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自救手册 地震自救常识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儿童创伤手册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儿童创伤手册

☆什么是创伤?

创伤是指孩子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受伤或看到意外发生,如车祸、火灾等,所造成心理上的后遗症,进而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及以后的人生。

☆有创伤的孩子会有什么行为?

受创伤的孩子会变得很胆小,很黏人,很容易被吓到,他可能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没有兴趣,变得容易分心,也很爱哭,爱发脾气,不听话。有的孩子反而会变得很乖很懂事,但是晚上却会作恶梦、睡不着或尿床。有些孩子会在意外发生过一段时间后才有这些行为,有些孩子只会出现其中的某几种行为。

☆复原过程

意外刚发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 有的孩子:木然、没有反应、变得特别听话……等。

有的孩子:爱哭、爱闹、很黏人、恶梦、失眠、容易受惊吓……等。

你能做的 

 让孩子相信你会保护他。

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 作恶梦、故意惹大人生气、一直说意外发生的经过、在玩的时候重演意外发生的情形……等。 这时候孩子会在内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是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因为我太坏了?”

你能做的

 帮助孩子了解他的害怕和难过,让他说出来或用其它方式表达出来。

复原后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开始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形。

你能做的

 帮孩子做复学的准备、让家庭回复到以前的生活情形。 

∮作恶梦、突然受到惊吓、突然想到意外经验、意外发生周年的日子都有可能使孩子回到前面的阶段,有的孩子会重复经历前面的阶段好几次。

Q & A 关于孩子

Q: 我的孩子在意外事件后,反而表现得更加乖巧,是不是表示意外伤害对他没有影响? A: 孩子表现得跟平常一样,或者更乖更听话,可能是因为孩子身体还不舒服,也可能是孩子对意外解释错误。例如孩子可能认为他会受伤是因为他不乖,所以他要变得乖一点;也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应该要勇敢一点,可是却在半夜作恶梦、尿床或容易 被吓到。如果长期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可能会责怪自己、讨厌自己、自信心低落。

Q: 当孩子突然想起意外发生的情形,而感到恐慌时,我该怎么办?

A: 当孩子突然想起创伤经验而开始恐慌,我们可以抱着他轻摇、为他披上毛毯,或是让他抱着熟悉的柔软物品,告诉他爸爸妈妈正陪着他,他很安全。要求孩子深呼吸、轻压某物或踱脚,也可以帮助孩 子放松。如果孩子失去反应,问孩子现在这个地方的声音、味道、东西,可以帮他回到现实,有些孩子甚至愿意吃些东西。

过后,我们必须向孩子解释方才只是他们脑中像电影重复的情节让他们害怕,其实他们很安全。恐慌结束后,多数孩子会筋疲力竭地睡着了,但有些孩子则需要一段时间平复。 Q: 我的孩子在意外后变得非常胆小,我该怎么让他勇敢一点?

A: 不管孩子害怕的事物跟创伤经验有没有关系都是正常的。跟他说没有什么好怕,或是叫他勇敢一点,他还是会害怕。比较有用的方法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怕ˍˍ,我们一起想想看怎么样做你会比较不怕。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爸妈会陪着他克服恐惧,而且最好在意外发生后,就让孩子知道这一点。不要强迫孩子在短时间内不再害怕,否则孩子会掩饰他的害怕或用其它的方式表达,结果反而更糟。

可是太支持孩子的恐惧也不好。我们只需要陪着孩子,保证他的安全并提醒他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就行了,太保护孩子反而会使他失去克服恐惧的机会。当孩子不明的恐惧持续过久,使得孩子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时,便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

Q: 为什么我的孩子反而会寻找和创伤经验有关的事物?

A: 在受伤后的第一个月里,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到任何会让他害怕的事物,如果不得已非得接触不可,则要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我们可以直接问孩子什么让他紧张害怕,但有时候孩子说不出来,这时就要靠我们自己仔细观察,那些事物引起孩子的惊慌。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会勾起创伤记忆的电视节目。

但有些小孩反而会故意去接触那些和创伤经验有关的事物。有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康复,但如果孩子还没准备好,则反而会造成二次伤害。例如,有些孩子历经过火灾后,喜欢看『九死一生』之类的电视节目,看来适应得不错,但却在晚上作恶梦。这是孩子尚未准备好再次经验这些情境的一个例子。

Q: 我的孩子半夜常作恶梦,我该怎么帮助他?

