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 礼佛札记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1集)_礼佛札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九十页,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又《悲华经》云:发愿於刀兵劫中拥护众生。」刀兵劫不是普通的战争,是人寿在十岁的时候,减劫减到十岁的时候,刀兵劫就起来了。人与人之间见面就像冤仇一样,怨恨,总是想把对方杀死,手上无论拿什么都变成了武器。这是一个小劫里头,减劫到最后,会出现这种情形。现在人寿平均是七十岁,距离刀兵劫还有六千年。六千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在,世尊的法运还有九千年。所以世尊的法运是度过这一个小劫的最后,人寿十岁,从人寿十岁又开始,每一百年加一岁,一千年就加十岁,三千年就是人的寿命到四十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才终结。
在这个九千年当中,起伏不定,完全在人心,而人心又紧系著教育。如果人类重视教育,重视精神教育,人是有个物质身体,除了物质身体之外,他还有精神,必须这两种,物质与精神平均发展,人才会健康、才会正常、才有幸福。如果只偏重一方面,偏重精神没有物质,当然不可以;偏重物质没有精神,也不行。我们现前的社会就是偏重物质太多了,精神教育完全疏忽了,才造成今天世界的困境。世间有一等聪明人,提醒我们、教导我们要重视精神教育。现在苦头吃多了,慢慢的觉悟过来,知道伦理教育重要、道德教育重要、因果教育重要、圣贤教育重要。有这个警觉心好,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落实精神教育,让精神教育跟物质教育同时并进,人类可以享到科学的成果,不至於过分的造作罪业,能顺其自然。
道德就是自然,自然叫道,随顺自然这叫德。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能不遵守,不能疏忽。疏忽,人决定造恶业,违背伦常就是罪孽,随顺伦常是德。伦常从哪来的?自然的,佛经说得清楚,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所以,佛教导我们求福、求慧、求长寿,我想全世界的人这三桩事情绝对没有人反对,大家都希望我有智慧、我有德能、我有寿命,寿命是属於德能,我有福报,都希望。能不能求得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要如理如法的求,那享真正的福报。这些福报全在自性里头,不要向外求,求自性里面决定可以得到,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
老祖宗教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德,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仁,仁要落实在哪里?落实在爱一切众生,《弟子规》上说的「凡是人,皆须爱」。仁,真正能爱人的人,他有这种爱心,肝脏好,仁爱养肝。义者循理,义是讲理,讲道理,不合道理的事情决定不做,不合道理的决定不要去想它。要遵循道理,也就是遵循道德,不道德的事情不去做,这样肺脏就好,这五脏里肺好。礼,礼是对人恭敬。恭敬从哪里来的?从谦虚来的,谦卑就会恭敬别人,傲慢绝对不会对人恭敬。所以礼,修谦,落实在谦敬,谦虚恭敬,心脏好,养心,谦敬养心。智慧,不迷惑,迷惑就没有智慧,肾脏好。最后一个信,信是信用,决定不欺骗别人,不自欺,不欺人,脾胃好。你看看,仁义礼智信养我们五脏六腑,善修五德身心健康,我们大家要共同勉励。
老祖宗告诉我们,佛法也不例外,佛法把这桩事情变成戒律,要求大家要认真的去学习。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五戒。五戒是佛法的根本戒,你要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五戒学起,五戒要落实。五戒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五常是一个意思,你看,世出世间法它相通。刀兵劫里头如何拥护众生?诸位想想,修五戒,行五常,慈悲到极处,弥勒菩萨,他就能真正拥护众生。弥勒菩萨教化就是一个爱心,真诚的爱心,真诚的爱心就是弥勒菩萨所表的。
我们看下面,还是念老引用《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说的。「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慈,慈悲;隆是隆盛,兴隆;即世是现在世,弥勒菩萨对我们现在世慈悲到极处。他的大悲心一直到最后刀兵劫,刀兵劫是后劫;换句话说,念念不忘苦难众生,总是在众生遇到苦难,他以慈悲之手来帮助我们。「至极之慈」,慈悲到极处,「超出凡小」,凡是六道,六道众生讲慈悲,比不上弥勒菩萨;小是小乘,小乘是以阿罗汉为代表,阿罗汉的慈悲也远远比不上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不但阿罗汉比不上,十地以下的菩萨都比不上他,所以下面讲,「故无能胜」,专指慈悲,慈悲第一,讲慈悲没有超过弥勒的。
