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条仗世文 抗日第一仗:长城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文/高鹏 图/金爽
抗日第一仗:长城抗战 作者:文/高鹏 图/金爽
长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象征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2F1665DT20050725164803.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古长城</font></div><br>
长城——当阿波罗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外太空那无边无尽的黑暗中凝眸回望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借助仪器他们发现了地球上一条蜿蜒的线——那是所能看到的人类唯一的活动痕迹——长城!中国人的长城!
有位有心人把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身躯画出来,在东端再把山海关的地理区划标上,他惊奇的发现:这真是一条蜿蜒蛰伏的巨龙的形象。婉蜒于中国北部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群山在淡淡的晨雾中肃立着,太阳如一个赤红的琉璃花球,射出斑斓的光。黑山静静地卧着它巨兽般的身躯,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象征。
古长城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国防工程,初建于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据考证目前的长城是明代在原来基础上修复的。中国人喜欢建墙。一个家庭,修墙围起来,这叫庭院。一个家族用围墙围起来,这叫寨子。一个城市用墙围起来,这叫城池。皇上住的地方用墙围起来,这叫皇宫,整个国家的叫长城。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防的意识,常言道,防人之心不可无。长城抗战!最初在军事上叫长城布防。布:布置,防:防守。词典是这么解释。全文应该说:在长城布置防守。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关于长城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2F1667DT20050725164803.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蜿蜒如卧龙的长城</font></div><br>
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万余里。长城西半部是土结构,东段都是砖石结构,以巨大石条为地基,上面用城砖砌成。去过八达岭的人都见到过,城墙建筑在高山峻岭最险要之处,宽处有10余米,高有七八米,要紧之处有箭楼、烽火台等。就是在现代战争中也不愧为良好的防御阵地。
长城东段的关口,从东面算起,有山海关、界岭口、冷口、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独石口等。每个关口都是要塞,在长城抗战中都经历了残酷的血肉厮杀。每个关口死伤壮士都以数千人计。
从秦始皇到明英宗修这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落后的游牧民族。齐国修长城最初是为了和鲁国明确分野。亮兵台就是当初齐鲁会盟,展现军队英姿的地方。据专家考察,该台长八百米,分为两段。一段长500米,一段长300米。中间的低凹处为“将台”,也就是会盟时首领的所在地。以前社科院的郑振铎先生在考证研究齐长城时,所用的资料照片就是博山区内的凤凰山遗址,那时“亮兵台”遗址还没有发现。
后来鲁为楚灭,齐更是大修其城,绵延千里,“宣王乘山岭筑长城,西起齐州,东至海,以备楚”(《齐纪》)。当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五霸之首的伟业时,他怎么就没有考虑过“备楚”的事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想的是拓疆而不是守业。
以后齐、楚,包括那尽出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都被秦国铁骑冲走了,长城静静地留在了那里,像一道永不弥合的伤口。
再以后,那位统寰宇,扫六合,书写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的始皇帝竟然也想到了筑长城(当然,在这之前,燕赵等国都筑了长城,目的也是为了拒胡)。引的太史公惶惶然的写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宁藩篱,却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当时就想,凭着秦国猛将如云,兵翼垂天,正是盛威赫赫,藐视天下的时代,蒙恬曾将十万之众,把胡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就算没有长城,胡人岂敢南下牧马么?这种单纯的防御性工事除了能明确一条疆域外,还有多大作用呢,真正威慑敌人的并不在于此。也许始皇帝那雄性的热血凉了,一往无前的心态变了。
对于汉来说,我们记住的往往是一串击匈奴破胡虏的将军、节士的名字,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以及那通西域的张骞和出使19年的苏武。这是一个角智角力的时代。大汉雄风和边塞奇景给了后来的热血文人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留下了许多彪炳千古的不朽佳作。究其实,这是我们的感情使然。汉对剽悍的胡人向来是阴阳手,一打一拉的政治伎俩玩了几百年,期间就出了一个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美人王昭君。这时的长城又恢复了它政区分野的作用。看看孝文帝的遗匈奴书吧:“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
每次,只要单于反脸就入塞侵扰,杀人掠货,施行强盗的勾当,从来不把长城屏障和汉人皇帝的脸面当回事。每一个将军的去世或离任都是一段灾难的开始。长城,它没有挡住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也没有挡住纵横奔突的八旗雄师。如果真要是说作用的话,倒是帮了戚继光将军不少忙,使他带领“戚家军”抗击了那三分倭人七分奸民组成的倭寇许久。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30年代,长城防御的不再是落后民族,而是现代化装备的日本帝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窥伺了关内很长的时间后,向内阁发了一份请求入侵关内的报告。在列举了许多的理由之后,特别著明一点,说中国自从宋朝以后,就丧失了“侠”的精神,没有了武士的魂魄。言下之意,中国人就是弱民。这真是莫大的侮辱,利益驱使下的强盗逻辑。它忘记了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侠的遗传基因,忘记了“弃身锋刃端,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千年前就“扬声沙漠垂”了。只不过是普受道德礼仪教化的国人还没有认为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3年初,日本攻占山海关、热河之后,又进一步向长城沿各军事要口发起进攻。又一次,长城眼睁睁看着侵略者的铁蹄漫过了自己古老的身躯。中国军队进行了抵抗。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是燕山山脉的长城各关口及附近的制高点,因此这次作战被称为“长城抗战”。因南京政府态度消极,守军难抵日军凶猛攻势,他们唯一可依赖的是千百年前古人留给他们的城墙,此役尽管以失败告终,但爱国官兵们长城抗战壮举是一个军队为民族、为个人争生存的信念的体现,是古老的长城精神再一次显现,也为此后的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和他们的英名!
野心由来已久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3F1665DT200507251655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1933年长城抗战中,中国的增援部队走过长城。</font></div><br>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把灭亡中国、统治亚洲、争霸世界作为国策。在1894年7月25日偷袭清朝海军,接着进攻驻朝鲜的清朝陆军部队,8月1日,清朝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占领了朝鲜和辽东半岛的大片领土,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与其它列强一起组成八国联军侵华,以镇压义和团运动,并乘机瓜分中国。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英国军队从海上进攻山海关,火烧了老龙头附近的澄海楼,把宁海城做了兵营,现在那儿还留着一门大炮,就是英军留下来的。随后 法国、德国、日本、俄国军队都在山海关驻军。在1901年9月7日,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在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下,山海关完全失去了防御能力。1902年日本开始在平、津至山海关驻军。此后,日本与沙皇俄国激烈争夺我国的东北,甚至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
辛亥革命以后,在外国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军阀混战,公元1922年、1924年,日本支持的奉系军阀和英国、美国支持的直系军阀在山海关大战。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了“东方会议”以后,在向7月25日日本天皇提交的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奏折中就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倘###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它小国如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显然,灭亡中国的国策已提到具体实施的日程。
打开华北的大门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3F1666DT200507251655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张作霖之子张学良</font></div><br>
占领全中国,进而占领全亚洲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而占领东北则是其侵占全中国的首要步骤。1931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的《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中明确了有关侵略中国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并确定将“采取军事行动”。此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不断在我国东北制造挑衅事件,以制造发动战争的借口。虽然,我国驻东北的部队执行了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忍让”、“不抵抗”的命令,但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仍然不宣而战,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南京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中国军队毫无准备,沈阳一夜之间陷于日军手中。此时,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还完全寄希望于国际联盟能主持“公理”进行公正的“裁决”,仍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命令我国东北驻军撤至山海关以内。但是,国际联盟不仅默许而且公开袒护日本的侵略行径, 日本侵略者利用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国际联盟的绥靖政策,于10月又进犯黑龙江省。至1932年2月,日军占领了哈尔滨,仅4个多月的时间,日本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并在1932年3月1日成立了伪“满洲国”。
1932年5月15日,日本国一批少壮派军人发动政变,袭击了首相相官邸及警视厅等国家重要机关,杀死了首相犬养毅,组成了斋藤实新内阁。新内阁以确立所谓“国防国家体制”为宗旨,将日本政体的法西斯化推进了一步。在此情况下,日本关东军决定“调头把圣战指向热河省”。1932年底,随着日本完成对中国东北三省的占领,热河、冀东又成为其窥伺的目标。热河省地处辽宁、察哈尔两省之间,南与河北为邻,长城横贯其南境。日本人认为据有热河省便将东三省与关内地区隔绝,可以此巩固其对东三省的占领并为全面入侵华北以至全中国打开方便之门。
要占领华北,就必须攻破包括自古就修建在中国北方战略要地上的防线──万里长城经过的热河(包括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共22个县)、察哈尔省(今张家口地区及内蒙古蒙古族自治区南部与河北省接壤地区)一带。热河省(1956年撤销)位于长城以北,连接东北、华北和内蒙。日军如占领该省,既可随时进窥内蒙和华北,又可切断关内和东北义勇军的联系,巩固它在伪满的统治。早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两个月后,关东军就已在《满蒙自由国设立方案大纲》中将热河划入预定建立的伪满洲国版图。1932年2月,关东军炮制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其所谓的《独立宣言》中说:“热河省与旧东北三省有不可分割之关系。”1933年1月,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在议会发表演说,称:“满蒙与中国系以长城为境界者,由历史而观,亦无议论之余地。尤以热河省之属于满洲国之一部者,征诸该国建国之经纬,当可明了。”因此,在日本组建伪满洲国的各种方案中,没有一个不把热河与辽、吉、黑三省并列,划入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之中。在1932年3月“满洲国”成立时,伪政府成员名单中就包括了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并委其为“参议府副议长兼热河省长”,企图以高官厚禄把汤引诱出去,使日本不战而得热河省。此时,日本人一面设法拉拢汤玉麟,一面开始筹划直接以军事行动夺取热河。力图先占领长城外侧广大地域,然后再夺取长城防线上的各战略要地,以形成南威逼华北,北占领内蒙古、进攻外蒙古进而侵犯苏联的战略态势。
此时,蒋介石还是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坐镇江西,将军队的主力用于对南方各省红军的“围剿”作战上。但在北方,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在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的支持下制止汤玉麟降日,采取增兵热河和暗中接济义勇军等措施,以遏制日军的侵略活动。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军力对比30比5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3F1667DT200507251655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东北边防第七旅旅部被日军占领</font></div><br>
当时,长城沿线国民党军队,按编制看还算强大,除何柱国新编59军,商震的32军,庞炳勋40军,宋哲元的29军,徐廷瑶的中央第17军4个正规军以外,还有从关外退下来的王以哲军、缪澂流师、汤玉麟部,以及驻多伦的孙殿英部等。共有中央军11个师,东北军12个师,西北军、晋军13个师,号称30万大军。
尽管人数不少,但实力很弱。如,编制庞杂,有很多属于义勇军、保安队等。就算正规部队也参差不齐,有的是刚刚由旅升格为师,有的被打残人员不齐。有的本来就编制不满员,像宋哲元的第29军,只有2.2万人,其中7000人留守山西阳泉附近,真正开到长城前线的只有1.5万人。每个师仅有约5000人的编制。从武器上看,装备最差的是29军。轻重武器装备比较齐全的是徐廷瑶的中央军。东北军装备也不差,可是千里溃退,武器丢失损坏严重。
日军向长城沿线进攻的部队约两个师团兵力,其中包括西羲第8师团,坂本正右门第6师团、中村第33旅团、铃木旅团、服部旅团、黑夺旅团、落合所部等。日军编制每师团万人,也就是说,日军一个师团的编制从人数上看,和宋哲元的29军不相上下。看上去日军阵容强大,实则只有5万余人。重要的是日军武器精良,有重炮、飞机等。重炮轰击,气势夺人,轰开缺口,为步兵铺平道路。而飞机,国民党军过去打仗,还没遇着过。飞机远处轰地一响,当兵的就慌了神,忙于东躲西藏,谈何战斗。
可见,长城抗战军力对比,敌我双方各有优势,中国的优势是古长城和人数多,日本的优势是武器和武士道精神。
战争阴云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3F1668DT200507251655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溥仪、婉容与日本驻天津军司令官小泉六一中将(右二)合影</font></div><br>
张学良等料知日本早晚必图热河,乃于1932年10月组织了以北平分会参事柏桂林及工兵人员组成的阵地构筑委员会,指导热河境内的阵地构筑。其阵地编成:第一线由赤峰经建昌营、建乎,叶柏寿、大城子至界岭口内,线上共有6个据点,每个据点有2个支撑点;第二线由赤峰经楼子店、西桥头、三十家子至喜峰口,再于大城子、三十家子间筑成斜交阵地。但由于天寒地冻、土质坚硬,开掘困难,且材料器具缺乏,工事构筑进展十分缓慢。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虽心怀二志,曾派代表参加伪满洲国建国会议,但畏于全国人民的义愤,不敢公开降敌。关东军见诱降不成,乃决心以武力占领热河省。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及其正、副参谋长00和冈村宁次等,为了将华北方面中国军队的主力牵制于冀东地区,以使其进攻热河容易,并保障其进攻部队之侧背安全,从1932年夏季开始,不断在山海关和辽宁与热河交界处制造事端。10月,发生了伪满警察非法进入山海关城与东北军士兵冲突的第一次“山海关事件”;12月8日,又发生了日军装甲列车炮击山海关的第二次“山海关事件”。
一切迹象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开向关内的战争机器已经启动,我长城沿线各关口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长城抗战中国军队战斗序列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5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南天门中国守军</font></div><br>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
张学良、何应钦
第一方面军 张学良
第1军团总指挥于学忠 第51军 于学忠(兼)
第57军 何柱国
第105师 刘多荃
第2军团总指挥商震 第32军 商震(兼)
第40军 鹿炳勋
笫3军团总指挥宋哲元 第29军 宋哲元(兼)
第37师 冯治安
第38师 张自忠
第143师 刘汝明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作相
第4军团总指挥万福麟 第53军 万福麟(兼)
第108师 杨正治
第116师 缪澄流
第119师 孙德荃
第129师 周福成
第130师 朱鸿勋
炮兵第7旅 乔 方
第5军团总指挥汤玉麟
第55军 汤玉麟(兼)
第36师 杨玉麟(兼)
第111旅 刘香九
第22旅 富 春
第17旅 崔新五
第19旅 石文华
第6军团总指挥张作相
第41军 孙殿英
第112师 张廷枢
第7军团总指挥傅作义
第73军 傅作义(兼)
第68师 李服膺
第8军团总指挥杨 杰
第17军 徐庭瑶
第67师 王以哲
第26军 萧之楚
书包网 www.bookbao.com
长城抗战日军作战序列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6DT20050726101153.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font></div><br>
关东军司令官 武藤信义
参谋长 小矶国昭
第6师团 坂本政右卫门
第11旅团 松田国三
第36旅团 高田美明
骑兵第4旅团 茂术谦之助
第8师团 西义一
第4旅团 铃木美通
第16旅团 川原侃
骑兵第1旅团
混成第14旅团 服部兵次郎
混成第33旅团 中村馨
第14师团
第7师团
伪满蒙军
关东军飞行队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学良布防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5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南天门中国守军</font></div><br>
2月11日,宋子文等还与张学良至热河视察部队。宋子文先后在北平和承德发表演讲,说:“热河为中国完整之一部,与苏、粤各省无异,热河被攻,即同于南京被攻。如日军来攻,则将举全国之力量与其周旋。日本已占我东北,但任何进一步之进攻,即将予以抵抗”;“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领我首都,亦决无人肯作城下之盟。”
张学良成立两个集团军,自己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于学忠、商震、宋哲元分任1、2、3军团长;张作相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由万福麟、汤玉麟、张作相分任4、5、6军团长。张作相、汤玉麟原是张作霖的老把兄弟。张作相是张学良的父辈,素有“浑厚”之名,他原担任吉林省边防副司令兼吉林省主席。但他不学无术,既无威以制人,又无智以服人,无信心,无决心,他指挥的第二集团军有六七万人。汤玉麟又是热河省主席,在东北军中素以骄横跋扈著称,外号“汤二虎”。
张学良本来见汤玉麟难挡国防要塞,有撤换汤的意向,征求张作相的意见。张作相与汤玉麟交情极深,深知汤为人蛮横,绝难接受命令,请张学良考虑,张学良未能斩钉截铁地作出决定。事为汤玉麟所悉,大为愤懑,表示坚决反对,阴谋同伪满勾结。张作相得到消息,深恐因此造成东北集团分裂,即派亲信到承德向汤陈述利害,进行劝解,才使矛盾缓和。张学良怕汤玉麟再起疑心,用张作相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以安汤心,以利指挥。
2月17日,张学良、宋子文、杨杰等偕同随员卫兵分乘汽车卡车30余辆,浩浩荡荡向热河省会承德进发。张学良在承德,以他和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等27名守卫热河有责的将领的名义,向南京及全国通电,表示决心抗战,呼吁全国一致支援。
榆关失守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6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font></div><br>
榆关即山海关。1933年1月1日,日本中国驻屯军榆关守备队在关东军的增援下,开始向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山海关进攻。当日军突然向山海关开枪开炮,并要求中国军队退出时,遭到了当时驻守山海关的东北军独立第9旅爱国将领何柱国旅长的断然拒绝和顽强的抵抗。日军动用飞机、军舰、重炮对山海关狂轰滥炸,至3日下午,关内10余处中弹起火,浓烟蔽天,中国军队完全被罩于火网之下,辗转苦战,始得突围而出。而其后卫安德馨之一营,据残壕破垒与日步兵、战车、装甲车拼死格斗,乃全营覆没。1月3日山海关失陷,民众哗然。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热河沦陷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6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font></div><br>
占领榆关,只不过是日军进一步扩张的前奏。此后一个月间,日本军事外交当局接连发表声明,重弹热河省为所谓“满洲国的一部分”等老调,宣称关东军决定与“满洲军队合作”,“肃清”热河省内的中国驻军。1933年2月上旬,关东军制定了侵占热河的计划,并开始付诸实行。2月23日凌晨,日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向热河省东部南岭的中国守军阵地发动袭击,热河作战开始。日军第6师、第8师及混成第l4旅、第33旅在飞机的支援下,连同伪满军分兵三路向热河省进犯。北路由通辽攻开鲁,中路由义县攻朝阳,南路由绥中攻凌源。由于中国国民政府此时仍未下定抗战决心,战事一开始,日军的进攻接连得逞,24日占领开鲁,25日下朝阳,3月2日陷凌源。昏庸腐败的热河省主席兼第5军团长汤玉麟根本无心抗战,逃之夭夭。3月4日日军先头仅以128名骑兵兵不血刃占领热河省会承德。热河沦陷,举国震惊。
张学良下野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7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在塘沽举行的华北停战会议。中方代表自右到左为:徐燕谋、钱宗泽、熊斌和李择一</font></div><br>
随着山海关和热河相继丢失,蒋介石又决定牺牲张学良,以平民愤。对于张学良来说,东北沦陷,丧国亡师的主要责任者虽然不在他,但他还是深感愧对三千万东北同胞,所以“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他便在长城布防,准备进行保卫长城、保卫热河之战,并急向南京求援。但南京对此反映冷淡。蒋介石正在江西忙于“剿共”,虽然碰得头破血流,连前敌总指挥张辉瓒都成了红军的俘虏,但他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仍然继续调兵遣将,准备对红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所以对什么保卫热河、什么长城抗战,是不感兴趣的。他认为,日军攻势正盛,锐不可挡,热河是守不住的。然而鉴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舆论方面的压力很大,对张学良的要求他不便拒绝,因为他如不作出一些抗日的姿态,就是在国民党内部,也是很难站得住脚的。所以,他的所谓支持,只不过是打发他的妻兄宋子文等人去趟北平,讲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开些空头支票而已。热河沦陷后全国舆论强烈批评政府抗战不力,这时,蒋介石才从江西“剿共”前线到保定,亲逼张下野。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何应钦调兵遣将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5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南天门中国守军</font></div><br>
张学良被迫下野后,蒋介石为贯彻其对日妥协的方针,任命亲日派何应钦为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此时,日军已经推进至长城沿线各口附近。其兵力部署为:第 8师团位于承德、古北口外地区,混成第14旅团位于喜峰口外及冷口地区,混成第33旅团位于界岭口外和义院口外,第6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位于赤峰地区。面对当前敌情,何应钦和参谋长黄绍竑在军事上想有所作为,着手抗战准备。为阻止日军继续向长城各口侵犯,将参战部队重新进行了部署:
第1军团防守天津、大沽及警备津浦铁路;
第2军团担任滦河以东和冷口附近的防务;
第4军团在原地整训,并以3个师协助第57军防守冷口以东长城要隘;
第3军团负责喜峰口、马兰峪方面防御;
第8军团担任古北口方面作战;
第6、第7军团担任察东防务;
原第5军团汤玉麟残部在察东沽源整补。
以上8个军团共14个军,约25万人。
长城各关###火(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6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font></div><br>
日军占领山海关、承德后,中国军队退守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100多个长城关口,战线长达1000多里,中国先后投入总兵力达35万多人。3月5日,日军开始分兵进犯长城各口,遭到中国驻军的顽强抵抗,展开了长达80多天的激烈的阵地争夺战。随即日军各部即按命令向长城一线推进,长城沿线的古北口、喜峰口、罗文峪、马兰峪等隘口成了通往华北平津的最后天然防线,震动中外的长城抗战开始了。
长城抗战首先在冷口打响。3月4日,承德弃守当天,日军混成第14旅的米山先遣队就占领了冷口。受命前往冷口接防的第 32军商震部急调其第139师于6日反攻,收复冷口,并乘胜追出口外15公里,拒敌于肖家营子、马道沟一线,冷口初战告捷。
3月 6日以后,日军调集两个师团、两个独立旅团的兵力,在空军配合下,向古北口以东长城各隘口轮番进攻。蒋介石为缓和舆论,急调13个军30多个师的兵力沿长城线布防。第29军受命防守喜峰口至罗文峪一线,经几日苦战,遏止了日军攻势;11日夜,前敌总指挥赵登禹乘大雪,亲率部队袭击敌后炮兵阵地,用大刀砍杀日军数百人,从此,第29军大刀队威名四扬。
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追击溃退的万福麟部到达喜峰口。10日,刚刚赶到喜峰口接防的中国第29军张自忠师与进攻喜峰口西侧阵地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日军首次遇到劲敌,遂以一部确保喜峰口,主力集中在长城北侧待机。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疏于戒备之机,派出4个团偷袭日军成功,重创日军。这是日军发动热河作战以来的首次受挫,关东军司令官武滕信义火速调兵增援,并将作战重点转向罗文峪,企图从侧后攻击喜峰口以西的中国守军阵地。
3月16日拂晓,日军3000余人企图趁中国守军不备之机,夺取罗文峪之三岔口高地。第29军暂编第2师刘汝明部,负责扼守这一带要隘。刘汝明命1个团跑步绕出黄崖口,截击日军,将其击退。17至18日,日军对罗文峪、山渣峪等阵地连续发动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守军同日军展开肉搏战,“拔刀冲入敌阵,砍杀无算”,将快活林、三岔口、古山子、马道沟之敌完全肃清,罗文峪北5公里以内已无敌踪。由500壮士组成大刀队于夜间潜登日军阵地,砍毙大量日军,大刀队亦多数壮烈牺牲,仅生还20多人。喜峰口、罗文峪阻击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7个昼夜,日军多次强攻,伤亡达3000多人,终未得逞,不得不暂时后撤。喜峰口一役使日本国内大哗,日本各报刊登了这一惨败的消息,称此役“使日本皇军遭到奇耻大辱。”最恼怒的当属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他在给长城前线指挥官坂本中将电报中训斥道:“喜峰口一役,丧尽皇军威名!”