A: 在意外伤害后,许多的孩子会有睡眠问题,有的会作恶梦,有的会不敢一个人睡,有的孩子会在躺在床上时,突然想起意外经验── 在意外发生后的一个星期或数个月间,作恶梦是正常现象,父母可以先陪孩子睡一阵子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如果孩子要求,可以和他一起睡。睡觉前,说个床边故事,或放故事录音带、轻音乐,轻拍孩子的背,开着小灯,都可以帮助孩子睡着。如果孩子半夜惊醒,要陪他再度入眠。不要担心这样做会宠坏孩子,此时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安抚。三、四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以在白天时向他解释会作恶梦是因为他心中的恐惧。意外发生六到八周后,孩子仍持续因为恶梦而惊醒,则需要求助专业人员。

Q: 为什么我的孩子变得像小小孩一样,是不是我太宠他了?

A: 意外发生后,有的孩子会变得冲动、容易生气,会咬人、打人,也会出现尿床、要求使用奶瓶的退化行为。有些孩子只要照顾者一离开他的视线,就开始哭闹。这些退化行为都是暂时的,而且是正常的。 想想看孩子小时候,我们是怎么照顾他的,现在我们也必须像那时一样地照顾他。让孩子知道爸妈了解他的困难,而且会陪他一起克服,等他再次长大。例如在公园发生意外的孩子拒绝再到公园时,我们可以说:“那等你觉得可以去时,我们再去 。”这暗示,有天仍会去公园,而不是永远都不去!而面对黏人的孩子,可以清楚地告诉他,爸爸妈妈要去那里,什么时候会回来,并且保证这段时间里他很安全。千万不要失约,否则会破坏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多点耐心和理解,他只是个脆弱的 孩子,当然,这只是暂时性的。 Q: 我的孩子常故意破坏规矩,我应该处罚他吗?

A: 此时父母最好不要因为同情而容许孩子任意破坏家规,因为意外会使孩子觉得一切都失去控制了,而家规对孩子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确定可倚靠的一部份,他藉由破坏来测试父母的反应,以确定并不是 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意外事件而改变。当然,我们也不能毫无弹性地责罚小孩,而造成他处理创伤经验外的额外压力。

Q: 出去旅行或搬家换个环境,能不能帮助孩子遗忘意外事件?

A: 意外发生后,最好维持生活习惯,不要立刻做改变,避免搬新家或出外旅行,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对孩子比较有帮助。但如果孩子觉得日常生活对他有威胁,恢复日常作息的步骤可能要慢,例如被热水伤烧的孩子,可能不肯再踏进厨房,我们需要有耐心,一步步地引导孩子回到正常生活。

Q: 我发现我的孩子会把意外事件当游戏来玩,这正常吗?

A:很多孩子都会利用游戏重演意外经验,这种情形会密集地持续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孩子在进行这个游戏时并不需要大人的参与,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孩子常需要隐私。但是犯 罪受害儿童进行的游戏需要被适当的监督,如果会伤害或惊吓到一同游戏的兄弟姊妹或朋友,必须禁止他再玩这个游戏。 孩子的玩具里可能没有重演创伤经验所需的道具,例如车祸受伤的小女孩可能没有玩具汽车,我们可以买辆玩具车给她。有时候小孩子要求的玩具可能会与创伤经验完全无关,也许他只是需要个代替物或出气筒。

Q: 我的孩子竟然说他恨那个伤害他的人,我是不是应该教他学着原谅?

A:如果能让孩子自由地说出他们的感觉可以帮助他们复原,但是不管孩子多大,都不容易直接说出他们的感觉,特别是还没上学的小孩。有时候就算孩子说出来了,父母也很难接受,反而让孩子觉得他们不应该有这些负向的感觉。不要在这个时候教导孩子宽恕和仁慈,他被伤害了,他有权利生气。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听他说,并且再次告诉他:“那个人不会再伤害你了!”当我们发现自己无法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情绪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可 以帮助我们和孩子。

Q: 我该如何照顾我的其它孩子?