「大士位居补处」,他现在是补处菩萨,释迦牟尼佛灭度了,他补世尊佛位。什么时候?这下面介绍了,「现在兜率内院」,在兜率天兜率内院。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内院是弥勒菩萨道场,外院是凡夫。我们地球上也是凡圣同居土,虽然同居,没有缘见不到。四大菩萨都住在地球上,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住在这里,在中国,中国这四大名山四大道场,有人能见到,有缘的,没有缘见不到。在山志里面我们能看到这些故事,我们相信这不是谣传,这不是欺骗人,佛家遵守五戒,决定没有妄语,这都为我们做证明。
确实有神仙,确实有佛菩萨,甚至於阿罗汉,在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现身说法,现什么身?不一定,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出现,他就现什么身。现什么身不是他自己意思,他自己没有意思,完全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不可思议,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我们如果是一心专念,感应就现前,心里头常常想著,想观音菩萨,观音就现前,想地藏菩萨,地藏就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佛菩萨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德能,一切诸佛如来是自性里头圆满所现的。圆满的自性现佛身,局部的,现菩萨身、现声闻身、现诸天身、现六道凡夫身,不一定。
虚云老和尚四十七岁从普陀山发心三步一拜朝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的母亲,他母亲过世了。三步一拜,从南普陀到五台,拜了三年多才拜到。路上有两次生病,严重的生病,都是在旷野,附近没有人家。在这个时候,感应文殊菩萨现身来照顾他。菩萨现的是什么身分?乞丐,乞丐的身分,照顾他半个月,病好了,这乞丐走了。第二次生病的时候,又遇到这个乞丐,这个缘这么巧,又遇到了,跟他又住了半个多月。病好之后,到五台山,才知道那个乞丐不是凡夫,是文殊菩萨化身。所以佛法里头是有一句老话说「诚则灵」,灵就有感应,真诚到极处你跟佛菩萨就常常感通,这个有道理,真诚到极处。我们现在跟佛菩萨为什么没有感通?不诚。诚的标准是什么?一念不生叫做诚,你还有念头,不诚,念头没有了就诚。所以我们念佛,我们有心念,有心念就不诚。但是有心念念到无心念,无心,无心就是无杂念,无妄想、无杂念,那个时候是真心。所以,先用妄心念佛,念到最后变成真心念佛,真心念佛感应就现前。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一定要把妄念放下,不要把妄念、杂念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
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他念这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他统统念出来了。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他用念佛的方法完全证得。清净心是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乱,菩萨证得的;后面觉,觉就是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觉,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就是六种佛,最后是讲究竟即佛,那是圆满佛,《华严经》上称妙觉果位。华严圆教,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觉,在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在极乐世界,他的身是法身,他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法身无量寿,法性不生不灭,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十法界全是生灭法,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法性土样样都是真的,为什么?都是不生不灭。法性身、法性土唯心所现,它没有唯识,它只心现。十法界呢?在唯心所现上面又加了个妄心,唯识所变,十法界是唯识所变。如果你能够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那就恭喜你,你就到了实报庄严土,你就永远脱离十法界,当然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这从理上说。
