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就是以阴阳变化为指导思想的拳种,但过去有人将其看成风水和算卦迷信相联系。其实太极拳的阴阳学说是太极拳运动中的辩证法、是唯物的指导思 想、是太极拳的理论核心。如果能正确地运用阴阳理论指导练拳,我们的太极水平就会提高,提高太极水平必须明确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本质。
一、阴阳定论的依据
阴 阳是我们先人用“观物取像”的方法认识大自然及自身过程中形成的理念。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慧,很早就认识到能量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并根据事物所具有的能量的 大小来划分其阴阳属性。他们首先认识到太阳的光好热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强大能源,是最大的“阳”,因此称之为“太阳”,而另一个阴冷的天体月亮,称之为 “太阴”。随着阴阳概念的哲学进展,阴阳由表示事物的“实体”演变到表示事物抽象的“属性”,即具备能量较大的事物阳性,具备能量较小的事物阴性。夏属 阳、冬属阴,夜属阴、昼属阳,男属阳、女属阴,热属阳、冷属阴等等。
根据以上原则,就能准确地划分出太极拳中的阴阳。太极拳中存在着蓄发、 虚实、刚柔、动静、快慢、化打等多对矛盾,其中能量较强的应当是发、实、刚、动、快、打,我们自然把它们归属于“阳”,相反,能量较弱的是虚、柔、静、 慢、化等,我们就将它们归属于“阴”。阴阳二气的聚散和交感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本质。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这种观点已被当代科学所记实……。 太极拳的阴阳变化是人体能量聚散的结果,人体能量在传统太极拳理论中称为“内劲”和“内气”。它是在大脑的支配下, 由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形成的能在体内流动的能量流。
二、太极拳的阴阳变化内涵
太 极拳中除了蓄发的阴阳变化之外,在拳势蓄发主阴阳的统领之下,而阴阳共生共存,相互支撑得到阴阳协同变化综合体现。它的内涵就是阴阳互孕使双方任何一方之 中都含有另一方。太极拳中的阴阳是相对的概念,是根据拳势中所含阴性与阳性成分的比例来决定其阴阳属性的。在拳主流属阳性时,其中也含有阴性成分,叫做 “阳中含阴”,如刚中有柔,实中有虚等,柔中有刚,称为“阴中寓阳”等。虚实互函,就是阴阳互孕理论的具体运用。
阳性拳势中所含的阴性成分 叫做“阴根”,阴性拳势所函的阳性成分叫做“阳根”,阴阳二者相互作用,不仅维持着阴阳的协调和稳定,同时也是阴阳消长和阴阳互转的内在因素。根据矛盾的 运动性规律,太极拳中阴、阳两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也必然处于不变中,这就叫“阴阳消长”。当阴阳消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打破原来的变化,阴阳统一状态而 发生阴阳互转,所以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拳论中说“柔过劲,刚落点”,蓄势为阴,发势为阳,两者相互转换,形成 太极拳势的阴阳互转。在转换过程中,实腿为阳,虚腿为阴,当两腿虚实转换完毕时,两腿的阴阳(虚实)就发生了互转,量变导致了质变。
太极拳 中阴阳的转化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还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在太极拳套路演练中,拳势阴阳的转化多为渐变形式,使之如行云流水,而在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 时,拳势阴阳的转换就表现为突变形式,日“蓄力如弯弓,发力如放箭”。阴阳相互依存,二者是阴阳互流互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孤阴不 长,独阳不成。阴阳互流互用,的阴阳互根的规律使整套太极拳势势相连,如波浪连绵不断。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势子,明理一通百通。因此练习太极拳套路每 个势子中,一定要打出阴阳变化的内涵来。三、阴阳之理指导练拳
如 何分辨太极拳套路中的阴阳拳势?应知定势是标识前势的结束和下一个拳势的起始,是拳势阴阳的转换点。称“波峰”。拳势中的阴阳转换点,位于蓄势结束和发势 的开始,称“波谷”。在动作上的趋向定势的开始,如推掌、出拳、蹬脚等。还要注意“拳势”和“拳势”的区别,拳势是太极拳冠以名称的势子,而拳势是体内能 量的聚散形成的阴阳蓄发变化,是推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将拳势比作看得到的浪,那么拳势就是我们看不到的、推动波浪前进的涌。一个拳势可以对应一个拳 势,也可以对应多个拳势,如太极拳中的四正手“棚、捋、挤、按”等四个拳势来推动。应知如下几点:
1、 掌握拳势的呼吸法
太 极拳的拳势呼吸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蓄吸发呼”,即蓄势时吸气,发势时呼气,因吸气利于能量(动力)的积蓄,呼气利于能量(动力)的发放。太极拳的呼吸 特点是细、匀、深、长,宜采用逆腹式呼吸方法,即吸气时腹壁内缩,呼气时腹壁外胀。拳势呼吸并不是让我们机械地去做呼吸操,否则不是呼吸助拳,反成呼吸限 拳。学拳初期,不要追求呼吸与拳势的配合,以免憋气伤身。当套路熟练,可以在完成定势时或发力时配以呼气,其他时间随意呼吸,以气息舒畅为原则。当你逐渐 掌握拳势呼吸之后,呼吸顺拳就会如影相随,无需大脑来多于支配。
关于呼吸,还有“吸轻呼重”和“吸缩呼胀”八个字来体会。吸气时虚领顶劲, 身体有轻灵的感觉,这时有利于动作转换,与蓄势相配合,呼气时体会气沉丹田,身体沉稳的感觉,此时利于打击对手,与发势相配合。体会体内的能量(内气), 并从四梢膨胀充盈的感觉,这也是太极拳之所以采用腹式逆呼吸的原因所在。
2、 把握拳势的动力变化
练拳时刻意用力去完成发 势的动作,那就错了,因为他违背了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基本原则。用意不用力,指的是不用拙力、笨力、僵力,而用的是太极劲。练拳时就是要不断退去僵 力,培育太极劲的过程。太极劲是一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互存的弹性劲。也是棚劲之母,太极拳诸劲(多劲)而棚劲是所有劲的基 础,也叫太极拳的“母劲”。在练习太极拳套路时,随着拳势阴阳的变化,在吸缩呼胀的呼吸配合下,体内能量(内气)在四梢与丹田之间不断开合聚散,随着拳势 的变化,使身体产生阴聚阳散的一球体胀缩感,这就是拳论常说的“开合鼓荡”,我们要想得到的就是这种鼓荡劲。能否练到丹田内气鼓荡,棚劲充盈是标志着太极 拳功夫的深浅。
3、注意神意的引领作用
在太极拳的变化中,除了呼吸和劲力之外,神意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太极拳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强调:意不动,气不行,气不动,外不发”。要想在拳势上有阴阳,首先在意念上要有蓄发阴阳的引导。
眼 神是意的窗口,在发势时,眼神外射放远,属阳;在蓄势时,眼神回收内敛,属阴。“眼为心之苗”,在拳势阴阳变化中眼神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太 极拳运动中,阴阳变化就是人体能量的开合聚散。因此“阴阳开合”称为太极拳的“纲”,练拳时抓住这个纲,纲举目张,就能使太极拳的各对阴阳矛盾体共生共 存、和谐同步,神意、精神、意念结合成一个完美的太极整体。曰:“动生阳,静生阴,一静一动互为根,果能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窦汉东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