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古代婚礼
俗话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杀父之仇,仇深似海,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这一情节尤其在武侠小说中被演义的淋漓尽致,最能为大家所熟悉。在封建父权社会中,封妻荫子下,一切的一切都来自父亲,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命是父亲所给予的。因此,杀父之仇,可谓是不用戴天。
为什么夺妻之恨可与杀父之仇相提并论?而杀母之仇却被弱化了。难道夺妻之恨比杀母之仇更甚一步,更让人恨之入骨。答案毫无疑问,在古代是肯定。在百善孝为先的社会,似乎这样的答案让人难以理解。曾经的刘皇叔就豪迈地说道: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尤可补,兄弟如手足,手足断了无可续。在他的眼中,妻子与兄弟毫无可比性,不知道低了几个档次,更别提与父母相比了。那夺妻之恨是如何凌驾于杀母之仇之上的呢,并取得与杀父之仇相媲美的地位。
话说,元朝蒙古统治时期,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家的男人睡三天觉,以取得结婚的许可证。在那个亲子鉴定还处于未知数的时期,结婚的汉族姑娘生的第一胎孩子,很难确定孩子是汉人血统还是蒙古血统。美其名曰为了保证汉族人的纯正血统,不得不狠心的把孩子摔死,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丈夫家不可能去养一个不确定是否是自家血统的孩子。宁可错杀,也不可乱了自家血统,血统一乱,罪大于天。这个故事有些杜撰的嫌疑,史料并无确切记载。但足以说明,夺妻之恨,非同小可,恨得不是单纯的夺妻,而是担忧自家血统被打乱。妻的任务就是为自己的丈夫生正统继承人,如果继承人不是正统,那对于一个家庭不亚于断子绝孙的打击。因此,把夺妻之恨与杀父之仇,相提并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杀母之仇,与前两者相比就有些逊色了。母亲已完成生育子女的任务,在那男尊女卑的社会,又如何与男子相提并论,因此杀父之仇比杀母之仇深得多。历代不论民族,国家,家族,家庭都尽可能从各方面保证血统的纯正性,不容有一丝的杂质混在其中。
(图)成吉思汗与孩子们
话说,1179年,17岁的铁木真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大喜事,迎娶了比自己大一岁的孛儿帖。但不幸的是老天并没让这对新婚夫妇温存多久。就在同年夏天,铁木真的仇敌篾儿乞惕人袭击了他的营帐。铁木真侥幸逃脱,然而孛尔帖却难逃厄运,成为篾儿乞的俘虏。篾儿乞惕人回去后,将孛儿帖当做战利品进行了分配。篾儿乞的部落首领赤勒格尔成了孛儿帖的新一任丈夫。当铁木真知道此事后,悔恨交加,下定决心要一雪前耻,夺回美妻孛尔帖。就在同年9月,铁木真重整旗鼓,率领4万大军,直捣黄龙,把篾儿乞打得狼狈逃窜。当然,铁木真兴高采烈夺回了失去9个月之久的孛儿帖。只是,这时候的孛儿帖莫名其妙地挺着大肚子。腹内婴孩是谁的骨肉?根本就说不清。就在大家为这事焦头烂额,疑惑不解时,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一锤定音“孛尔帖在被夺取之前就已经怀孕了”。肚子里的孩子就是铁木真的种。老太太的话果然比亲子鉴定还具有威力,虽然大家还是心存疑虑,但既然老太太都发话,此事就暂且过去了。后来,那个被人怀疑的孩子降生了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
随着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去世,眼看成吉思汗也渐渐老了,继承人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原本成吉思汗应该立术赤为继承人,但此时,老二察合台却不服了,把陈年旧账抖了出来,硬说老大术赤的血统有问题。因为在那个年代,草原部落似乎都喜欢互相抢女人做老婆。就连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本是篾儿乞惕人首领赤勒格尔的弟弟赤列都的妻子,被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抢来做了自己的老婆。所以当初可能老太太也是心生怜悯、同情才那么说的。老大术赤和老二察合台就这样互掐起来。成吉思汗从这件事看出俩兄弟都不是当继承人的料,老大身份充满疑惑,难以服众,老二察合台妒忌心强,心胸狭窄,无兄弟之情。如果老二当了继承人,更没有兄弟们活的份了。最后,成吉思汗把老大、老二全pass了,把老三窝阔台立为继承人。足见作为继承人,血统是否纯正,关乎民族,家族,家庭的血脉相承。古人认为人有贵贱之分,是因为有高贵血统与低贱血统之分。
(图)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清朝满族人认为自己是高贵血统,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性,规定“汉不选妃”。甚至规定“满汉不通婚”,(不包括汉军八旗在内)。在宫廷内部血统的问题更是马虎不得,据说,皇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史上年龄最长的皇帝乾隆就曾经因为身世之谜的事被闹得沸沸扬扬,当然,这都是民间野史的噱头,纯属空穴来风。可见血统不论在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间都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读到这里,可能感觉到夺妻之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当然,夺妻之恨与杀母之仇略逊一筹还是稍胜一分,还是平分秋色,那就全凭个人的价值观了。目前经常被问到的一个疯狂问题:媳妇和老娘同时掉进水里,先救哪一个,不也衍生出各种奇葩的答案吗?
原标题:“夺妻之恨为何能和杀父之仇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