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晨雾》 周游 摄
人开始走路,确实要有人领着,三分法就好比摄影初学者的拐棍,一开始用三分法的时候,感觉构图还真不错,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于三分法的依赖,乃至于所有照片都采用三分法构图。
因此,在学习摄影一个阶段之后,务必强制自己尽量不要使用三分法,连续这样训练一个阶段,那么你的构图功力就会进步。当你每次拍摄时都会因为想的太多而“纠结”的时候,建议你相信自己的直觉,拍三张照片,不去过多地纠结。然后再仔细对比,思考。
其实,与构图相关的因素还包括许多方面,以下为大家做个集结盘点!
1
黑白对比
白与黑是两个极端,亦是太极图案的经典双色组合。巧合的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也是建立在白与黑的强烈对比之上,饱含黑色浓墨的毛笔在白纸上挥洒出让人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画家在绘画时,也总是用最浓的墨汁来描绘画面上最重要的景物(视觉中心、视觉兴趣点)。因此,“以黑衬白”也常用于传统书画。
《黄山雪韵》 马厚全 摄
而摄影则应该“以白衬黑”,当深黑色的被摄主体(视觉中心,视觉兴趣点)位于白色的包围中时,就获得了“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当然,反过来,白色的被摄主体衬在黑色的环境中,也有着同样强烈的视觉效果。
2
虚实相生
虚,是指画面稀疏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画面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对于摄影,虚实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1.运用景深控制,大光圈虚化背景,以衬托主体的实;2.在雨、雪、雾霾天,大量的实景被白色遮蔽,也可拍摄出虚实相生的意境。
安一然 摄
在虚与实之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欣赏者的“想象”,要认真体会和表达画外之意。例如要表现“深山藏古寺”,只需重点突出打水的和尚;再如要表现山间酒家,只需用艺术手法将“酒幌”重点突出,体现出“实”,其它意会即可。
3
动静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动静结合也是虚实相生的一种:静止的景物在画面上很清晰,即实;运动的物体在画面上很模糊,即虚。要想获得虚实结合的拍摄效果,主要有如下方法:
1.运用慢门拍摄(B门),使移动的物体变模糊;2.使用追随拍摄,使运动的物体获得清晰的呈现,而静止的背景则会变得模糊。当然,在光线强烈的情况下,即使用到最小光圈,快门速度也降不下去,达不到慢门效果,要想运动的物体变模糊也并不很容易。此时,只能借助ND镜降低速度。
《势不可挡》 杨建新 摄
4
何谓节奏感
节奏就是有规律的重复,例如:下雨时候,屋檐下滴下的水滳,滴滴答答,很有规律,不过这是一种很单调的节奏。如果开始是一秒钟滴一下,之后变成两秒钟滴一下,最后变成三秒钟滴一下,这样周而复始,其节奏就显得丰富多变。摄影构图也是如此,线条的粗细、大小、疏密的变化,就都能形成不同的节奏呈现在画面上,既富于变化且不单调。
《沧海一树》 周游 摄
其中,大小对比主要作用为:以小物体衬托出大物体之“大”,同时,以大物体衬托出小物体之“小”。例如:在拍摄高大雄伟的建筑时,就需要在画面中安排一些人物进去,以小对比大,衬托主体建筑物的雄壮。粗细对比则主要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大小、粗细对比的目的是形成画面的节奏感,使照片的韵律更加丰富多彩,避免画面单调枯燥。
《云顶天宫》 周游 摄
另外,只有直线或曲线的画面一定会很单调,而如果两者同时兼有,则画面就会丰富许多。在构图时,将直线和曲线画面元素都考虑进去,也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5
利用构图突出画面主体
大小对比。通常指的是利用景物自身的大小特征,或借助镜头的透视效果和不同的拍摄位置来获得主体与陪体间大小比例关系。当然也可以指主体与背景的大小关系,比如在较大的简洁画面中纳入较小的主体。
《万里黄沙》 周游 摄
明暗对比。在视觉上,一般的会先注意到对比强烈的物体,所以用明暗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主体也是一个方式。可以将明亮主体置于较暗环境中,也可以按相反的方法构图,从而有效地突出画面主体。
画面中,如果明暗对比鲜明,那么可以吸引观者的大部分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极强的明暗对比会令人感到刺眼,有时也会产生比较生硬的感觉。因此可以将拍摄对象置于有着微妙变化的中色调背景上,而不是置于与其完全相反的色调背景上,这样会使画面获得更加生动的表现力。
《百年孤寂》 周游 摄
虚实对比。在观看图片时,很容易将视线停留在较清晰的对象上,而对于较模糊的对象,则会自动地“过滤掉”。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得来,即让主体尽可能清晰,而将其它对象尽可能的虚化掉。
·文章选编自《中国摄影报》·2017年·第33期·13版,转载请注明。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