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能用一种风味来概论,发展至今,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流派:猪骨汤拉面、酱油拉面与味噌拉面。猪骨汤拉面源自日本九州的福冈,那里有一个地方叫博多,因此猪骨汤拉面也叫博多拉面。
一風堂也正是来自此地。酱油拉面则发源于东京,味噌拉面来自北海道的札幌。在东京,当然可以尝遍这三种风味,而当你去往日本北部或南部的小城,就能发现拉面的风味迥异。这正是日本的饮食特征之一:在地性。在地性除了与这个地方的物产有关,与天气、民俗也有莫大的关系。比如来自北海道的味噌拉面,由于当地气候寒冷,所以汤底的味道偏重偏咸,配料会加上生姜以祛寒。而福冈地区,据矢野亮太先生介绍,当地的男人性格比较急躁,点单后要求面条快速上来,因此猪骨汤拉面配的是细面,在短短几十秒内就能迅速烫熟,端到客人面前。
而决定一碗拉面的性格最关键要素在于:汤底。猪骨汤拉面自然是以猪骨汤做底,汤色呈白色,味道较为浓郁、油脂稍重;酱油拉面的汤底是鸡汤加上酱油,汤色清澈,味道较为清甜;而味噌拉面也是以鸡汤作底,但加了味噌,因此汤色较为浑浊,豉香非常突出。至于面条上面的叉烧、芽菜、木耳、海带、鸡蛋等配菜,三款拉面则大同小异。提到汤底,避免不了一个基础的元素:水,原来这个水才是一碗拉面的灵魂,从汤底到和面到煮面的过程,无一离得开水。而水质不同,绝对影响一碗拉面的状态。日本人对水研究很深,根据水的PH值,将水分为了硬水与软水,以他们的经验来说,硬水煮面的味道不好,而且不容易让食材的味道出来。
关于面条的制作,这一般是店家秘密,在于面粉与水的比例。而不同拉面所配的面条也不尽相同,猪骨汤拉面配的是细面,而酱油拉面的面条较粗,除了前面提到的民间习惯外,关键在于经过无数实验研究出来的“一碗拉面的平衡感”,因为猪骨汤汤底相对较为油腻,如果用粗面,带到口里的油腻感会更强。而酱油拉面的汤底是比较清爽的,如果用细面,带到嘴里的味道就不够丰满。适当的汤底配适当的面身,以此达到一碗面从口感到味道的完美和谐。以此延伸出博多猪骨汤拉面的独特文化——替玉,替玉是追加拉面的意思。由于细面容易软化,因此不宜在汤里泡太长时间影响口感。传统的猪骨汤拉面,碗里的面条分量较少,当碗里的面条吃剩两三口时,留着部分汤水,加点一份“替玉”,从头至末都保持一致适中的口感。
除了汤底与面条,油也是拉面好吃与否的秘诀,去过日本吃拉面的食客会发现,有些拉面油分很重,原来是加了一层特制的油,在日本这个油叫猪背油,是真正使用猪背上的油做的。将猪背油煮到很软的状态,再将其打碎搅拌,最后加一勺到煮好的面条上,香味更加浓郁。日本人认为这油富含胶原蛋白,有美肤作用。所以吃时,千万不要撇掉这层油。
说完碗里的东西,盛面的碗也大有文章,选择较厚的材质,有着较好保温功能,而在盛面时,每一只碗都须经过加热,在80摄氏度以上,才能让碗里的面呈现最好的状态。当客人吃面时,也有建议的顺序:一碗面端上来,先不要搅拌,先喝一口汤,再尝一口面,然后再把碗里所有东西搅拌一下,混合起来再品尝。之外可加一些芝麻、生姜之类(平衡拉面的油腻)。每一样细节都设想得如此周到,谁还敢小看一碗拉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