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雪读书 不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你
作者 | 小莉说
来源 | 小莉说(ID:xiaolispeaking)
前两天一个事情很火。大意是一个上海的姑娘去了农村男友的家里,因为看到农村贫穷落后,尤其是一顿触目惊心的年夜饭后,落荒而逃。连夜从男友家跑回了上海。
这是城里的姑娘看不上农村出来的小伙子。
但我今天要说的,是相反的,咱农村的爹妈,看不上你们那些城里的娃娃。这是个真实案例。是小莉说公开咨询第三期里,主角EVA的叙述。
“我爸妈都是农村出来做点小生意的,他们喜欢那种说话说的很圆滑、八面玲珑的那种人,但我男朋友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倒是有说有笑,和陌生人一起的时候就不怎么说话,和我爸妈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冷场。经常是我爸找他说话。
还有就是那次吃饭,我爸客气的招呼他吃一盘菜,但他觉得好吃,就把那一盘菜全部吃完了,也不会客气。还有一次,是我的亲戚来深圳玩,亲戚的酒喝完了,他也不知道给长辈倒酒,只吃他自己的。他妈妈跟我妈妈吗也通过电话,也是很单纯的女性,我妈是很多想法,觉得自己很聪明的那种,觉得他妈是那样子的,肯定生出来的儿子也和她差不多,脑袋不怎么灵光。”
听完这段叙述,我都有点乐了。我问EVA,你男朋友的父母是不是城里的,是不是有点文化?她说是的,他们是在城市,他们都在一个国企上班,不过是普通职工。
这就对了,这就是区别。
我们经常说,城乡差别,到底差在哪里?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没钱可以赚钱,可以变得有钱;也不是厕所有没有门的问题,没有门可以修门,可以修厕所。说的再极端一点,你一年才回去几天啊?为了360天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过年那五天,你闭着眼吃饭,带着睡袋睡觉,穿着胶鞋去上厕所,再怎么忍,也把那几天忍了吧!
但问题是,这差别,会伴随着你生活的每一天。所谓价值观不同,不是云里雾里琼楼玉宇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日子里。
看完电影,是打车回家,还是站风里等公车;去菜市场买菜是买好的贵的,还是买便宜的回来捡吧捡吧;得了一笔额外奖金,是用来买一件心仪已久的艺术品,还是提前还点儿房贷;赚钱是消费消遣提高当下生活品质,还是放银行增加内心安全感和抗风险能力。这看上去是钱的问题,但又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一个农村出来的富豪,亿万富翁,追上了个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姑娘。俩人结婚前一起买装修建材。女孩看上了一个进口水龙头,五千块。富豪不让买:什么水龙头,那么贵?赶得上我老家村里人种一年的地了,我现在是有钱了,但有钱咱们也不能这么花啊!
姑娘也觉得委屈:五千块钱水龙头咋了,五千有五千的道理,五千有五千的品质!你摸摸这手感,你看看这做工,能一样吗,你那么有钱了,在乎这五千块!你赚钱图什么啊!难道不是享受生活吗?我们家只是普通家庭,我家装修房子,我爸买的水龙头也二千块。
就这样,俩人因为一个水龙头,分手了。
男人不是买不起,姑娘也不是只爱钱。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他们都没有错,只是不同。
现在来看看我读者这个案例。
差异一:女孩父母喜欢说话圆滑,八面玲珑的人;而男孩比较木讷,和陌生人没什么话。
为什么?女孩的父母出身农村,家境贫寒,靠自己努力做点小生意,从小就知道生活不易,做生意也是求人的事情,自然要处处学会察言观色,讨好他人,才能获得安全感和利益。
而男孩家境平常,既不穷也不大富大贵,家中氛围也一直平和。所以他没有要讨好别人的意愿和习惯,一直随心的做自己。只和朋友在一起才有说有笑。
但是女孩的父母并不能理解这一层,他们认为男孩智商有问题。相反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更轻松放松,更能给这个女孩营造一个好的相处氛围。
差异二:女孩爸爸让男孩吃一盘菜,本来就是客气招呼,可这男孩居然全部吃完了。
在中国,越是穷的地方,越是小的地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越多。这种保留,可能精髓的东西所剩无几,保留下来一些形式和皮毛。