在进攻喜峰口的同时,3月11日,日军第8师及骑兵第3旅向长城古北口发动了强大攻势。防守古北口正面的东北军第112师未尽力抵抗即放弃了第一线阵地,日军迅速占领古北关口,并乘胜向守军第17军第25师关麟征部右翼龙门峪阵地包围。师长关麟征指挥第75旅主力将敌击退,并恢复了联系。但是,由于第25师是2月下旬匆匆由江南徐淮北调,集中甫毕,即仓卒应战。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仅以4个步兵团的兵力,独当优势精锐之敌,激战3昼夜伤亡极大。中国军队伤亡达4000多人,日军为此也付出了2000人伤亡的代价。日军也称此役为“激战中的激战”。不得不撤出古北口,于12日退守南天门,与日军形成对峙状态。
到3月底以后,长城抗战的形势开始逆转。3月27日,日本关东军发布第491号命令,决定军主力重新转向积极作战,越过长城线,向滦东地区进攻。根据这一计划,日军将主力集中冷口方向。在长城六大口中,冷口居于长城的凹部,它关系着滦河中下游中国军队各防地的安危。假若日军占据了冷口,既可以威胁滦东中国守军的侧翼,又将陷冷口以西各口中国守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中国商震部黄光华师也与日军拼死血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关口阵地。日军占领长城各隘口的目地未能达到。3月27日,武藤信义下达向滦东地区进攻的命令后,占领义院口的日军混成第33旅团协同新增加的第6师团一部兵力,首先于4月1日向滦东发起进攻,先后攻占了石门寨和海阳镇。守军何柱国部退守秦皇岛。4月11日日军攻占冷口、建昌营和迁安后,滦河以西守军的侧背受到威胁。为避免腹背受敌,宋哲元第29军、商震第 32军、何柱国第57军和第53军之杨正治部,只得撤到滦河西岸,沿滦河布防。第6师团展开追击,先后攻占滦东的卢龙、抚宁、昌黎各县。滦河以东、长城以南全部被日军占领。
进犯冷口的日军是第6师主力,另有混成旅第14旅和第33旅各一部配合,总计兵力达3万人左右。中国冷口守军仅有第32军之第139师,与优势日军相比,兵力悬殊,且战线过长,分兵把口。4月9日,阵地被突破,全军退至滦河右岸,冷口及附近各关口全部失陷。由于冷口失陷,使喜峰口腹背受敌,第29军被迫放弃喜峰口,奉命向滦西撤退。4月21日,日军第8师又向南天门发动进攻,中国第17军所属3个师,轮番上阵抵抗,经8昼夜血战,守军始撤出阵地,南天门遂告失陷。
书包网 www.bookbao.com
长城各关###火(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5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南天门中国守军</font></div><br>
4月初,日军占领滦东后,再次向长城各口发起强攻。经月余浴血战斗,4月11日,由于冷口守军伤亡过大,冷口弃守;冷口的失守,使喜峰口守军腹背受敌,29日奉命撤退;从日军撤出滦东后,在古北口争取行动。4月20日深夜,日军开始猛攻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中国军队防线,守军黄杰第二师等轮番上阵抵御,与日军血战八昼夜,至26日夜,日军以伤亡5000人的代价迫使守军后撤600米,守军也有3000多将士伤亡。古北口方向战斗尤为激烈,担任阻击任务的第17军3个师交替上阵,浴血奋战,坚守两个月,到5月中旬,终因伤亡过重,撤出战斗。
签订《塘沽协定》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4F1667DT2005072516585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在塘沽举行的华北停战会议。中方代表自右到左为:徐燕谋、钱宗泽、熊斌和李择一</font></div><br>
当前线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中日间在北平的秘密谈判也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使日军答应停战,何应钦命令何柱国、王以哲、万福麟等军撤到宁河、宝坻之线,宋哲元部撤到三河、平谷以东地区。这样,日军第6师团在滦西的进攻如同旅行,未遇到中国军队的任何抵抗。
这时,新成立的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到达北平,派出密使与日方人员谈判。黄郛连夜与日方代表达成协议,决定中日双方在顺义、通县、香河、宝坻、宁河、芦台一线全线停火。正在与日军交战的傅作义军只好遵令停止战斗,向后撤退。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这时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至此,历经近3个月的长城战役的战火逐渐平息下来。
5月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徐燕谋至密云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使中国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广大爱国军民所进行的长城抗战,终因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而导致失败。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即不愿战,又不能不战;想和又不能和,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投降外交。日本侵略者由于在长城沿线受到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国内发动对华全面战争的准备和国际环境都还不成熟,继续执行“以战促变”、“武力逼和”的方针,以图达到“屈服华北当局”,“促使华中华南分裂”的目的。因此,当长城线上两军激烈战斗时,南京政府与日本侵略者在暗处进行着讨价还价的“交涉”。 5月26日,北平军分会派去的参谋徐燕谋与日本第8师团长西义一面洽停战,日方除原提出的4项条件外,又增加“随时派飞巩侦察,及用其他方法,以视察中国军之撤退状况。中国方面,对此狈予以保护及一切之便利”的条件。何应钦表示接受,并于5月3l日通令各部队:
一、对阵地工事之构筑,即日停止工作;
二、凡第一线之突出部队,均撤回预定之线内;
三、对敌飞机停止射击。
显然,“交涉”的结果是守卫长城的爱国将士被出卖,长城防线被步步放弃。
5月30日,北平军分会派中将总参议熊斌等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陆军少将冈村宁次等在塘沽谈判停战条件。5月31日上午11时 10分签字,产生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其内容如下:
一、中国军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再越过该线,不行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实行之情形,随时用飞机或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中国方面应行保护,并予以便利。
三、日本军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超越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长城之线。
四、长城线以南,第一项协定之线以北及以东地区内之治安维持,由中国警察机关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用刺激日本感情之武力团体。
五、本协定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力。
这个协定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合法性,并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中国不能在那里驻扎军队,而日本可以在那里自由行动。这样,整个华北门户洞开,处在日军的武装监视和支配之下,日军随时可以进占平津和冀察。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长城抗战第一枪(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5F1665DT2005072517032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山海关</font></div><br>
“榆关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为实现其野心勃勃的“大陆政策”,进而侵占我华北地区的前奏,也是我国军队在长城线上抗击日寇入侵打响的第一枪。
榆关,明朝徐达建关时,就称山海关,是以往对山海关的别称。山海关位于燕山山脉及万里长城的东端,枕山襟海,地势险要,扼辽、冀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根据不平等的《辛丑条约》规定,日本及英、美等11个国家在天津至山海关间的各要点上均驻有军队。“九.一八”事变后,山海关、秦皇岛驻有日军守备队200余人,山海关以东至锦州间,沿北宁铁路沿线驻有日关东军第8师团的第4旅团和骑兵第3旅团一部及炮兵第8联队,另外配属有关东飞行队的第1中队、铁甲列车3列和坦克10余辆,兵力共约4000人。
1932年11~12月,日本关东军就积极调动兵力,在皇姑屯至山海关的各车站分驻重兵,并派第8师团开抵锦州。同时,旅顺日本津田第2舰队,又派驱逐舰10余艘分驻山海关、秦皇岛的海域。到12月底,日本进攻山海关的陆海空军已集结完毕,只待可乘之机了。
东北沦陷之后,张学良为加强山海关地区的防御力量,任命独立步兵第9旅旅长何柱国为临永警备司令,统领该旅及独立步兵第12旅、骑兵第3旅和工兵、山炮兵各1个营,分驻于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等地。部署于山海关的部队为第9旅第626团的2个营。辖区包括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5县和都山(今青龙)区域。辖区内除何柱国第9旅外,还有独立步兵第20旅、骑兵第3旅和炮兵第7旅的1个营,工兵第7营也由何柱国指挥。这些军队,分布在西起滦河,北至长城各口,南到沿海的防区。
正当敌我双方积极部署,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际,日本突然发动了炮击山海关的事件,遂成为“榆关事变”的序幕。
1932年12月8日,锦州日本第8师团1列铁甲车,以追击义勇军为名,开到山海关站东端长城缺口,突然向城内发炮38发。炮声隆隆全城惊骇。9日早晨6点,日机两架在关内低空盘旋,铁甲车仍停在车站示威。日本海军母舰1艘、驱逐舰2艘开抵秦皇岛。晚7时许,3000名日军进入那道台坟阵地,向中国军队开枪射击。
10日晨,日军仍在山海关北面东罗城外的威远城一线构筑工事。炮击事件发生后,日方反诬中国军队开枪射击,又说城内藏匿义勇军。恶人先告状,日本致电日内瓦国际联盟,竟提出3项无理要求:
1.事出误会,由中国军事当局用书面向日军道歉;
2.满洲国警察有驻扎榆关之权;
3.驻榆关之日本守备队行动,当地中国军队予以保护。
日军炮击山海关暂告平息后,山海关驻军将领何柱国赶往北平汇报,中国军队也作好部署:商震的第32军开往滦河(后转冷口),第29军宋哲元部开赴喜峰口,王以哲军开赴古北口,万福麟军推进到界岭口以北地区。何柱国(已任第57军军长)部则把主力布置在北戴河至界岭口之线。第9旅所属第627团驻山海关城西5公里的红瓦店、七星寨一带,625团驻城西五里台、孟家店、角山寺一带。驻山海关城和北翼城的守军只有626团1个团的兵力,分别部署在西南水门、南门、东南角楼等阵地。
何柱国
何柱国1898年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丧父,依靠伯母抚养长大。自小何柱国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上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不久,就被选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12期骑兵科学习。
虽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其最高职务曾达国民党陆军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但他却并非东北籍军人。他是凭着高超的军人素养和智勇的作战指挥,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和广大官兵的拥戴的。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驻华北部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服务,但后来,他却坚决奔向了东北军,以至西北军冯玉祥部给他以更高的职务和官衔,他也不为所动。要问他为什么?原来他投东北军有三个明确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的是骑兵,认为到满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长(他最后终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部队的第一个骑兵军军长);第二,他脑子里的假想敌是日本,认为去东北就是走向了国防抗日第一线;第三,为了自己能有带兵的机会,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战。当时一般军阀都喜欢叫行武出身的人带兵,对学生出身的人,只能作参谋教官之类的角色。独在东北军,有很多学生出身的人却直接带了兵。这一点也深深吸引了何柱国。在以后的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颇为赞赏。
日本侵略军从绥中调来步兵3000余名,野炮、重炮40余门,飞机8架,铁甲车3列,坦克20多辆,军舰2艘。日军完成进攻部署后,终于在1933年1月1日发动了侵榆战争。
长城抗战第一枪(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5F1665DT2005072517032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山海关</font></div><br>
1月1日下午2点,日本驻榆关守备队队长落合,通知留榆日侨在5小时内全部撤入南海日本兵营“避难”。晚10点40分,南关车站附近忽有爆炸声数响,继而南海日本兵营向城内发射重炮弹5发。11点50分,日军向车站及南关一带展开鸣枪示威,并指挥伪满便衣队企图进占山海关城,当即被中国哨兵击退。12点,日军向我守军提出4个条件:
1.南关归日军警戒;
2.南关中国驻军撤退城内;
3.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
4.撤退城墙上的中国军队。
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我驻军拒绝后,又将南关外中国警察缴械。我驻榆旅部知大战之不可避免,守军626团团长石世安,受命积极作应战布置。
何柱国闻变后,星夜驰返榆关前线,到达秦皇岛时,前方炮火十分猛烈。何下令坚决抵抗,并向全军发布《告士兵书》:
“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并提出战斗口号:“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以最后一滴血,为军人争人格!”慷慨激昂的动员令,激励着全军将士的抗敌决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洒尽鲜血(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5F1666DT2005072517032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日本在山海关长城上唱日本国歌</font></div><br>
2日凌晨5点,日本关东军第8师团的3列铁甲车,载步炮兵2000余名开到山海关车站。上午9点,日军守备队长儿玉率部70余人,一边在民房上架设机枪向我城上守军射击,一边率兵架木梯登城。当第一个日军爬上半腰时,被我守军一枪打死。儿玉手持战刀督战,我守军极力阻击敌人的进攻,向爬城日军投出手榴弹,儿玉和几个日本兵当场被炸死。上午10点,3000余名日军,30余门火炮,8架敌机,20余辆坦克分多路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猛力攻击。中国军队将士奋勇还击。11点,日军炮兵和空军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向南门冲击,企图攀城。我官兵沉着应战,坚守阵地,激战达4小时之久,敌人也攻城不下。日军向关城继续增加兵力,布成陆海空联合总攻的阵势。
1月3日上午8点,日机6架在山海关城投弹10余枚。10点,日军突用海陆重炮及空中投弹,向南门进攻,同时,停泊在南海的4艘舰船上的陆战队开始登陆,以大炮掩护进攻,并有飞机数十架低飞轰炸。正午,南门及东南城角被敌人占领,中国军队预备队向南门增援反攻,将敌军击退。双方拼争非常激烈,中国军队伤亡十分严重,626团1营3连连长关景泉、2连连长刘虞宸、4连连长王宏元相继殉国。当敌军战车从南门冲进时,我626团1营营长安德馨率领两个班奋勇反击,肉搏在大街小巷直至弹尽粮绝,终因敌众我寡,安营长也壮烈牺牲。此时,城东二里店、馒头山方面的敌军已迫近城下,东北城角和北、西门也相继失守。午后3点,团长石世安忍痛下令由西水门退守西关。撤退中,第5连连长谢振藩战死,残余部队退至石河西岸防线。日寇进攻山海关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据战后实际调查,日军伤亡人数达500名以上。
安德馨
攻了一天多仍未攻进城的日军,没想到会遇到这样顽强的抵抗,他们的指挥官发疯了,命令所有的大炮齐轰东南城角,军舰上的陆战队员也投入了战斗。不久,城墙被掀开了几道大口子,敌人的4辆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紧随其后向城里冲来。营长安德馨眼睛都红了,他带领几个士兵向口子上扑去,用炸药包和手榴弹把敌人炸了回去。但中国军队没有打坦克的武器,少顷,敌人第二次又冲上了口子,安营长带两个班再次扑了上去。他高喊着:“我安某在,阵地在,日本兵要过去,除非从我的尸首上压过!”士兵们深受感动,振起精神浴血奋战。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敌人在南城楼上用机枪扫过来,周围战士一个个倒下,安营长目眦胆裂,他大吼一声,向敌人扑去。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射中了他。他墙一样的身躯倒在了地上,大瞪着眼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中国军队坚守城池的626团阵亡官兵400余人,负伤300余人,驻军眷属遭日军杀害的有10多人。劫后的山海关城,真是惨不忍睹,城内外大火燃烧3昼夜,到处残墙焦土,死尸狼藉。1月7日,临榆电称:“榆关之役,敌炮火剧烈,并放燃烧弹,以致城内外商号毁于炮火者500户以上,伤亡达3000余人。”
榆关失陷后,日军入城大肆搜捕,凡着中山装者杀,着军服者杀,写反日标语者杀,就连便服内穿灰色裤者也杀。日军借口清扫战场,挨户搜查,青年学生尤遭日军仇视,死于非命者数以千计,青年妇女备受蹂躏,居民财物劫掠一空。在北宁铁路,有3名中国警察不肯投降,日军强行在他们背上插上“欢迎大日本”旗帜,游街绕全城后,将3人杀害。
此役中,中国军队牺牲的最高军官是营长安德馨。安德馨,河北保定人,回族。家住保定市内回民聚居的穿行楼南头条胡同路西。他牺牲后,在日本占领军的严密控制下,人们自发、隆重地组织起对这位英勇抗敌的爱国军人的悼念活动,来寄托抗战的决心,抒发对日寇的仇恨。
山海关的回民群众,避过日寇的监视,偷偷抱回他的遗体,为他举行了悼念活动。
他奋勇杀敌的事迹在他的家乡传开后,大家一致决定把他的灵柩运回保定安葬。当时山海关为敌占领,群众费尽周折,把他的遗体经北平运回保定,途中,北平各界为安营长举行了隆重的吊祭仪式,保定各界按照回汉两族的习俗,在他的故居院内搭了灵棚,全城群众纷纷前来祭奠。送来纸人纸马纸花,排在灵前。
出殡那天盛况空前,最前边是雄壮的军乐队,接着是手持各种祭物的仪仗队和诵经念佛的僧道人员;之后是由各界头面人物组成的送葬队伍。安德馨的灵柩被人们用最高的礼仪——64抬杠抬着,缓缓地行进在中间;后面自愿赶来送葬的人群达三里多长,足有五六千人。
殡仪队伍由南向习北再转向东大街、西大街,穿越鼓楼至南大街,然后出南门安葬,送行人员一路高呼:“烈士精神不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安营长报仇!”
安德馨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家乡人民,不少热血青年爱国志士踏着他的足迹,先后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全国各地也都为山海关死难烈士举行了公祭。2月12日,上海回民群众在举行悼念山海关阵亡将土和安营长的会上,决议捐购“安德馨号”飞机两架,用于抗击日寇。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洒尽鲜血(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5F1666DT2005072517032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日本在山海关长城上唱日本国歌</font></div><br>
山海关的失陷,在全国各地引起很大震动,各团体各组织和报刊发表评论,责蒋、骂张、赞何,就是指责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骂张学良忘了东北父老,赞何柱国部拼得有骨气。
民怨沸腾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5F1667DT2005072517032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守卫在山海关的中国军队第626团第2营,在阵地上抗敌。</font></div><br>
现摘录《新北平报》几点谈话于后,从中足见当时群众情绪。
1月5日报纸文章:
“中央知道榆关失陷吗?中央政府至今.仍对整个抗战大计在那里犹豫不决,还用那一套旧文章看华北大地,一块一块象东三省那样的丢掉。”
1月9日报纸文章:
“张学良已下决心,中央能不抵抗吗!?近日榆关失守……华北危急……我们以为中央到此时也应该发了急,温温良心,领导全国,与暴日拼一下,不料……。”
1月17日报纸文章:
“国不保,饭碗焉能保……山海关为中国东北门户。第一天险,实即中华民族生命最后的决斗地,日本注意了一年有余,若是中央早有点办法,何至于让何柱国孤军独挡日本整个之师!现在全国人民的喉咙都快喊破了,不见中央的空军及海军来帮忙!”
1月18日报纸文章:
“中国的海军、空军哪里去了?前天在前线,何柱国亲自对老百姓说:‘榆关之失,是日本先用坦克冲进南门,而当时安德馨一营活活以肉体去拼命,试想以血肉之躯挡无畏的炮车,哪能不牺牲如此之多?’宁可毁个人躯肉,捍卫国家,可歌可泣,只此证明中华民族精神不死。”
山西汾阳的冯玉祥说:“日本大肆屠杀,不闻有备战之举,反以镇静为名,徒然日日哀求国联。试问宰割弱小民族的国联能代中国求独立,能代中国打倒该会常务理事之日本乎?与虎谋皮,自欺欺人,仍甘为帝国主义之工具而不悔。”
有不少报纸向张学良发出责问:握有华北兵权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难道忘了“九·一八”的教训,忘了东北三千万父老,为什么不对日寇的侵犯实行有力抵抗,为什么把中华大地、大好河山让日本去占领!?
1月4日,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出决定:第一,敦促张学良率东北军出长城反攻;第二,发动东北义勇军配合国军反攻;第三,呼吁全国民众团结起来,一致督促南京政府抗战。
辽宁、吉林、黑龙江民众后援会也作出了类似的敦促张学良抗日的决议。
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中指出:
日本帝国主义的炮轰及占领山海关,开始了帝国主义残杀中国民众及瓜分中国的新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的进攻华北,国民党的继续不抵抗政策将更促进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反日反帝斗争的更加高涨。
1月14日,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杜重远等从上海北上,来到北平,商量协力抗日办法,进一步敦促张学良积极行动起来抗击日寇。
全国人民的不满号各界的舆论,使张学良感到了强大的压力,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我难道真成了不抵抗将军?”
“我难道真忘了日本鬼子的杀父之仇!”
“我张学良也是个热血男儿,为什么要干的事不能干,却要替南京政府、替蒋介石背这个不抵抗的黑锅!?
