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课堂的构建 浅谈新校区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摘 要】基于上述新时期高校发展的特征,我校在新校区规划与建设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开放型的教育模式,满足使用功能、育人功能、审美功能等的和谐校园文化全方位要求。提出了“现代、绿色、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完成了生态化校园建设又突出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和谐校园;生态化
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置办新校区,举校搬迁、易址而建。然而建设优质和谐校园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即人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何在短期内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做好新老校区文化的传承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1 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目标的新校区规划与建设理念
新校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注意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校园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教育环境,培养国家高等科技、文化、管理人才的基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既要传道、授业、又要“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校园规划与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大学文化的形成以及新的办学功能使用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为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相应的发展前景。
从大学发展的脉络来看,大学校园形态与时代与社会密切相关,作为时代精神的载体和产物,大学校园文化和建设规划观念、内容和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走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博。
其一,校园发展由刚性控制转变为弹性指导。大学教育与校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打破“终级蓝图”的状态。
其二,内向型服务转化为社会开放。这使校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化的大学已经无法孤立于城市之外,学校应积极向社会全成员开放,实现自己的多重职能,同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在这种双向的联系中寻求充分发展自身功能的可能性。
其三,高校改革趋势对于校园空间布局有新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校园各功能分区之间留有足够的发展用地;校园对外开放,要求校园与城市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易达;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的加深,要求各系之间打破建设布局上的分割状态,形成一种大集中、小分散的新式布局,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多样化的办学形式,一方面要求设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室内外学习场所,另一方面,创造更多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基于上述新时期高校发展的特征,新校区规划与建设旨在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开放型的教育模式,满足使用功能、育人功能、审美功能等的和谐校园文化全方位要求。
因此我校校园规划与建设指导思想为“现代、绿色、和谐、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
(1)突出体现现代大学实质性要素:信息、人才、技术、科学、文化;
(2)符合现代建筑规划潮流:以人为本,自由开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
(3)规划和建筑本身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
2)“绿色”
(1)以绿色、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校园规划设计为目的,充分考虑景观绿化在校园整体绿化中的结合;
(2)要将陆上绿化、水体绿化和建筑内部绿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在空间设计中,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式校园环境。
3)“和谐”
(1)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现代化、信息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3)建筑、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和谐交融;
(4)原有基地条件与规划实施工程的协调统一;
(5)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周边环境的和谐一致,在统一中求创新。
4)“发展”
(1)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理念,使规划具有弹性、活力;
(2)综合考虑校园分期发展,创造可生长的学校;
(3)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综合考虑环保、节能及生活废水的综合循环利用。
2 校园规划与建设中凸现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
新校园规划与建设应以建设现代化、高品位的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对建筑外观、环境绿化、人文景观等的设计和建造,体现现代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突出独具学校特色的精神内核,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大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统一。校区要突出教学中心区的作用和地位,设置功能化结构模块,将核心区、实验区及生活服务区成组团设置,既保障相对的独立性又将各个区块紧密结合,便于交流,资源共享,方便管理。校园建筑规划格局以功能分区为基本构架,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科技发展区和自然生态景观区等。在校园中心形成由标志性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等核心建筑组成的中心区;而且相互间方便联系、便于交流,有利于实验、实训、实践、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更好地践行工学并举、道艺兼修、敬业乐群的办学理念和传统思想;方便学科交流渗透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中心建筑群与生态环境、集中绿化景观相互辉映。
因此,在我校的校园规划中,将连接教学区、科研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的校内主交通环路与两条通达南北主校门大道相通,中间的两个折点为传统精神代表的钟楼广场和图书馆前的现代广场,喻示着历史的传承和创新的未来,映射出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和相承的理念。既是对过去学校历史和传统的歌颂和传承,又是对今日学校办学特色的展示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充分表达了学校各个时期特定的意义个性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3 校园环境建设生态化
要建设生态化校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校师生员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就是应按照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朴素思想和现代文明“生态平衡”理念,充分利用我校地处承德旅游区的优越自然条件,继续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为一体,融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既注意借助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又精心规划设计,形成功能配套;既具有恢弘气势,体现大学的崇高,又赋予人文底蕴,发挥“教化效应”,“让每一面墙壁都在向学生说话”(苏霍姆林斯基)。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精神层面,注重塑造学生健全生态人格。不断增强“天人合一”、“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教育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在建设新校园时,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整体环境是环境育人重要载体,所以,在设计任务书编制时,应明确要求保护好校园的绿地和生态林,突出环境景观建设的重点。绿化率要不低于50%,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门的环境景观设计,为师生员工创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4 构建新校园的环境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厅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风景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这些学校的环境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责任编辑:薛俊歌]

浅谈和谐课堂的构建 浅谈新校区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2751/704720976219.html

更多阅读

浅析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和意义 支教的意义和必要性

内容提要:传统意义中,校园是象牙塔,是被世俗恶习沾染最少的地方。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因素影响,高校校园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这显示出我们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紧迫性和意义。和谐校园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基本课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呢?针对数

构建健康和谐体育课堂 关于职中数学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

   一、 当前职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中学的学生因其入校时起点相对较低,数学基础一般是较差的,而职中数学教学的内容较多,包括普高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

浅谈和谐课堂的构建 浅谈创新型广播电视媒体的构建

何谓“创新型媒体”,从业界到学界至今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完整概念,归纳目前国内外媒体创新实践的经验,笔者可以给予一个初步的界定,所谓“创新型媒体”,是指那些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基础,以媒介产品创新为核心,具有全面而持

声明:《浅谈和谐课堂的构建 浅谈新校区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网友病娇美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