A: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很复杂,相互依赖也彼此竞争。对于兄弟姊妹的意外,孩子可能会误以为是自己的关系,例如他会认为是前一天骂哥哥去死,才会害哥哥受伤。我们必须和其它孩子谈论此次的意外事件,以免他们背负不必要的罪恶感。孩子可能也会发生和伤童一样的行为问题,他们会开始怀疑这样的意外会不会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常觉得不安全,不信任外面的世界,特别是那些意外时发生也在现场的孩子尤其可能会有这种情形。有些孩子会对父母太关心受伤的兄弟姊妹感到不满或吃醋,他们有时不会说出来,却开始在学校里打架、不缴作业,争取父母的注意。我们必须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告诉孩子,为什么爸妈要特别照顾受伤手足,并保证我们还是一样爱他。我们可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让孩子帮忙照顾伤童,感谢他的帮助。不要要求孩子一夕之间表现得像个成熟的大人,记住,即使他没受伤,他仍只是个孩子。

Q: 我的孩子为什么会一直反复地说意外伤害的事情?我该不该阻止他?

A: 在复原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断地说出他受伤害的经验,而且需要他所爱的大人的倾听。这对大多数的父母而言很困难,因为他们急着想遗忘这件事。别担心,孩子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有的时候甚至 会让父母措手不及。

Q: 我怕孩子回原来的学校念书会被欺负,是不是让他转学比较好?

A: 在意外发生后,老师便应该与班上同学讨论此次的意外事件及心中感受,避免其它孩子的过度压力或错误解释,孩子复学后,则应提醒同学,受伤的孩子可能外观上有些不一样,但仍是原来的好同学。

父母可以考虑孩子的意愿、学校老师对这次意外处理的方式妥不妥当、以及自己对老师的信任程度,来决定要不要让孩子转学。不管孩子是不是念原本的学校,要视情形适度地让学校老师知道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并且讨论彼此担心可能会发生的行为。我们可以提醒老师对全 班学生谈谈您的孩子,体谅与尊重也是对其它孩子必要的教育。

至于孩子本身,在入学前要先和孩子讨论他可能会遇到的情形,帮他想出可以用什么幽默乐观的方式应对。父母从意外发生之后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他能不能乐观自信地看待自己、

未来及周遭。当孩子入学以后,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情形,和 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络,不要认为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Q & A 关于外表无法恢复的孩子

Q: 我的孩子对他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1. 冲击期

心里的感觉:很生气、害怕、沮丧、觉得未来没有希望……等。

会出现的行为:具有敌意、被动的接受事实,哭、闹……等。

2.退缩期

心里的感觉:开始知道自己跟以前不一样,觉得自己很多事都不能做,很无助,不想承认身体的改变。

会出现的行为:讨厌自己的身体,不想面对身体的改变,会扭曲受伤的原因。

3.承认期

心里的感觉:觉得很悲伤、难过,慢慢地会开始接受自己已经跟从前不一样了。 会出现的行为:开始谈自己是怎么受伤的,那里受伤了,将来要怎么办。

4.重建期

心里的感觉:已经接受新的外表。

会出现的行为:努力作复建,想回学校或做自己想做的事……等。

特别注意:

1. 创伤反应会伴随着出现,出现的时间、时期、顺序都不一定。

地震自救手册 地震自救常识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儿童创伤手册

2. 孩子的恢复力极强,通常比成人容易进入重建期,反而是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反应。

如果太过溺爱孩子或讨厌孩子,会让他自信心低落。

3. 孩子的情绪反应会一再地反复出现,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可能会较差,父母要同理

他的感受,陪孩子克服困难,而不要一味地责备他。

Q: 我的孩子常会问起他的情形,我能告诉他吗?他能理解吗?

