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之初还勉强“妇唱夫随”,但后来渐觉“士可忍,孰不可忍”,而向妻子表明“恕不再奉陪” 之意,谁知道妻子竟爽快地答应了。如今妻子单独去逛街购物时,他多半留在家里。虽说求仁得仁,但他心里却又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这显然不是特例,而是很多丈夫共有的经验。友人妻子的东挑西拣也不是她的怪癖,很多女人都如此。妻子不要你陪她也不表示她对你的感情变淡,因为调查显示,多数女人宁可选择单独逛街购物也不想让丈夫或情人相陪。
两性的购物行为有很大的差异性。一般说来,男人购物以功能性的动机为主,譬如需要一条皮带,进百货公司就直接走到卖皮带的专柜,简单挑选后即做出决定,付钱后就离开,非常有“效率”。而女人购物则除了功能性外,还有心理、社交、自我认同等多重动机,购物是她们重要的休闲活动,“逛”比“购”重要,一个橱窗看过另一个橱窗,东摸摸西问问,看到中意的就讨价还价;能够和“志同道合”的姐妹淘一起逛、一起品头论足、一起杀价,那就更大快人心。心情愉快时,她们以购物来庆祝或犒赏自己;情绪低落时,同样用购物来抚慰或放松心情。
很多女人还“我买故我在”,借所购之物来表达自我品位,建立自我认同。从某个角度来看,女性在购物时的东挑西拣、讨价还价,看似比男人“精明”许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又比男人“非理性”,因为她们常因不同的动机而买太多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
有人认为,两性购物行为的差异乃是来自猎集时代残留的习性,在那个时代,男人负责打猎,目标明确,看到猎物就全神贯注地勇往直前,将之捕杀。而负责采野果、摸螺贝的女人则需要在森林和河里四处搜寻、东挑西拣。
重要的不是这种差异来自哪里,而是你要深刻体认这种差异,并未雨绸缪。就像《彼得原理》对所有男人的提醒:“陪情人购物,不但能看出她的个性,还可以预测你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