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言频率特征
人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可感受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的各种声音。人类言语频率范围在200~8000HZ之间,而这一范围又可分为低、中、高三个频率区。其中,低频区为声音的感知提供能量,高频区富含言语理解所必须的信息。
高频区最先、最易出现听力下降是由耳蜗的解剖和生理条件决定的。人耳感受声音经鼓膜换能,将声能转变为机械能后,途经听骨链、自前庭窗进入耳蜗,首先到达感受高频的耳蜗基底膜的底回,在耳蜗中央部有耳蜗螺旋动脉经底回到达顶部,无论是经前庭窗进入耳蜗内,还是由血行进入耳蜗的刺激因素,都是率先到达耳蜗底回,首先影响高频。引起高频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 个方面,①噪声性听力损失;②老年性听力损失;③梅尼埃病引起的听力损失;④HIV感染后引起的听力损失。
语言是我们人类听到的最重要的声音。元音和辅音是任何语言的基本语素,辅音对语言辨别和理解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汉字都以声母(辅音)开始,如果听不到辅音就很难辨别词语。著名听力学家马可·罗斯博士阐述了高频言语信息的重要性:清辅音中绝大部分中心频率位于4 0 0 0 H z 并且扩展到8000 Hz 以上。如刚、康、夯、张、常、商的辨别就主要靠/g/、/k/、/h/、/zh/、/ch/、/sh/ 之间的辨听,如果不能听到这些辅音,就不可能分辨这些字音。所以高频听力损失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处于听觉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儿童,听到这些辅音尤显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铃铛、鸟叫声等也都属于高频的范围,故高频陡降的病人是无法听到这些高频声的。
二、传统放大缺陷
自从助听器诞生以来,助听技术一直在不断完善、、改进和更新。但是对于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而言,虽然这些技术的确改善了他们配戴助听器的舒适度,但仍然不能解决其听清并理解语言的问题,为高频听力损失人士选配助听装置一直是一个挑战。传统的助听器,无论模拟技术还是数字技术,放大的目的都是使听力损失者可以听到这些声音。新助听技术的出现使助听装置对语言声的处理几乎有无限的空间。虽然,这些技术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使各频率。语言声的振幅放大到足以听得到,但会受到病人残余听力和不适阈的强制约束。即一旦存在耳蜗高频死区,任何对于死区的助听器放大都无法得到切实的言语可懂度提高。目前多数助听器仍然在放大高频,这不但没能改善病人的听辨语言的能力,反而产生了无谓的失真、不适和反馈啸叫等负面影响。传统放大理念的助听器虽然可以满足部分病人的需求,但都不能使高频残余听力很少或没有高频残余听力的人士获得高频语言改善。
三、 移频助听器
近年来全数字移频助听器已经很广泛地应用于高频听力损失的患者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是助听器的移频技术呢?它是指无高频参残余听力或高频残余听力较差、但中低频听力较好的助听器佩戴者,叫无法通过普通助听器听到且重要的高频言语信息转移到其仍有较好听力的低频频段。因此,移频技术是将言语信号的带宽尽可能地匹配至助听器佩戴者仍较为敏感的残余听觉动态范围之内,并企图使缺失或不复存在的高频听毛细胞产生反应。目前很多厂家都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斯达克的转频技术、唯听的可听度扩展等。
四、移频助听器的效果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儿童听力损失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频听力损失比较重,在我国亦是如此。高频声音是理解言语所必需的重要信息,过去固有的助听器产品技术很难将这部分声音足够放大。而近年来,移频技术的研发将那些儿童听不到的轻柔高频声压缩并转移到儿童可以听到的较低的频率范围内。简单来讲就是所谓的高频重塑(移频)技术。解决了聋儿在治疗、康复阶段面临的如下问题:
1. 某些高音调说话人群,例如:女性和儿童声音、轻声讲话者、或者高频音例如“s”“sh”或“f”声音的聆听得到显著改善,致使言语理解度有全面提高。
2、更多的言语声被听到,从而改善儿童言语康复的效果。
3、对比已有的常规助听器,移频技术可以使使聋儿生活中的鸟叫声、高频提示音、门铃声等声音的聆听明显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 对于高频陡降的成人而言,移频技术也同样适用。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