A: 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诚实回答孩子的问题,让他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欺骗孩子常会引起不好的结果。保护孩子的最好方法是在孩子想知道的时候告诉孩子他想知道的事。通常意外刚发生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准备好处理令其困扰的问题。不要对孩子谈太远的问题,除非他主动问起,且已有能力处理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注意回答时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他日后对自己的看法。

Q: 我该用什么态度面对孩子才对?

A: 父母必须先接受孩子伤残的事实,如果发现自己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对孩子很没耐心,觉得带他出去很丢脸,希望没这个孩子时,就要找专业人士帮忙。但是也不要给孩子特权,要把他当正常孩子教养,孩子有能力做的事,要放手让他去做? A并适时给予赞美。找机会和孩子谈他的身体状况,鼓励他和其它孩子交往,教他怎么说出自己的感觉,也学习怎么尊重别人。

Q: 我应该让孩子回到原来的班级上课,还是到特殊学校?

A: 要不要回到原学校读书,应视孩子的情形而定。如果要进入特殊教育体系,台湾地区的制度大概如下:

(1)资源教室或巡回辅导制:特殊儿童被安臵于普通班级中,但以资源教室或巡回辅导人员提供他们所需的特殊教学或其它的相关服务。但目前只有台北县市有这项制度。

(2)特殊班:即将特殊儿童安臵于一般学校的隔离性或自足式班级。

(3)特殊学校:整个学校皆为特殊儿童。

(4)医院床边教学:少数医院为了避免肢体障碍或病弱儿童因治疗中断学业,所采取的教育安臵方式,以重度身体伤残儿童居多。目前回归主流教学,是特教界的新理念,因为特殊儿童最后仍需回到正常社会中生活。但孩子应该选择那种教育,仍需视孩子的情形而定。多和医生、复健治疗师等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状况。各师范大学特教系多设有咨询专线,可针对孩子给予个别建议(请参照资源篇);社会褔利机构(各地社会局)则可以提供经济上的援助。

Q: 孩子要上学了,我该做什么,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呢?

A: 不论我们为孩子选择的是何种教育机构,以下的方法都可以帮助孩子早日适应学校生活。

(1) 协助孩子做入学或复学的准备:

带孩子去参观学校或机构,了解上课的流程,并拜访老师或同学。

(2) 倾听孩子对就学的看法及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加以讨论。

例如孩子担心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就可以带孩子想想看,到了学校之后,除了上课时间,自己想做什么?万一需要帮忙时可以找谁等。

(3) 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打招呼或谈话

这是解决孩子等待友谊的最佳办法,我们可预先跟孩子演练,协助他学习和人打招呼或谈话的技巧。

(4) 多与学校或机构联系

了解孩子学习的状况及学习进度,以便协助孩子练习。

(5) 随时为孩子打气,指出他进步的地方。

@ 如果孩子是回原班就读,请参照☆关于孩子……的最后一问。

Q & A 关于父母

Q: 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做错什么?

A: 刚开始,多数的父母都不相信孩子会真的出事,接着可能会觉得难过、沮丧、有罪恶感,甚至认为是自己前世做了坏事。就算孩子真的是因为父母的疏忽而发生意外,但是每天都有人不小心犯下这些疏忽,我们只是比较不幸一点,一时的疏忽导致了意外的发生。如果想哭就好好痛哭一场,不要压抑自己的感觉,尽快地坚强起来,才能帮助孩子。

有时候我们会责怪肇事者或伴侣,适度的释放自己的愤怒是有益的,但请注意不要伤害到伴侣,他和我们一样难过。很多时候妻子会觉得丈夫似乎太过冷漠不关心孩子,但事实上不流泪并不代表不伤心,只是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这个常是夫妻关系的危机,多体谅另一半,多分享彼此的感受、相互支持,孩子需要父母二人的陪伴。

Q: 要做的事那么多,我怎么可能忙得过来?

A: 放慢脚步,不要急着让生活回复正常,我们必须学着只处理眼前的问题。例如肢残的孩子尚未适应自己的身体时,不需要烦他未来就学的事。在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开始觉得自己被孤立、很孤独,没有人可以帮忙。因此我们必须尽早知道那些亲朋好友、专业人士可以帮助孩子和自己,最好加入有相同遭遇的家长所组成的支持性团体,因为他们碰过类似的事情,比较了解我们的困难,也比较知道怎么帮忙。

Q: 我知道该对孩子有信心,但却常觉得沮丧,我该怎么办?

