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是谁?中国的科举制源远流长,自唐至清,先后诞生了一千多名文、武状元。这些状元中,有的成为郡守,有的成为刺史,有的跻身学士,有的跻身翰林,有的官至巡抚,有的官至宰相,而以状元身份能够成为皇帝的却只有一人。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
李遵顼(1163—1226),西夏皇室齐王李彦宗之子。《西夏书事》称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天庆十年(1203)三月,李遵顼参加西夏癸亥科科举考试,结果“廷试进士,唱名第一”,被点为状元。《金史·西夏传》也称“遵顼先以状元及第”。有了状元这顶特殊桂冠,李遵顼官运亨通,不久就被封为齐王,后来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成为当时西夏皇族中最有威望的人。
蟾宫折桂,李遵顼很有一套;问鼎皇权,李遵顼同样是一把好手。皇建二年(1211)七月,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襄宗李安全,自立为皇帝,改元光定,成为西夏第八任皇帝。李遵顼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然而,正是这位空前绝后的超级状元,既无强国手段,又无治国韬略,最终将日益衰弱的西夏王朝推进了深渊。
西夏地狭人稀,实力不足,为了能在烽烟四起的形势下拓展版图,捞取好处,统治者往往选择强悍的邻邦作为靠山,所以在对外关系上一向摇摆不定,是典型的“变色龙”。辽朝强盛的时候,西夏附辽伐宋;金朝发飙的时候,西夏附金抗蒙;蒙古崛起的时候,西夏附蒙攻金。在西夏皇帝眼里,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谁腿粗就认谁。李安全执政时,西夏正处于附金抗蒙到附蒙攻金的转折时期。蒙古志在一统天下,在重创金朝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了西夏。李遵顼就是在蒙古对西夏威胁日益加重的时候登上皇位的。
以蒙古当时的强悍势头,西夏和金朝两国联手,对蒙古形成犄角之势,才有可能抵御蒙古铁骑的进攻。状元出身的李遵顼,不可能不明白这一浅显道理。然而,李遵顼即位后,并没有扭转李安全的错误方针,反而越走越远,干脆实行附蒙侵金,企图乘蒙古攻金的机会掠夺财物,扩大领土,所以频频对金朝发动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兔死狗烹,唇亡齿寒,蒙古不仅要灭金,也要灭夏,还要灭宋,李遵顼助蒙伐金,无异于玩火自焚。
光定七年(1217),蒙古攻金,西夏派兵三万助攻,结果在宁州(今甘肃宁县)被金兵大败。不久,蒙古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由于连年用兵,西夏军费耗费巨大,伤亡严重,致使举国厌战,朝议沸腾。鉴于宁州新败,李遵顼不敢随蒙西征,拒绝出兵。蒙古见西夏不听驱使,便发兵围困西夏国都中兴府,逼其就范。李遵顼见蒙古突然来攻,惊恐万状,逃奔西凉府,只留太子李德任守城。直到蒙古兵退,李遵顼才悄悄返回国都。
经过这场惊吓,李遵顼领教了蒙古的霸道,也意识到来自蒙古的威胁,于是调整策略,准备联金抗蒙,以求自保。光定八年(1218)二月,李遵顼起用主张联金抗蒙的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向金朝作出了抗蒙姿态。三月,李遵顼写信给金朝,商请恢复边境互市,两国讲和。金夏结仇已经十多年,势同水火,如果两国就此互释前嫌,互为支援,那么蒙古既不敢轻视西夏,也不敢正视金朝。然而,金宣帝恼恨李遵顼反复无常,一口拒绝。
当不成盟友,就当作敌人;联金抗蒙不成,李遵顼转而联宋抗金。光定九年(1219),金宣帝南侵宋朝,李遵顼乘机派人到四川与宋将联络,企图联宋侵金。宋将回信同意联兵抗金,但考虑到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并没有如约出师。直到光定十年(1220)五月,宋夏才正式盟约,两国同时出兵,夹击金兵。八月,夏宋两国如约出师,攻破金会州城(今甘肃靖远),金守将投降。金宣帝大惊,急忙向李遵顼请和,李遵顼也来了个一口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