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他们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用尽办法好不容易解决了某个问题,可身边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和行为,让孩子很是困惑,也让家长不知所措。
为什么我不能在红灯的时候横穿马路,他们怎么就可以?
为什么我必须排队,那些人怎么可以插队?
为什么你一定要我把玩具分享给别人,舅妈却帮弟弟护住他的玩具?
为什么我在家不能看电视,齐齐在家每天看电视?......”
“为什么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不能?”当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在为自己的委屈鸣不平,也是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表示怀疑、感到困惑。同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当外界在动摇孩子内心的规则的时候,身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样去引导孩子呢?
让孩子真正认可,而不是迫于压力接受
常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在家的时候挺听话的,怎么到外面,或是人多的场合,我就管不住他了。”孩子是最为敏锐的观察者,他们看上去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但实际上是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的高手。为了让自己不受到更大的伤害,他们会迫于压力,去做迎合父母的事情。
但是,在内心里,其实是怀疑和抗拒的。所以,当发现自己不可以做的事情,别人却可以做时,就会重新思索这些事情的意义,并会想办法也要去尝试。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审视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逼孩子就范?
还是关注于长期效果,给孩子慢慢体验与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去做这件事?
如果是前一种方式,那孩子的问题,势必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我们应对的方法,还是讲道理、命令、强迫、惩罚等,收效甚微。
后一种方式,父母能够真正地看到孩子的内在需求,愿意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用鼓励与支持的方式,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思考与学习。当孩子真正认可这件事了,他就会对这件事情忠诚,不管别人怎么做,对他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行大于言,身体力行地影响孩子
讲道理,一直是千百年来很多父母推崇的方式,将我们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孩子的成长,并不是通过“听”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身体去感知,得到他们的生活经验。
他们是最为细腻的模仿者,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形成当下的决定。所以,我们在教授孩子规则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讲太多,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去影响孩子就可以了。
那孩子听的到,就不仅仅是浮在表面的声音,而是刻在他们内心的规则,他们会本能地去遵守并且相信它就是对的。对于外界不一样的声音或是行为,或许他们会一笑了之。如果他们有怀疑,那继续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不理会,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继续坚持。
建立孩子的内在评价系统,不依赖外界评价
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批评,表现好的时候表扬,这也似乎是我们很多父母的一贯做法,认为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好的行为,消除孩子不好的行为。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一套外在评价系统,让孩子很容易关注来自外界的声音,而不是他们自己本身。
如果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别人可以而自己不行?那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孩子做事情的动力来源于哪里,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当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比如不写作业就是要看电视,在人多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先试图去理解与接纳孩子,并用支持与鼓励的方式,让他从错误中得到学习,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不仅仅是赞扬孩子好听话、好能干,给他贴满正面标签,而是去肯定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去看到他的每一个小细节。
比如说:“妈妈看到你一直在耐心地排队,看到有人插队时,你还用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这样的鼓励,不仅会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鼓励了他的内心力量,他会做真实的自己,听从自己的需求,不依赖外在的评价。
当我们能做到:看到孩子,接纳孩子,信任孩子,用关注于长期效果的方式去讲规则,那我们就会看到,孩子的内心是无限自由的,他们能允许不一样的方式,但是,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
作者 | 卢丹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加州魔豆--亲子课堂”,
ID:Cmagicbean,转载已获授权)
本文首发于《心理育儿》5月刊。
笔名加州魔豆,新浪名博,亲子作家,代表作《宝宝独立从零岁开始》、《规矩的背后是自由》,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正面管教讲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