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形资产;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7-55-02
例如,广州市郊某巿与广州市某重点中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某市提供土地、课堂、教学设施以及经费,某中学提供名牌中学的冠名、师资、教学理念和方法,双方共享合作办学成果,并按相应比例分配合作结余。合作初期,某中学该如何做账呢?投入的冠名权、师资、理念和方法要做账作投资吗?又以多少金额为准?又例如,在排名世界多少强、国内多少强时,将垄断的、财政投入巨大的电力、石油、自来水等企业均计算进去,而将资金来源相似,消费模式相近(均为生活必需品)的医疗、教育单位排除,是否是对社会资源的统计的一种误差和缺失呢?还有,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子考公务员,除了工资,是否还有其他无形的吸引力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整合社会资源,对所有在社会中公认的、有价值的部份进行统计和核算,才能比较全面、公正地评价相关资源并让社会各种资金在各种需求之间健康、有秩序地流动。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1]这是无形资产的标准定义,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这远远未能反映无形资产资源的种类,也未能全面统计出无形资产的价值,因而也无法有效衡量各种资金在各种经济实体中流动的真实价值。
本人认为无形资产的定义有两处应作修改,并在此作初步的探讨和分析。第一点,无形资产的范围不应单单局限于企业,还应扩大到任何经济实体,就是包括企业、事业、团体等单位;第二点,不可辨认无形资产除了商誉,还应有信誉;可辨认无形资产还应包括财政拨款和政策退税等政府资源的保障程度。
众所周知,现行的医疗、教育系统等事业单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金来源、经营运作到利益公配等均离不开货币计量,因此,按货币计量原则核算各种资源要素并不难理解,由此,将无形资产定义中的“企业”修改为“经济实体”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计量无形资产这种资源。这里就不再详叙。
关于第二点,我们知道,每一种具体的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而且随着科技发展,替代品的出现,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缩短;而学校(尤其是大学)、医院等事业部门,却能经历几十年上百年的的风风雨雨,甚至几个世纪,屹立不倒,这不就是生命力吗?这不就是价值的体现吗?一个投资者,愿出资金与场地,而学校就出一个招牌与教学方法,就可以合作办学,这其中的无形资产不是孕藏巨大的价值吗?一个学生,愿出高昂的学费去读名牌大学,不也是看中该大学的名气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递延资产价值吗?更不用说,社会成功人士捐赠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形式了。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分析计算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的准确价值,以便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对于新增加的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内容,应该考虑的方面有:(1)因历史文化沉淀和科学技术创新而在人们心目中拥有和社会中公认的信誉价值;(2)因政府稳定财政投入和各种政策性资源而形成的抵御经济危机和风险的保障价值;(3)其他特例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核算出一个单位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以便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现在,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就是事业单位新增的无形资产如何核算。关于第(1)种情况,也就是因历史文化沉淀和科学技术创新而在人们心目中拥有和社会中公认的信誉价值。这种价值,确实有点不可准确说出,但我们将时间往前推移,将空间往外扩大,从文献、报刊、舆论等各种信息工具中,可以获得一个单位在同行中的位置,具体说,医院中的三甲A、二甲A等评级,学校中的“二一一工程”、一本、二本等排名,均可作为无形资产评价的标准。在实践中,具体可分为:(1)当投资者愿意接受,双方协商,确认的价值,就是这无形资产的信誉价值,也就是协商价值。(2)我们也可以参考社会类似的投资模式的投入价值,也就是社会公认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3)当然,我国的特点,政府主管部门、上级机构给的指导意见和专家评估,即评估价值,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且这种无形资产价值也是可以调整的,当一个学校办得成功后,当一个医院某一专科取得技术突破时,其无形资产价值就会上升,并最终达到其合理的市场价值。
关于第(2)种情况,因政府稳定财政投入和各种政策性资源而形成的抵御经济危机和风险的保障价值。为什么说这种保障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并值得研究,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公务员的工资并非最高,但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就象第二次高考,“有保障”总被提到,可见其价值之大。银行在审批住房贷款时,若你是事业单位员工,尤其是医生、教师等,将比较容易获得通过,他们属于优质客户,收入稳定,还贷“有保障”,可见其中的价值所在。“有保障”,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并在现实中存在,我们应该重视它、研究它、核算它,更好地服务社会。
究竟“保障价值”有多大,该如何计算呢?我们知道,当一个企业销售一定量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后,会做一笔应收账款和收入的会计分录,尤其是大企业,应收账款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收入的实现是通过应收账款的收回来实现的,这其中就有折扣了,因为有坏账和时间的因素,例如:坏账准备率从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等,现金折扣为“1/20”和“2/30”,这时,企业真正的收入就要扣除以上因素,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而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或上级补助收入,一般是准时足额到账,相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收入是百分之百实现,尤其是经济动荡危机的时期,其“保障率=1/(1-坏账准备率-现金折扣率)-1”。例如:坏账准备率是0.2%,现金折扣是1/20,代入公式计算,得出保障率是5.48%,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数值是与现实相近的,这种保障率也可以称为人们的心理风险防范预期值,或者说是规避风险的替代值,在现实生活中,例子比比皆是,从银行审查个人贷款到个人选择工作单位等。保障率的计算方法还可以有很多种,如复利终值法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考虑到无形资产的修改涉及面广,经济实体的价值变动大,需要慎重考虑和评估,但在投资和社会资源排名时,完全可以计算信誉价值和保障价值,也可以参考企业的商誉处理方法,这里就暂不详述。在本文完成之际,看到《广州日报》的报道:“鼓励民企参与国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其中提到“文件还要求促进民间资本与多种所有制资本融合。鼓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改制重组。”[2]这正说明了统一社会资源价值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参考文献:
[1]吴申元主编.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第一版) [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7.
[2] 于玉林编著.无形资产概论(第一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1.
[3] 叶陈毅主编.无形资产管理(第一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4.
[4] 孙琳著.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会计相互关系研究(第一版) [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
[5] 李和平著.品牌经营与管理(第一版) [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2.
[6] 祝合良著.品牌创建与管理(第1版) [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4.
[7] 黄合水著.品牌建设精要(第一版) [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4.
[8] 刘阳著.中国品牌之道(第一版) [M].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6,2.
[9] (美)戴维.阿克著 奚卫华、董春海译.管理品牌资产(第一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10] 刘勇著,品牌延伸的评价模型及决策研究(第一版)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
[11] 汤湘希著,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第一版)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12] 朱立著.品牌文化战略研究(第一版)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13]财政部注师考委会办公室编.会计(第一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14] 中国会计学会.2009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第四版)[M].大连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
林红虹,会计师,会计学硕士,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