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义耳研究酸、碱的故事
酸、碱、盐是古代人们早已知道的。醋酸可以说是古代人知道最早的酸。一般食醋中的含量不过4-5%。古时的人常认为果汁中含有的酸都是醋酸,其实各种果汁所含的酸是不同的。食盐、硝、明矾、绿矾、锅灰等物质也是古代人们知道的。如15世纪德国炼金术家费来丁(Valentine,B.)提出物质是由汞、硫、盐三种元素组成的观点,其中就有盐。关于酸、碱、盐的系统研究,则是17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开始的。他发现酸碱指示剂,对酸、碱进行了识别和分类,使人们形成了酸和碱的统一概念。
有一天,波义耳的园丁把一篮美丽的紫罗兰送到书房里,当他欣赏紫罗兰的鲜艳和芳香后,随手摘了一束向实验室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沉思着,现在实验室里可能正在蒸馏矾类(重金属的硫酸盐)制取矾油(浓硫酸),不知道进行得怎样了?走到实验室把门推开,只见缕缕浓烟不断地从蒸馏器流到玻璃接受器。象往常一样他每天照例要检查实验人员的工作,这时候顺手把紫罗兰放在桌上,然后去倾注硫酸。一下子刺激性的硫酸蒸汽从瓶口冒出,很快漫延到桌子的周围。蒸馏完毕后,他拿起紫罗兰准备回到书房。这时他发现紫罗兰也在微微冒烟,因为酸沫溅在上面去了。他想应该把这些酸沫洗掉否则紫罗兰会遭到腐蚀,于是把花放在水盆里浸洗,自己坐在窗前。过了一会儿发现盆子中出现奇迹!这些紫罗兰竟然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把书本扔到一边,立刻拿起花篮回到实验室。要求实验员准备几个杯子,在每个杯子中装一种酸并注入一些水,然后他把紫罗兰分成若干小束分别放入各种酸溶液中。他静静地注意观察着,发现花朵的紫蓝色逐渐变成浅红色,过了一会儿全部变成红色了。
波义耳认为这种现象十分有意义,他根据许多种已知酸使紫罗兰变成红色的事、实,概括出这样的规律:不仅盐酸、硫酸能使紫罗兰变成红色,其它的所有酸也同样可以把紫罗兰从蓝色转变成红色,其它的所有酸也同样可以把紫罗兰从蓝色转变成红色。他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以后只需要把紫罗兰的花瓣放进一种溶液中能轻而易举地确定它是是不酸性。他们用水或酒精分别制取紫罗兰的不浸液或酒精浸液作为检查酸的溶液,比直接用紫罗兰花朵方便得多。
科学研究往往有这样一类现象,由一种事物或理论的发现,而引起了对其它事物或理论的发现。波义耳研究各种酸对紫罗兰的作用,从而联想到,紫罗兰对碱溶液是不是也有某种特殊的反应呢?是不是还有其它的有色植物,比紫罗兰的效果更好呢?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用实验室来回答。不畏疲劳、善于深思的波义耳为了寻求科学真理,进一步研究了有关鉴别酸、碱溶液的方法。他发现不仅紫罗兰、玫瑰花等或它们的浸液可以鉴别酸、碱溶液,其它不少的药草、地衣、有色树皮和植物的根都具有区别酸、碱溶液的作用。其中以石蕊的效果最后,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他们不仅把石蕊制成浸液,而且用浸液把纸浸透、烤干,制成石蕊纸。
他把能区别酸、碱的这些药剂,称为酸碱指示剂,用石蕊制成的纸,称为石蕊试纸。把这种纸片放进被检验的溶液中,只要纸片改变了颜色,就能证明这种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不仅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区分出酸、碱,而且根据变色的程度可以粗略地反映出酸、碱的程度。
波义耳还指出,酸除了具有酸味、能使指示剂变色外,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溶剂;碱除了能使指示剂变色外,具有滑腻感和除垢的性质,它能溶解油类和硫磺,还具有与酸对抗和破坏酸的能力。波义耳驳斥了当时流行的一种酸碱论,即德国化学家塔亨尼乌斯(Tachenius,1620-1690)等人的观点,他们简化生命过程的化学现象,把生命机体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归结为酸碱反应,因此他们认为所有的物质不是酸就是碱。波义耳指出,物质可以分为三类:除了酸碱外,还有盐。波义耳的观点虽然也不很全面,却较其它的分类方法合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