方法讲就是放下,能不能把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放下,不要放在心上,真心就出现。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这个榜样在以前,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做过;在早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为我们做过榜样,真难得,真不可思议。我们要修行,要学这个榜样。我们是很有福报,非常幸运遇到海贤老和尚,老和尚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拐弯,不拐弯就是没有换第二个题目。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把自性里面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了。那他是什么人?法身菩萨,为我们表法,为我们做好样子。真正做好样子的人,在这个世间一尘不染,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如如佛,这就是世尊所说的你本来是佛。佛是什么样子?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佛!这是我们的本来佛,我们的自性佛,一切众生都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起心动念就错了,迷了,起心动念就变成阿赖耶,就有分别、就有执著,就是生灭法。自性不生不灭,阿赖耶刹那生灭,了不可得。我们今天迷就是迷在阿赖耶里头,用什么方法破迷?方法太多了,无量无边,什么方法都可以,方法里头最妙的方法无过於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果。在我们中国,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这个方法一生圆满成就,我们要相信。我们今天遇到了,问题就是肯不肯真干,肯不肯放下,肯不肯让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你就成功了,你就圆满了。
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内院,兜率是欲界天第四天,第四层天。我们上去,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夜摩天再上去叫兜率天,弥勒菩萨住在那里。虚云老和尚往生在兜率内院,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人修弥勒净土修成功了。还有许多修弥勒净土的没成功,没有成功依旧在六道。弥勒净土也不容易,真正容易修的是弥陀净土,极乐世界,容易;容易是比一切法门来比较,容易,真容易,条件是你要肯放下。你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可能你就不能往生。为什么?那一桩事情障碍你往生,你去不了。要样样放下,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那你决定得生,而且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很高。
兜率内院四千年后,是兜率内院的四千年,怎么算法?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四百年,兜率天一天。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在他们那个地方的寿命,四千岁,不是我们这里四千岁,是他那里的四千岁。所以兜率天的四千岁相当於地球上多少?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他到这个地球上来示现成佛,龙华三会,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三百多会,大会小会不一样,三百多会,四十九年。弥勒菩萨将来到这个世间,他只有三会,我们相信每一会的时间都是很长。释迦牟尼佛的法会,长的有好几年,短的有一天、几个小时,所以一生,我们今天讲办班教学,办了三百多次,长短不定。弥勒菩萨简单,只有三会。那我们相信这三会怎么开的,一会,第一会先度菩萨,菩萨根性利,上上根人,先度菩萨;次度二乘,度声闻缘觉,第二会;第三会度六道众生,统统都度了。
现在这个世间有不少人羡慕龙华三会,你不能往生到兜率内院,你要遇到这一会不容易。如果能生兜率内院,好,将来弥勒成佛,你们跟弥勒菩萨一起来,是佛面前的大弟子,像释迦牟尼佛弟子里头舍利弗、目犍连这样的人物。虚云老和尚往生到内院,他得到了。他在内院修行四千年,也就是我们地球上五十七亿六千万年,然后跟著弥勒菩萨一起来,成为弥勒菩萨身边的大弟子。虚老和尚不是一生成就的,也是再来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在这一生为我们示现往生内院,难,不容易。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第一个普贤菩萨,第二个文殊菩萨,第三个弥勒菩萨,用他们三个代表菩萨众的上首,意思很深。为什么?「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他跟净土的缘分非常深广,所以用他们来表法。於是我们就联想到,弥勒菩萨将来到这个世间成佛,决定讲净土三经。为哪些人讲?我相信三会都讲,对菩萨讲,对二乘讲,对六道众生统统都讲。因为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在世就是多次宣讲,为什么讲得不一样?听众程度不相同,所以传下来的版本里面不相同,道理在此地。如果是一会,听众都是一样的,佛就一次就完了,不会讲三次。所以释迦牟尼佛,古大德讲,讲《无量寿经》肯定是三次以上,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三次是根据现前传下来的五种原译本,说法不一样,最明显的是愿文。你看从愿文就三种差别,有两种二十四愿,有两种是四十八愿,还有一种,宋译的,三十六愿,这绝对不是翻译错误,是原本不同。所以古德判断,世尊至少讲了三次,听众对象不一样,在我们想像,对菩萨、对声闻、对缘觉、对凡夫,说法不一样,因此有会集的必要。
