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伪史类著录:
萧方《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萧方等:
性爱林泉,特好散逸。尝著论曰:「人生处世,如白驹过隙耳。一壶之酒,足以养性;一箪之食,足以怡形。生在蓬蒿,死葬沟壑,瓦棺石椁,何以异兹?吾尝梦为鱼,因化为鸟。当其梦也,何乐如之;及其觉也,何忧斯类;良由吾之不及鱼鸟者,远矣。故鱼鸟飞浮,任其志性;吾之进退,恒存掌握。举手惧触,摇足恐堕。若使吾终得与鱼鸟同游,则去人间如脱屣耳。」
方等注范晔后汉书,未就。所撰三十国春秋及笃静子行于世。
2、有人说“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这四句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原来就有的,你的看法?
其一,添加说。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中认为“小姑始扶床”与“今日被驱遣”为后人伪附,因为二三年的时间小姑就如我长,于事理不合。又认为以上四句见于唐顾况的《弃妇行》,因此怀疑本篇四句为后人所添,故应删去。
其二,夸张说。“‘始扶床’,刚能扶着床走。按‘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得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时光的快。”
一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句,焦仲卿说“共事二三年”,即谓时间不长,只有两三年时光;
二是焦妻自称“新妇”,新嫁之女,或出嫁时间只有两三年未生育者,才叫新妇,时间长了,如何还叫“新妇”?!
三是焦妻被休回家后不久,“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这个县太爷的三公子,“年始十八九”,如果焦妻年龄较大,县太爷的十八九的三公子如何看得上她呢?!
这首诗的字句,各本颇不同,文词也有费解的地方。最可怀疑的便是,前言“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后言“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在二三年中小姑决不会由扶床而走的孩子,骤长至与新妇同长。即以二三为相乘之数,言新妇在焦仲卿家已六年,而六年的时间,也不能使小姑由扶床而走,而长至如新妇之长。
《乐府诗集》载此诗,将“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二句删除。
宋本的《玉台新咏》也不曾载此二句(据丁福保《全汉魏六朝诗》附注)。
但考《古诗纪》及通行本《玉台新咏》则皆有此二句。
丁福保以为“此二句乃后人添人”,实为臆断之言,不足信。
细读原诗,“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四句,语气融成一片,决非后人添人,且后人也无故将前后矛盾之句添人之理。如删去“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二句,则“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二句,便变为毫无意义了。宋人最好臆改古书。
《乐府诗集》及宋刻《玉台新咏》见此处不可解,便删去二句,以求其无病。而不知斧痕显然.反失原诗低徊悲惋之意。丁氏不从《玉台新咏》,而信宋人,更强造后人添人之言,殊可笑!我以为古书偶有错,并不要紧,决不会因此便失其真价。我们遇到这种地方,只应该明明白白的把它举出,不宜巧辞强解,代古人掩护。这种无理的武断的掩护,中国人最喜为之。对于古书,是有害无益的。
3、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丹桔黄柑此地无。”“此”一作“北”,试联系全诗判断孰是孰非。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
衰颜更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
《杜臆》谓朝行所视之园树,专指果园。于甘林无预。故云‘丹橘黄甘此地无’。今案‘此地无’,正言柑橘之独盛。篇中‘林香’、‘出实’二语。明说丹橘矣。
4、同恕《矩庵集》卷十二《壽趙翁九十》詩:“白閑春染黑絲絲”,指出詩中錯字,並分析致誤原因
同恕《榘庵集》卷十二《寿趟翁九十》诗:“正大天兴事不遣,白闲春染黑丝丝。 绿酒办谁留此日,青山能我对当时。”
閒,隙也。从門从月。徐鍇曰:“夫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隙也。
閑,闌也。从門中有木。引申爲防閑。古多借爲淸閒字。
閒暇、閒宂與閑音同義別
閒註:俗作閑。分閒、閑爲二。
白閑春染黑絲絲”中的“闲”应作“鹇”。
亦作“ 白鷳 ”。鸟名。又称银雉。雄鸟的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皓鹤夺鲜,白鷳失素。”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5、《战国策》:“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史记》:“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战国策》、《史记》孰是孰非?请试证明之。
《战国策·赵策》之“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二》云:“此《策》及《赵世家》皆作‘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今本‘龙言’二字误合为‘詟’耳。太后闻触龙愿见之言,故盛气以待之,若无‘言’字,则文意不明。据姚云‘一本无“言”字’,则姚本有‘言’字明矣。而今刻姚本亦无‘言’字,则后人依鲍本改之也。《汉书·古今人表》正作‘左师触龙’,
又《荀子·议兵篇》注曰:‘《战国策》:赵有左师触龙。’《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此《策》曰:‘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皆其明证矣。又《荀子·臣道篇》曰:‘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有‘临辕夷侯戚触龙’,《惠景间侯者表》有‘山都敬侯王触龙’,是古人多以‘触龙’为名,未有名‘触詟’者。”
6、《列子仲尼》: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
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
俞樾:“‘有母’下当更疊‘有母’二字。本云:‘孤犊未尝有母。有母,非孤犊也。’《庄子·天下篇》释文引李云:‘驹生有母,言孤则无母。孤称立,则母名去也。’此可证‘有母非孤犊’之义。”意为:既称“孤犊”,便不能有母;当它有母之时,尚未成为“孤犊”。
7、《全唐诗》卷七九三载皮日休、陆龟蒙联句诗有云:“烟重回蕉扇,轻风拂桂帷。”
8、《西游记》第一回“嵾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袜,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三个字有错,为什么?
“嵾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袜,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
9、史达祖《东风第一枝》(春雪)
怕凤鞵(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怕凤鞾(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后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熨,便放慢、春衫针线。怕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如敦煌曲子词之一首《浪淘沙》
有“五里竿头风欲平”句,
任二北(中敏)《敦煌曲校录》改作“五里滩头风欲平”。
潘重规《天真质朴的敦煌曲子词》:
伦敦斯二六〇七号作“五雨(两)竿头风雨平”,伦敦写本“雨”和“两”往往不分,„„《文选》郭璞《江赋》云:“觇五两之动静”,李善注云:“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立军营中。’许慎《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原来古人测候风力的仪器叫做五两,而五两是系在旗杆之颠,所以这句词应作“五两竿头风欲平”。
10、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自序中提到“兴衰治 之源” 。
嘉泰時,彭叔夏撰《文苑英華辨證》十卷。《文苑英華》是北宋前期所修四大書之一,南宋嘉泰初,周必大校勘刊刻時,彭叔夏參與其事,刊成後他考慮到必大所加校語“散在本文,覽者難遍,因粹其說,以類而分,各舉數端,不復具載”(《辨證》自序)。所分類為用字、用韻、事證、事誤、事疑、人名、官爵、郡縣、年月名氏、題目、門類、脫文、同異、離合、避諱,異域、鳥獸、草木、雜錄共二十一類,有些類還分子目,所列校語較必大原本也頗有增損。《提要》謂“此書考核精密,大抵分承訛當改、別有依據不可妄改、義可兩存不必遽改三例”,“用意謹嚴,不輕點竄古書”。實是校勘學的佳作。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