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莲解救母厄、放水灯、普度、抢孤等等都是关于盂兰节的一些熟悉字眼。原来在这个“鬼魅”的节日里,东莞还有吃濑粉、莲藕煲老鸭等特定食馔。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读到清代文人王凯泰的《中元节有感》,其中“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一句无意间勾出了这七月之魅,也提醒了我今天又是民间的“七月半”,也就是常称的“中元节”或“盂兰节”了(这是道教和佛教在同一天举行的不同节日)。在东莞,人们一般在七月十四进行各种“拜鬼”的祭祀活动。记得小时候,母亲特别忌讳我们在农历七月提起鬼怪之事,当然,夜归、下水等事在这段时间更是“严重禁止”的,就算心里不爽,但碍于对这个节气的“畏惧”,我们也会按母亲的意思一一照办。
关于盂兰节,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曰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盂兰节虽带点鬼魅,却属于一年中几大节日之一。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有一系列活动,如唱木鱼歌(现正在申报省级非文化遗产)、放水灯等,还有不可不提的是吃濑粉与煲鸭的特别风俗。
吃濑粉这个习俗几乎整个东莞通用,上回在常平访寻传统美食周世勤老师也是这样说的。而根据不同片区的环境习惯的差异,吃濑粉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像常平,他们喜欢用山地熬汤,随之黑黝的汤底便是当地濑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兰节这天吃濑粉倒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过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鱼歌(部分镇区也有此风俗),试想在这个不属于阳间的日子,街头巷尾传出似有似无而且抑扬顿挫的木鱼歌,确实给这个诡异的节日又增添一丝神秘!
而讲到煲鸭(一般为莲藕煲鸭),我过去不明何由,过年过节杀鸡常事,但盂兰节这天为什么却偏偏限选鸭子?请教过母亲,原来这是取了谐音,“鸭”就是“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上来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