弥勒菩萨三会,我相信是这样来的,对菩萨一会,对小乘一会,对六道凡夫一会,这才圆满。这个里面根性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六道凡夫。世尊当年住世,给我们讲了这么多经典,绝大多数都是为凡夫讲的,帮助凡夫种善根、增长善根到究竟圆满。所以,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说法,学习境界提升了,世尊给你讲不一样了。前面为什么不讲?前面这甚深的经义你听不懂,你会产生误会。佛所讲的一定适合你的程度,你听了很欢喜、很高兴,依教奉行。真正行道一定程度提升,那提升再给你讲,一直帮助你往生实报庄严土,佛就不必再给你讲经了。为什么?你自度,你有能力,你有智慧,你能够化无量无边身,你有能力亲近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你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神通。这个能力现前,你肯定礼拜供养,一个不漏,分身去的。礼拜供养修福,修无量福报,同时听经闻法,请佛开示,这是修慧。福慧双修,很短的时间就证得圆满了。
这三位等觉菩萨都有位前、位中、位后,像前面所说的,跟净土的缘深,「正好影响海会大众」。海会大众里头就有这三种层级的人,凡夫,位前的,菩萨是位中的,还有位后的,像现在我们在此地所看的普贤、文殊、弥勒都是位后。为什么?他们久远劫都已经成佛了,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会上来做影响众。所以影响海会大众,「同归净土」,同归净土这一句是目的,他来干什么的?他就来干这个的,帮助大众,大众的人数无量无边,大众的根性不相同,他们做出种种示现也不一样。
我们再看下面,「《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於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接著又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这就讲修普贤十愿求生净土。谁发这个心?近代我们看到有一个人,弘一大师李叔同,我们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熟悉。在近代出家人当中,对戒律有研究的,他是一个,非常难得。他平常功课就是《普贤行愿品》,最后这一卷,《华严经》最后的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品经大师念得很熟,完全能背诵,他以这个做早晚课,求生净土,他成功了。
净土在晚近,主要的经论五经一论;在两百年前没有,只有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净土三经,一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的学习报告。天亲菩萨往生极乐世界,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说了二十九种。这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听人说的,来给我们作证。所以三经一论。第四部经就是《普贤行愿品》,是清朝末年魏默深居士,咸丰年间。彭际清是做了一个《无量寿经》节本,做得非常好,用康僧铠的本子。这个本子也流通了,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给《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叫《笺注》,他用的本子就是这个节本,彭际清的节本。魏默深是咸丰年间人,他有《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会集得也不错,可是里面还是有问题,不能算是最好的本子。会集难,太不容易了,后人有行家,内行的人挑毛病,这一被人挑出来了,不能称为善本。
所以到民国初年,抗战之前,夏莲居老居士发心重新再会集。三年,他是依照魏默深这个本子做底本,等於说再把它修改,把它订正,希望成一个本子。所以他的初稿三年完成,这就是用魏默深的本子,我们这里有一本,就这个本子,这个《无量寿经》是夏莲老最初版本。以后又用了七年的时间,总共十年,这个七年是每天都在斟酌,都在改动,成为现在的定本。这个本子最初,这是一九四三年印的,分全经为三十七品,大概是用三十七道品,分为三十七品,慈舟法师有科判。现在的定本,依阿弥陀佛的大愿四十八愿,所以他用四十八品。自己挑,自己找,到找不到毛病这才算定本。魏默深会集没有用这么长的时间,也没这么认真。夏莲老这为世尊往后末法九千年众生修净土能往生,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要感恩的。