自从山海关失陷以后,张学良常常夜不能寐,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其实,他的恶梦还远未结束,接下来的灾难使直接断送了这位东北王的大好前程。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日军集结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6F1665DT200507251708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张学良</font></div><br>
日本关东军占领山海关后,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有利态势。
武藤信义于1月28日下达了进攻热河的预先号令:命第10师团派部队接替第6师团的防务,命第6师团、骑兵第4旅团、第8师团、混成第14旅团、33旅团分别向通辽、彰武、打虎山、锦州、绥中等地集结,做好进攻热河的准备。
担任进攻部队的参谋人员于1月30日和2月1日乘飞机侦察了热河地区的地形。2月10日,关东军司令部召集各师团、旅团的主任参谋,传达了进攻热河的作战计划。
该计划的作战方针是:以第6师及伪满军张海鹏部首先向热河省东部地区作战,把中国军队牵制于热河北部;接着以第8师等部迅速向接近河北省境的热河南部进军,把热河与河北割断,然后将热河境内的中国军队压向西面或西南面聚而歼之。宣布“进攻热河的目的,在于使热河省真正成为满洲国的领域,并为消灭扰乱刚国的祸根,即华北张学良势力创造条件,进而确立满洲的基础”。
其兵力部署是:第6师团配属骑兵第4旅团,由通辽、林西进攻赤峰、开鲁、多伦,而后以一部兵力向西南攻击前进,策应第8师团进攻承德的作战;第8师团由锦州经义县、朝阳、凌源,平泉进攻承德,而后以一部兵力向长城古北口进攻;混成第14旅团由绥中向西主攻凌源、平泉,策应第8师团,而后南下进攻喜峰口、冷口;继14旅团之后,混成第33旅团由绥中向西转南,进攻界岭口、义院口;关东军飞行队的侦察第10大队进驻通辽、锦州、绥中各1个中队,战斗机第11大队的2个中队进驻绥中,轰炸机第12大队进驻锦州,重点支援第8师团进攻承德,以一部支援第6师团。预定下旬开始进攻。
张学良指挥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6F1665DT200507251708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张学良</font></div><br>
在日军集结部队作进攻热河准备的期间,面对日军出兵热河、攻势咄咄逼人的危局,北平军分会的最高长官、统辖华北五省三市的张学良将军,国难家仇,齐涌心头,决心御敌于长城之外。张学良急电蒋介石抗战。l月18日,张学良又与万福麟、宋哲元等20多名将领发出通电,说:“时至今日,我实忍无可忍,惟有武力自卫,舍身奋斗,以为救亡图存之计。”
蒋介石一面声称已调中央军黄杰、关麟征、刘戡率三师兵力北上增援,一面派财政部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等人浩浩荡荡乘专车北上。表面上看,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好似很重视长城抗战,全力支持张学良,实则是来看看风向,明里抵抗,暗里却欲与日本搞妥协外交。
张学良
1901生,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一级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以第3军军长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1928年,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张学良以京汉线总指挥身分率军与之对抗,结果连遭失败,张作霖只好下令撤退。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行驶到沈阳皇姑屯时,被日军炸弹炸毁,张作霖受伤身亡。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顾日本的威胁利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毅然决定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领导,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
2月17日,宋子文等还与张学良至热河视察部队。宋子文先后在北平和承德发表演讲,说:“热河为中国完整之一部,与苏、粤各省无异,热河被攻,即同于南京被攻。如日军来攻,则将举全国之力量以与其周旋。日本已占我东北,但任何进一步之进攻,即将予以抵抗”;“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领我首都,亦决无人肯作城下之盟。”
张学良与何应钦等研究了当前局势后,由北平军分会制定了保卫热河的计划。其作战方针是:“华北军以捍卫疆土、收复失地之目的,务需确保冀、热,巩固平津,以为将来进出辽河流域之根。集中主力于冀、热东部及平津、察南一带,对由河北沿海登陆及自热河方面侵入之敌,预期各个击破之,并乘机东进,向辽西平原转取攻势。”将华北现有驻军编为8个军团和1个预备军团。第1 军团于学忠部防守津塘地区,第2军团商震部防守滦东地区,第3军团宋哲元部防守冀北地区,第7军团傅作义部防守察东地区,第8军团杨杰部和预备军团集结于北平附近(此时杨杰之第17军尚未到达北平)。又将第4军团万福麟部第53军6个师,第5军团汤玉麟部第55军1个师、4个旅,第6军团张作相部第41军3个旅及第63军、挺进军等共约10万人编为两个集团军,直接担任热河省的防守任务。两集团军的作战地域分界线为朝阳、建昌、凌源、平泉至承德的公路。公路以南为第1集团军,张学良自兼总司令;公路以北为第2集团军,张作相任总司令,汤玉麟任副总司令。
2月17日,武藤信义正式下达了进攻热河的作战命令,定于23日按预定计划开始行动。日本政府则使用其惯伎,于23日由驻华使馆向中国政府外交部提交备忘录,要求中国军队退出热河省,否则“难保战局不及于华北方面”。中国政府予以拒绝。就在日驻华使馆送交备忘录的同时,日关东军分3路向热河发起了进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不战而得承德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6F1666DT200507251708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到达天津的日本军队正通过万国桥</font></div><br>
日军主攻方向为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下辖步兵第4旅团(旅团长铃木美通)、第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骑兵第8联队、炮兵第8联队、工兵第8大队,配属的第1战车队、旅顺重炮兵大队、关东军汽车队及伪奉天省警备军于芷山部的伪独立第1旅李寿山部共约 万人。以第4旅团为先遣部队,于21、22日先期占领了第5军团防守的南岭、北票,掩护其主力展开。
守军第4军团的防线为朱录科(不含)、叶柏寿、大城子、凌南、喇嘛洞、于沟镇、义院口之线,正面约400华里,构筑了线式阵地,工事简陋,后方交通困难,一线突破,全线即有瓦解之虞。该军团的兵力部署为:第130师防守叶柏寿至大城子间阵地,第119师防守大城子至凌南间阵地,第129师控制平泉、三十家子间地域,第108师防守凌南至喇嘛洞间阵地,第116师防守喇嘛洞至义院口间阵地,第106师控制叨尔磴、汤道河间地域,炮兵第11团配置于左翼凌源附近。
日军于2月23日开始进攻,25日占领朝阳。3月1日,日军挺进支队第16旅团乘汽车沿公路南进,下午进至叶柏寿时遭到第130师的阻击。激战至傍晚,守军阵地被突破,第130师和前来应援的第 129师第1团被迫向平泉撤退。3月2日,日军继续攻击前进,于当日ll时攻占凌源,与由绥中西进的混成第14旅团会合后,向平泉进攻。第130师退至平泉与第129师会合后准备重新组织防御,但由于第4军团其他各师已全线动摇,该两师亦随之向喜峰口撤退。3日拂晓日军占领平泉,14时日军一部向承德迫近,19时左右进至承德以东约50公里的三沟,与第5军团守军接触。
第5军团第一线阵地及前线阵地各部队,在中路日军第8师团和北路日军第6师团进攻下一触即溃,在朝阳的团长邵本良和在开鲁地区的骑兵旅长崔兴武先后投敌。其余一部退往赤峰,一部退往承德。3月3日晚,当日军进至承德以东的三沟时,汤玉麟不仅没有组织防御,反而下令赤峰附近所属部队撤向半截塔,自己率承德地区的部队撤向滦平、丰宁地区。汤玉麟本人以200辆汽车装运私产,逃往天津。3月4日11时50分,日军先头分队骑兵第8联队128人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承德。
占领了赤峰城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6F1667DT200507251708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张学良与蒋介石在一起</font></div><br>
日军由北路进攻的第6师团(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下辖步兵第11旅团(旅团长松田国三)、第36旅团(旅团长高田美明)、骑兵第 6联队、野炮兵第6联队,配属骑兵第4旅团(旅团长茂木谦之助)以及伪洮辽警备军张海鹏部、伪暂编第2军程国瑞部共约1万人。步兵兵第36旅团和骑兵第4旅团由通辽经开鲁、巴林向赤峰进攻,以第6师团主力分由彰武、打虎山西进,向赤峰进攻。
守军第6军团是由孙殿英的第4l军和退至热北的东北义勇军各部组成。其兵力部署为:第41军防守赤峰、范胡屯地区,冯占海部防守奈曼旗、下洼地区,刘震东、李忠义两部防守开鲁地区,邰斌山、邓文、檀自新三部防守经棚地区。
日军骑兵第4旅团及张海鹏伪军2个骑兵旅于23日首先向天山、林东、大板、林西方向迂回,经激烈战斗,击退第4l军及东北义勇军的部队后转向南下,于3月1日推进至赤峰以北地区。第6师团其他各部亦于23日开始西进。虽然汤玉麟所部第5军团位于赤峰以东地区的部队一触即溃,但日军遭到冯占海等各部义勇军的抵抗和袭击。只是由于义勇军装备甚差,各部间又缺乏协同,所以难以遏止日军的攻势。日军于24日攻占开鲁,26日攻占下洼。3月1日日军进至赤峰以东哈拉道口地区,受到第41军第117旅的顽强抵抗当夜,守军派出一连精锐兵力,夜袭日第6师团司令部。日军集中参谋及勤务人员仓促抵抗,直至援军到达,夜袭部队方才撤离。3月2日骑兵第4旅团及伪军骑兵旅开始进攻赤峰城。激战至傍晚,守军向围场、隆化转移,日军骑兵第4旅团占领了赤峰城。但日军第6师团部队被阻于哈拉道口、炮营子地区,至3月5日方击退守军第117旅,进入赤峰城。日军占领赤峰后分兵南进、北上,于3月10日攻占了乌丹和围场。中国军队撤至半截塔、丰宁地区,日军撤回赤峰集结待命。
书包网 www.bookbao.com
热河全省沦陷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6F1668DT200507251708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战壕中的国民党军战士</font></div><br>
由南路进攻的日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服部兵次郎)下辖步兵第25、第26、第27、第28联队的各1个大队,野炮兵第7联队的1个大队及骑兵第7联队的1个中队;混成第33旅团(中村馨)下辖第 10、第40联队,共约1万人,归第8师团长西义一指挥。混成第14旅团由沈阳乘火车到达绥中后,于2月24日开始西进。
27日推进至纱帽山以东地区,当即向防守该地的第119师和第108师阵地进攻。战斗至28日10时,守军西撤。日军追击,并于3月1日占领了凌南,尔后分为两路:旅团主力向北于3月2日协同第8师团攻占了凌源,一部(2个大队)向南于3月2日突破第116师,阵地占领了喇嘛洞。
旅团主力从凌源南下,经叨尔磴、青龙,于4日占领冷口。占领喇嘛洞的一路,经要路沟向界岭口前进,于5日占领了茶棚。6日,混成第33旅团已从绥中出发,西义一命令在茶棚的2个大队改变任务,向喜峰口方向前进,令混成第33旅向界岭口和义院口进攻。由茶棚转进的混成第14旅团2个大队于9日到达喜峰口外,混成第33旅团分两路于11日到达界岭口和义院口外。至此,日军进攻热河的作战结束,热河全省沦陷。
热河的失守使全国大哗,一致谴责南京国民政府。张学良更被国人攻击得体无完肤。前线溃败,让张学良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东北军竟如此不中用,热河的防务竟如此不堪一击。3月7日,张学良致电南京,引咎辞职。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张学良下野
<p align=center>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6F1667DT20050725170818.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张学良与蒋介石在一起</font></div><br>
张学良虽然发出引咎辞职电,但这时的他仍想坚守长城一线,拟亲率东北军,反攻热河。然而,这一切显然都是徒劳的。张学良本来是兴冲冲地想再去打日本,哪里知道蒋介石实际上已在准备他下台的后事,因为在蒋介石的妙算里,战必败,那只有牺牲张学良来了局。
3月6日,蒋介石由南昌飞往汉口,再偕宋子文乘专车北上石家庄。何应钦等前往石家庄迎接。蒋介石问何应钦等人,对张学良的请辞有何意见。蒋介石同何应钦等人谈完之后,即电约张学良到保定会晤。
张学良
1930年5月,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爆发,两派都派人联络张学良,张学良权衡再三,出兵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阎联军,蒋封张学良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并把华北大权交给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华北受侵,张学良根据蒋介石的电令节节败退,替蒋介石背了不抵抗的罪名。蒋介石为了平息全国民众的怨情,逼张学良引咎自辞,张学良只得于1933年3月11日通电下野,出国去疗养,蒋介石安排何应钦接替了张学良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的职务。
3月8日晚,张学良偕顾问端纳,副官处长汤国祯,秘书王卓然、周从政前往保定。9日晨5时,张学良专车抵达保定。蒋、宋等原约定同时到达,但此时仍未到,车站上也无消息。张学良亲自到站长室向石家庄要电话,宋子文接电话说:“蒋先生有一项重要意见,要我先来保定与你商谈。因为太重要,电话中不便谈。我即来,见面再详细商量。”张学良放下电话回到车上,面色阴沉。约10时,宋子文的专车来到保定。张学良立时登车与他接洽,约30分钟后,张学良匆匆下车,神情紧张。王卓然、端纳等人趋前急问。原来,宋子文对张学良说:蒋介石认为热河失守,张学良守土有责,会受到全国民众的攻击。中央政府更是责无旁贷,蒋自己首当其冲。这正如同三人乘坐一只小船,本应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将来风平浪静,下船的人仍可上船。若是互守不舍,势必同归于尽,对自己对国家皆没有好处。
张学良只好告诉宋子文,当然自己先下去了。宋子文立即向石家庄方面打电话,告诉蒋介石说,汉卿态度很好,一切服从委员长的命令和安排,请委员长速来见面。
蒋介石与张学良会见时,是讲了一套为“不抵抗政策”做辩护的“理论”,说什么“根据目前情况,我们无法战胜日本,如果再打败仗,我们的责任将更重大,目前的做法只能是稳定局势,和缓敌人,做好准备,长期抗日”。蒋介石以此来应付张学良,张学良无可奈何,惟命是从。此时的张学良一心想夺回失地,他对蒋介石说:“我想日军必很快进攻华北,以遂其并吞整个中国的阴谋。国联列强各怀心事,决不可靠。我看委员长应考虑动员全国与日本宣战。目前,应急调中央劲旅与东北军配合反攻热河,以阻止日军前进。”
对张学良的请求,蒋介石点头称“是”,但内心是反对的。蒋介石说:“现在全国舆论沸腾,攻击我们二人。我与你同舟共济,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全国愤怒的浪潮,难免同遭灭顶。”接着试探性地对学良说:“现在全国舆论集中攻击我们两人,我们好比在大风浪中同乘一条小船,必须有一人下去,否则就要翻船。”张学良说:“当然我下去。”其实并非张学良真心话,天真地认为老蒋不会抛弃自己。没想到对自己的托辞正中蒋介石下怀。蒋迫不急待地回道:“我决定同意你辞职,待机会再起。”3月11日,张学良向全国发表了下野通电。在张学良向全国通电时,东北军将领义愤填膺,曾欲联名通电,表示与张学良共进退,以示抗议,但被张学良婉言劝止。张学良的下野通电一发出,南京政府立即照准。蒋介石为了保全自己,又一次利用了张学良的忠诚,逼他下野出国,张竟忍辱负重代蒋受过,再一次蒙受严重打击。”
就这样,在蒋介石示意下,张学良引咎辞职。3月12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批准张学良辞去各兼职,命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张学良于当日飞往上海,准备出国。
华北之屏障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5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29军重机枪</font></div><br>
喜峰口,古称卢龙塞,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北部燕山山脉的中段,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要隘。东汉末年,曹操征乌桓就是从这里打出去的,形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塞北通往京都的交通要冲,为华北之屏障,为冀、热之咽喉。这里山屏耸秀,层峦叠峰,险山深谷,绝壁危崖,构成天然之险。喜峰口之西为潘家口,临滦河扼长城,东为铁门关、董家口。
担负防守喜峰口的为国民党第29军。29军在长城的防务部署是从冷口往西直至马兰峪,全线300余里,包括了这一段的所有重要口隘,如喜峰口、罗文峪等。宋哲元虽为第3军团总指挥,但所辖只有一个29军。此时29军已扩编为3个师,序列是:军 长 宋哲元 、副军长 秦德纯、参谋长 张维藩、总参议 萧振赢
第37师 师长 冯治安
第109旅 旅长 赵登禹
第110旅 旅长 王治邦
第38师 师长 张自忠
第112旅 旅长 黄维纲
第113旅 旅长 佟泽光
暂编第2师 师长 刘汝明
第1旅 旅长 李金田
该军扩编后兵力有所增加,但武器装备仍极为低劣。29军系冯玉祥旧部,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与蒋介石大战中原,冯阎兵退,冯旧部退到山西阎锡山的地盘,冯玉祥宣布下野,后由张学良收编改番号为29军,军长宋哲元。少帅给了29军50万元大洋以后,29军的军饷、武器皆由自筹。29军开赴长城一线前,兵力约为22000多人。军队的待遇条件都比较差,军饷不足,因此29军的装备极劣,大都是汉阳造,老毛瑟枪,根本说不上有多少重武器。全军只有野炮、山炮10余门,重机枪不过百挺,轻机枪每连只有两挺。型号不一,弹药也不足。轻机枪,每连才能配备两挺,许多步枪的枪头没有刺刀。
虽然29军的装备和待遇条件低劣,但是,这支部队有一批杰出的领兵将帅,把这样一支残破的军队训练成军纪严、战斗力强的勇敢部队,全军士气旺盛。西北军素有尚武之风,29军给每位士兵打一把大刀,并多制造一些手榴弹,以资弥补装备之不足。抡大刀,耍长矛,又拴上红缨,每个士兵背在背后倒也英武精神。当时29军客居晋东南一带,此地出产镔铁。传说关云长83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就是镔铁大刀。现在冶金学没有镔铁品种,大概类似锋钢的一种。29军的大刀都是镔铁打成的,士兵们成了关公的“校刀手”,而就是这批“校刀手”,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喜峰口大捷。为此作曲家麦新写了《大刀进行曲》,流传至今。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杰出的将帅(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5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29军重机枪</font></div><br>
宋哲元
(1885~1940)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县人,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兼29军军长。1930年随冯玉祥参加讨蒋的中原大战,失败后任29军军长。1932年8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为喜峰口方面主力军。侵略成性的日寇又出兵侵占我山海关,随即在空军配合下长驱直入我长城一线,宋哲元得令后立刻率领军队,奋勇投入到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从3月9日到4月13日,29军将士在喜峰口歼敌3000有余,于是一场时称“喜峰口血战大捷”的战绩轰动了全国。
其实,29军军长宋哲元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奉张学良之令接受长城防御任务的。热河失守后,溃兵纷纷退到长城各关口。张学良震怒,在北平顺承王府召开军事会议,分配作战任务,宋子文等中央大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张学良把热河地图铺在地板上,手执铅笔,勾画防线,当他画至冷口、喜峰口一线时,他抬头向宋哲元说:“明轩(宋哲元字),你把守这一线。”宋哲元却说:“我的兵力单薄,装备也差,担当不了这一线任务。”
宋哲元的话确是真情,兵力单薄装备也差一点儿不假,但这话中还有别的意思。蒋、冯、阎中原大战,除了因为蒋介石以重金收买冯、阎将领等原因以外,主要还是张学良在关键时刻宣布支持蒋介石并将奉军调进关内,所以前嫌难消。那时冯玉祥残部退到晋东南以后,突然由张学良出面收编给29军的番号,但没有给地盘,没有地盘就是没有生计。山西人会理财,肥水岂能流到外人田。那时山西人是只进财不出财的。连同蒲线都是窄轨铁路,不同外面接轨,就是怕外面人进来。宋哲元在山西占着地盘养兵,阎锡山就会经常做噩梦,难免挤对宋哲元,宋哲元受了多少窝囊气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宋哲元带着29军离开山西的时候,都是夜行军,为什么?因为他们穿得形如乞丐,装备貌似土匪,怕吓着老百姓。
中原大战对宋哲元是一次大的教训,内战只能给国家带来灾难,给老百姓带来痛苦,所以在29军建军之初,宋哲元就提出养兵是为了保卫国家,枪口不对内的口号。当时冯玉祥也住在山西。蒋介石对29军总是怀有戒心,几次想调29军南下“剿共”,均未实现。宋哲元一再向张学良表示誓雪国耻的决心。大概挚诚所至,感动了张学良。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东三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已是前线。热河是汤玉麟把守,察哈尔防守薄弱。张学良极力推荐宋哲元。1932年8月17日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宋哲元任察哈尔省主席。察哈尔省北接蒙古,东邻热河,仅有16个县,是个地广人稀,偏僻闭塞的苦寒地区。不管怎样,29军总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29军主力驻山西阳泉、平定、昔阳一带,一部由宋哲元带赴张家口。从1932年9月进驻察哈尔,到1933年1月10日调往北平以东,不到半年的时间。平东长城一线吃紧,可是察北沿线虽然日军没有重大行动,但须注意防守。把29军由察哈尔调到平东长城沿线,不能不让人怀疑有夺走29军地盘,借日本人之手消灭29军的意图。所以宋哲元才对张学良有以上的表示。张学良百般慰抚,宋哲元只得服从。
3月4日承德失陷后,29军奉命赴冷口策应万福麟部作战。不料,29军正行进中,万福麟部已败退至喜峰口附近。鉴于敌情变化,华北当局改变计划,令29军迅速赶赴喜峰口阻敌,冷口防务交商震部接替。宋哲元即命赵登禹率109旅先头出发,其余各部跟进。
何基沣笑傲沙场
何基沣
河北藁城县人,出生于1898年10月,他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作战勇敢、机智多谋,深受军队官长的赏识,也很受战士们的爱戴,所以提升很快,以后成为著名抗日将领赵登禹将军的得力助手。喜峰口战役后,何基沣将军因战功卓著从副旅长提升为旅长。1939年1月,何基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77军任副军长时,曾多次支持帮助党的抗日救国活动。1948年,率部起义。1980年,病逝于北京。
1933年3月6日,29军中战斗力甚强的109旅,由副旅长何基沣率领两营骑兵从冷口转赴喜峰口。何基沣将军临行前慷慨陈词,动员战士们英勇奋战,他说:“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受人民养育深恩之军人,当以死报国,笑卧沙场,何惧马革裹尸还?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随即日夜兼程140里奔赴喜峰口要隘。
何基沣将军急速赶到喜峰口前沿地带,与29军的其他将领一起视察阵地、部署防务。他们决定把先头部队的一个团放在口外约20里的孟子岭,以确保喜峰口的安全。预定当晚(即3月6日晚)部分队伍到达时,立即接防,让万福麟部尽快地撤入口内休整。何基沣等刚从视察地下山,就听到轰隆隆的炮声,用望远镜一看,只见孟子岭上的万福麟部正从山上溃退下来。傍晚,日寇已经迅速占领了口上的高地,居高临下地控制了口门。
进攻喜峰口的是日军独立混成第14旅团和第8师团第四旅团及伪满军一部,共3万余人。3月9日上午,其先头部队第109旅展开后,迅速占领喜峰口及其左右的董家口、铁门关、潘家口各要点,并以火力控制了喜峰口,形势极其严峻。
此时第29军主力已进抵遵化城。为争取主动、消灭入侵之敌,宋哲元决定进行夜袭。其行动计划为: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杰出的将帅(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5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29军重机枪</font></div><br>
