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性的无限可能性 人的可能性和艺术的可能性

追求人性的无限可能性 人的可能性和艺术的可能性
“可能性!”――“可能性?”

  带感叹号的“可能性”,可谓艺术创造的“本体论”――对“可能性”的追寻与开拓、表现,正是“艺术”(Art,在拉丁文里是Ars)之所以成为“艺术”(中、西的古典意蕴,都包含了技艺和才能的涵义)的本原性特征。一若《论语・庸也》所言:“求也艺。”或曰:“艺”者,“可能性”之“求”也。
  打问号的“可能性”,则就是艺术创造者的“大哉问”了。――此间此世,红尘万丈,俗品滔滔,你,还能为这个已经运行了几十亿年的星球上如尘如蚁如山如海累积堆砌的“艺术沉积层”,再端捧出一些什么样成色的“东东”来呢?!
  那天,从北京城中心换了两趟地铁又熬了一小时长途车终于抵达通州宋庄,站在马莉画室那些林林总总惊诧满目的诗人肖像画作面前,我心里头,一时间就是被这“可能性?”“可能性!”的设问号与惊叹号,撞得怦怦作响。眼前,从艾青到北岛,从昌耀到海子,从谢冕到郑愁予……我忽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丛林――熟悉,是因为在精细的眉眼笔触中读出了写实的轮廓;陌生,则是这轮廓完全是被画笔恣意强化、夸张、变形而生出了别样意味的。但是,要想细品那意味,就不单要走进肖像主体所寄寓的意蕴世界,更要走进画笔后面那只眼睛和大脑所隐藏着各种可能性的阐述世界了。是的,阐述。任何形象都意味着一种阐述――写实是阐述,想象也是阐述;细节是阐述,夸张与抽象,也是阐述。当我稍稍用心用力,意图去捕捉每一个肖像的落笔及其细节后面所隐藏所阐述的意义世界时,我忽然感到了自己视界的仄逼;当我把这些从艾青到于坚到臧棣到洛夫……几乎可作无限延伸的肖像丛林,并列着、杂陈着做俯瞰式浏览的时候,它们(“他们”和“她们”)所袅放、所弥散、所播扬出来的意义的芳氛,其浩莽繁丽,其傲岸峻严,一下子,就把我震慑住了。我打量着马莉――眼前这位我曾经这么熟悉的老“小学妹”,内心里默默呓语着:“这是怎么可能的?这是怎么可能的?!”
  不必讳言,内心这种震慑感,首先是“形而下”的――“中文系马莉”“诗人马莉”“名编审马莉”以至“永远的浪漫妹子马莉”等等,都是从我这位大学同班学妹身上可以轻易找到的标签,我甚至可以、却不屑于讲出那一大堆自己与这位奇妹子(包括她的夫君子庆老弟)之间的各种私己的奇缘故事;可是怎么,仿佛转一下眼珠、别过两回脸面,我俩就骤成“陌路”――冷不丁的,就冒出了这么一个活生生、赫赫然的“画家马莉”!并且是早凭一支画笔打出一片江山、已经洋洋洒洒画出了“二十世纪诗人百图”的马莉?!而画室侧畔,那些色彩绚丽意义玄奥的“抽象油画”,又带来几多的惊艳与浩叹啊!……既惊震于眼前的画作实绩,就让我由不得想探究――何以“马莉”,一个艺术创造者,可以获得这几乎无限的可能性?从文学到绘画,从语言叙述的章节句到色彩造型的点线面,什么是她“变脸”“变身”的前提条件?作为一种文本(画幅也是文本),读者、观者解读其意蕴密码的钥匙究竟在哪里?以具象写实为本又以抽象思辨为魂,哪里才是马莉的精神小宇宙的边界和极限呢?……
  那一整个下午,我的宋庄之旅都是沉浸在这种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内心诘问之中。我知道解读马莉,“才情”是一个笨拙而偷懒的字眼。但携雷走电的“可能性”创造所裹挟的那股子冲出体制、行当、成规、俗见的力度,却非“才情”无以成事或言事――我更关注的是,马莉在文事与绘事之间的穿越与跨越,这个“才情”的维度,何以蹭蹬而起、突围而出?它建基何处,又凌驾何方?作为评论者,我对新体白话诗基本上不具备发言权。但据我粗浅的理解,诗人马莉虽成名早矣,近些年,她却是以“金色十四行诗”系列,重新确立其在当今中国诗坛星空上的位置的。于是,我就回头去读她的“金色十四行”。于是我发觉,还是要回到诗歌,才能读懂马莉的绘画;从马莉诗歌里泄漏的“才情”――其中包括读出她对诗与诗人的理解,你才能找到解读马莉绘画文本的密码。
  “……时间在人世间寻找面孔 / 在既定的时间离去或返回,/ 天亮前掀开帐幔 / 让我醒来 / 让我的灵魂从身体里 / 叫出它自己的名字”(马莉《灵魂从身体里醒来》)――这是“时间”的召唤。“春天的野草因为爱而生病,纷纷发芽 / 长出翅膀,坐在空心的宇宙里 / 冥想或点亮灯盏,保持蓝色的火焰 / 她们提着裙子走来,把云朵剪开 / 种植在房间里……”(《给翟永明》)――这是诗歌的“生病的爱”的召唤。“在汉字里相遇,这是旷古的宿命 / 不是唐朝也没有时代气息,今夜 / 灯光已收拢翅膀,聚集着小小的思虑,/ 在院子里,我们饮酒,洗着汉字的酒壶 / 又相视而笑。”(《汉字生着闪闪发光的锈》)――这是汉语言对于现代汉诗及其诗性形象的召唤。终于,那些被“时间”寻找的“人间面孔”,那些“因为爱而生病”的春天发芽的野草,那些在旷古的汉字里宿命的相遇,如同暗壑里的涌泉,荒野萌发的春芽,由诗而画,由语言而形象,争先恐后从马莉画笔下挤涌出来、浮凸出来、驰骋起来、升华起来了!
  如果说,诗歌是生命语言的哲思,那么绘画,则是生命哲思的歌吟;如果说,语言是知性的(因为语言需要语法、逻辑、�Z境等等理性框架的约制),绘画则是感性的、直觉的(因为绘事形象所依凭的造型、色彩、明暗、块面等等都是直观的、即感的);于是,语言(包括诗歌)乃知性思考的果实,绘画,就成为感性、直觉的歌唱――如此一来,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把打开马莉那座神秘的“创造之门”的钥匙了。――以知性的把握去引导直觉的迸发,同时又以直觉的恣意表现去冲却知性的约制,从而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看到马莉笔下的诗性绘画语言与生命力色彩的飞扬繁丽。记得,多年前读过强调“创造的直觉”的西哲柏格森的理论篇什。柏格森贬抑知性而崇尚直觉,因为知性服务于功利行动而直觉来源于“生命冲动”。柏格森弘扬“创造的直觉”的理论,从本质上是对工业文明社会人的物欲化与功利化的批判,同时是对人的本能性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讴歌。(参见李文阁、王金宝《生命冲动:重读柏格森》)。览读马莉的诗人肖像百图,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一体悟:在马莉笔下,知性的语言之诗被直觉的形象之诗所驱动,所凌驾,而生成了马莉诗人肖像画作中那股子凭着知性去把握诗性与个性,又凭着直觉驱驰去让色彩、线条、虚实作天马行空式的挥洒的充沛生命力的歌唱!确实,我从马莉的诗性绘画里,清晰读到了弘扬“创造直觉”的柏格森;当然,也读到了强调艺术作品的“灵光”(aura)和“本真”(authenticity)的本雅明,以及,一生都在置力于批判“单向度的人”的马尔库塞。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0851/121352290973.html