A: 孩子复原过程漫长且常常进进退退,觉得沮丧是正常的,有时候压力过大,有些人还会头痛、胃痛……等。如果真的觉得很烦,可以先将孩子交给信任的人照顾,出去逛个街或看场电影,休息一下。也可以想想看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有那些事让父母觉得很骄傲,或是自己曾经有过那些得意的经验,就像完成那些事一样,眼前的这个难关,我们也一定能陪孩子度过。如果真的想不出来,可以看看以前的照片。注意一下你担心的真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父母过度的情绪反应,常常会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复原。

Q: 我想对伤害孩子的人提出告诉,有那些是我该考虑的?

A: 控告伤害者,是安慰父母和孩子的方法之一。但是,打官司不一定会胜诉,父母必须考虑败诉时的心理调适;另外,官司往往缠讼数年,孩子可能会因调查需要,一再重复经历令他害怕的伤害经验,在提起诉讼时,最好确定孩子的身心状况好些。我们可以咨询律师、医师、复健师、心理师,对孩子的情形作个别的评估。如果最后决定要提出诉讼, 避免让孩子接受不必要的审讯。你必须知道孩子需不需要被审讯,在那里被审讯?父母亲能不能在场?可不可以在家?审讯过程能不能录音,而不用孩子一再重述?如果孩子需要受测,可不可以录像,而不用在法庭上当场受测?和你的律师讨论,尽量让孩子远离法庭,以减少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Q: 什么时候我该找专业人员?

A: 如果孩子或父母出现下列的行为或现象,便需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1) 孩子会伤害自己或别人,或常谈到死亡的事,有自杀的倾向。

(2) 孩子经常说这里痛那里痛,医生却找不出病因。

(3) 孩子说话和游戏都离不开意外事件,即使是轻微的挫折,孩子都表现得非伤心或讨厌。

(4) 孩子过度地自责,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 孩子分不清楚幻想和现实的不同,在意外发生一段时间后,感到害怕的次数和程度仍和刚发生意外时一样多。

(6) 经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行为退化的现象仍没有改善,或者是影响到孩子和同学、老师、父母之间的关系。

(7) 意外发生六周后,孩子仍然非常退缩没有精神,或是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没有兴趣,上课不专心、注意力无法集中。

(8) 意外发生六到八个星期后,孩子每周仍作一个以上的恶梦,即使换地方睡觉也一样。

(9) 孩子创伤后的反应多样而且严重,使得孩子的日常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10) 创伤后,孩子在个性上的改变让父母或其它人觉得很奇怪和烦恼。

(11) 虽然孩子慢慢在恢复,但父母仍觉得焦虑有无力感,或是家庭一直无法像从前一样地生活。

(12) 当父母觉得无法接受孩子的情绪,或是发现自己讨厌孩子,常对孩子发脾气或讽刺。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2551/75852795252.html

更多阅读

地震自救常识 地震时自救常识有哪些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我们要掌握地震自救常识,尽可能的规避风险。那么,地震时自救常识有哪些呢?接下来,爱华网小编跟你分享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地震时自救常识有哪些 地震时的自救四

小学生地震自救小常识 学生地震自救常识

  学生认知灾害、并有效地响应灾害是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那么学生对地震安全了解多少呢?下面爱华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学生地震自救常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生地震自救常识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

地震自救常识 地震自救常识 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

  严重地震灾害后扒救埋压在地震废墟中的灾民主要有自救与互救两种方式,自救是互救的基础,互救是自救的发展与延续。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呢?下面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地震自救常识,欢迎阅读。  地震自救常识  避震的要点  

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 地震时的自救常识 地震自救自护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时的自救常识有哪些呢?下面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欢迎阅读。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

地震自救常识 地震时的四大自救常识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那么,下面就让爱华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地震时的自救常识1.大地震时不要急 

声明:《地震自救手册 地震自救常识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儿童创伤手册》为网友暖暖全是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