一、第109旅赵登禹旅长率特务营及所属第217团(团长王长海)、第224团(团长董升堂)和第218团(团长童瑾荣)的1个营与第 220团(团长戴守义)的手枪队出潘家口,绕攻敌右侧背。
二、第113旅佟泽光旅长,率226团(团长李九思)和第218团一部,出铁门关,绕攻敌左侧背。
三、第110旅王治邦率第219团(团长刘景山)、第218团(加强第220团第3营)与各特种兵共守本阵地,并相机出击,以为牵制。
日军开始进攻,重炮轰击喜峰口阵地。中国士兵没有隐蔽阵地,坡面全是硬石,连挖个单人掩体都很困难,只有卧在地上干等炮轰。一天下来,光是牺牲在敌人炮火之下的就有一个团的兵力。
炮轰过后,日军沿缓坡缓缓而上,中国士兵因山地作战,携枪不便,很多士兵,丢掉了毛瑟枪,多带些手榴弹,手提着大刀,当敌步兵冲到阵地前百余米,抛一阵手榴弹之后,趁硝烟未散冲出阵地,挥舞大刀和敌兵胶着混战,使敌飞机大炮无法使用。此时,长城边上杀声震天,来回拉锯,几处高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敌兵退下之后,又用重炮飞机轰击。
3月9日下午37师副师长刘自珍等人到达喜峰口前沿阵地视察地形,准备在天黑之前接防。部队进入阵地,万福麟部撤至口内休整。此时口里口外驻有万部一个旅的兵力。下午4时左右,刘副师长刚刚下山,前方炮声大作,从望远镜里看到万部纷纷从前方退下。旋接报告,敌人步骑炮联合部队跟踪南下,万部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赵登禹夜袭日军(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6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喜峰口,半小时内手斩日寇12人的大刀队上士王元龙与来访的北平人民自卫会会员李大钧合影</font></div><br>
赵登禹
(1898~1937)民国抗日将领。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长城抗战中,身为29军37师109旅旅长的赵登禹奉命坚守喜峰口,由于火炮很少,白天受到日军轰炸,而不能将其压住,赵登禹根据敌情,及时组织部队利用夜色的掩护,夜袭日军阵地,用大刀片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使得日军不得不放弃占领喜峰口的企图,这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赵登禹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1937年7月28日,在守卫北平南苑的战斗中,不幸与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先后殉国,终年39岁。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傍晚,未经战斗敌人占领了口上高地,居高临下控制口门,这时,37师特务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敌人炮火猛烈,营长王宝良率部争夺高地,中弹阵亡。随即王长海团到达。天已黑,双方在山上山下反复冲杀,一片混战。夜间,赵登禹旅在赵旅长的率领下,跑步赶到,由喜峰口的两侧夺取高地,才把敌人压下去。赵登禹部占领了长城的山棱线上,敌人退到北坡之下,战事略略平静。
血战两日,29军损失兵力两个团。赵登禹旅长在前线召开团长会议,说:“现在我们仅仅与强敌对战两日夜,已损失两个团的精华,我全军共有10个团,照此下去,只能与敌对战10日。我决心绕攻喜峰口敌人后方,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且说赵登禹把自己的想法上报给师长冯治安、军长宋哲元。师长、军长都支持他的想法。此时,已经是3月11日了。赵登禹把阵地交给他部,把火炮、重机枪、驮马、乘马一概留下。士兵轻装准备沿山腰小路,兵出潘家口。
是夜,皓月如镜,风清夜静,塞上初春寒意逼人。昨日落的雪已经在地面上结了冰,山嶷之上白雪皑皑。
赵登禹在白天的战斗中腿部受了轻伤,这次夜袭他仍要求带队。兵分两路,赵旅长带一队走山口外弧,董升堂团长带一队人走山口内弧,两队轻兵在当地百姓的引导下,沿着樵夫打柴的羊肠盘道,斩荆断棘出了潘家口。
出潘家口约行数里,便是日军骑兵宿营地。满街的敌兵正在鼾睡,董升堂团长带兵冲入,手榴弹轰轰隆隆在敌宿营地爆炸。接着士兵挥舞大刀冲入,如砍瓜切菜,杀得敌人措手不及。
赵登禹部也已经得手,冲进敌人特种兵宿营地。日军有条军规:凡在战场宿营一律不准脱衣。因长期以来日军从未受到中国军队的袭击,纪律松弛,此时都脱下大衣蒙头而睡,赵登禹率部冲到眼前,他们未及清醒已经身首异处。腿脚快的,慌忙逃走。敌阵地一片狼藉。中国军队夺获大炮数门、坦克车数辆、辎重粮秣堆积如山。
此时天已破晓,驻老婆山的敌人看见火光听到杀声,知道有变,驰来应援。两军又相混战。我佟泽光部援军又到,将敌人击退。赵登禹旅长见战利品无法带回,决定炸毁大炮坦克,烧辎重粮秣,原路退回关内。
此役,毙敌甚众,击死敌大佐级指挥官1名。中国军队也伤亡很重,官长阵亡者计团副胡重鲁、营长苏东元,连长2人。受伤者团副1人,营长2人。
37师在冯治安师长的带领下,陆续到了离喜峰口30里的三屯营。
赵登禹旅长站到长城之上,向前后望去。后面是刚刚厮杀过的战场,尸横有百余具。向前望去,是缓缓的山坡,敌人陈兵山脚之下,火力射程之外。再看手下的士兵,挂花的在吭吭地裹伤,没有负伤的经过整夜的混战拼杀也已很疲劳。
虽然士气旺盛,也再经不起凌晨以后必然发生的恶战。
事实证明赵旅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刚才进攻的只是敌先头部队,约400余人。其向喜峰口进犯的主力部队还在后面。当29军37师的特务营赶到喜峰口时,天色已昏黑,该营战士只能迎着猛烈炮火,伏在洼地上进行仰攻,战斗很艰难,营长在率部夺取高地时中弹阵亡,战士前仆后继。显然,要夺回高地不能硬拼,要靠巧攻。特务营的战士运用包抄战术,从喜峰口的两侧向日军展开猛攻,经过山上、山下几场激战,终于夺回了高地,暂时压住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稳定了口上的战局。何基沣将军及时向驻三屯营的师部报告战局。师部要求把前沿指挥所设在滦阳城,在喜峰口南约20里处。军长宋哲元从蓟县来电话询问前方战况,指示:“一定要坚守喜峰口”,并下令派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个旅前去增援,任命赵登禹为前线指挥。
赵登禹将军是山东菏泽杜庄乡赵家楼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只念过两年私塾就被迫辍学。他少年时期曾与兄长一起拜师习武,学得一身武艺。刀枪拳棒样样精通。为了寻求出路,1914年,从家乡步行到古城潼关,在那里投奔冯玉祥的第16混合旅当一名士兵。所在连的连长是著名抗日将领佟麟阁将军。佟带兵有方,赵登禹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在战士中他表现很突出,耍刀、舞拳技艺超群,受到冯玉祥的器重,将他调到身边当贴身护卫。有一次在湖南常德练兵时,遇到了一只老虎出山,武艺高强的赵登禹勇敢地同其他战士一起打死这只老虎,并在老虎即将断气时骑在老虎背上照了一张像,冯玉祥在赵登禹这张英姿勃勃的照片上签了名,还题了字:“民国七年的打虎英雄。”
赵登禹夜袭日军(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6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喜峰口,半小时内手斩日寇12人的大刀队上士王元龙与来访的北平人民自卫会会员李大钧合影</font></div><br>
赵登禹跟随冯玉祥多年,不止一次地表现了自己的勇敢和非凡的才能。1921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赵登禹曾赤手空拳生擒冯玉祥一个叫郭坚的仇敌,此人在当地是地方武装的首领,在武艺上是颇有名气的。另一次是在甘肃,对付兰州地区的一个著名拳师。这人在甘肃一带为非作歹,大伙儿称他为土皇帝李长清。在一次宴会上,赵登禹装扮成传令兵悄悄溜入宴席上,寻得有利时机,猛地一脚将李踢倒,使冯玉祥部下赢得时间,全副武装的手枪队冲入了宴会厅,将李部全部军官缴了械。
赵登禹于3月9日晚赶到前线,立即来到阵地查看形势、分析敌情,命令217团扼守正面阵地,让218团的一个营从左侧出击,派另一营出击右侧并向日军的后方迂回突袭。
9日午后,赵登禹率109旅抵达喜峰口。日军亦源源增兵,双方展开激烈遭遇战。经过两天连朝接夕的交战,中国军队虽然顶住了日军的攻势,却未能克复孟子岭高地,处境仍然被动。张自忠感到这样与敌人硬拼消耗终非善策,于是同冯治安、赵登禹商议,决定组织大刀队对日军实施大规模夜袭。
10日的凌晨1点钟左右,天色朦胧,29军战士身背亮闪闪的大刀,悄悄地摸到日军的营地内。酣睡未醒的日军万万没有想到,就在睡梦中竟会大刀横脖,把他们送上了西天。日军自从侵占我东北以来,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抵抗,所以骄纵万分,夜间睡觉都脱掉衣服,卸下装备,放松戒备,这次突袭使他们乱作一团,不及举枪只得抱头鼠窜。经过数小时的战斗,砍杀日军数以百计,夺回机枪十余挺,烧毁日军接济车十余辆。带着胜利的喜悦,夜袭队的战士们返回了自己的营地。
大刀神威(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7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广东女师慰劳队及赠送29军的慰劳品</font></div><br>
日军不甘心遭此痛击,天刚亮,即刻组织反扑,以其第14旅团的主力部队朝喜峰口正面猛攻,虽然29军的战士们都很勇敢,决心固守阵地,给敌人有力回击,但因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日军炮火猛烈,接连不断,而中国军队武器落后,弹药不足,在敌方的强攻下,中国军队极大伤亡,阵地上有些吃不住劲了。就在这紧急关头,赵登禹将军亲率特务营及时赶到,向日军展开猛烈反击。赵登禹机智谋划,以提高对敌杀伤力和节省弹药为原则,充分发挥中国军队的潜在优势,等日军比较靠近我阵地时再展开出击。当敌人靠得更近时,中国军队战士立即扑上去展开格斗肉搏,给日军狠狠的打击,阵地上横尸累累。此战,中国军队虽有伤亡,赵登禹将军腿部受伤,但由于指挥得当,敌人的猛烈攻势终于被压下去,使中国军队阵地转危为安。3月10日一整天,战斗没有间断。喜峰口附近的几处高地都在激战,来回拉锯,反复争夺,势均力敌。29军官兵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决不放弃阵地。
3月11日,战斗继续。早晨7点钟日军再次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喜峰口各阵地。于上午10点钟后,日军开始把炮火移向口上、西侧的高地,随即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日军的步兵向高地冲锋,中国军队勇猛还击,一次一次打退步兵的进攻,激战延续到下午3点多钟,中国军队因伤亡过重而不得不后撤,高地为日军所占据。赵登禹认为让日军占领西侧高地,势必会使中国军队全部阵地处于不利形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登禹果断下令立即组织还击,目标是迅速夺回高地。下午4点钟中国军队反击开始,速战速决,仅用1个小时,中国军队就已登上西侧高地,在那里与日军展开生死搏斗。中国军队士兵个个象猛虎,手中的大刀大显神威,砍杀日军数百人。日军余部狼狈溃逃,西侧高地很快地被中国军队夺回。
11日夜,王长海率领217团,赵登禹、董升堂率领224团,李九思指挥226团杨干三营,分路夜袭敌营,大获成功,杀敌上千人;109旅乘机发起正面攻击,有力地牵制了敌人。杨干三营尖兵排士兵李大兴还缴获了一架极为珍贵的高倍望远镜。张自忠拿到这架望远镜,稍加端详,即喜形于色地说:“这是指挥炮兵射击用的12倍望远镜,我们花钱也买不到。”他当即叫人取重金奖赏李大兴。
将领们分析了几天来的战局,一致认为,几天来虽取得一定战果,然而正面拼杀,中国军队损失太大,很难发挥中国军队所长,基于中国军队装备较差,应采取迂回、夜袭的战术,可以避我所短、扬我所长,减少自身伤亡,更大程度上杀伤敌人。
3月12日,赵登禹在前线团长会议上指出:“中国军队装备差,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1把,手榴弹6枚,现在我们仅仅与强敌对战两日夜,就被敌机轰炸,损失两个团的精华,我全军共有十个团,照此下去,只能与敌对战十日。”最后,他向大家表示说:“我决心绕攻喜峰口敌后方,痛痛快快地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叫他们知道我中华民族还有宁死不屈的勇敢部队。”夜袭敌营的战斗就这样决定了。具体部署是:安排3个旅分三路合击。王治邦旅接防正面,在其他两个旅得手时,随时出击。赵登禹和佟泽光两个旅抽出来分成两路包抄敌人。赵登禹这一路又分成两部分的兵力,一个团由王长海率领,经蔡家屿向日军后方攻击。赵登禹亲率董升堂这个团,经北仗子侧击日军。其任务是从左翼出潘家口绕到日军的右侧背攻击喜峰口西侧高山上敌军阵地。佟泽光这一路也是率两个团的兵力,从右翼经铁门关出董家口,绕到日军的左侧背攻打喜峰口东侧高山的敌方阵地。总的作战原则是:以歼敌为主,获战利品为其次。只准用大刀和手榴弹,非不得已,不准用步枪或机枪射击。
3月12日夜晚8点钟,出击的各部开始行动。几天来喜峰口内外,白雪皑皑。战士踏着冰雪,迎着寒风在皎洁的月光下行军。周围一片寂静,唯有沙沙的脚步声。为避免惊动敌人,部队在向导的指引下走的是樵夫打柴的羊肠小道,这些盘山小路都很曲折陡峭,战士们要斩荆断棘,爬山越岭。赵登禹因腿部受伤扶杖走在队伍前面。午夜12点钟,赵登禹的队伍集结于潘家口,开始分路出击。王长海团攻占了蔡家屿、白台子等处,摧毁了敌人设有18门炮的一个炮兵阵地。缴获日军的详细作战地图。夜袭队中有原炮兵编制的,见了炮欣喜若狂,调转炮口轰击敌方营地,战至拂晓,大胜而归。赵登禹亲率的董升堂团,出潘家口约行数里,即达小喜峰口附近的三家子、前丈子,这便是日军骑兵的宿营地。敌兵还在鼾睡之中,四周一片寂静,唯有马匹成群遍布营区。战士们冲入营房,杀声震天,大刀挥动,敌人的人头应声落地。日寇慌忙反扑,中国军队充分利用手中的大刀和手榴弹与敌人拼杀,打的敌军落花流水。凡是虏获的战利品不便携带的,均将其炸毁,以达到摧毁日军战斗力的目的。
大刀神威(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7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广东女师慰劳队及赠送29军的慰劳品</font></div><br>
驻扎在老婆山的日军见到冲天的火光,立即派兵增援,敌我双方白刃相接,打得极为猛烈。此时中国军队的佟泽光部也已及时赶到,给增援日军以致命的打击。在夜袭同时,赵登禹事先安排特务营的营长王宝良带领一部分队伍,从右翼绕到日军后方,截断凌源通往喜峰口的交通要道,在那里伺机阻截溃败后撤的日军。植田支队长果然乘汽车由此仓惶逃跑,被我特务营部署的伏兵击毙。喜峰口这一仗,击毙日指挥官1人,击毙日军数以万计,中国军队虽有伤亡,但这次战役大大挫伤了日军的锐气,阻止了日军拂晓准备进攻潘家口的企图。
13日上午,日军企图报复,又一次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用十多架飞机向我阵地狂轰乱炸。中午时辰,有一千多日军在重炮的支援下向我喜峰口右侧阵地发动全面攻势。中国军队官兵坚决迎击,派出一个营的兵力由左翼包抄日军,巧妙地挫败日军的这一次进攻。日军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下午4点钟,日军转攻喜峰口的左侧阵地,中国军队奋力抵抗,将其击退。喜峰口高地上29军的战旗高高飘扬。
前线总指挥赵登禹冷静分析整个战局与形势,认为不能因暂时获得一些胜利而满足,要连续作战,乘敌不备,再次全线出击。3月14日,中国军队开始行动,各部分头出击,闪电般地冲入日方阵地,充分发挥大刀的威力。因为是拂晓时辰,敌人还在酣睡之中,又一次遭到突袭,许多日军当场被砍死,幸免一死的则抱头鼠窜,中国军队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在杀伤较多的敌人后,各部迅速撤回自己的阵地,这次战斗效果很好。
此次争夺战规模虽小,却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人还没有遇到过的顽强抵抗,尤其是已经被占领的阵地又被中国军队夺回,那真是罕见。赵登禹率部夺回喜峰口阵地,这仗打得非常艰苦。第一,敌人火力强盛,侵略者气焰炽烈,再加上在中国战场无往而不胜,更增加了士兵的勇气。第二,喜峰口长城前后,北坡较平缓,易攻难守,长城内侧向阳之面都是陡峭石壁,敌人占领山上,向下进攻势如破竹,中国军队仰面而攻,兵家所忌。中国军队之所以在这被动的情况还能够取胜,这不能不归为两点,一是29军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二是大刀显了神威。
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等一直以爱国不内战的思想教育士兵。在喜峰口战斗打响之前,宋哲元专门题写了“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鼓舞士气。平常还以日本侵略者为假想敌进行训练。
大刀怎么能在用现代武器装备的日本兵面前显出威风?事也凑巧。当日军占领喜峰口得意之时,29军士兵带着大刀和手榴弹,靠近了敌人,一排手榴弹抛出去之后,中国士兵大喊着杀、杀、杀……挥舞着大刀出现在日本兵面前。趁着他们对中国兵戒备松懈,大刀如砍瓜切菜。敌兵未明白就里,还以为天兵天将来惩罚他们,人头已经纷纷落地。29军士兵大都有武术底子,耍起大刀来虎虎生风,刀光红缨在敌人面前飞旋,使其眼花缭乱。日本人不怕死,但怕用刀砍头。为什么?日本国本来也是佛教国家,但他们的最高佛不是阿弥陀佛,也不是释迦牟尼,而是天昭大神,天昭大神是日本国国神,最高神。但这位大神有一个毛病,不收无头之鬼,也就是说,人被砍了头,成了无头之鬼,天昭大神就不收了,不能成神也不能再轮回转世,永远是孤魂野鬼。与此同时,活在世上的人也不能饶无头之鬼,视之为家族的耻辱。武士世家是这样要求的,当然平民百姓也如此照办。所以日本人死得讲究,死得有名分,要么切腹,要么枪毙,临死也不能身首分离。因此赵登禹的大刀队出现在日军面前,尚未肉搏,日本兵生怕身首分离就已经节节后退,把占领不到一个时辰的喜峰口阵地拱手交还中国军队。
29军大刀队的抗日捷报不断从长城传出,鼓舞着有民族自尊心的所有中国人。在上海从事抗日运动的麦新在29军大刀队英勇精神的激发下,倾吐出来他的全部爱与憎。激情之下,引吭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29军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29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
把它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首“大刀进行曲”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一首优秀的抗战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8月在上海演唱,不久“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雄壮歌声很快在全国唱开来。它鼓舞着全国军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9军在喜峰口一带固若金汤的防御,使日军志气馁败,他们见雷池不可逾越,遂将主攻方向转到罗文峪方面。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重创日军(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8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行进中的29军</font></div><br>
张自忠
~1940. 抗日殉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北洋陆军第20师当兵。1930年参加蒋、冯、阎战争。次年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9军第38师,任师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喜峰口前线重创日军。1935年6月任张家口警备司令。11月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6年6月调任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时,受第29军军长宋哲元委任,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市长。平、津陷落后,于9月3日潜离北平(今北京)。11月被任命为第59军军长。
罗文峪地处喜峰口西南50公里,南距遵化十多公里,长城自西向东在这里向南拐了个弯,为喜峰口后方联络线之侧背。两侧山势陡峭,隘路纵横。其西的隘口名“山楂峪”,长城碉楼均尚完好。日军如果将该地占领,第29军主力阵地喜峰口将受到严重威胁;日军如果继而长驱南下遵化,部署在平东(北平东部地区)的中国军队均将被断绝后路,中国军队在华北的防线势必全线崩溃。守卫罗文峪的部队是第29军暂编第2师刘汝明部。该师守备龙井关到马兰关长约50公里的地段,面积过大,兵力薄弱,仅赖长城之险。
3月14日,日军开始迫近罗文峪。宋哲元命令第37师第219团刘景山部、第38师第228团祁光远部增援刘汝明;令第38师第224团董升堂部向四十里铺集中;令第106师沈克部由蓟县以东向长墟外兴隆方面前进,夹击南侵日军。
15日一早,38师师长张自忠由三屯营亲临喜峰口前线,视察阵地,他召集全师营以上干部开会,作战前动员。他慷慨激昂地说:“日本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只要我们全国军民齐心协力,与日寇拼命,就能将日寇打出中国去。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国捐躯,重如泰山!”他还要求部队特别注意两点:第一,要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不动老百姓一草一木;第二,战斗中要节省子弹,不瞄准敌人不准打枪。针对视察阵地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作战经验,他向各旅、团长下达了五条指示:
(一)现在防御是暂时的,收复失地才是我们的目的。在中央战略未决定之前,我们暂时利用地形,加强工事,一面阻止敌人前进,一面伺机袭击敌人,不能呆板地死守挨打。如果只知死守阵地,日子长了,士气就会消沉。
(二)防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要据点必须加强。要控制一定数量的预备队,以备必要时增援和出击。
(三)现在你们选的阵地很好,但是也有些地方太暴露,易遭敌机轰炸和敌炮射击,应在半山腰选择隐蔽地点,再做一道工事,下边多设鹿砦栅,多埋地雷。上挖交通沟,通到主阵地。
(四)我们没有对空武器,易受敌机低空轰炸。可用各营预备队,集中火力,对在千米以下飞行的敌机齐发射击,但每人只放一枪即迅速隐蔽,避免敌机发觉。
(五)设置假目标,使敌人误假为真,诱敌射击,耗其弹药,避免我们的损伤。
这些指示,是张自忠在总结长城抗战打响以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他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和积极防御的一贯作战思想。佟泽光旅长说:“我们一一执行了张师长的指示,在以后的战斗中,确实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
3月16日,从兴隆沿半壁山南进的日军遭到守军的顽强阻击,战至晚9时,日军退去。17日上午8时,日军步炮兵联合,分向山楂峪、罗文峪进攻,并以飞机20余架轮番轰炸。守军奋勇死拒,多次肉搏,敌进攻1日亦未得逞。是日晚,刘汝明抽调王合春营自左翼夜袭敌后,正面防守部队全面出击。激战至18日晨,日军伤亡甚众,被迫暂退待援。
当晚,师长刘汝明命李金田旅长率步兵第1团乘夜潜出沙坡峪,向敌后进袭;祁光远团亦乘机从右翼潜出于家峪,奇袭马道沟、南场。日军全线动摇。刘汝明令全线出击。激战到19日晨,将古山子、三岔口、快活林、马道沟附近之敌全部肃清,部队向前推进10多公里,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
喜峰口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告捷。喜峰口战役从3月9日至3月14日,前后仅六、七天的时间,中国军队连连获捷,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这次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顽强战斗意志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战士们用大刀、手榴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作曲家麦新谱写了著名的战歌《大刀进行曲──献给29军大刀队》。日本报刊也不得不承认喜峰口之战是“皇军”的奇耻大辱。其实,这是他们“罪有应得”的必然下场。29军在喜峰口战役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勋,已深深地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为全民族代代传颂。喜峰口胜利震动全国,声扬世界。当时国人上下一片欢腾。慰问团纷纷到来,记者们蜂拥而至,报端常见独家采访喜峰口将士的新闻、故事。
短兵之威
喜峰口的英雄
(3月19日天津益世报)
重创日军(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7F1668DT20050725171337.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行进中的29军</font></div><br>
法国人忘不了凡尔登的英雄,中国人永世万代亦不应忘记喜峰口的英雄。1916年的时候,德国兴登堡将军已连战败了俄罗斯的军队,塞尔维亚国的武力亦算是消灭了。这时候的欧战,可算东线无战事。德国军事计划,将东线兵力全部配置西线……大约是1916年的春天,德军开始他们的凡尔登总攻击。德人的目的是冲破凡尔登,直抵巴黎。这次法国的守将是柏端。他的命令:“他们不准过去”。从2月打到7月,德国死伤的士兵在三十万左右。结果,德国人毕竟没有过去。从此以后,德国人佩服柏端大将,德国人亦佩服凡尔登的一班守土将士。如今法国人谁又忘得了凡尔登的英雄!