更多阅读

人性的优点与缺点_沐雪若菲 人性的优点和缺点

你也许无法去评判一个人的对与错,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他的事情;你也许无法克制自己的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怀”,因为在你看来觉得这可以包容,当一个人逐渐被环境和人性的懒惰熏陶的如此如醉的时候,你是否真正理解过所谓的“吾日三省吾生”,每天

好书推荐之八——《人性的弱点》 2015好书推荐及理由

《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是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来自美国的卡耐基,正如书中作者简介介绍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

第20节:利用人性的弱点引人上钩

系列专题:《雄霸商界秘籍之世界商道》  13 利用人性的弱点引人上钩  人性,有优点也有弱点。有些人经商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身的弱点造成的,因为人性的弱点最易让人迷失理性,所以商人要善于自我反省。但人性的弱点并非绝

深刻反映人性的电影 创建品牌,要研究人,要深刻洞察人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圣哲孔子在创立他的教育品牌时,就告诉我们洞察人性的方法: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瘐哉?人焉瘐哉?   孔子:要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观察他是怎样去做的,还要看他做这件事时是怎样的心情。

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图书信息,人性的光辉-内容简介

人性的光辉,作者戴尔・卡耐基(1888-1955年)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人性的光辉》为卡内基励志经典丛书之一,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20世纪以来最畅销的励志经典,永远不要奢望让世

声明:《追求人性的无限可能性 人的可能性和艺术的可能性》为网友活有余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