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赵括纸上谈兵 终得一败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赵括纸上谈兵 终得一败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 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 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纸上谈兵典故

长平秦赵两军相持而不战,已近半年。由于秦军远离本土,粮尽草绝,眼看就不击自溃。无奈,秦将王齿只得派人回朝向秦王以实禀报军情,秦王问丞相范瞧怎么办,范瞧说:“廉颇老将,用兵持重。若此人不去,上党,我们怎么也夺不回来。”

秦王:“去廉颇,丞相你有良策吗?”范睢:“我有‘反间之计’……”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

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个人到长平去把廉颇顶替回来,可苦于朝中已无良将。所以,当“谣言”传到他耳中之后便立刻召赵括上朝。他问赵括道:“寡人听说,你的勇敢超过你的父亲。想让你到长平去迎击秦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

赵括神气地回答道:“秦王若派武安君为将,要取胜,尚需要我筹划一番。可眼下是王齿为将,打败他不在话下!”

“你为何这样说呢?”赵孝成王又问。

赵括说:“武安君白起率 领秦兵,在伊阙,打败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斩魏国兵将24万;接着,他再攻魏,占了魏国大小60座城池;随后,他又南下攻打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京都鄢 郢;再后,他又攻打魏国,斩魏国兵士13万;攻打韩国,占韩国5座城……可以说,他战必胜,攻必取,威名很大。因此,我若与他对垒,可能胜负难分,所以, 要取胜,尚费筹划。而那王齿,因廉颇懦怯,才敢于深入。他如遇到我,则如秋叶遇到强风,他不是我的对手。哈哈哈哈!”

赵括的这一片话,说得流畅,激昂,话里充满了自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0451/579274719263.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上管理失败案例之:赵括纸上谈兵

有些人对知识分子有偏见或者嫉妒他们的,往往就用言语攻击他们,诬蔑他们是书呆子,他们讲的话、发表的言论、甚至于做的事被指为纸上谈兵。    我们只有从真实历史来看看这纸上谈兵是怎么一回事。再从管理学角度来审视历史主角为什

赵括,马谡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赵括、马谡纸上谈兵,赵括战死沙场,马谡立下军令状兵败街亭伏法,符合孙中山先生“以无知致有知”的改革精神,仍是探索真理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赵括纸上谈兵翻译 从纸上谈兵的赵括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很小的时侯就学习兵法,讨论军事战略战术,全赵国没有人能难得到他,可以说是“以天下莫能当”。他父亲也是赵国的一员大将,屡立战功,威名赫赫。有一天,他曾竟与其父赵奢辩论兵法,就连赵奢也不能

赵括简介 赵括 赵括-人物简介,赵括-人物记载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该人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的长平大战到今天,他足足被人们冤枉了2000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2000多年,被人们嘲笑了2000多多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抵死保卫自己祖国的忠勇军人。赵括的父亲_

声明:《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赵括纸上谈兵 终得一败》为网友千里落花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