做凡尔登的英雄易,做喜峰口的英雄难。今日日本的陆军,不在当年德意志陆军之下。中国今日的陆军,用什么去和法兰西的陆军比拟?1916年德国人攻凡尔登,飞机坦克还是新兴萌芽的武器。
今日日本进攻喜峰口,飞机坦克车是通常的器械。法国守凡尔登的一班英雄,他们所用的器械纵不在德意志之上,与德意志的器械亦可相提并论。我们喜峰口的英雄是光着脚,露着头,使着中古时代的大刀。最不可忘记的;我们的英雄是去接替败退了的防线,敌人
已登了高山,取了大岭,占据了好的地势。我们的英雄用跑步赶上前去上阵。这绝非凡尔登英雄所梦想得到的环境。我们的英雄赶上喜峰口去的时候,所得的命令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大概不是“他们不准过去”。因为敌人已过了喜峰口了。他们的命令大概是“砍上前去”。一声“砍”起,我们的英雄抢回了山,夺回了岭,收回了喜峰口。俘虏了几千个日本人,收到了几千支日本枪。捉住了许多辆日本坦克车,抬回来许多架日本过山炮。这个故事岂不比凡尔登的故事还威武,还壮烈,还光荣,还灿烂!中国人永世万代应不忘喜峰口的英雄。
宋哲元将军领导的一班英雄;在喜峰口那几次战事,在今日中国有绝大的意义。日本兵7日之内占据了六十万方里的土地。由开鲁而赤峰,由北票而凌源,最后以一百二十余人占据了承德。中国人不只武力上打了个大败仗,全国四万万人精神上亦打了个大败仗。中国人不只失了领土,中国人实在抛了脸面,失了人格。喜峰口这几次胜仗,我们叨这班英雄们的光,又抬得起头来了。十九路军淞沪一仗,使世界认识了中国人;喜峰口的几仗,使我们中国人还可做人。
……
短兵之威
(3月20日上海时报)
“手执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方罢手”。
这两句成语,口中背得出,却一时想不起它的出处来,仿佛是历史上驱逐外寇的两句口号。而现在却正好做了淞沪战时19路军及此次29军宋哲元部在喜峰口大创敌人的军歌。而“19路”的19、“29军”的29,都应了99的字面,又况这回作战,中国军队之大刀队大得其力。“手执钢刀”,不殊实地写照,岂止象征写意而已哉。
现在是化学战争的时代。杀人的利器,一天比一天多,一步比一步凶……话虽如此,军器学与作战术,专门的制造与临时应用,究竟有些分别。所以上海闸北之役,中国军队巧捷的战法,既会予敌人以重创。这回喜峰口之连日血战,大刀队又克显其威力……往往东边以枪炮诱敌注目,西边以手榴弹大刀窜出截杀,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炮火虽不及彼之精利,而肉搏近身,短兵相接,则彼失其所恃。
我善用其长,于是此次29军之大砍大杀,遂与前者十九路军之勇猛拒敌,同其彪炳。按此等战法有三要:(一)在勇敢拼命。(二)在巧捷纯热。(三)地势便利。
毋使宋部独享战胜光荣
(北平世界日报3月22日社评)
宋部之所以能杀敌致果,厥有数因。第一,该部本为旧西北军中坚,训练有素。一般将士深抱国耻奇痛。民族意识特高。第二,得力于官长身先士卒,士卒乐于效死。如喜峰口九、十两日之战,旅长赵登禹亲挥宝剑,先登陷阵,身受数伤。营长王宝良攻至敌炮兵阵地,毁其巨炮,力战死之。……此皆值得特书者也,第三,得力于特种战术训练。宋部长于夜战阵地阵及白刃战。夜战使敌不能充.
分利用新式战具。阵地工事构筑得法,所受敌军大炮及飞机轰炸之损害较少。而大刀技击之神奇,尤为特色。宋部此次伤亡已近五千人,伤者创口多在右手腕上,盖皆挥刀砍敌所受射击也。第四,得力于反攻及迂回。且能出奇致胜,屡次迂回,屡次反攻,颇能尽战略战术上之妙用也。
宋部力战大胜,其最大功效在于挽回因热河急败而消沉之士气及民气,提高为生存而奋斗的民族自信心。……论者以为中国军队器械劣弱,与机械化之日军作战万无可胜。世界舆论,冷嘲热骂,咸讥中国之缺乏自卫力。此种论调,使军心松懈,民气消沉,以为暴日决不可抗。及宋部大胜传来,平津人士,始而疑,继而将信将疑,最后乃狂喜。视听为之一新,风气为之一变。于是中国陆军之战斗力,中国民族之自卫力,于十九路军之后,又得到新的有力证明。
在保定的蒋介石得到29军捷报,喜不自胜,特电宋哲元、张自忠赴保一晤。宋、张、冯三人赴保谒蒋,受到盛情款待。据说,蒋“神情欢愉,面有喜色”。
关口古道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8F1665DT2005072517192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忙于剿共的蒋介石</font></div><br>
古北口是由承德到北平(北京)最近的关口古道,为北平、天津的门户。其东长城由南而北,其西长城由北而南,形成正面宽25公里的突出部。古北口正居其中。口北为连续起伏的燕山,口南便是丘陵和平原。敌如占领该口,可直冲平津,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33年1月,日寇侵占山海关、九门口以后,2月分兵三路进攻热河。蒋介石在全国舆论的压迫下,不得不调一部分所谓中央军北上抗日。驻在徐州、蚌埠一带的第25师(属17军建制)奉命于2月26日开始输送,限3月5日以前在通县集中完毕。驻潼关、洛阳一带之第二师奉命于2月28日集中洛阳开始输送,限3月8日以前到达通县待命。在湖北花园孝感一带的83师,于2月下旬集中汉口,3月上旬开洛阳(据说是为了对日寇保密,故在洛阳绕道),3月20日前后到达北平附近,3月25日集中密云。独立炮兵第4团、炮兵第7团、骑兵第一旅、重迫击炮第一营及其他直属部队等,均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间,先后开到密云。以上各部队均归第17军军长徐庭瑶指挥。此外,战争末期88师的一个旅曾开至北平待命。
当时北上抗日部队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战呼声的鼓舞下,敌忾同仇的情绪很高,人人摩拳擦掌,准备效命疆场。就是一向热心“剿共”的徐庭瑶,本来奉命到江西上饶担任赣东清剿指挥的任务(该军第4师正在上饶一带“剿共”),也请求北上抗日,可见要求抗日已成全国人心之所向。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粮饷匮乏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8F1666DT2005072517192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在古北口运伤兵的日军</font></div><br>
蒋介石为了欺骗人民,提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他既无抗日决心,更谈不上抗日的准备工作。正因为这样,部队平日训练都以“剿共”为目的,对抗日所需要的对空和对战车以及近代的筑城作业等的训练,根本不加注重。甚至25师2月25日由徐州出发,3月份的伙食费还没有领到;该师临时在地方上借了15元,部队才能开动。
当时北平,尤其古北口一带,仍然是冰天雪地,而25师到达时,尚是赤足草鞋;至于大衣等防寒服装,则更谈不到了。当时北平各界所组织的抗日后援会,尤其朱庆澜先生等所领导的后援会,竭尽全力为25师捐送皮大衣等防寒装备,该师官兵对人民支援抗战的热忱非常感动。更荒唐的是第2师的轻机关枪还在仓库里,未发到士兵的手上。据说第2师师长黄杰怕损失了,不好补充。各部队的工作器具很缺乏,尤其在长城一带的山地,多半是岩石坚土,工具消耗又大。幸赖朱庆澜、车向忱等所领导的抗日后援会及时捐赠,全军官兵受到极大鼓舞。后勤部队卡车很少,勉强可供运输弹药之用;粮秣运输全靠骡驼和牛车,一日行程不及80里。为了防空,行动都在下午5时以后,至翌日午6时前,必须在树林中隐匿。由石匣往返北平一次,需67日,给养时有中断之虞。
25师是1933年1月1日由第4师的独立旅扩编而成,2月下旬即匆匆北上抗日。该师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
1928年,关麟征任南京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不久,又调任蒋介石建立的11师61团团长。师参谋长罗卓英想联合该师任团长的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李默庵、肖乾、关麟征等,撵走师长曹万顺,向上级推举副师长陈诚任师长。在罗征询他们的意见时,关对罗说:“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可能比曹还要坏。”事后,罗卓英全部告诉了陈诚,自此关陈结怨。嗣后,关麟征任第二旅旅长,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1930年,关麟征在张治中任师长的第二教导师任第1团团长,随部开赴中原作战。他奉命防守河南东部的高辛集,阎、冯军猛攻一个多月,未能将关的阵地攻下。后来部队转战到河南杞县,他以一个团的兵力掩护全师撤退。因等候下属一个团失去联系的营,将时间延误,途中遭到数倍于己的阎、冯军的追击,处境十分危险。适逢大雾迷漫,百步之外,视野不清。他急中生智,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命令部队掉头开枪反击。阎冯军在大雾中,因情况不明,怕中埋伏,下令撤退,他带领部队从容脱险。因他在这次退却战中有功,升任该师第2旅旅长。
这年秋天,中原大战进入紧张阶段,蒋介石亲自坐镇河南商邱西部的陇海铁路柳河车站指挥作战。关麟征的第2旅奉命在距柳河20里的铁路正面阵地防守。因防守阵地地幅大,关旅兵力不敷应用,上级临时调拨刘子清营归他指挥,分担一部分防守任务。战幕一拉开,进攻的阎、冯军兵力多、火力猛,刘营防守的阵地被突破,刘子清力战负伤,全营溃退。在这紧急时刻,关身边无机动兵力可以递补,若防守阵地有失,则危及到近在咫尺的蒋介石的安全,他只好以身边仅有的警卫排30多人,递补刘子清一个营防守的阵地。此时,正值秋季,田野的玉米高粱青纱帐起。他灵机一动,亲自将30余名战土隐匿于青纱帐中,零星分散地开枪射击。阎、冯军被青纱帐阻碍视线,不知关军虚实,怕遭伏击,不敢用步兵大举冲锋,只是用炮轰击。关演的“空城计”,终于阻滞了阎冯军的进攻。因此,年仅26岁的关麟征深受蒋介石的赏识,以作战勇敢,擅长指挥而扬名。
1932年6月,蒋介石第四次“围剿”鄂豫皖苏区。关麟征任第4师独立旅旅长,奉命随徐庭瑶第2师,与旷继勋的红25军激战于霍邱县城。7月,他又率部西进,被红军将领陈赓、蔡申颐所率领2万多人包围于砖佛寺,伤亡惨重,他的战马也被击毙。年末,升任25师师长。他曾自我评价说:“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长城抗战给关麟征提供步入辉煌的历史机遇。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部署混乱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8F1667DT2005072517192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军队的炮兵测量队</font></div><br>
为阻敌西进,北平军分会乃令驻古北口一带的第107师北上,在青石梁一带占领阵地,掩护后方部队集中;令第112师及附属炮兵营归67军军长王以哲指挥,向古北口推进;令第25师向密云集中,骑兵第三师从沙河向白马关推进,第2师黄杰部向通县集中。
当第107师北进之时,因热河军溃败过快而致青石梁失守,该师乃在黄土梁附近进行抵抗。经过4天激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官兵伤亡过多、弹药将尽,于3月9日下午2时向古北口撤退。此时,第112师张廷枢部已在古北口附近的将军楼、二道沟之线部署防御。自9日起,敌步兵在炮兵和空中飞机的掩护下向守军阵地发起进攻。该师战到10日,因伤亡过重不支,敌军冲人阵地,不得已向南天门撤退。北平军分会急令第25师北上,防守古北口。
第25师于3月8日奉令进驻密云。接到军分会关于增援古北口的命令后,25师立即出发,于9日午前8时到达石匣镇。为避免日寇飞机轰炸,休息至午后8时,继续向古北口前进,10日上午抵古北口。当第112师不支而退、阵地出现缺口时,第25师第73旅即占领古北口镇南的东西两侧高地,第75旅集结在黄道甸附近。此时,第112师1个团在第73旅右翼的将军楼担任防守。
此时25师部队暂归75旅旅长张耀明指挥。师长关麟征和73旅旅长杜聿明乘汽车先到古北口与第67军军长王以哲联络,了解情况,以便决定作战部署。
关、王见面后,围绕兵力部署展开了激烈争论。王以哲要25师接替长城一带112师的阵地,关麟征则要112师在第一线担任防守,第25师在古北口南城占领第二线阵地。并说:“如果112师阵地被突破,25师一个反攻就把敌人打回去,恢复阵地。”关并请王以哲坐镇古北口指挥。王则既不同意25师占领第二线阵地,又不欲在古北口指挥,而想急于交防撤退。双方争执,相持不下。
在争执间,关麟征曾问杜聿明的意见,杜认为东北军士无斗志,王以哲、张廷枢二人意见不和,既不可能强留,即留亦不能力战。从地形上看,长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得之则占先制之利,可以瞰制敌人;失之则处于不利的态势(因古北口南城地形低于长城,是历史上战役中驻军后方所在,形成一个小市镇,北关大,城内小,军事上的价值不及市外的长城)。如我们坚持占领第二线阵地,第112师将弃长城而撤退,反不如以25师接防古北口将军楼第一线阵地,让第112师占领古北口以西、河西镇以北长城及八道楼子之阵地,使双方阵地正面缩短,互有依托;而第112师不担任正面,尚可能多留几天。因之向关建议,可以照王以哲的意见,接替古北口长城112师防务,但112师必须担任河西镇及八道楼子防务,与25师协同作战。当时关以杜未支持他的意见,内心非常不满,他坚决不同意接替长城第一线阵地,仍与王相争不已。直争到10日午前四时前后,双方作了妥协,王只留112师的一个团守长城第一线,25师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并向两侧高地延伸,布置第二道防线。王下令后,即匆匆退去,第112师除留一个团步兵在长城第一线阵地外,大部亦同时退出古北口。25师以杜聿明旅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以张耀明旅集结在黄道甸附近。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北口总攻(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8F1668DT2005072517192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日军炮兵</font></div><br>
3月11日拂晓,日军第八师团川原旅团向守军阵地发起总攻。第112师不战而退。日军迅速占领古北口关口,并向第25师右翼龙儿峪阵地包围攻击。第25师师长关麟征指挥张耀明旅主力支援被围部队,出古北口东关不远与敌遭遇,双方短兵相接。关麟征负伤后仍继续指挥战斗,将敌击退。
10日上午6时,25师73旅已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及龙儿峪阵地(即第112师右翼之第一线阵地),并加紧构筑防御工事。该旅的145团在右地区,146团(欠一营)在左地区,并以145团的一营在右翼第一 线占领龙儿峪阵地。146团的一营为旅预备队。75旅集结于黄道甸附近,师部及直属部队位置于古北口之关帝庙。
10日上午7时30分,73旅甫部署完毕,敌机一架即来古北口上空盘旋侦察,约1小时后投弹而去。午前9 时敌机五架又来盘旋轰炸,以后每小时一队敌机,往返轮番轰炸,竟日未稍停止。中国军队既无对空作战的有效武器,又无对空作战的经验。古北口长城一带高地都是坚硬的岩石秃山,构筑工事及掩蔽部极为不易,在潮河支流上游有少数树木,亦为敌人投弹目标。因此,在敌机低空轮番轰炸之下,中国军队未战之前已有相当的伤亡。这可能是日军侵略我东北以来惯用的战法,企图以飞机轰炸吓退我抗日军。日寇见中国军队被轰炸后屹然未动,遂于下午3时以炮兵掩护步兵向我25师最右翼龙儿峪阵地及112师右翼将军楼阵地开始攻击。敌人攻击正面虽广,但并未实行强攻,很显然,这种攻击是威力搜索的性质,作明日实行总攻击的准备。
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敌人可能从我最右翼的龙儿峪阵地进攻,企图突破中国军队一翼后,沿潮河支流大道包围古北口守军之后路。关麟征和杜聿明决定即将73旅145团的主力,增加到龙儿峪方面,左翼与112师的将军楼连接,右翼延伸至龙儿峪以东500米高地之线;并调75旅(欠150团)集结于古北口东关相机策应。另派75旅149团的一营,于通司马台大道警戒中国军队的侧背。午后6时敌以威力侦察的目的已达,退回原线。中国军队乘夜间调整作战部署,准备迎接明日的激战。
3月10日下午3时,日军以一部兵力在炮火掩护下进行下面宽大的战斗侦察性进攻,数小时后撤退。
11日拂晓,日军第8师团主力向右翼阵地发起进攻。以飞机及炮火掩护其主力向我龙儿峪及将军楼阵地攻击;当时,穿着草鞋的官兵,在腊月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垒。至十时许,将军楼我112 师阵地被敌突破。当时守古北口正面的112师部队,既不支援将军楼的战斗,亦不固守古北口正面,仅于河西镇留步兵一团收容该师退却;古北口守军亦自动撤退。敌人占领古北口关口后,即乘胜以主力向我25师右翼龙儿峪阵地包围攻击。我守该地的145团,受敌两翼包围,伤亡惨重;而占领将军楼之敌又以猛烈的步炮火力封锁潮河支流上的交通,该团与旅部的交通电话,均被截断。
同时古北口南城的战斗亦很激烈。当时关麟征决定要杜聿明指挥古北口南城正面的战斗,关麟征亲率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指挥75旅主力。出古北口东关不远,即与敌人的战斗前哨发生遭遇。后关麟征亲率149团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走到山腰,即遭敌人的潜伏侦探狙击,双方短兵相接,关虽首先被手榴弹击伤,仍继续指挥149团与敌搏斗,双方相继增援,战斗极为惨烈。中国军队终于将敌人击退,占领高地,并与145团取得联系。是役1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据关麟征说,在他身旁的士兵由于不会使用手榴弹,未拉引线即行掷出,结果并不爆炸,否则他是不会受伤的。他认为这是一次惨痛教训,所以后来他要求25师士兵,每人都要投几个手榴弹才算及格。
关麟征受伤后,即调73旅旅长杜聿明为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146团团长梁恺调为73旅旅长,继续作战。
杜聿明
(1904~1981)字光亭,陆军中将,陕西省米脂县人,长城抗战时为25师旅长,代师长。黄埔一期的学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1932年,杜聿明被任命为25师73旅旅长,隶属第17军。1933年25师奉命从徐州、蚌埠等地北上,参加了长城抗战,与日寇大战于古北口一带。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杜任师长;年底,200师扩编为第11军,杜任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他率部与日寇大战于广西昆仑关,击毙日12旅团班长以上官佐85%,士兵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也被击毙。
午后6时许,河西镇112师的一团又擅自撤退,25师即派75旅的150团推进至河西镇占领阵地,以巩固中国军队左翼。同时以骑兵连由北甸子经汤河向敌后迂回,以威胁敌之左侧背。激战竟日,25师仍保持原阵地。
11日晚,杜聿明与75旅旅长张耀明,综合研究当时情况,认为敌我兵力悬殊,25师除在河西镇之150团伤亡较小外,其余均伤亡惨重。目前第一线又与敌人胶着,欲抽调兵力缩短战线,势不可能;倘明日敌增兵从我任何一 翼迂回,或我某一阵地被突破时,均无兵力以挽回战局。为迟滞敌人前进、以待我后续部队到达计,决心以仅有的两连预备队及师部特务连,即晚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带占领预备阵地,在不得已时掩护师主力逐次转移到预备阵地,与敌作持久战斗。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北口总攻(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8F1668DT2005072517192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日军炮兵</font></div><br>
12日拂晓,敌增加重炮及飞机向我全面攻击,主力指向一四五团,同时以大部兵力向我右翼延伸包围,战况较前两日更为激烈。官兵虽死伤相继,仍与敌顽抗,连续击退敌人三次攻击。在12时前后,仅有的电话总机及无线电报机均被敌机炸毁,前后方失去联络;消息不通,后援不继,前方部队各自为战;同时向我右翼包围之敌有增无已。午后2时,敌已迂回到古北口东关附近,驻在关帝庙的司令部已被敌机关枪封锁,又无预备队以应付迂回之敌。此时,杜聿明与张耀明仓卒离开司令部,到古北口南高地的预备阵地指挥。
预备阵地与各部队间的电话亦被炸毁,阵地已被敌人截为两段。午后3时左右,杜聿明在指挥所看到第一线部队,自右翼起且战且退,已逐渐崩溃;由古北口东关,沿潮河支流谷道中,渐有官兵溃散下来。不久,两旅阵地(除150团河西镇阵地外)完全崩溃,沿潮河支流溃退的大部队,成为敌人瞰射轰炸的有利目标,因而伤亡更为惨重。73旅旅长梁恺负伤,各部队长对自己部队都失了掌握,未能按照预定计划转移阵地。仅有少数部队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其西南的南天门占领阵地,河西镇的150团仍在原阵地,与敌隔河对战。
3月12日,日军增兵进攻古北口,以主力对守军阵地右翼延伸包围。战况异常激烈。守军连续击退敌3次攻击。午后,日军迂回到古北口东关附近。守军第25师各部通讯联络中断,形成各自为战。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全线退至蓟县西北的南天门及其左右阵地守备。第一四五团一部远离主力,未及撤退,继续抵抗,毙伤日军百余名。
12日午后6时左右,杜聿明转移到南天门时,看到溃退下来的部队混乱异常。此时南天门阵地上,除师特务连及少数部队占领阵地外,其余部队都失去掌握,甚至有少数零散官兵,一直向石匣、密云逃走。不久张、梁两旅长先后到南天门,才派出参谋传令,分头收容各旅官兵,逐渐占领阵地,与敌对峙。入夜杜聿明为了缩短防线继续抵抗,乃重新调整布署,令75旅的150团由河西镇撤退至南天门以左高地占领阵地,南天门以左地区归75旅守备,南天门以右地区归73旅守备;师指挥所设于南天门。
郑洞国
(1903~1991)字桂庭,湖南省石门县人,陆军中将,长城抗战时为第2师4旅旅长,参加了南天门战斗。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后,第2师奉调北上,郑洞国率部参加了南天门保卫战,部队打得极为惨烈。1936年,郑洞国接任二师师长职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率部与日寇战于冀中、豫北一带,以后又参加了台儿庄大战。台儿庄战役结束后,郑洞国升任9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
12日晚,第17军军长徐庭瑶已到达密云,徐与杜通电话后,决定命令第二师星夜向南天门急进,接替25师防务。13日上午五时前后,第二师郑洞国旅(第4旅)已到南天门,未及休息即接替阵地;第25师交防后,撤回密云整补。
至12日第67军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后为52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敌得第4旅团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17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
12日4时,日军再度发起进攻,战斗更为激烈。至午后3时,右翼第145团伤亡殆尽。师属各部与师指挥所联络中断,形成各自为战的状态。守军各部不支,纷纷溃退,古北口被日军占领。到下午5时,师属各部退到南天门左右高地之线,其防御任务由第2师接替。日军占领古北口后停止前进,中日双方暂时形成对峙。对峙期间,日军不断以小部队对第2师阵地发动攻击。均被守军击退。
血洒疆场
3月13日,第25师撤至密云整补,防务由第二师黄杰部接替。至4月中旬,日军未敢轻易冒进。中国守军充分利用作战间隙,加强阵地构筑。4月21日,日军第16旅团主力攻南天门3个望楼高地,一部攻南天门两侧高地,经苦战,侵占八道楼子。守军虽两次反击无效,但仍坚守南天门等处。至4月25日,第二师连续作战5昼夜,伤亡甚大,疲劳已极。敌继续以炮火轰击,终日未止。当晚,由第83师刘戡部接替南天门防务。第83师与敌激战至4月28日,直至高地全化为焦土,才放弃中央据点高地南撤。日军占领南天门。此役,日军死80人,伤236人。
值得可歌可泣的有两件事:一件是,145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大部队崩溃后,该军士哨仍在继续抵抗,先后毙伤日士兵百余名。后来日军用大炮飞机联合轰击,始将该哨歼灭。日军对这军士哨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曾把7个尸首埋葬起来,并题“###七勇士之墓”。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古北口总攻(3)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8F1668DT20050725171925.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日军炮兵</font></div><br>
另一件是,3月9日,当关麟征率领部到达密云以北石匣镇时,接到何应钦“停止前进,就地待命”的命令。关麟征想:如果就地待命,延误时间,则日寇有可能占领古北口及其以南的南天门防线。这不仅影响在长城抗战的友军,而且平津危矣。他审时度势,毅然“抗命”,将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接防。为了夺取潮河支流对岸高地有利地形,他亲率一四九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敌人的枪榴弹炸伤五处,浑身是血,但他仍力战不退。身旁官兵十余人全部战死,他仍毫不动摇,从容指挥全师官兵英勇杀敌,终于击退了敌人占领了高地。仅前三天,就歼灭敌军二千余人,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西义一第8师团全部及骑兵第3旅团);既无坚固阵地可凭,友军又不协力抗战;加以官兵政治训练很差,虽有抗日爱国的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以故伤亡极重,全师伤亡4000余人。
关麟征因作战有功,获得国民政府颁奖的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大公报》主笔张季鸾亲自撰写社论“爱国男儿,血洒疆场”,以贺其功。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清水明月关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9F1665DT20050725172909.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军队的高射机枪,正在对敌机瞄准射击</font></div><br>
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除西线的古北口,中线的喜峰口外,还有东线的冷口及其周围的各个小口子。冷口,位于迁安县城北32里的长城线上,是山海关和喜峰口之间的十个重要关口,口外为青龙、凌源具;是青龙至关内的主要通道,也是唐山港至冷口公路的终点,与喜峰口同为明长城的重要关隘,是当时蒙古人进京入贡的通道,也是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据说原名叫“清水明月关”。相传一年冬天,康熙皇帝骑着毛驴私访来到冷口,欲过关口,但因雪大风急,几次未能通过。后来,康熙学张果老倒骑毛驴才艰难通过。但到北门时,因路滑,驴失前蹄,康熙被摔下驴来,他不由地说了声“袭人的冷口难过的关啊!”
