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分析
对于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了七个兵团和两个绥靖区整整约80万的兵力,其中还有不少是精锐部队,尤其是“五大主力”中的第5和18军,兵力和装备可谓占据上风。可是最后还是战败,五个兵团被歼灭,损失超过五十万人。
淮海战役国军战略
分析国民党在这场战役中的失利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已失人心,成为了失道寡助的一方,国内的局势对其不利。而济南的迅速失守,更是打破了他们既定的重点防御计划。而之后辽沈战役的失败,更是使其实力大减,让国军在淮海战役上的胜算又少了几分。
国军在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败是很关键的一点。战前,国民党在部署准备时就发生分歧,除了在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铁路作战略防御这一方案外,还有一个是放弃徐州退守淮河。蒋介石倾向的是后者,但最后实施的是前者,可见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不断,即使大敌当前也不能缓和。之后,对共军进攻时机把握不当,导致仓促应战,是战术上的第一个错误。此外还有兵力分散、各部协调不当、行军拖延等等失误。
此外,国军情报的不足也很重要。在发动前,中共明面上在布迷阵而实际上已经调兵遣将,而国军对此情报收集不足,以致对其进攻时间的判断有误,军队的部署和调动也十分缓慢。比如粟裕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发出指令,而国军就一位华野的主力一直在原地没有接近徐州。
淮海战役战术
就战术而言,淮海战役里,交战双方的共军和国军形成了正确与错误的鲜明对比,这也是最后共产党以少胜多的原因之一。
淮海战役战术
国民党方面,原本在徐州等地的防御部署就极为被动,毫无主动权又兵力分散,远没有另一个方案放弃徐州退守淮河来得有优势。之后又大意轻敌,误判了共军的进攻时机,导致己方军队的部署和调动缓慢,从而仓促应战。比如黄伯韬兵团为了等待后方部队而延误了战机,所以才会被包围,而当时黄伯韬希望别的兵团来援助可遭到拒绝,等到他被包围又派去两个兵团反而自己也被包围。之后杜聿明率领的部队已经在撤退时,又接到命令去解围,再次被包围。可见国军战术指挥上的混乱。
而解放军方面,在战术上主要是两点,一是把敌军分割开来歼灭,二是夜晚作战和近战,可谓是做到了扬长避短。第一点是因为国军兵力数量比自己多,而且当时他们的防御部署是沿着铁路线摆一字长蛇阵,兵力相对分散。将对方分割开来就可以进行包围歼敌,使交战时的兵力上自己保持优势,这样赢面更大。第二点是因为国家的装备更为精良,有飞机有坦克,还有火炮机枪,这方面是解放军万万比不上的,所以能做的就是避开他的优势。夜晚作战,既可以有奇袭的效果,而且飞机坦克火炮等大型装备的发挥余地就少,而近战也减少了士兵密集被机枪扫射的危险。此外,包围战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型装备此时反而成了国军突围的累赘。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淮海战役,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以60万战胜了国民党的80万,被斯大林等人都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究其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军在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失败,而共军有着许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支前民工照片
首先,战略和战术上的胜利。淮海战役的设想最早由粟裕提出,毛泽东等中央军委看后同意,不断将其完善并进行部署。从提出到正式发动,中共有着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这对于一场大规模战役而言并不算长,但相比国军是远远充足的。这也使得解放军在战役的战略和战术等计划上远比国军要成功。
其次,两大野战军的协调配合。淮海战役的规模是巨大的,但只是一支军队是不可能战胜国军几十万人,所以在谋划中就是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作战。之后,中共又组建总前委来进行统筹指挥,更是使得两支队伍可以如臂指使。
然后,人民的强大支援前线。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参战的除了正规军还有40万民兵,此外还有五百多万的支前民工。尤其是这些民工,他们不仅负责给军队运送弹药物资和粮食,还帮助运送伤员。因此,淮海战役才被称之为是独轮车推出来的。
最后,地下党员也功不可没。淮海战役中,国军共有五个师起义,一个师投诚。比如在黄维的第12兵团准备突围时,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使其计划失败,从而被完全合围最后被歼灭。
淮海战役的意义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二场,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战,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战役的规模、投入的兵力、两边的伤亡等一连串数字,更是它胜利的意义所决定的。
淮海战役画
在淮海战役前,国内的局势已经开始对国民党不利,而之后济南的失守、辽沈战役的失败,更是一步步地把胜利的天平往共产党方面移动。因此,淮海战役作为双方的一场决战十分关键,它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内战争的进程。最后淮海战役的失利,也的确可以说是把国民党推下了失败的悬崖。
这一场战役中,国民党方面失去了整整五个兵团,五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甚至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可结果都被歼灭。因此,战后国军的实力和士气都是一降到底,已无力与共军主力交战。此外,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因为淮海战役的失败而愈演愈烈,蒋介石甚至不得不再次提出国共和谈。而国民党的人心更是完全丧失,许多人都开始撤离大陆卷铺盖逃跑。
而淮海战役对于中共而言意义非常的大,军事上实力和士气大增,可以说自此之后共军的战斗力已经在国军之上。此外,中共页通过这一仗完全解放了淮河以北,甚至控制了淮南的大部分地区,军队逼近长江,矛头直指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所以,可以说淮海战役狠狠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战前中共预计是要五年才能打败国民党,而因为这一战至少加快了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