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比微信早一点点更新的第78篇文章
这周整理房间,突然发现好多书似乎都没看过。比如这本:
这大约是两三年前买的。翻开一看,划有横线,我居然看过了?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也经历过,买了好多书回来,要么放着没空看,要么就是看完之后就忘。可下次仍然忍不住要买买买!
有没有解决办法?
如果你只在乎读书的感受,那么就不用纠结记不记得住了。爽了就好。
如果你打算认真学习,为了以后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那么可以试着逼自己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好处,我在前几篇文章里也讲过了,不再啰嗦。
我这周要整理房间需要用到整理术,所以我重新看了一遍该书,并认真地做了笔记。
还是按照最笨的办法,沿着目录的每一章节做一张导图。
最后再汇合成一张总图。
昨天早上开始制作,一上午完成全书6章节的草图,下午开始正式做图。到了晚上11点多大体画完5个章节图(第6章内容重复在前五章中,所以省略)。大体完成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中心图和文字部分全部完成。今天开始做小图案的修饰工作,中午全部完成。
这样时一天半的时间读完一本书,速度已经相当快了。而且通过草图和成图的反复绘制,全书内容大致也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的导图比上一次的有进步,布局得当,线条比较舒展。现在有点明白为啥很多思维导图书都强调要重视中心图。中心图画得好看,整张图就成功了一半。看着美美的中心图,谁都不会忍心把剩下的工作敷衍完成。所以线条也会跟着画得细致、优美,中心图和线条都那么好看了,文字自然更不能马虎,所以字也要写得工工整整的。
最后,你就会得到一幅赏心悦目的导图。不但自己日后翻阅时有成就感,跟别人分享也会感到特别地傲娇。
回过头来说说这本书。这是一本相对专业的书,适合广告行业从业人员。因为佐藤可士和是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大家所熟知的优衣库LOGO就是他的杰作。
每一位设计师对着自己的作品都能说出很多的创意思路,但是他是如何创意的,每一次创意的过程能否总结成一套固定的规律或模式进行复制和学习,这点并不是人人都做到的。
佐藤可士和就做到了,他把这一切都总结成“整理术”,他认为设计和整理是相关联的。设计并不是凭空出现,或者需要设计师去创造,设计的最终作用是在商品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成为传达的桥梁。最终的设计成品其实是存在于客户(厂商)内心的,设计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客户的诉求,整理商品所有信息,找出商品的应有原貌(即客户想达到的真正目标),并用艺术的形式表现或者强化出来,传达给消费者。
在佐藤可士和的眼里,“整理”这项技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和练习,从生活的点滴开始,从空间整理到信息整理,最后进阶到思考整理,这三个过程层层递进,相互影响。
打算学习思考整理的朋友可以认真看一看此书。如果只是想知道如何整理房间整理家务,这书不是最适合的。
好啦!不多说了,我去整理房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