于是,“清水明月关”被改为“冷口关”。冷口关建在山势险峻的凤凰山上,远观凤凰山酷似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凤凰。其正中主峰山腰处有两块碧绿色的岩石,似凤凰双眼,主峰两侧有青、褐、黄色间杂的岩石,如展开的多彩凤翅,12座连环山峰则如展开的凤尾。山上12个山峰都建有城堡,故有“十二座连营凤凰山”之称。关城随山势修建,城墙用砖包砌,东、南各一门。城南有练兵场,对峙的山峰间有沙河自北向南流过。城南拱券门以及相连的15米砖墙仍然保存,关城城址处已成为冷口村。
冷口关东侧山顶上有一处城堡遗址,周长320米,形状不规则,四周用青砖白灰垒筑,多半已坍塌,北侧有一马道,南侧有一门。在冷口村西侧山顶有一座烽火台,一般的烽火台都建在紧靠长城城墙的地方,甚至干脆用敌台代替,而这座烽火台距离长城400米,似乎不着边际,而实际上是将军情向内地传递的重要转接点,对于沿边城堡做好应战准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冷口关由于地势险要,各代均派重兵把守。明代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在此修边城,筑敌台,作为冲要之地。明代蒙古游牧骑兵经常由冷口南下侵犯抢掠。在关口东侧崖壁上,现仍保存一处在天然石壁上开凿的摩崖石刻,真实地记录了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许纶率兵在冷口击败敌兵的史实。从迁安境内发现的石礌,更是当年两军对峙、战火硝烟的历史见证。
冷口关的战火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初年,这里是直秦军阀混战的主要战场。
进入20世纪30年代,这里成为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长城抗战主战场之一。
书包网 www.bookbao.com
惟一的进攻战(1)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9F1666DT20050725172909.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font></div><br>
商震
晋军名将,1888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农民家中,17岁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商震被任命为陆军部高级顾问。随后,他率领部队先后到过陕西、山西及绥远。1928年,商震被任命为河北省主席兼“剿匪”司令,省会住北平。1929年又改任山西省主席。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阎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命令商震整编山西部队。1931年7月商震为摆脱阎锡山的控制,经过周密计划,突然率领自己的部队于一天拂晓登上火车,驶出娘子关,来到北平,谒见了张学良。他对日本的侵华行径极为愤慨,很愿意率军与敌大战一场。
3月16日,日军混成第33旅团进攻长城东部要隘界岭口。
北平军分会把守卫冷口及其附近地域的任务交给了第二军团总指挥兼32军军长商震。商震除指挥本军外,他还辖何柱国的57军。
冷口关几乎与热河同时于3月4日被日军第8师团第14旅团的米山先遣支队所攻占;两天后该旅团的鲶江支队又攻占了冷口之东出界岭口一带阵地。日军是从热东朝阳、凌源等地紧紧追击东北军万福麟部,跟踪而至,抢占了冷口长城的,这就给中国军队的防御造成很大威胁和被动。冷口一旦失陷,便会威胁到界岭口及喜峰口29军的后路,因此,它是关系战役全局的一个关口。为此,北平军分会于3月7日中午,向商震发出了收复冷口的命令:
“查冷口为滦东要隘,至关重要,据报敌一部已占领该口,构筑工事中,亟应力予驱逐,以圆侧防。贵总指挥已派黄光华师长,率两团由卢龙经迁安向冷口急进,并饬宋(哲元)军前驱逐外,着由何柱国军,再派一个旅加入该方面,协同黄师驱逐该敌。”
冷口关两边的山势比较平低,日军占领后,军事上无险可守,再加上此地山石纵横,天寒地冻,要修筑战壕很困难。日军初来乍到,本无什么基础,携行物资也不多,所以基本上投有搞什么防御工事。更重要的是他们仅用12天的时间就占领了热河全境,由此产生的麻痹思想使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是不堪一击的,这样的军队绝不可能有什么反击力量。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米山先遣队在占领冷口关以后,只等着后续部队来到后,继续扩大战果,而绝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进行反击,因而也就没有作这方面的准备。
刚从后面赶来的商震所部黄光华139师的官兵,“九·一八”后耳闻目睹日军欺侮中国人的种种劣迹,早已怒气难平,接到军分会电令后,当天就由卢龙等地赶向冷口南的建昌营。
时值午后四点多,侦察员回来向黄师长报告了探察到的情况:冷口敌军不足千人,没有完整的防御工事,而且十分骄纵,几乎没有防守的打算。
黄光华师长听了报告,在请示军长商震后,决定对冷口关守敌实施主动进攻。他给3个团分配了任务,以717团为主攻,其他团配合,部队于太阳落山时向冷口关发起了攻击。
这是这个师从山西转到华北来后,第一次与敌作战,尤其是第二次与外国人作战,而且是武器装备优良的外国军队,并且这个作战不是防御战,而是进攻战,是去收复失地。这在整个长城抗战中应该是首例。包括古北口、喜峰口在内:当时均处于防御,而在冷口,却要向敌人发起进攻。首次担任这个任务的139师官兵,对与日军作战也心中无底。以前只听说日军十分厉害,从东北打到华北,一路如秋风扫落叶。不少士兵在激愤之余,心里难免有点打鼓。
但家仇国恨使字兵们很快鼓起了斗志。诚如有人说的那样:“当兵的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瓦罐迟早井口破,将军难免阵上亡,血洒沙场,也算对得起家乡父老了!”
从建昌营到冷口关不足10里地,不一会就赶到了。在傍晚的雾霭中,他们老远便看见关口外的日本军营里火光点点,炊烟袅袅,大概正在做晚饭呢。随着指挥官一声枪响,士兵们饿虎扑食似地向日军的营地冲去。正是开晚饭时光,日本兵都拿着搪瓷缸准备盛饭吃,阵地上只有几个哨兵。米山队长好不容易把队伍集合起来,这时中国军队已冲到跟前,他扬着长长的战刀指挥队伍反击,都被蜂拥而至的中国军队压了回去。
139师的勇士们,抱着把晚饭留在战后吃的信念,用大刀、刺刀、手榴弹一齐向敌人杀去,他们的大刀虽然不如宋哲元的29军那么厉害,但因为都是驻山西的友邻部队,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感染不少士兵的大刀技艺也是很高超的。他们的抵近拼杀,使日军大炮、机枪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应付了两个回合,便纷纷向后败去,任凭米山的督战怎么厉害,也拦不住一心想逃命的士兵。最后,连米山本人也只好跟着溃逃了。
战斗仅进行了两个小时,被日军占领四天的冷口关被夺回来了。
这一仗的重要意义绝不在于广大官兵利用速战速决的战法,吃了一顿胜利后的晚餐,它的重要性还在于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打下的唯一的一次进攻战,一次赶走敌人,夺回阵地的胜利战。
惟一的进攻战(2)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9F1666DT20050725172909.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font></div><br>
构筑阵地工事
日军丢失了冷口,是绝对不会就此罢手的,商震深深懂得这一点。为此,他召集各师长、团长来进行研究。他说:几天前,在冷口这个阵地上,敌人是守方,我们是攻方。现在呢,颠倒过来了。我们夺下了冷口,我们就变成了守方,敌人则变成了攻方——敌人要来进攻,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至于何时来,我们则不清楚。现在,我们就要研究研究怎样才能守得住的事情。请你们想一想。
黄光华师长首先发表了意见,他是一个很讲究实际,又深深了解自己长短的军人。他说:“这次蒙军座的果断指挥,将士的英勇牺牲,我们夺回了冷口关,这是可贺之事。但作为一名指挥官,我们的头脑要冷静,全面看一下战斗过程,也不能排除我们取胜有侥幸的成分在内,这就是敌人防守的松懈,以及阵地上缺乏甚至没有什么坚固的工事。”
“说得好!”商震打断了他的话,很赞赏地看了黄师长一眼说:对于敌人的这两条教训,我们要把它拿过来,当成我们的两面镜子,变他们的教训为我们的经验——你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诸位军官如茅塞顿开,纷纷点头。
商震又进一步加重语气,强调说:和敌人比,我们的武器远不如人家。我们进攻敌人用韵是步枪大刀手榴弹;敌人进攻我们,却可以用飞机、大炮加坦克。这就提醒我们,要想守住已夺得的冷口,必须抓紧一切时机,构筑经得起轰、经得起炸的防御工事,准备与敌人血战一场!
从第二天起,32军的官兵,一方面派出侦察,密切窥探敌人的动向,一方面全力以赴投入了构筑防御工事的工程。
就这样,在各级长官的带领下;32军的官兵利用利用敌人暂时休战的机会,在百里守防线上层开了构筑阵地工事的大战。
当地的老百姓也是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纷纷参加了修筑工事的行列。看到挖战壕缺少工具,开滦矿务局的工人慷慨地捐献了一万把铁镐,运到阵地上供士兵们使用;搭工事的木料不够用,矿务局就把支撑煤窑坑道的原木运来供部队用。
坚硬的石块和冻结的地层,使一把新镐用不了一天就磨秃了,两天就磨下去一大截,三天就变成了秃拳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的民众组织和工商部门找来许多铁匠,加上部队的工兵,在阵地上支起了一个个铁匠炉。前边镐锹飞舞,后边铁锤叮哨。磨秃的铁镐送到铁炉旁,经锻烧再生后,又一把把送到了官兵手中,大大加快了工事的构筑速度。
敌人也不知怎么了,从冷口败退后,几天来竟毫无动静。
两天后,从喜峰口和古北口传来消息:敌人在那里打得正热闹。
商震想:也许日军兵力不足,不能几个地方同时开花;也许他们的战斗部署变化,重点有所转移,正好,我利用这个机会,全力投入阵地建设,要在长城线上,再筑一道看不见的长城。
日军在长城各口连连遭到中国军队的有力抵抗后,极为恼火,极为恐慌。恼火是可想而知的,恐慌是因为怕遭天皇和议会的斥责。为了实现他们“确保长城山线”的目标,在经过短暂的休整补充后,他们又气势汹汹地进行反扑了。开到冷口前线的,是第6师团的一个步兵旅团。他们3月上旬从赤峰出发,经平泉、凌源县,于下旬抵达冷口北面的肖家营子。
敌人是抱着强烈的报复心理来的,一来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进攻。先是用炮火轰,接着在坦克的带头下,步兵哇哇叫着冲了上来。
对这次构筑的工事,他是充满信心的。事实证明,它经住了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牢固的掩体,极大地减轻了士兵的伤亡。特别是挖了许多大坑使威风凛凛的坦克栽了进去。这种中国古代绊马坑的战法,使现代化的坦克成了瓮中鳖,断腿马。
中国军队以逸待劳,精神百倍。各营连纷纷组成敢死队,由营连长官带领,像一支支利箭射向列队进攻的敌群,展开了集团式肉搏。这些山西娃娃兵杀得日本兵胆颤心惊,武士道精神也无济于事了。武运更是不“长久”了。战斗进行到午后两点,日军彻底崩溃了,再也无力还击,纷纷向后败退而去。
经过3天的激战,冷口关仍在中国守军手中,日军无可奈何地把军队撤到冷口关外肖家营子一带,暂时停止了进攻。日本参谋本部在谈到这次冷口之战时说:中国军队构筑有极其坚固的阵地,而且纵深度相当大,其抵抗出乎意外的顽强”。
3月中旬,中日两国军队在冷口激战多日,最后形成相峙局面。
兵力一字儿排开
3月下旬,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武藤见日军在喜峰口、罗文峪连连失利,久攻不下,便下令改变战略部署,令第六师团的第11旅团全部向冷口一线移动。到4月上旬,冷口方向除11旅团的兵力外,还集结了第36旅团的四十五联队,第四旅团的骑兵部队,共计3万余人,并配以飞机、战车、大炮。日军于4月7日开始向冷口展开重点进攻。
32军军长商震,把139师和141师的一部分摆在前面,另一半人马留在后面作预备队。他们的防线从冷口往东延至义院口,往西延至喜峰口附近的董家口,正面竟达180多里,不足万人的部队要守这么长的口子,实感吃力。139师只好采取一线配置的办法,把兵力一字儿排开摆在长城各口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惟一的进攻战(3)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9F1667DT20050726124929.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民众组织临时救护队到前线服务</font></div><br>
商震来前线检查防务时,很不满意,对139师师长、参谋长说:“你们这种配置敌人一碰就破,必须搞纵深式和据点式配置才行。
139师参谋长石彦懋苦笑着对商震说:“军座,您的指示很对,但是我们难以办到。为什么?打个比方说,你给我们棉花叫我们纺线织布,但棉花太少,只能纺成线丝,却织不成布,我们无能为力。”
商震不听他的,要他们变更部署,石彦懋有点为难地问:军座,我们对日本究竟是真打,还是只摆摆样子?。
商震动怒了:为什么不真打?。
“真打为什么不多派点部队来,为什么我们军只把一个多师摆在前面,把其他部队摆在后面?。
其实,石彦懋的话,正捅在了商震的心病上。
商震对抗击日寇的侵略本来是很积极、很坚决的,他千方百计摆脱阎锡山的羁绊,带领部队从山西北上,就是为了能在抗倭卫国中为中华祖国做点好事。
但自从他参加了北平军分会的几次会议,看到一些军政要员并不十分热心抗日的工作,思想产生了动荡。尤其3月下旬他去北平居仁堂参加了蒋委员长召集的秘密军事会议,聆听了他的讲话后,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他从蒋介石和何应钦一再强调的“不要希望再增加兵力,要以现有的兵力对付日军,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争取外交解决”等谈话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南京政府对日本不是真打,不是全力打,不是坚决打。因此将来的胜负可想而知。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使他感到,在蒋委员长的眼里,没有实力的将军是没有地位的。手中没兵权在军界也是难以站得住脚的。既然如此,自己何必去作无谓的牺牲,把手中的兵力拼光拼完呢?!
这样想过之后,商震便作出了既要抵抗日军的入侵,尽一个军人的职责,又要尽量保存实力的决策,不肯把全部军队投到第一线去。
守在冷口关前沿主阵地的是139师林作桢的715团和蒋纪珂的717团,开战以后,他们顶着日军的炮击和轰炸,依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整整一天,敌人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很大伤亡。
第二天,日军见强攻无效,便调集优势炮火,对中国守军阵地进行毁灭性轰击,士兵在无隐蔽的情况下,坚持还击,人人满身硝烟,一腔怒火,营连排各级军官身先士卒,带头拼杀,营长张克巽在激战中英勇捐躯,士兵们前仆后继血战终日,终于保持了阵地的完整。
第三天,敌人除采取老一套打法外,又出动骑兵从阵地两侧迂回包围,配合步兵进行冲杀,他们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中国士兵对着奔腾的大洋马,一枪一个,放倒了不少,使日军的骑兵在山岳地带难以逞凶。至此,日军把空、炮、步、装甲等兵种全拉上了阵,中国守军经历了各种现代化火力袭击的考验,虽然伤亡不断增加,但官兵们仍死死守住了阵地。
第四天,战斗更加残酷。有的连、营伤亡已超过三分之二,个别前沿阵地已被敌人突破。139师黄光华师长和一四一师高鸿文师长把自己掌握的预备队都用上了,仍不能解决问题。师参谋长石彦懋向商震军长打电话,要求派部队增援,商震严令他们;坚决顶住,增援部队即刻启程。但从唐山郊区的开平驻地到冷口,路途不近,又无现代化交通工具,靠两条腿赶路,不知何时能到。
第五天,守卫冷口西线白羊峪的一四一师郭维藩的七二一团受到敌人强大火力的轰击,伤亡惨重,尤其守在前沿阵地的三营官兵已所剩无几,营长戴英失踪不见,其他军官几乎伤亡殆尽。敌人乘此机会一阵猛攻,突破防线,冲开一条口子,杀了进来。
这样一来,冷口关的中国守军被从白羊峪冲进的敌人抄了后路,形成夹击,难以支撑,只好纷纷撤退。这时,商震派的增援部队正向冷口赶来,可惜为时已晚,败局已定。
坚持了五天的冷口关,于4月11日陷落敌手。
王以哲
(1896 ~1937)字鼎芳,吉林省宾县人,陆军中将,东北军的主要将领,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王以哲升任6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古北口方面的抗战。后移军陕西,王以哲通过与陕北红军的接触,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促成了张学良与中共领导人的会见和两军的友好合作。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他力主和平解决。1937年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南京后,东北军内部在与中央军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少壮派军人认为王以哲是主和的顽固派,便设计对正在卧病家中的王以哲连开数枪,于2月2日枪杀了他。王死时年仅41岁。
被迫后撤
冷口的失陷为敌人打开了一条突破长城防线的大门,进而导致全部防线的崩溃。“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假若把整个长城战线比作千里长堤的话,那么冷口战场的白羊峪就好比一个蚁穴,冷口陷落的情况虽然不能完全与蚁穴类比,但其引起的反应,却与此相同。
敌人由白羊峪打开缺口后,东进包抄,进而占领了整个冷口关。然后以此为通道,向南猛插,威胁到了界岭口、喜峰口侧后的安全。为避免这两个阵地形成遭敌前后两面夹攻的局面,北平军分会下令29军等收缩撤退,放弃第一线阵地,退守到二线警戒阵地上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惟一的进攻战(4)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9F1666DT20050725172909.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font></div><br>
一个多月来,中国守军在长城线上拼命杀敌,付出了重犬牺牲,顶住了日寇的南侵。现在一夜之间被打开缺口从而撼动全线,使不少将士愤恨不已,对商震多有埋怨。商震一怒之下,下令撤了守卫白羊峪的141师723团团长郭维藩的职,对师长高鸿文也进行了斥责。
从此,长城抗战的战斗,尤其是中线东线的战斗,开始转移到了各个警戒阵地上。
在长城线上洒下过鲜血的各部队,宋哲元部,王以哲部,何柱国部,杨正治部等,接到后撤的命令后,官兵们的思想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的人悄悄松了一口气:一个多月来残酷的战斗使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身体疲惫不堪,这下总可以松弛松弛了。
有的人不理解:我们并没有打败啊!小鬼子已被我们打怕了,为什么还要撤?上司这是怎么搞的?
