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启蒙思想家 中西文化交流史:6.3.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启蒙思想家



6.3.2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因为要对欧洲旧的封建制度进行深入的批判,要对他们的理想世界——“理性王国”进行设计和描绘,因而把目光投向全世界,而不仅仅局限于欧洲。他们自然关注古老文明的中国,希望对中国有较多的了解,并且对中国的文化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评论是17、18世纪西欧“中国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家中,莱布尼茨、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特别关注中国。除了他们以外,17、18世纪西欧还有一些思想家也对中国作过一些评论研究。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在他的主要著作《方法论》中3次提到中国;法国思想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在他的《思想录》中对中国是否有如此古老的历史表示过怀疑;法国哲学家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写过《1个基督教哲学家与1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论上帝的存在与本性》一书,比较了中国哲学中的“理”与基督教哲学中的“上帝”的不同;法国哲学家瓦耶尔(La MotheLeVaer)的著作《异教徒的美德》中有一章为“孔子——中国的苏格拉底”,把孔子与苏格拉底进行比较研究;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中把中国的“龙”看成王权的象征,认为中国直到今天还使用“象形文字”是因为“闭关自守”,他对卫匡国在《中国历史初编十卷》中所说的中国古老悠久的历史表示怀疑,他还对中国的气候与民族性格的关系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在他的《论文集》中认为中国的政体是1种纯粹的君主专制的政体,中国有辽阔富庶的国土,但人口过多,对外贸易不发达,使得中国落后。他把中国的儒家学说看成是1种自然宗教,认为中国民族性的最大特点是统一性。狄德罗在为《百科全书》撰写的“中国”和“中国哲学”条文中,认为中国的东方精神趋于安宁,比较关心眼前的利益,认定成规以后常常不敢逾越,缺乏不断变革的精神。

在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家中,莱布尼茨、孟德斯鸠、伏尔泰和狄德罗对中国文化作了较多的研究评论。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是德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文化倾注了最大关心的德国思想家。

莱布尼茨在20多岁之际,已经读过德国神父克察(Athanas Kircher)著的《中国图志》。1666年,他写了《结合论》一书,其中提到了中国的文字。1669年,他写了《关于奖励艺术及科学德国应设立学士院制度论》一文,以肯定的口吻提到了中国的医学等。1675年,他写信给法国宰相科尔培(Charles Colbert),谈到“欧洲传教士的几何学,正确得惊动了中国的官吏。”1676年2月,他在日记中设想建立1个包括各种宗教在内的世界教会,网罗世界的全部知识,编纂百科全书。并设想通过俄国的彼得大帝,从西伯利亚方面与中国接近。1676年,他在德国汉诺威图书馆研究孔子的学说。1687年,他仔细地阅读了刚出版的比利时籍耶稣会士柏应理用拉丁文编译的《中国贤哲孔子》。

1689年,莱布尼茨游学罗马,与从中国归来的意大利籍耶稣会士闵明我(Philippe Marie Grimaldi)结识,两人交往了八个月。后来,闵明我再去中国,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来往。这对莱布尼茨研究中国文化有很大影响。1697年,莱布尼茨用拉丁文编辑出版了《中国新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现代史的材料,关于最近中国官方特许基督教传教之未知事实的说明,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中华民族和中华帝国之欢迎欧洲科学及其风俗,中国与俄罗斯战争及其缔结和约的经过。”书中收录的是来华耶稣会士的书信,莱布尼茨写了一篇长达34页的导论《致读者》,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中国观。

1697年,法国籍耶稣会士白晋从中国返回巴黎,开始与莱布尼茨通信,并赠送他所写的《中国皇帝历史画像》一书。此后,两人不断有书信来往,现存白晋给莱布尼茨的书信有6封,莱布尼茨给白晋的书信有9封。莱布尼茨把《中国皇帝历史画像》一书翻译成拉丁文,收入1699年印行的《中国新论》的第二版中,并附了一幅康熙皇帝的肖像。

1700年,由于莱布尼茨的极力主张,普鲁士学会成立。1704年,维也纳学会成立。这2个学会陆续出版了不少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而且还从事蚕桑养殖。1715年4月1日,莱布尼茨在致法国当时的摄政顾问德·雷蒙(M. de Remonde)的长信中,全面地阐述他对中国哲学的看法。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莱布尼茨从青年时代一直到临死之前,始终不断地关注着中国文化。

莱布尼茨不赞成当时的法国哲学家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e)贬低中国哲学的观点,他说:“中国是1个大国,它在版图上不次于文明的欧洲,并且在人数上和国家的治理上远胜于文明的欧洲。在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有1种极其令人赞美的道德,再加上有1个哲学学说或者有1个自然神论,因其古老而受到尊敬。这种哲学学说或自然神论是自从约三千年来建立的,并且富有权威,远在希腊人的哲学以前很久很久。”①

莱布尼茨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可以互补。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道德的优越,而欧洲文化的特点则在于思辨科学的发达。他说:“在实践哲学方面,换言之,即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之伦理及政治的纲领里面,我们实在相形见绌了。”他认为康熙皇帝就是1个典范。莱布尼茨认为人类的文化应该互相交流,所以他对欧洲传教士的活动表示了很高的赞赏,他说:“这可以将中国数千年努力的结果输入欧洲,同时又将欧洲所有的输入中国。”他甚至希望中国也能派出传教师去欧洲。

莱布尼茨比较正确地把握了中国哲学中的“理”这个范畴,认为它是中国哲学的第一——————————

①莱布尼茨:《给德·雷蒙的信:论中国哲学》,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第3期。

本原,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体,是其他事物的第一推动者,以天地的绝对主宰的身份统治一切,产生一切。

莱布尼茨通过对中国哲学中“理”和“气”的关系的探讨,阐述了“一”和“全”的辩证关系,指出“‘全是一’这个概念可以和‘一是全’互相换用。”在他1714年出版的《单子论》中对单子兼具“一”和“全”两重性质的论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哲学的影响。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

欧洲启蒙思想家 中西文化交流史:6.3.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启蒙思想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1351/364454246084.html

更多阅读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

伏尔泰(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ppt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

中西文化比较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周易·彖传》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西方对“文化”的界定,并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和联系;领会大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中西文化比

声明:《欧洲启蒙思想家 中西文化交流史:6.3.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启蒙思想家》为网友剪翠残叶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