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快递已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在古代,是否也有快递呢?古代的快递有多快?
夏商时期,实物传递已经有了,大部分是捎带,比如今天帮张家送个信,明天帮李家跑个腿,赚点小钱贴补家用,但传递的距离都不会太远,交通工具还是人的双腿,快是谈不上的,就像今天给邻居或朋友顺便带个东西,并不是专门服务的。到了周朝,政府发现快递能提高办事效率,于是设置了快递官职“行夫”,并给快递业定下规矩,“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就是说虽然有困难但假以时日是可以成功的。这种职业精神是现代快递都很难做到的一点。那时,快递的物品基本没什么私密性。
春秋时期,快递要求快,“马传”是最快的方式,近距离传递物品用“单骑”,长距离传递用“接力”。秦统一全国后,对快递有了快慢之分,一般普通物件对快递送达日期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可一旦批注上“马上飞递”的字样,每天必须走150千米;若批注了“十万火急”,那就要求速度更快了。此时,随着政府职能的完善,对快递的物品有了保护意识。为防止中途泄密或被掉包,采取了不少方法。秦时的文书都是写在竹简上,传递前将邮件捆扎妥当,并在结绳处使用封泥,盖上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上的要装入书袋中。同时,明确提出了对快递员入行的要求,即“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就是说老弱和不诚信的人,是不能当快递员的。
汉朝和魏晋时期,快递业进一步发展,规定物品都必须由快递人员骑马传送。比如,紧急公文要求快递员每日策马200千米,隋唐达到250千米,宋代又出现了急脚递,这是一种更快的快递方式,《随园笔记》中说,最快的急脚递可以“日行六百里”,折合成现在的距离大约250千米,在没有飞机和汽车的年代,这已经是神速了。
这时有人较真了,影视剧里不是动不动就出现千里马吗?骑千里马一天跑500千米,还不容易?其实这是误解。古代的计量单位与现代不同,比如周朝时的一里只有现在的300米左右,即使《史记》等正史中记载的“千里马”,说的“千里”其实也就是300多千米,时速不过30千米上下。这样看来,所说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神马,速度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快。
古代送快递常常是马休人不休,?a href='http://www.aIhUaU.com/wenhua/kepu/15553.html' target='_blank'>酱镆桓鲦湔竞螅斓菰背缘惴埂⒑鹊闼3A扯祭床患跋矗阌只黄ソ帕玫穆矸绯酒推偷馗下贰S行┧图蛹笨旒目斓菰绷芗柑旒敢梗康牡匾坏剑椭苯永墼喂ァ?蠢矗诠糯恼备隹斓莸牟钍拢娌蝗菀住?/p>
汉代对快递物品的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其中,“函”为一种小木盒,用来装简牍,上面有木板盖,刻线三道,凿一个小方孔,用绳子扎好后,方孔处要用封泥封好。以后的朝代,对快递的物品保护得更好,影视剧中的“里三层外三层、加印加章加印泥加封条”等等措施并不夸张。
快递业更为发达的时期是隋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水路快递的优势更加明显,很多时候省去了翻山越岭的时间,顺水行舟,路途更短了。唐玄宗时,全国大约有1600个驿站,其中水驿200多个,陆驿约1300个,水陆相兼驿近百个,从事快递的约两万人,多么壮观的一道风景,难怪唐代诗人岑参写下了亲眼所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唐朝的运输业非常发达,流行用快递运送水产、水果。当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进贡的螃蟹就是用的快递。这种蟹很贵重,一只价值一百钱。为保证新鲜,每年进贡时都用毡子密封起来,速递到京城。很有名气的一次快递业务是送荔枝,杜牧写道,“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的是杨贵妃爱吃荔枝,玄宗特意派人到岭南摘取最优质的荔枝,快马加鞭赶回长安,以便让杨贵妃吃个新鲜。而这送荔枝的“快递小哥”,是朝廷专门传递紧急军情的公职人员。从遥远的南方向北方的长安送荔枝,这在今天已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太奢侈了。
这么看,古代的快递主要为皇家和达官显贵服务的。由于官方快递只快递朝廷的物品,很少对民间开放,私人想快递怎么办?于是私人快递公司出现了,这就是镖局。在这样的快递公司谋个职位,必须文武双全,遇到事情,脑子够灵光,嘴巴会说,还要有功夫。具备这些,在古代开一家民营快递公司,才吃得开。镖局的叫法来源于明末清初,“镖”字一边是“金”一边是“票”,眼就让人明白,快递的物品十分贵重,快递员的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