有的人不服气:为了这些阵地,不少弟兄们长眠在这里。我们用鲜血夺来的国土,为什么要扔给敌人?
但是,军令如山倒。
他们必须限时收缩阵地,组织后撤。
在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一群老百姓拦住了张自忠师长,几个六七十岁的老者“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长官,你们不能扔下我们不管呀!你们一走,日本鬼子来了,我们还有活命吗?”
张自忠将军急忙把这几位老者扶起来,热泪盈眶地说:“父老乡亲们,我们也舍不得大家呀!可是军令如山倒呀!上级有令,作为军人就得服从。我这心里,比你们还难受呀……。
一个多月来,29军的将土们与当地老百姓在共同抗日的目标下,团结协作,结下了很深的军民情谊。
这几天,日军在被占领地区杀人、放火,血洗村舍的事,一桩又一桩地传来,搅得老百姓们惶恐不安,恨得当兵的牙咬得咯咯响。这些,张自忠将军当然也清楚,他一边挥泪同乡亲们告别,一边告诉大家:“我们走了以后,你们暂时先出去躲一躲。年轻力壮的,可以和当地的义勇军去联系,跟上他们去打鬼子!请乡亲们相信,我们的队伍将来一定还会打回来的!我们一定要把扫本鬼子打回他们的老家去!”
老百姓排成长长的队列,有流着鼻涕的小娃娃,有拄着拐棍的老婆婆,他们哭着,用满脸泪花,依依惜别地送着这使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队伍…¨
4月中下旬,除西线古北口南天门尚在对峙中外,长城中线、东线的中国守军,都先后撤到了警戒阵地和预设的二三线阵地,在这些阵地上,他们与尾随而来的敌人又摆开了一个个战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洒河桥、小龙湾狙击战,南北团汀争夺战,官厅反击战及遵化、石门、蓟县、三河、通县郊区等战斗。在这些战斗中,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虽人离长城,却仍心系长城,他们以长城精神顽强与敌拼杀,给了日军不少杀伤。
长城战役进行到4月底,中日双方都有结束作战的想法,只是在达成什么目标、以什么手段结束的问题上不同而已。5月上旬,日军越过长城各口,向长城以南的冀东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守备从古北口到山海关400公里的长城线,“兵力显然不足,处于不遑应战的状态”,且屡以小部队越过长城线进行反击,致“使官兵疲惫不堪”,“因此关东军参谋部内产生了莫若进行一次短暂的大规模作战”的设想,企图越过长城线结束长城战役。为此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于4月 12日到东京寻求军部的支持。
当滦东和南天门战斗进行之际,蒋介石继续在南昌督师“剿共”,而请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代替宋子文主持国民政府。汪上任后即起用黄郛为未来的华北政权首脑,目的是寻求与日本停战谈和的途径。从4月19日开始,中日双方在上海进行秘密谈判,日本提出4项停战条件,并坚持中方先从长城前线撤军,否则不予停战,使谈判进展缓慢。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认为战争的“扩大与不扩大要对时间、地理、兵力三方面进行考虑,如时间能缩短,地域和兵力的扩大都可认为是次要的,时间的延长才是大忌”,于是陆军省与小矶国昭新制订了“以迫和为主”的沿长城线作战计划。武藤信义遂5月3日下达作战命令,其要点为“决续予敌以铁锤的打击,以挫其挑战的意志”。此时日方对谈判已不感兴趣,而着手准备以更大规模的作战来夺取整个冀东地区。为此,将在黑龙江的第14师团之28旅团调至长城一线。
在长城一线参战的中国军队已坚持了两三个月,人员、弹药消耗都很大,战斗力已经下降。何应钦也一再致电蒋介石,要求蒋增派援军和增加财政补助,以利作战。但蒋坚持不再增兵华北,尤其不允许参加“剿共”的中央军北调。这时,国民政府的中上层中枢机构,特别是军委会北平分会已对长城抗战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到4月下旬,何应钦已作了收缩兵力、确保平津的部署:一、为加强北平的防守,将驻滦西的第32军调往平东通县、三河、平谷一带。将驻张北的第59军傅作义部调往昌平,将第26军萧之楚部也调往平东地区;二、为防日军进攻,在滦西修筑三道防御阵地:主阵地在滦河西岸,第一预备阵地为唐山、丰润南北之线,第二预备阵地在蓟运河西岸一线。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惟一的进攻战(5)
<div align=center><img alt=读书频道_新浪网 src="http://pic.aIhUaU.com/201510/20/U906P112T90D199F1666DT20050725172909.jpg" border=1><br><br></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font></div><br>
傅作义
字宜生,1895年 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别致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3月4日,日军侵占承德后向长城各口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由于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长城各口相继弃守,日军直趋平津。
蒋介石担心平津丢失,使华北局面难以收拾,一面派黄郛向日方求和,一面在北平周围布防。4月30日傅作义部奉命开往牛栏山西至昌平一线布防。日军为胁迫国民党当局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
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才忿然下令撤兵。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该战役计毙日军246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来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5月7日,日方中断了中日秘密谈判,在西起古北口、东至山海关的长城全线,向中国守军发动了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
5月10日,日军第8师团主力夜袭新开岭(古北口南1公里)第 17军阵地。经过3天的战斗,重镇石匣(密云东北30公里)被敌占领。第17军的3个师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遂下令后撤。日军于19日晨占领密云。
当守军溃退、日军向密云追击的时候,北平军分会急调集结于昌平地区的傅作义第59军进到怀柔布防,协助第26军萧之楚部保卫北平。由于北平危急,蒋介石急令冯钦哉第42师、第87师、第88师等部北上,保卫北平。
在滦河地区,日军第6师团、混成第14旅团、第14师团的第28旅团等先后从迁安的高台子、忍子口等地渡过滦河,从第29军和第 67军的结合部突破,使滦河西岸的守军纷纷后退。第29军顽强抵抗到15日,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向西撤退。16日,日军占领了滦西的丰润、遵化。
当前线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中日间在北平的秘密谈判也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使日军答应停战,何应钦命令何柱国、王以哲、万福麟等军撤到宁河、宝坻之线,宋哲元部撤到三河、平谷以东地区。这样,日军第6师团在滦西的进攻如同旅行,未遇到中国军队的任何抵抗。这时,新成立的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到达北平,派出密使与日方人员谈判。日方获悉北平军分会已经准备屈服,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停战谈判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关东军命令所属各部继续进攻,以抢占更多的地盘。5月23日,日军又相继占领了玉田、平谷、蓟县、三河等县城。在北平怀柔、顺义一带构筑了工事的傅作义第59军与日军第8师团进行了长城抗战以来的最后一战,给日军以一定的杀伤。当天,在北平城内,黄郛连夜与日方代表达成协议,决定中日双方在顺义、通县、香河、宝坻、宁河、芦台一线全线停火。正在与日军交战的傅作义军只好遵令停止战斗,向后撤退。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这时,日军已全部突破长城各口和滦河防线,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至此,历经近3个月的长城战役的战火逐渐平息下来。
长城抗战虽然失利,但是中国爱国军队以牺牲近2万人的代价,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喜峰口之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书包网 www.bookbao.com
失败原因(1)
长城抗战历经5个月,最后以订立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而告结束。这次失败,不仅使中国兵员损失巨大,而且给以后华北的局势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塘沽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热河全省和冀东22个县的领土。据战后统计,中国军人死亡16725名,负伤 24019名,而日军的伤亡仅2600名。中日双方伤亡的比例大大超过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战争对华北地区直接的物资破坏更无法统计。
综观长城抗战,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政略上看,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所致。虽然蒋介石石在长城抗战中多少改变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的政策,实行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但这种抵抗只不过是为了平息国人抵御外侮的呼声,是为了争取接受不是在最苛刻条件下的妥协,因而实质仍然是“消极抵抗,积极谋和”。
当长城抗战正处在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正指挥40万大军对江西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面对广大爱国官兵强烈的抗日爱国呼声,蒋介石曾严令:“如再有偷生怕死,侈言抗战,不知廉耻者,立斩无赦。”何应钦、黄郛在与冈村宁次进行秘密谈判时,何对冈村说:“实际上我国现在最难办的是共产党势力的抬头,故而不愿引起对外问题。如果日本不就此停止对我国的压迫,其结果中日两国都将给共产党以可乘之机。”何应钦的话道出了国民党屈辱地接受《塘沽协定》的真实意图,是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最好的注释。
第二,从外交上看,蒋介石倾向于不同日军直接交涉,单纯地寄希望于国联。“九·一八”后,张学良最终服从了中央政府不同日本直接交涉的政策,所以中国后来的方针基本上是日本不撤兵,则不交涉,而期盼国联主持公道。国联行政院根据中国的提议,9月30日通过了限令日军于1933年10月14日以前撤兵的决议。日本出席国联行政院会议代表声明接受国联决议。张学良委托顾维钧由北平到达南京。10月5日,中国驻日公使蒋作宾就日本撤兵问题照会日本政府。9日,日本提出先谈条件后撤兵的答复,并抗议中国的“排日”行动。同时,日本派遣大批军舰到达上海。张学良多次电南京政府,希望立即交涉。6日,顾维钧受蒋介石委托,由南京返回北平,向张学良“代达”蒋介石的指示,即:“日本届期延不撤兵或更另有暴行,自在意中。中国军队如何应付、此时正在研究,并须视彼时国联行政院开会后如何解决而定。盖国联虽不可侍,亦非尽不可侍。此案发生后,中央所以尽力至使国联负解决此案之责任者,因维持中国在国际上之地位,与减小日本直接压迫中国之力量,途径惟在此。”
蒋介石在3年以后总结教训时说:“九·一八事变既起,当局迟缓却顾,坚持不撤兵则不交涉之原则,致使日本缓和派不能抬头,军人气势日张,问题愈陷僵化。就是沈阳陷落尚未侵入关内的时侯,也还有使日本止于锦州,徐图转换局势的可能,可惜步步错过以造成此后不可收拾的局面,这不能不说当局没有决心,及不负责任之所致。”其实,如果说“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是错误的决定,那么“不交涉”也是错误的决定。“不抵抗”使得日军中的强硬派能够迅速造成既成事实,使得军人气焰日益嚣张,而“不交涉”则使得“日本政府内的缓和派不能抬头”,问题日益僵化。
第三,从战略上看,两线作战导致了长城抗战必然失败的命运。对日作战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大事,需要集中国内主力力应战,但蒋介石只派中央军四五个师的兵力北上参战,中央军主力精锐一直在南方进攻红军。这种两面作战、南重北轻、重心在南方的做法,一开始就决定了北方长城抗战必然失败的命运。正如有台湾学者指出的:“热河之役的失败,张学良固然责有所归,惟蒋委员长实亦不无坐观成败之嫌。”
热河守将汤玉麟在张学良严令抵抗之下,仍然弃城而逃,导致热河战役失利,日军以 108 骑占领承德,此事导致张学良下野。那么蒋介石在这期间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显然,蒋推三阻四,不但自己不肯北上,调动中央军也推三阻四,两个师的军队到达时,热河已经沦陷。话又说回来,蒋也有他的难处,他的大部分军队在围剿红军,哪里有精力北顾?!
第四,从战术上看,消极防御,死守阵地,被动挨打,终至败局。日军在进攻热河前,驻扎在华北地区的东北军的数量并不少于日军。仅就热河而言,其境内部署的东北军就有近10个师的兵力,约10万人。而日军投入的军队仅2个师团又3个旅团,共4万人。日军为达到战术上的优势先在山海关打响,又在渤海湾造成登陆的假象,牵制何柱国、于学忠等于滦东和津沽间而不能援热;还利用刘桂堂、崔兴五、李守信等伪军在察哈尔东部和热河北部牵制了中国守军5个师的兵力。同时,日军集中了装甲车、汽车、骑兵部队,沿交通大道快速机动,很快将热河占领。而中国军队处处设防,消极死守,线长兵薄,工事简陋,一点被突破,全线即溃。
中国军队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日军,而且有地形上的优势,如果在日军进攻时采取伏击,或派出小分队,敌进我进,打其后方,是能给日军以杀伤或遏制其进攻的。可惜国民政府军队不仅根本没有这样做,而且最高指挥机关也从未有这样的想法和打算。长城防御时,线长空隙多,局部的出击是能奏效的,如第29军在喜峰口、罗文峪的夜袭等;大部队的前出和突进也能办得到,如第26军在兴隆对日军的进攻和包围。可惜这种做法既未推而广之,亦未持久。这是由最高指挥者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造成的。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失败原因(2)
第五,从装备上看,日军装备精良,火力强;中国军队装备差,虽有优势的地形和杀敌的勇气,但在敌强大的火力下,徒增伤亡。日军的作战装备有装甲车、坦克,下有火炮作掩护,上有飞机轰炸相配合,机动性强,火力猛。日军步兵有“精利武器”可恃,攻击某处,“必集结炮兵破坏华军防御工事暨其守兵,然后步兵以飞机与战车作掩护,攻击前进。此乃新式用兵”。而中国军队的装备与日军相比,大相径庭。以第29军为例,该部“装备差,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即使中央嫡系部队(如第2、第25、第83师),装备和日军相比也差之甚远,何况仓促上阵,没有准备。第25师上阵的,土兵还是“赤脚草鞋”,第2师的“轻机枪还在仓库里”。该部守备的古北口、南天门险要地段之所以被日军攻占,日军的优势火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军队装备差,就是包围了日军也不能歼灭。如第26军在兴隆对日军包围2日,由于没有重武器,不能攻击歼灭,只得放弃而归。日军强大的火力给中国守军很大的杀伤。据战后统计,中、日伤亡的比例为15:1,可见中国军队在日军火力下伤亡之大。消极防御的战术思想,加上低劣的武器装备,使守军不得不依赖长城这个古老的工事进行作战,落后的战术思想和过时的防御设施
带来的后果是很明显的。
第六,从素质上看,中国守军一部分官兵素质差,缺乏斗志,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守军不乏训练有素的部队和忠勇爱国的军官。第29军发扬了西北军刻苦训练的传统,平时训练,“以日本为假想敌,所以第29军奉命开赴平东防御日军的时候,全军士气异常旺盛”。孔祥熙视察第29军后的印象是“卒伍整觞,无矜气,无怠容”。虽然装备低劣,然而用大刀杀出了威风。中国军队的不少官长在作战中能身先土卒,带头拼杀,如赵登禹、佟泽光、关麟征等人皆是。可惜像这样的人太少。中国一些军政官员的腐败昏庸在这次作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平军分会的主要官员平时沉湎于酒色之中,一些军国大事竟在交际苑里处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军师在作战,或因斗志不坚、指挥失当,或因麻痹松懈、缺乏协同,导致了战斗失败。如中央军第2师一部在防守古北口八道楼子时自恃地形险要,官长带领士兵赌博,致使日军趁夜偷袭成功,八道楼子阵地全失,古北口防御全线动摇。“……东北军苟遇日人攻击,靡不望风奔溃,事实昭彰,无庸隐讳。愚意其过不在士兵,而其主因在乎官长之素质与营长以上之动作。”万福麟部在儿河设防时,线长兵单,“分散兵力,既不能增援,又不能固守”不必说,“并且师以上指挥官的位置均距第一线二百里以上,交通不便,通信器材不足,前后方通一次电话需要若干时间。这对于作战已经不能及时应付,更谈不到兵力的活用和互相呼应了。对群众没有联系,没有宣传,故对敌方行动毫不察悉,敌不找我,我不找敌。这也是失败的因素。”商震第32军防守冷口一带正面百余里的防线,只派了一个师,“其余的两个师和军部直属部队都控置在远远的后方开平”,“所谓准备也不过是加强工事,把炮兵推进到冷口外面,准备支援前进阵地,但又不敢推进过远”,实际上上是摆个架子,指望日军占了热河以后不再向冀东进展。这些军队的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七,从凝聚力上看,内部不团结。从古北口战役中,也可以看出在国民党政府的军队中,不同派系的军队在一道作战,是很难团结互助的。关麟征要利用张廷枢作掩护,而张则在战况吃紧时把自己的部队撤走,使关部吃很大的苦头,所谓“弄巧成拙”。即使同在一个派系内,也各有各的打算,如王以哲与张廷枢之争吵是其一例。同样的道理,蒋介石对于他的中央军也是不轻易给别人指挥的,所以最初他派杨杰担任古北口方面的第8军团总指挥,杨曾提出“后退配备的战略”,即打算在九松山(现在的密云水库附近)一带构成一个口袋阵地,诱敌深入,一举歼灭。这个计划与当时那种“节节抵抗,步步挨打”的战略相比,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说,要高明得多。可是就敌我双方军队素质与装备的悬殊,以及当时华北的具体情况来看,杨杰的战略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战略思想,与蒋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何应钦对他大为不满,请求蒋介石赶快把他调走,由徐庭瑶兼代第8军团总指挥的职务。第9军团最初只指挥第17军,后来萧之楚的26军(实际只有一个44师)也归该军团指挥。
长城抗战虽然失败,但以29军为代表的广大官兵在战斗中的表现却是值得中国军人骄傲的。喜峰口、罗文峪的胜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而且洗雪了中国军队因热河作战场玉麟部不战而逃所蒙受的奇耻大辱,显示了中国军队抵御外侮的能力。日本一家报纸评论说:“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29军大刀队因长城抗战而名扬海内,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首题为《颂张自忠》的诗这样写道:
军称模范久驰名,
失败原因(3)
誓与倭奴苦战争。
深夜出兵来杀贼,
刀光闪烁气峥嵘。
张自忠认为,29军之所以能够用低劣的装备打退日军几十次猛攻,并歼灭日军5000多人,除以攻为守约战术原则和注重野战工事的构筑等因素外,主要得益于全军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张自忠将其归纳为四点:具和睦无间之精神,全军上下一心一德,藉收指挥单应之效果者一也;抱绝大牺牲决心,冒死争先,有进无退,足以沮丧敌人之斗志者二也;持坚忍不拔之毅力,苦撑于危急震撼之际,而卒赖以战胜困难环境者三也;绝对守军纪不扰民,造成武力与民众结合,为战事有效之援助者四也。这个分析,准确精辟而切中要害。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该民族能否坚持、弘扬本民族的主体精神关系至巨。经历了数千年风雨沧桑的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之所以不断显示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她有非常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度过八年抗战等艰苦卓绝的难关,扭转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人民为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热爱和平、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所鼓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感天动地的活剧。
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范。“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工业总产值就达到6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亿美元,其差距是∶1。日本陆军在数量上虽少于中国,但其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日中空军军力比率是8∶1,海军军力比率是13∶1。由此可见,日本的军事力量占有明显优势。但八年抗战的结果众所周知,现代化程度低、又贫又弱的中国战胜了现代化程度高、又富又强的日本法西斯。那么,贫弱的中国靠什么战胜在经济、军事力量方面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日本帝国主义呢?从有形的国力来说,在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从无形的国力来说,则在于中国军民有为保卫国家顽强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后盾。日本侵略者虽然一时蹂躏我神州大地大片国土,但它不可能征服中国人民的意志,不可能打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日本之所以最终失败而中国之所以最后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烈现实,中国军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与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又一次谱写出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痛恨日寇、鄙视汉奸的坚定立场。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就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这不只是某个人的豪言壮语,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它表现了全民族在民族危机面前同仇敌忾、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坚定立场。从日本关东军的铁蹄踏入沈阳那天起,东北人民就自发地拿起土炮洋枪,掀起汹涌澎湃的反侵略斗争。此后14年中,从沈阳到喜峰口,从芦沟桥到上海,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战,中国人民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生死搏斗,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动人的乐章。
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华儿女一向盛赞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鄙视认贼作父、引狼入室的汉奸、卖国贼。爱国是大忠,卖国是巨奸。“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便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民族败类的唾弃。在抗日战争中,不甘做亡国虏的中华儿女同极少数民族败类、汉奸、卖国贼同样进行了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使王克敏、殷汝耕、汪精卫、周佛海等一小撮丧失民族气节、卖身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汉奸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天网恢恢,日月昭昭,汪精卫等极少数汉奸卖国贼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犹如过街老鼠,惶恐度日,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二是顽强奋战、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长期以来,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显示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洗雪了百年国耻,振奋了民族精神。这正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1937年9月,八路军在协助第二战区守卫晋北长城线防线时,取得平型关伏击战大捷,毙敌1000余人,有力打击了日寇的猖狂气焰,首次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和士气。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恃其装备先进,炮火猛烈,不断发起冲击,但中国守军顽强奋战,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了日军精锐部队对台儿庄的进攻,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还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同作战。在1942年的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正是因为中国军民的顽强奋战,牵制住日军主力,才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并对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失败原因(4)
三是不怕牺牲、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尽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每当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这种传统就激励着热血男儿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在抗日战争中,更是涌现出许许多多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烈。
“七.七事变”发生后,参加过长城抗战的抗日名将佟麟阁表示:“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唯一死报国。”在芦沟桥抗战中,他腿部中弹,部下劝他稍退裹伤,但他说“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带伤坚持战斗,旋被敌弹击中头部,壮烈殉国。在太原会战中壮烈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原在大后方学习,战事爆发,他主动请求上前线,行前即抱定牺牲之决心,在战斗中率部奋勇抵抗,牺牲时年仅39岁。他在战地写给妻子的遗嘱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在八年抗战中,像这样的事例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四是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自古以来,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中华儿女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就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这种崇高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是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以及广大的爱国民众,都没有退缩,没有偷生,而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民族国家的尊严,表现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民族气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和广大东北义勇军违背蒋介石、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奋起抗战。翻开东北抗日义勇军和抗联的历史,那些史料上无不弥散着民族的血气,处处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华夏子孙的一声声怒吼。对于这一切,东北的史学工作者的研究已经是十分丰富了,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料来证明义勇军和抗联在东北大地上不可抹杀的功绩。在这里,记者只记下颇有意味的一幕:1933年,山海关响起了枪炮声,日本关东军进军山海关。东北军守军与日军激战之后,还是撤退了。在义县境内,一个营的东北军被义勇军围住了。义勇军的领头人名叫马子丹。他对东北军的营长说:你们不抵抗,那就把枪留下,我们和鬼子拼。东北军留下了全部装备。当地老人回忆说,那些武器整整摆了一河套。义勇军拿起东北军留下的枪,和小鬼子在九门口血战,那城墙上到处是义勇军战士的尸体,长城垛口都被血染红了。这是怎样的对比,义勇军何其悲壮。后来,义勇军的失败是这样开始的,辽宁抗日义勇军在长城脚下被迫接受了国民党军队的改编,吉林和黑龙江省的义勇军在孤军奋战失败的情况下解体。还有一部分在我党的感召下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而绝大部分的义勇军战士都战死在这片黑土地上。最后的时间是1936年。于是中国大地上就有了《义勇军进行曲》,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鼓舞下,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正面战场,绝大多数中国将士们都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在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与数倍于我的敌军拼死战斗,全部壮烈殉国。在台儿庄战役中,腾县守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以下全体阵亡。在襄东战役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赴前线指挥,身被六处重创,仍振臂高呼杀敌。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心里都平安。”在敌后战场,无数人民军队的优秀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赵一曼在日寇面前,坚强不屈,英勇就义。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在抗击敌人到最后一刻时,不甘被俘受辱,投江而死。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弹尽粮绝,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八路军班长马宝玉等五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将日军吸引在狼牙山顶峰之下,战斗到最后纵身跳下悬崖。即使是中国的普通民众,在对敌斗争中也表现出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如冀中敌后深南县王家铺村,在一次敌人“扫荡”中,日军抓了20多名村民,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隐蔽处。但他们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一连杀掉14个人,也没有一个人吐露真情。凡此等等,无不表现出中华儿女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
