月份,整本书共395页。这位吴晓,原名为吴道元,是一位记者,同时也是作家,他出生于安庆,是陈独秀的老乡,同时他也是安庆陈独秀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利用史学界对于陈独秀这位伟大人物的研究成果,敢于运用文学的体裁,以其为题材创作了多本传记文学,在多个学界引起强烈反映,声名远扬,尤其是这本《陈独秀一家人》更是多次出版,被评为是百年好书,获省级优秀文学奖。
《陈独秀一家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陈独秀变幻莫测的婚姻,一生经历四次婚变:他的原配夫人名为高晓岚,是一位统领的女儿,大家闺秀,当时陈独秀的养父母为了攀亲强行结成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婚后落寞;之后,陈独秀与妻子才貌双全的妹妹高君曼走到一起,最终还是没有结成正果;之后陈独秀又与施芝英一拍即合,两人同居一段时间;陈独秀晚年的最后一段落魄时光,是年轻的潘兰珍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讲述了陈独秀后代们的经历,内容量大,值得一读。
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关系
陈独秀胡适鲁迅,这三位都是二十世纪对于中国社会多个学界具有伟大意义的文化巨星,璀璨非凡。从政治理念上看,陈、鲁两人比较接近,立场都相对激进,接受了共产主义观念较多,两人都不认同胡适的自由主义,反对其温和的渐进改良路线。
陈独秀与胡适
但是从友情交往方面来看,陈、胡二人是相识多年的至交好友,虽然一度因为政治立场产生了强烈的分歧,但是两人之间的友谊从未间断,陈独秀对胡适保存着百分百的信任,生后的遗稿也是托付给胡适为其作序、出版。但鲁迅便大不相同了,自从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以后,鲁迅便对其产生仇视,后来逐渐形同陌路,不再交集。
陈独秀胡适鲁迅这三人最早的时候是在五四时期开始交往的,但是在性格方面,鲁迅并不怎么喜欢这二人,略生多疑。陈独秀性格嚣张,胡适平和,但这两位老友私底下相处时却显得相反,反倒是胡适常常主动批评、产生争吵,有时候辩论到激烈的白热化阶段,向来温厚的胡适竟会一了百了地拂袖离开,或许是陈独秀对于胡适的感情中略带有一些父母兄长般的疼惜。
鲁迅早年间与陈独秀交情不算浅,鲁迅则是立场极其鲜明的一个人,极讲原则,因此在陈独秀被踢出党籍后便与之不再来往,但他也曾在文章中念起独秀,但此后再无瓜葛。然而也正是这样分明的性格立场为他赢得了中共领袖们的普遍赞誉。
陈独秀6个子女如今何在
中共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其中大部分都跟随父亲走上了革命之路,自强不息,还有两位在革命中不幸牺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陈独秀墓前子孙合影
陈延年,陈独秀长子,母亲是高晓岚,他与父亲一样,也是革命中的重要骨干,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1915年于上海学习法语后赴法国半工半读,四年后创办《进化》杂志。22年与周恩来等人一同建立了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之后,陈延年始终在党内各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于1927年不幸被捕,最终光荣就义。
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两兄弟一同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也在中共组织内担任重要职务,积极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兄弟两人都没有辜负父亲的苦心,只可惜陈乔年与兄长一样遭受了不幸的境遇,在陈延年去世以后的第二年,他也为革命献身了。
陈松年,与哥哥延年、乔年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一生历经苦难,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就分开了,后来两位哥哥相继被害,解放后又因为陈独秀的身份而备受牵连,直到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才过上安宁的日子。
陈鹤年,陈独秀与高君曼之子,也继承了父亲自强不息的性格特点,本是北大的学生领袖,后来赴香港办杂志。
陈鹤年长女陈玉莹,病逝于1928年;陈独秀小女陈子美,是一名妇科医生,几经流连后长居美国,一生悲惨,死后冷冷清清。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如今他的子女已经都不在人间了,留下后一代的子孙散落在各地。
陈独秀与北大的关联
1917年,蔡元培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他很快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也就是系主任。陈独秀于是来到北大,而他主编的《新青年》也搬到了北京,使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从上海变成了北大,这是陈独秀与北大关系的开始。
北大的陈独秀雕塑
陈独秀在北大并没有授课,他主要负责的是教学改革。他多次提出了学制和课程的改革,后来将文科分成了中国文学、哲学、史学和外语的英、德、法、俄等七个系,课程改动也很大,除了必修课的增加,还开设了新的选修课,比如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此外,陈独秀还聘请了许多当时著名的教授。这些举措无不是他新文化运动的体现。
陈独秀主张民主和科学,主张新文化和新道德,反对旧文化和旧道德,这受到了北大青年学生的欢迎,但也遭到了教师以及学生中部分封建遗老的厌恶和攻击。据说,他们曾经进行过辩论,最后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一方获胜。因此,这些校内校外的旧文化拥护者就开始造谣生事,开始排挤和攻击陈独秀,想要逼其离开北大,比如陈独秀嫖妓。谣言四起之下,陈独秀等人虽然极力澄清,还是不能平息风波。
此外,陈独秀也遭到了北洋军阀的反感和担忧,据说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官员对蔡元培等北大领导们进行了一定的警示和施压。最后,1919年,蔡元培校长迫于压力,废除了文理科的学长制度,也就是免除了陈独秀的文科学长一职,这是陈独秀与北大关系的结束。
陈独秀的观点是什么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大伟人,陈独秀的观点是什么,主要在哪几个方面呢?早在40年的时候,他就曾表示错误观点的根本是在于对于民主政治真实价值的不理解,而是浅显地将之当成是为达目的的伪善与欺骗。实际上民主政治的真正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协调,真正地维护了普通百姓的利益与权利。
陈独秀油画相
陈独秀的观点是:唯一能够使大众真正实现民主的就只有大众自己掌握政权,如果不能实现大众的民主,就会造成斯大林式“无产阶级专制”的情况,他认为以整个大众为主体的民主相较于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民主而言,这是先进的、优秀的。
陈独秀还认为无产阶级的民主与资产阶级没有差别,都具有集会、言论等等自由以及权力;然而对于民主的内容,其包含议会制但不仅仅局限于议会制度,而苏俄衰落的最大因素就在于假借对于议会制的不满来排斥民主,这与民主的本质是背离的。
对于“独裁”这一点,陈独秀也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他将苏俄的独裁与法西斯独裁相连同,认为对于真正的无产阶级而言,根本就不存在“独裁”这种东西,任何独裁都与腐败残暴的官僚政治密不可分,所有的独裁都是一样的,没有轻重之分。
陈独秀还说对于制度的盲目反对没有意义,只有从根本上寻找缺陷,吸取教训,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