黄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学生,他嘱咐念公要为这部经做个注解。一直到念老晚年,身体很不好,环境、缘分具足了,开始注经。用什么方法注?以经注经,用这个方法。他采取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总共一百九十三种,来注解这个经。他每一个引用的,《弥陀疏钞》,这里看到的,《思益经》、《悲华经》、《文殊发愿经》,我们在这里全看到。引经来注经,大家没话说,这是真正智慧。如果用自己意思来注,别人不相信,还要毁谤你,你有什么资格?采取这个方法,大家没话说了,经上讲的、佛说的、菩萨说的、祖师大德说的,真能服人,叫人看到没话说。用了六年时间,完成这部注解。
我得到的注解,这个注解,大概是海外第一本。好像是一九八四年,黄念老访问美国,他一生就去一次,一个月,我们在美国遇到了。他就带了一本,这个注解刚刚完成,初稿,用油印印的。油印品质很差,能印的数量在我想不能超过一百本,一百本以后蜡纸就坏了,就不能再印了,所以它的份量不多。他送给一些同参道友做参考,到处向人请教,这个心态非常好,谦虚。拿著本子向别人请教,希望别人指点,他再改进,所以他以后又修订过几次。我们第一版本是我从美国回到台湾,在台湾印了一万册,第一本,那是他的原稿。这个本子也非常有价值,跟现在这个本子,他修订过的,你对看就知道他改哪些地方,他补充了些什么。所以这两个本子究竟圆满。
就像莲公自己说,他也劝人,「浊世」,五浊恶世,生在五浊恶世,「无如念佛好」,没有比念佛更好,五浊恶世修行,要念佛求生净土。他说「此生端为大经来」,他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是为了会集《无量寿经》,就为这桩事情。黄念祖也为这桩事情,来干什么?给大经做注解。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也为这桩事情,来传播,现身说法,依教奉行,来劝导大众。非常难得,海贤老和尚最后给我们作证,真不容易,要让这位老修行人住世一百一十二年,请他来作证,大家相信。二十岁出家,师父只教他一句话,那个师父不是平常人,为什么?师父能观机。看到这一类的根性的人,你没有遇到就不说了,要遇到,这种根性的人决定成就。什么根性?具足老实、听话、真干,那就得好好照顾他。又有非常好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可遇不可求。老师遇到他,他遇到老师,缘成熟了。老师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没有二话可说。他就真接受了,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昼夜。所以他生活当中念,工作当中念,待人接物都在念,他说了,他有的时候念的时候不出声,心里头默念,口不出声,叫金刚持。
一生圆满成就,表演在什么地方?往生的这一天,从清晨到黄昏,这一天的时间都在菜园里面工作,浇水、拔草、整地,做到晚,天黑。别人劝导他,天黑了,可以休息了。他告诉别人:快好了,做完了我就不再做了。大家听了也没在意,没有想到那天晚上就往生了,他做完了,不再做了。这是给我们示现的什么?表什么法?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活一天干一天,认真的干,一点也不偷懒、也不偷闲。最后往生这天,从早到晚农田里头工作,晚上走了。这一晚上大家也没有留意,因为老和尚晚上跟平常也不一样,大声念佛,自己敲著引磬,平常念佛不敲引磬的,这天晚上敲引磬,大声念佛。大家睡著了也就没有理他,什么时候走的不知道。到第二天早晨,看到老和尚房间的灯没有熄,老和尚是非常节俭,晚上一定是把灯熄掉的,这天晚上灯没有熄。到第二天早晨早课完了之后,到老和尚房间一看,走了,往生了。再想想昨天说的话,最近一些活动,确实跟平常不一样,证明他预知时至,他跟大家告别,跟大家辞行。自在往生,不要人助念,他说助念不牢靠,自己念佛最可靠,念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走了。最后一个表法,就是拿到这本书照了一张照片,最后一张照片。
普贤菩萨是跟我们说修普贤行的人,接著又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的这一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威势,你的威德、势力你带不走,没有一样能带走。第一句是身体,这个肉身带不走,一切诸根都败坏了,身体带不走。第二句说你的家亲眷属带不走,你所亲爱的人永远不再见面。第三个说你的威势,你做的大官、你发的大财没有一样能带走。「辅相大臣」,这是对国王讲,你的宰相、你的大臣带不走;「宫城内外」,你居住的宫殿、城市;「象马车乘」,这讲你的交通工具;「珍宝伏藏」,你所收藏的这些金银珠宝,你也带不走。「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走。真正带走的是什么?「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普贤菩萨传给你的这十大愿王,这个你带去了。「於一切时引导其前」,它起作用,十大愿王在引导你,「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弘一大师专修这个法门,净土五经他就选了《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比这个更简单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大师给《圆通章》做了个疏钞,就是做了个注解,说得很详细。