比如结婚要什么样的仪式流程。在城里,大都简化到在酒店一条龙解决了。在农村,都得按部就班,按流程折腾好多天。之前的提亲、订婚等等繁文缛节不说了,单是结婚的仪式,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定得男方去女方家迎娶。去的时候,家里什么亲戚能去迎亲,什么人不能去,女方什么人能送亲,什么人不能送,路上什么注意事项,到了家怎么进门,吃了喜酒之后怎么安排。以至于结婚之后,还要回门,还要再去各家亲戚家答谢。
记得以前一个同事说回老家喝喜酒,我们以为一天就喝完了,结果足足喝了半个月。
再比如,老人去世了,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孝子报丧的传统。老人的大儿子要披麻戴孝去亲戚家告知老人过世的消息。去了之后不能进别人家门,在门口跪地相告。
在农村,这些仪式之所以还能保留,也和农村尚还保存着中国传统的亲戚链条有关。所有的亲戚,几乎都住的不远,一个村的,也几乎都能攀上亲戚。这就为这些仪式可以履行制造了条件。
到了城市,都住商品房,邻居都是陌生人,即使父母那一代,住单位家属楼,邻居也只是同事,不是亲戚。亲戚呢,散布全国,甚至全球,难不成坐飞机去美国、去英国,给海外的亲戚下跪报丧吗?所以慢慢的,很多礼节也就没有了。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完全没有意识到人还要这么客气。吃饭,吃就吃,不吃就不吃,多大的事儿啊。再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会把吃饭当成多大的恩宠啊。说实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人一直招呼我吃这个吃那个,我会非常难受,如果再给我夹菜,那几乎要突破我底线了。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是礼貌。
包括指责男孩不给长辈倒酒的问题,也是一样。喝酒,量力而为,谁想喝谁喝,谁想喝谁倒嘛。
这男孩子因为生在平常人家,父母都是国企普通职工,所以这样。他如果生在一个官员家庭,或者做生意的家里,又不一样了,那可能这方面的情商又高一些。因为他虽然没有农村那些礼数,但他们会面对另一片江湖,这个江湖里,有这个江湖的规则。父母游弋其中,势必会影响到孩子。
差异三:女孩的妈妈觉得自己很聪明,想的多,觉得男孩妈妈脑子简单、傻。
是的,贫穷环境,或者大起大落的人自然想的多,一个特别平静的家里的孩子,自然会单纯一些。男孩的妈妈单纯,男孩也单纯。
女孩的妈妈觉得这男孩傻,我却觉得这男孩简简单单,更容易快乐。
这个男孩可能真的不会像贫穷家庭的孩子那么励志,那么奋发图强,但他可能更懂生活,更温暖,更能和女孩过那种平凡踏实但自足快乐的生活。
如果女孩并不是一定要一个成功人士,这个男孩是可以选择的,至少她父母指责的这些问题,我认为不能作为她放弃男孩的理由。
是的,差异的确存在,那我们怎么办?
首先,认识到这种差异,并且认识到差异产生的根源,你才能真正包容对方。即使不认同,但至少你是理解的,体恤的。
彼此尊重。宋美龄和蒋介石一辈子都是各吃各的饭。宋美龄是西方的饮食习惯,吃生的胡萝卜条、黄瓜条;而蒋介石要吃地地道道的中餐。那一个桌子上吃两种饭就好了嘛!干嘛非要一定一方去改变另一方呢。
选择更好的,自主改变。从客观的角度去考虑,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去看,向更文明的生活方式靠拢,选择更好的东西。不要有面子的负累。不要觉得我为了你养成了每天洗澡的习惯,一个大老爷们儿听媳妇的,是不是很丢脸。你不是为了媳妇天天洗澡。而是你真的认识到,天天洗澡是对的、是好的、是更卫生的。诸如此类。
不要愚孝。一味的顺从父母,或者只是坚守父母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是一种非常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这样最省事。但真正的爱父母,是要让父母也感受到这个世界变化所带来的美好。给她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往更高更远的地方看。
你是不是比父母读了更多的书,去了更多的地方,接触了更多的优秀的人,对人生、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思索。你为什么不把这些好的东西分享给你的父母。难道你只能一直啃老吗?
这个啃老,指的是精神上的啃老。一位顺从,就是精神啃老。
相反,我们应该精神反哺。我们已经长大,该由我们来作为供给、引导的那一方了。
虽然我们也不能人为去改变父母的想法,但是,给他们打开窗户,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小莉
作者,女性自媒体作家,情感咨询师,环球资讯广播特约嘉宾。「映雪读书」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