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讲,
现在社会没办法不拼爹。
然而,
很多人拼爹只是为了“钱途”着想。
而真正的“拼爹”,
其实是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国馆君按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拼爹时代。
孩子读书的时候,家长报各种培训班,让子女参加各式活动,为的就是让孩子掌握多方面技能,为将来上大学、面试工作加分。
这是一种拼爹,拼的是家庭财力。
孩子们读书再苦再累、学历再高,如果有个强大的家庭背景,在社会上立足也更加容易。
这也是拼爹,拼的是权势地位。
然而,对一般人而言,“拼爹”听上去就不是个好词。
比如,王思聪一出,女花痴们纷纷求婚“国民老公”。一众屌丝却都在眼红:他不过是有个有钱的爹地罢了。
官二代之流,出了事故就撂下一句“我爸是××”,更是令人发指。
拼爹俨然成了一种潜规则的体现。而靠砸钱、砸权砸出来的孩子,有多少只是砸出了一身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气焰?
与其说现代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很多,不如说他们根本就没投入:
不投入时间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是借助身外之物代替他们行使教育之责。
而如果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家长堂而皇之的理由便是:没时间。
然而,中国曾经是以家风教养播称于世的民族。只不过那年代,不是拼爹拼妈拼权位,而是拼家族口碑,拼“诗书传家久”的内在修养,拼“忠厚继世长”的雍容气质。
举几个中国脊梁为例子。
司马迁是太史公,他父亲司马谈一样是太史公。司马迁继承的,不仅是父亲的职责,还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良史重任。
杜甫是大诗人,曾说“吾祖诗冠古”,因为他祖父是杜审言,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者。家风熏习之下,杜甫习得的是“开口咏凤凰”的斑斓文采,是“再使风俗淳”的忠厚热血。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教育也是拼爹拼妈,不过它拼的,是爹妈的信念、远见和耐心。
那时候,培养孩子说话,会倡导“不学诗,无以言”;选择居家条件,“里仁为美,居必择邻”;强调孩子必须劳动,因为“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也因此,传统家教培养出的国民,温柔敦厚,心怀家国。
常言道:三代才能出贵族。每个精神贵族的诞生都有前因后果,其根在家庭,其因在父母。

时代太焦虑,一个“拼”字,反应现代所谓的精英教育只是金钱教育、成功教育。观念狭隘的父母,传给子女的只是过度欲望,醉生梦死。
而真正的精英传给子女的,是追寻自由、独立奋进。
比尔盖茨已经表示将来不会将巨额财产留给子女。儿子要买房,巴菲特是一分钱都不借给他,要他自己去贷款。
世界从来都不是守财奴的世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代语境下,父母创造条件,以身作则,带领孩子追寻内心的自由与富足,才能创造出最好的家庭。
马克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后捐出“脸书”99%的股份,并在给女儿的信中写到:
“我们有责任为你和所有孩子打造一个更好世界。”
一个更好的世界,是大家都自由发展的世界。
而大家都自由发展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追寻自己的理想,当被他人嘲笑的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这是父母教我过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