这个本子我过去学过,过去讲过,好像有录音带,那个时候没有录像,有录音。五经一论一共六种,随便用哪一种都行,全修也行,全修就六样,分量不多,选择一、二种也行。最重要要专,「教之道,贵以专」,佛法里提出来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弘一大师一生专修《普贤行愿品》。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到达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常随佛学、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个七句是愿,后面三句是回向,要能把它落实。请转法轮是请讲经,请佛住世那就是建立道场。请人讲经,租借一个道场都可以,临时搭个道场都行,因为一部经讲完了,这个法会圆满了。但是总不如请一个法师常住在这个世间,教化一方。这个以前李老师告诉过我,古往今来真正有成就的,都是住在一个地方,一生不离开,住几十年。像他老人家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才能有成就。一部经、两部经就能真正开悟有成就的太少了,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根性利的人少,觉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业障重的人多,不可能听几部经他就听明白了,要重复去听。不过现在有个好处,过去没有的,现在有光碟,可以不断反覆去听,好,叫一门深入。你请个法师,你让他一遍一遍反覆的讲,他做不到,可是这一部经的光碟我们反覆的听,这不难。
刘素云居士听我讲《无量寿经》,她是听光碟。这个《无量寿经》我讲了十几遍,在讲《大经解》之前是讲经文,时间比较短,一部经几十个小时、一百多个小时就讲完了。自从换成《大经解》,讲这个注解,讲一遍大概要一千多个小时。我第一遍讲的是一千二百个小时,现在讲的时候愈讲时间愈长,所以讲一遍很不容易。但是留下来的光碟方便了,可以不断重复的听。刘素云居士告诉我,她最初拿到这套光碟,每天听十个小时,十个小时听一片,早年的光碟一片就是一个小时。这一部经一百多片,听一片,一片听十遍,一个小时一遍,一天听十遍,长时薰修。除听这个十个小时之外,就念阿弥陀佛。那时候她身体不好,养病。这样不断的听了十年,十年成就了。十年之后她能讲,讲得很不错。
有电视台去访问她,我是看到这个访问的光碟,我发觉到这个人很难得,想方法跟她联系。问这些同修有没有人认识,能不能找到电话号码?结果一个月之后就联系上,我就邀请她到香港来见面。她也就真来了,见面非常欢喜。她的病完全好了,那个病医院都放弃治疗了,得的红斑狼疮,比癌症还要严重。所以她每天在家里养病,就是听经、念佛,没想到二、三个月之后再去检查,完全好了。一般红斑狼疮好了一定留下疤痕,她连疤痕都没有。这个道理我们懂得,她这十年把病忘掉了,她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除《无量寿经》她什么都没有。这样就能够把带著病毒的细胞统统恢复正常,她身体就恢复健康了。
现在很多人到处请她讲经,她就学一样,一样东西学十年。讲其他的经典,她没有学过,全都能讲,这就是一经通,一切经通。十年得念佛三昧,得三昧,哪有不开悟的道理?所以开悟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真的开悟。在我们学习班学习,她也参加,她的心得报告有深度、有发明,非常难得。有几个同学学得很好,继续不断,五年、十年之后都是我们佛门,出家的是大德、是高僧,在家是高士,像夏莲居、像黄念老、像李炳南老居士。都成为一代宗师,住在一个地区教化一方,众生之福,国家之福。佛法教学那一方,人心善良,灾难也能化解。
又有偈子说,这是普贤菩萨说的,这个偈子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我就看到普贤、文殊的偈子,才知道他们两个人怎么成就的,念阿弥陀佛成就的。你看,「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这是普贤菩萨。我能相信净土,是这两首偈引导的。在这个之前,李老师、忏云法师都劝我修净土,我都没有接受。
我在台中住了那些年,跟李老师学经教学了三十多部。学大经,《楞严》三年,《华严》,《华严经》不长,我大概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八十卷《华严》我听了一卷,后面我就能讲了,就不必听了。他老人家用的参考资料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我手上也有一套《疏钞》,他在台中讲,我在台北讲。他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一个星期讲三次,所以我两年就追上他的进度。学经教要学门道,老师的思想、老师的理念、老师的方法、老师的经验我都懂得,我在台中学这些,管用。所以复讲,遍数要多,到哪里去复讲?有一个人听我都给他讲。没有人听呢?没人听,那个时候有录音机,方便了,我买了个小录音机,我讲叫录音机听。录下去之后,我再打开,我再听我讲,锲而不舍。老师教给我,他说打拳的人拳不离手,天天要练;唱歌的人、唱戏的人,每天要吊嗓子,三个月要不吊嗓子他就不能唱了。讲经亦如是,讲经的人三个月不讲,生疏了,到以后就讲不下去了,一天都不能停。
