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有人帮忙,你应该感谢人家,然而现今很多人会诬陷帮忙的人,让人觉得很无奈,那么老人跌倒扶不扶呢?近日消息,山东和烟台都上演了扶不扶真人版,我们一起去看看原文吧,同时了解一下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扶不扶真人版
山东上演真人版《扶不扶》这次小伙竟是巡逻交警
还记得马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吗?正月初五,山东烟台上演真人版《扶不扶》。当天,烟台毓西路一老人俯卧在地,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此时一小伙儿跑过来,立刻拨打了120,并慢慢将老人扶起。孰料,救护车到来前,昏迷的老人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令人哭笑不得。幸亏小伙儿是巡逻交警,随身携带着执法记录仪,才得以还清白。
而据最新了解到的情况,事后老人称并不是想讹人,只是事发突然,确实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晕倒了,只是随口问了一句,当得知是几位交警救了自己后,老人也表示感谢。几位民警表示,看到有人摔倒在地,本能反应就是上前救助,其他事情没有多想。
有话要说
@开门_送啤水:大爷,你家什么家风?
@sandra_QK_:这句随口有点儿吓人。
@Z张徤:如果不是民警扶起老人,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手机用户:多亏有执法记录仪,普通公民只有无奈,都很纠结。
@飞马萧:有时是被撞得糊涂了,并非有意诬陷吧。
@爱毅浓浓: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留存证据证明扶的人是否清白!
@yu寓公:这种《扶不扶》纠结成为老龄化社会又一现实问题。
扶不扶真人版 如何培养道德心理_扶不扶真人版
南京真人版“扶不扶” 热心市民无人犹豫“一起抬”
去年有关老人摔倒是不是应该上前帮忙的话题成为网上热议话题,今年春节晚会上的小品《扶不扶》更是把这样的现象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最近有网友“蒋山948”发帖表示,自己前不久也目击了南京街头上演的一起真人版“扶不扶”事件。当时面对一名倒地男子,众多热心人一起援助的表现让他感到非常温暖。晨报记者昨天找到了“蒋山948”,还原了当时的现场。
【目击真人版“扶不扶”】
省中医院前一位男子横躺快车道
2月8日,网友“蒋山948”在西祠胡同发帖,说自己见证了真人版“扶不扶”事件。帖子中有大量他拍摄的照片,还有一段文字,记录当时的事发经过。
“汉中路的莫愁路车站旁,有一位男子横躺在快车道上,交通受阻。车辆从他的头或脚旁缓缓驶过。三位美女发现后立即过去救助,把脉询问,并打110报警。躺地男不是被车撞倒的,好像也没病,紧闭双眼,一言不发。躺地男好像有什么事,人们好言劝告。等车的黑衣男过来批评躺地男,劝他不要阻碍交通,并试图扶他起来。(见躺地男不听劝告)黑衣男和大家商量一下,分好工,一起动手,抬躺地男离开快车道……”
现场三位女同志在旁救护
昨天,记者联系到发帖的这位网友蒋同伟。蒋同伟今年66岁,是一位老年大学的讲课老师,他告诉记者,这些照片是年前拍摄的,当时他坐公交车路过汉中路省中医院附近,当时大约11点半,自己在车上老远就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横躺在快车道上,周围的车辆从他的身旁缓缓驶过。
车靠站后,他就立即下车去看看具体情况,并隔着马路栏杆进行拍照。蒋先生表示,他到达现场后,已经有三位女同志在旁边救护,三位女同志有的在把脉,有的询问情况,有的拨打110报警,男子躺地一言不发,紧闭双眼,双手捂着脸。
到底是被车撞了,还是生病倒地?现场不少群众也是一头雾水,但不少热心的南京人还是围在这位男子身边,试图扶起男子,没有人谈及“扶还是不扶”或者“会不会讹人”这样的话题。
众人抬起倒地男子让交通恢复
“当众人试图扶起躺地男子时,男子情绪非常激动,头往地上撞,坚决不起来。”蒋先生向晨报记者描述。随后,几名男子在一位黑衣男子的指挥下,将男子抬至旁边的人行道。最后,倒地男子在随后赶到的民警劝说下,坐在旁边的花坛边。而见到交通恢复通畅,蒋先生这才离去。回来以后,他对刚才目击的众人施援手帮助的一幕非常感动,便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发到了网上。
“我发这组照片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弘扬的这样的好风气,向这些伸出援手的好人致敬。”蒋先生说,“本来我年纪大了,而且事发突然,又在马路对面,要不然我也会去帮忙的。”他希望借着这个帖子,能呼吁更多的市民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像小品里说的那样,人心倒了,想扶也扶不了了。”他说。
扶不扶真人版 如何培养道德心理_扶不扶真人版
如何培养道德心理
一岁:同情
一岁的孩子开始形成同情这种感觉,因此当周围的小宝宝哭的时候,他也会跟着哭,而当旁边的人笑的时候,他也表现得很高兴。
两岁:安慰
初步分享 到了两岁,孩子们已经会安慰其他人了,比如抚摩被摔疼了的小伙伴,或者当妈妈哭泣的时候,给妈妈递毛巾。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认识到,可以把玩具、糖果和其他小伙伴分享。感受别人的感觉和分享是两到三岁的孩子能够做到的。
三四岁:不可以偷窃和撒谎
98%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知道偷窃、伤害别人和撒谎都是不对的。不过慕尼黑Max-Planck研究所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孩子们到了四岁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有了双重道的德标准,他们在智力上和社会能力上,已经能够揣摩别人的想法了,所以当他们为了得到某些好处,会去说谎话。他们口口声声说“偷东西是可耻的”,但是对于偷来的糖果,他们绝对不会拒绝并且觉得“好吃极了”。
学龄阶段
基本的社会规范 孩子们这个时候已经能把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区分开来。他们既知道不可以打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对老师和长辈不能直呼其名。
孩子具备道德意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按照道德标准做事,因为这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积累。
在孩子的头脑里,道德意识和符合道德的行为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也就是说他们往往不能实践他们遵守道德的愿望。这是因为,小孩子的知觉意识、世界观、生活经验都还需要进一步地收集。
因此,对于孩子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行为,我们应当宽容处之,而不要扣上一些同道德相关的大帽子:
* 当一个三岁的孩子跳上自己家的小汽车,握住方向盘得意地说“我会开车”的时候,我们自然不能把这看作是撒谎,因为这只是孩子还不能区分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到了五六岁,他就肯定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 小孩子经常情况紧急的时候或者不得已的时候做出“不道德”的举动。比如,他们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撒谎。他们在幼儿园里打小朋友,可能是因为他感受到威胁,或者还不会用语言来解决冲突。
* 有的时候,小孩子采取“过火”行为的时候,只是因为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结果,其他的人如何做出防御反应。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总喜欢揪其他小朋友的头发,这并不是因为他残忍,而是小朋友尖叫声让他觉得很好玩。因此,父母应该向他说明,被揪头发的小朋友会很疼的,他的行为伤害到了别人。这样,他就会停止这个恶作剧,因为他并不想弄疼别人。而文章开始的时候提到的诗诗也只是想告诉阳阳:不要乱动我的小兔子。
扶不扶真人版·结语:在如今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问题浮现,而老年人外出时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多多了解,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观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