五是一致对外、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当出现外敌入侵时,中华儿女都能够万众一心,共御外侮。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凝聚力又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整个民族都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当时在中国大地上,不仅有几百万军队在同日本侵略军拼死厮杀,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处处都涌动着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所有中华儿女都团结到一起来,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早在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就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坚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倡导国共合作,并主张全面抗战。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曾经血战十年的国共两党终于以民族大义为重,共捐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共纾国难。在抗日战争中,除极少数汉奸、卖国贼以外,绝大多数中华儿女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民族种族,不分性别年龄,不分文化程度,不分宗教信仰,都团结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共同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战,从而形成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格局,使敌寇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失败原因(5)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真正起源其实也是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使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精神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面对敌人时的坚决抗击;一个是面对困难时的同心协力。
民族精神既有稳定性,又有时代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曾根据全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作了一个方向、三种精神的高度概括。一个方向,就是鲁迅所代表的方向。“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三种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坚决反帝反封建的愚公移山精神。而归结到一点,就是抗战精神。
长城抗战人物(以出场先后顺序罗列)(1)
张学良1901生,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一级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的父亲为东北军领袖张作霖。张作霖为了培养儿子将来承位,光宗耀祖,在张学良很小时,就聘请专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识。1918年张学良17岁,即被任命为卫队旅营长,以后又送他进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
1920年,19岁的张学良晋升为少将旅长,以后又兼任了航空学校校长,筹划建立了空军和海军,严格选拔和训练各种人才,为东北军的振兴打下了基础。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以第三军军长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1928年,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张学良以京汉线总指挥身分率军与之对抗,结果连遭失败,张作霖只好下令撤退。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行驶到沈阳皇姑屯时,被日军炸弹炸毁,张作霖受伤身亡。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顾日本的威胁利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毅然决定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领导,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
1930年5月,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爆发,两派都派人联络张学良,张学良权衡再三,出兵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阎联军,蒋封张学良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并把华北大权交给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华北受侵,张学良根据蒋介石的电令节节败退,替蒋介石背了不抵抗的罪名。蒋介石为了平息全国民众的怨情,逼张学良引咎自辞,张学良只得于1933年3月11日通电下野,出国去疗养,蒋介石安排何应钦接替了张学良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的职务。
1934年1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从国外召回,先后任他为鄂豫皖三省“剿总”副司令,西北“剿总”副司令,代理总司令职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他答应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但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却被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几十年失去了自由。
何柱国(何柱国虽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其最高职务曾达国民党陆军第十五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但他却并非东北籍军人。他是凭着高超的军人素养和智勇的作战指挥,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和广大官兵的拥戴的。
何柱国11898年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丧父,依靠伯母抚养长大。自小何柱国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上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不久,就被选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12期骑兵科学习。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驻华北部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服务,但后来,他却坚决奔向了东北军,以至西北军冯玉祥部给他以更高的职务和官衔,他也不为所动。要问他为什么?原来他投东北军有三个明确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的是骑兵,认为到满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长(他最后终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部队的第一个骑兵军军长);第二,他脑子里的假想敌是日本,认为去东北就是走向了国防抗日第一线;第三,为了
自己能有带兵的机会,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戗。当时一般军阀都喜欢叫行武出身的人带兵,对学生出身的人,只能作参谋教官之类的角色。独在东北军,有很多学生出身的人却直接带了兵。这一点也深深吸引了何柱国。在以后的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颇为赞赏。 )
安德馨(攻了一天多仍未攻进城的日军,没想到会遇到这样顽强的抵抗,他们的指挥官发疯了,命令所有的大炮齐轰东南城角,军舰上的陆战队员也投入了战斗。不久,城墙被掀开了几道大口子,敌人的四辆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紧随其后向城里冲来。营长安德馨眼睛都红了,他带领几个士兵向口子上扑去,用炸药包和手榴弹把敌人炸了回去。但中国军队没有打坦克的武器,少顷,敌人第二次又冲上了口子,安营长带两个班再次扑了上去。他高喊着:“我安某在,阵地在,日本兵要过去,除非从我的尸首上压过!”士兵们深受感动,振起精神浴血奋战。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敌人在南城楼上用机枪扫过来,周围战士一个个倒下,安营长目眦胆裂,他大吼一声,向敌人扑去。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射中了他。他墙一样的身躯倒在了地上,大瞪着眼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汤玉麟当时热河省的军政一把手是土皇帝汤玉鳞。他跟张作霖、张作相、张海鹏等人都是拜把兄弟。他们认为自己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天降大任于自身。张海鹏认为自己是张飞转世,碰见关帝庙就拜,面对关老爷的神像直喊二哥,汤玉麟认为自己是黑虎星转世,所以他的屋子里供着一个老虎标本,墙上是一幅他骑着老虎的大照片,坐椅上披着一张老虎皮,自诩为天上下凡的虎将。
其实汤玉麟是个集封建、自私、草莽等特性于一身的土皇帝。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他跟着张作霖东闯西杀、南征北战,凭着莽撞蛮干,是打赢了一些仗。尤其在中原大战和与其他军阀之间的争斗中,为张作霖立过功,所以张作霖把热河这块土地封给他管辖。省主席、司令都归他当。不仅如此,他的兄弟子侄们一个个也都被他委以重任,大儿子汤佐荣当上了省禁烟局局长,名为禁烟,实则在贩毒走私谋大利;二儿子汤佐辅是省财政厅厅长,把持财政,狠刮老百姓地皮。三弟汤玉山任58团团长,四弟汤玉铬任炮兵团团长,最后升为旅长;五弟汤玉书任骑兵团团长,最后也升为旅长;侄儿汤保福任工兵营营长,大舅子夏维士任辎重营营长。这些人仗着汤玉麟的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大捞油水,当地老百姓一提起汤家都心惊肉跳,称汤玉麟为汤二虎,真是应了“苛政猛于虎”这句成语。就是这个热河的防务司令,见到日本人就弃城逃跑。
长城抗战人物(以出场先后顺序罗列)(2)
孙殿英(1889-1947)名魁元,字殿英,以字行,乳名金贵。河南永城县小马牧集孙家庄人。陆军中将。曾因挖掘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坟墓,盗窃国家珍宝,被人们骂为"东陵大道"。后投降日军任伪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中被俘,病死狱中。
何应钦,字敬之,1989年4月2日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荡村。他祖籍江西临川,其父经营商业,算小康人家。这么一位边远地区农村孩子,最后达到一级上将,“位极人臣”的地位,先后担任过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等职,曾获美国总统罗斯福、英皇乔治六世以及法国、墨西哥等国授予的各种勋章,在黄埔军中素有蒋(介石)何并雄之称,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干才与精明。
的确,何应钦是很聪明的;他7岁入学,13岁上高小,17岁时又被保送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学习,这年秋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11期学习,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初他回国参加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战役,升任连长、营长,1913年秋又东渡日本,进陆军士官学校22期学习,1915年学成回国,在贵州任旅长,后由于军阀混战,他丢掉了兵权,投奔云南督军顾品珍后,在昆明又到政敌雇佣的杀手的伤害,身中两枪,幸未丧命。1921年后,他去广东投奔孙中山,但眼看着孙中山失势;想去北平活动,又苦无机缘。1924年,孙中山创立了黄埔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同蒋介石是日本士官学校同学,回国后又同在“护军都督府”共过事,靠着这些机缘找上门去,果然被蒋重用,被任命为少将总教官。以后蒋介石又把学校教授部主任的差使交给何应钦干,他带着属下的刘峙、顾祝同、钱大钧、陈继承等一批教官,干得越来越起劲,深得蒋介石的欢心。蒋介石建立黄埔党军时,将第一期毕业的学生编成两个教导团,何应钦被任命为第一团团长。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县人。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兼29军军长。
宋哲元7岁随舅父读书,以后在家乡从教数年,担任小学教师。1907他22岁时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受训五年。1913任冯玉祥团哨官,营副;1915年升任团副。1921入陕###陈树藩,灞桥一战以首功升任43团团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再立新功,晋升为第25旅旅长,成为冯玉祥的“五虎将”之一。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成立国民军,宋哲元任11师师长。1927年随冯玉祥军入陕,解西安之围,就任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同年11月就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随冯玉祥参加讨蒋的中原大战,失败后任29军军长。 1932年8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为喜峰口方面主力军。侵略成性的日寇又出兵侵占我山海关,随即在空军配合下长驱直入我长城一线,宋哲元得令后立刻率领军队,奋勇投入到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从3月9日到4月13日,29军将士在喜峰口歼敌3000有余,于是一场时称“喜峰口血战大捷”的战绩轰动了全国。
何基沣,河北藁城县人,出生于1898年10月,他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作战勇敢、机智多谋、深受军队官长的赏识,也很受战士们的爱戴,所以提升很快,以后成为著名抗日将领赵登禹将军的得力助手。喜峰口战役后,何基沣将军因战功卓著从副旅长提升为旅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何基沣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向战士发出与卢沟桥共存亡的指令。1939年1月,何基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77军任副军长时,曾多次支持帮助党的抗日救国活动。1948年,率部起义。1980年,病逝于北京。
赵登禹(1900~1937)民国抗日将领。字舜臣,山东菏泽人。陆军上将,第132师师长。1914年入陕西第16混成旅,后随旅长冯玉祥入川,转战各省。从1922年任排长后,到1927年已升任旅长。
1933年长城抗战中,身为29师军37师109旅旅长的赵登禹奉命坚守喜峰口,由于火炮很少,白天受到日军轰炸,而不能将其压住,赵登禹根据敌情,及时组织部队利用夜色的掩护,夜袭日军阵地,用大刀片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使得日军不得不放弃占领喜峰口的企图,这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赵登禹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日军在退回承德后追悼阵亡将士时宣称,这是日本军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耻辱”。战后,赵登禹因功升任29军132师师长。1936年1月,授予陆军中将。1937年7月28日,在守卫北平南苑的战斗中,不幸与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先后殉国,终年39岁。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张自忠 ~1940. 抗日殉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北洋陆军第20师当兵。1916年入冯玉祥部,从排长递升至旅长 。1926年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副官长 。1927年任第28师师长兼潼关警备司令。翌年先后任第25师师长、开封警备司令和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治军严明,长于带兵练兵。1929年升第11军副军长兼第22师师长,年底部队缩编任第6师师长。1930年参加蒋冯阎战争。次年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9军第38师,任师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喜峰口前线重创日军。1935年6月任张家口警备司令。11月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6年6月调任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时,受第29军军长宋哲元委任,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市长。平、津陷落后,于9月3日潜离北平(今北京)。11月被任命为第59军军长。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长城抗战人物(以出场先后顺序罗列)(3)
关麟征原名志道,字雨东,1 905年4月18日,诞生于陕西户县真花磴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关麟征在黄埔军校毕业后,随即参加黄埔学生军进行东征,###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当时,东征军由两个团所组成,他被分配在何应钦任团长的教导一团二营五连任少尉排长。1926年国民党建立宪兵团,杭毅任第一任宪兵团团长,关麟征任宪兵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并随军北伐。部队抵达南昌市,杭毅先赴南京受训,他代理宪兵团团长。1927年,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
1931年,关麟征调任第2师第11旅旅长。这时,石友三在河北南部反对蒋介石,刘桂堂附之。关奉命率部进攻盘踞在南宫、的刘桂堂的夏子明旅。抵达南宫后,他轻装简从,悄悄至城外观测地形,探听虚实。他发现对方兵力与自己相差不多,而且城门紧闭,防守森严,认为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即令部队在离城十华里左右的村庄宿营,以松懈夏军的戒备,并命令一个营在天黑后运动至城垣附近隐蔽。城内夏子明见城外一片寂静,未见关军攻城,甚为诧异。夏军将城门打开少许,数官兵出城窥探情况。埋伏在城垣附近的关军乘机抢占城门,并冲入城内,大军随后闯入,纵横展开,枪声大作。夏子明措手不及,仓皇而逃。关麟征仅用几个小时就将南宫县城占领,夏旅被全歼,关旅仅伤亡三十余人。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陆军中将,陕西省米脂县人,长城抗战时为25师旅长,代师长。杜聿明小时在表兄李鼎铭(后来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办的小学读书,16岁时入榆林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便南下广州报考,成为黄埔一期的学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以后,相继担任了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2年,杜聿明被任命为25师73旅旅长,隶属第17军。1933年25师奉命从徐州、蚌埠等地北上,参加了长城抗战,与日寇大战于古北口一带。长城抗战结束后,杜聿明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进修,毕业后任装甲兵团第一任团长,串团参加了对日的阻击战。
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杜任师长;年底,200师扩编为第11军,杜任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他率部与日寇大战于广西昆仑关,击毙日12旅团班长以上官佐85%,士兵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也被击毙。
1942年日军进攻缅甸,中国派出了援缅远征军,杜聿明任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由于种种原因,远征军惨遭失败。之后,杜聿明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1945年10月,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因战事连遭失败,忧郁成疾,于1947年7月离职去上海治病。
1948年6月,他又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长官。上任不久,由于解放军在东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蒋介石为了挽救危局,又将杜调回东北组织顽抗,结果以惨败告终,杜于11月8日乘飞机逃往北平。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前线被解放军俘获,以后他在监狱里接受了改造。1959年12月,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了他。以后,杜聿明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商震原为晋军名将,他于1888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农民家中,从小丧父,随母亲改嫁他人,在亲友的帮助下,母亲让他上完了小学。1905年他17岁时,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由于他从小备受欺压和生活的熬煎,所以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很容易接受,加入了同盟会组织。不久即以煽动革命罪被校方开除,他于是东渡日本,进行进步活动。后又受同盟会派遣回国,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参加了东北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商震被任命为陆军部高级顾问。随后,他率领部队先后到过陕西、山西及绥远。1928年,商震被任命为河北省主席兼剿匪司令,省会住北平。1929年又改任山西省主席。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阎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命令商震整编山西部队。1931年七月商震为摆脱阎锡山的控制,经过周密计划,突然率领自己的部队于一天拂晓登上火车,驶出娘子关,来到北平,谒见了张学良。他对日本的侵华行径极为愤慨,很愿意率军与敌大战一场。
何柱国11898年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丧父,依靠伯母抚养长大。自小何柱国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上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不久,就被选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12期骑兵科学习。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驻华北部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服务,但后来,他却坚决奔向了东北军,以至西北军冯玉祥部给他以更高的职务和官衔,他也不为所动。要问他为什么?原来他投东北军有三个明确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的是骑兵,认为到满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长(他最后终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部队的第一个骑兵军军长);第二,他脑子里的假想敌是日本,认为去东北就是走向了国防抗日第一线;第三,为了自己能有带兵的机会,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戗。当时一般军阀都喜欢叫行武出身的人带兵,对学生出身的人,只能作参谋教官之类的角色。独在东北军,有很多学生出身的人却直接带了兵。这一点也深深吸引了何柱国。在以后的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颇为赞赏。
长城抗战人物(以出场先后顺序罗列)(4)
何柱国虽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其最高职务曾达国民党陆军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但他却并非东北籍军人。他是凭着高超的军人素养和智勇的作战指挥,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和广大官兵的拥戴的。
抗战时期,何柱国与中###队协同作战,关系友好,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蒋用偷梁换柱、明升暗降的方法,调任何柱国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没有实权,将骑2军军长一取交由蒋的亲信廖运泽担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命何柱国为东北行营参谋长职。不料临行前夕,蒋下毒手使他双目失明,从而结束了他四十年的戎马生涯,届时年仅48岁。
王以哲(1896~1937)字鼎芳,吉林省宾县人,陆军中将,东北军的主要将领,长城抗战时为67军军长。王以哲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东北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因治军有方,作战勇敢,1926年升任团长。1931年王以哲升任第7旅旅长,驻军沈阳北大营。这年秋,日本军队由攻打他的营地而爆发了震慷全国伪“九一八”事变。他随即撤退到关内河北省境内。
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王以哲升任6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古北口方面的抗战。长城抗战结束后,他们移军陕西,王以哲通过与陕北红军的接触,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促成了张学良与中共领导人的会见和两军的友好合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在西安。他响应中共主张,力主和平解决。1937年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南京后,东北军内部在与中央军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少壮派军人认为王以哲是主和的顽固派,便设计对正在卧病家中的王以哲连开数枪,于2月2日枪杀了他。王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省石门县人,陆军中将,长城抗战时为第2师4旅旅长,参加了南天门战斗。郑洞国1919年入中学读书,1923年考入长沙的省商业专科学校上学,1924年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周恩来(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曾派他担任潮州野战医院党代表,后又向蒋介石推荐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8团第一营营长。
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郑洞国任2师5旅10团团长,未久,又升任2师4旅旅长,驻防洛阳。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后,2师奉调北上,郑洞国率部参加了南天门保卫战,部队打得极为惨烈。1936年,郑洞国接任二师师长职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率部与日寇战于冀中、豫北一带,以后又参加了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郑洞国升任9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
1943年,郑洞国受命担任中国驻印新一军军长,圆满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任务。
日本投降后,郑被任命为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并兼任京沪警备副司令。
1946年3月郑洞国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因司令长官杜聿明病重住院,他代行司令长官职务。1948年10月,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郑洞国和他的部下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先后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民革副主席等职。于1991年病逝北京。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 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3月4日,日军侵占承德后向长城各口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由于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长城各口相继弃守,日军直趋平津。蒋介石耽心平津丢失,使华北局面难以收拾,一面派黄郛向日方求和,一面在北平周围布防。4月30日傅作义部奉命开往牛栏山西至昌平一线布防。日军为胁迫国民党当局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才忿然下令撤兵。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该战役计毙日军246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来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抗日第一仗:长城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文/高鹏 图/金爽 《抗日第一仗:长城抗战》由www.niubb.net搜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抗日第一仗:长城抗战全文阅读页面。
更多阅读
《正者无敌》中的人物原型四 :罗世文、黄绍竑等。
正值“保钓”高潮和九一八国耻日之际,电视剧《正者无敌》的播放正逢其时。剧中还有几位使用真名的人物,其原型分别是:罗世文,剧中多次化妆为郎中、商人,代表中共与刘湘、冯天魁联系,又出现在山西抗日战场。罗世文,(1904--1948)四川威远人,1
一条札记——邓文正《细读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 护理札记读后感
一条札记——邓文正《细读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苦茶近年,施特劳斯(LeoStrauss)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学者。他的不少作品,我国都出版了中译本。施特劳斯学派( The StraussianSchool)中人,多秉承了他的治学风格,在研究西方古今政治哲学上,屡有
抗日第一枪的细节和真实——读张正隆《无上光荣》 无上光荣还是无尚光荣
抗日第一枪的细节和真实——读张正隆《无上光荣》邹剑川东北沦陷有无抵抗,九一八之后,张学良一枪未发放弃了东北?这些都是历史的惯性认识。抗日第一枪是卢沟桥还是淞沪会战还是在东北打响?军事历史作家张正隆的新书《无上光荣》揭示了
醒世文 醒世文什么意思
劝 世 文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兄弟本是同根生,莫因小事起争论;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手足之情诚可贵,万事皆念骨肉亲;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孽深; 人生难得兄弟爱,同心协力变成金;
新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开创者 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
春节,和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的领导去看望85岁高龄的会长王泽华同志,从而知道了他正是我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造工程的总指挥和建路功臣,故写下此篇文章,以表敬意。作为铺就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兼任工程指挥最多,并成为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