我在年轻的时候,在缘最殊胜的时候,每个星期讲三十多个小时,一个星期。初到美国的时候,一天讲九个小时。美国没有办法天天讲,没人来听,他们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是假期,可以来听经。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一天,星期天的上午,下午他准备明天的工作。所以时间这么短,那我们怎么办?星期六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九个小时。他们是坐在台下听,我是站在讲台讲,我要站九个小时。所以法缘很殊胜。定的两个时间,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的一天,远道的同学他们都开车来,来住一晚上,来听经,星期六晚上听完经回家。所以现在我常常还是想著保持四个小时,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现在在此地,同修们热心,要帮我调理身体,上午的时间就调身体。下午,我们还是希望有两个小时在一起共同学习。
这首偈诸位就晓得,我真正相信净土,真正接受净土,普贤菩萨。接著文殊菩萨,他们两个的愿文在一起。「又《文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如是两大士,发殊胜大愿,求生极乐,可劝一切菩萨,皆仰信文殊之大智,入普贤之大行,普导众生,同归极乐。」我们年轻,学佛了,确实对於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特别的恭敬、特别的欢喜,一个代表无量智慧,一个代表无上的大行,文殊说法,普贤真干。
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海贤老和尚,他修的是普贤行。我们细心观察,十大愿王每一条他都做到了,做得那么圆满、做得那么微妙,不懂的人完全看不出来,明白人看到太奇妙了。九十二年修什么?普贤行,普贤行里头一定有文殊智,解行是一不是二,有解必有行,有行必有解。贤公老和尚没有透露信息,没告诉人,我们要会看。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应该在什么时候?我是细心去观察,功夫成片三十岁以前得到。他二十岁开始念佛,我相信二十几岁的时候功夫成片得到了,一般讲三、四年。再过个四、五年,继续不断的努力,他能念到事一心不乱,也就是清净心现前了,三十岁前后。四十岁前后,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所以他什么都知道,见性的人才可以说,没有见性的人不可以说,他就是不讲。你要问他,笑而不答,那就是他的回答。真的清楚、真的明白,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没有障碍。
为什么不往生?阿弥陀佛的意思,他自己透露了,他说我有好几次求阿弥陀佛带我到极乐世界去。他说老佛爷讲,你修行很好,希望在世间多住几年,给大家做个榜样。所以他是有使命的,这个使命就是表法,表法就是做榜样给我们看。你看他说了,我好几次,那说明他见阿弥陀佛、他见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是一次,不是两次,好几次。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慧远大师一生见极乐世界四次,所以我相信,海贤老和尚见阿弥陀佛、见极乐世界应该是十次以上。他时间长,九十二年,所以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很熟了,真的什么时候都能去得了。佛留他在这个世间表法,这是慈悲到极处。弥陀的慈悲,加持他,让他健康长寿,一百一十二岁,精神、体力就跟四、五十岁的人一样,这让人羡慕。一般人老了,精神、体力都衰了,他老而不衰,什么活他都干,精神、体力充沛,这是让人最佩服的地方,你们五、六十岁不能做的他来做。
所以这个碟我劝导同学每天要看三遍,念一万声佛号,一年不间断,我相信海贤老和尚这片光碟对你起意想不到的作用。为什么?你对於净土真信了、真发愿,你向他看齐,你会有他一样的成就。如果你肯表法,肯发心做表法,阿弥陀佛会延长你的寿命。我对於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我认为那个寿命不是他的,不是他本有的,他本来的寿命应该是七、八十岁。会延长那么多,那是阿弥陀佛把它延长的,不是他自己本来的。所以真正发心学习,会有成就,阿弥陀佛会帮助你,因为阿弥陀佛需要你,需要有很好表法的人来弘扬净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七十一集)  2014/7/6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1-0071

净土法门 礼佛札记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1集)_礼佛札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0851/48828398208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净土法门 礼佛札记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1集)_礼佛札记》为网友叶子说它很孤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