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连古琴这样的一种用来娱乐的器皿也被浸上文化的光泽。常抚琴不仅让你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还有怡情养生之功效!
一曲《流水》在这空旷且赋予音乐灵感的屋子里回旋,仿佛盈满了我静谧的心扉,思绪便随着这般悠扬的琴声来到了梦里的山林溪畔,或曲膝盘退,或直腰挺立,耳边伴的是潺潺流水,看的是小舟翩翩,阳光和煦而柔和,放眼望去,烟云袅袅,岸边错落有序的古楼一片,依山绕水的韵致,完善了尘世里的残缺,营造了思想里的完美,促成了我心中的音乐景致,若思想再能化作蝶,我定会在这烟云缭绕之境恣意飞翔。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文殊院”,空林琴馆就位于其中,古朴、典雅的装饰风格像是从岩土中自然萌发的殿堂与温婉澄碧的溪流爱慕相随,与雄奇竞秀的诸峰和谐相对。
馆主李雪梅老师属于气质美女,身着旗袍,淡扫娥眉,与琴馆的雅致风情相得益彰。围着根雕琴桌坐定,馆主先谈起了古琴深厚的底蕴:“古琴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它那清幽脱俗的声音早已和悠久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和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及其他人文思想融合在一起。”诚然,古琴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因此,古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很多人都认为,抚琴是件修身养性的事,对此,李老师也是深有体会:“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它不是大众的表演艺术,不在于‘他娱’的表演意图,而是以‘自娱’的养生之修行为主旨,目的就在于养生、修德。”
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一书中说:“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他认为琴的主要功用是教化和修身。因此,古琴艺术一般不称“琴艺”,而尊为“琴学”。琴学理论和中医养生观可谓颇有相通之处,同源于包容性及强的中国古代哲学。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上看,古琴的外表就蕴含了天文地理、社会关系之种种,乃天地宇宙之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