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西堤六桥
西堤六桥位置图
西堤上模仿杭州西湖苏堤修建了六座式样各异的桥,由北向南依次为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除玉带桥外,各桥都建有一座形态各异的彩绘亭子,其中界湖桥的桥亭尚未复建。
界湖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毁于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之劫,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清漪园时期此桥名为柳桥,而西堤最南端的柳桥当时却叫界湖桥。乾隆晚年将两桥名称混淆,光绪年间重建时,采用乾隆晚期的称呼。其实这里更适宜称呼为柳桥,西堤北段绿柳密集,十九株古柳点缀堤岸,春来绿柳成荫,柳絮飞舞,更能体会白居易诗中“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的意境。
界湖桥
界湖桥南是豳风桥,清漪园时期名“桑苎桥”,慈禧太后为避已故咸丰皇帝奕伫的名讳,同时也忌讳其谐音如“桑苎——丧伫——丧主”,故改名为豳风桥。桑苎原指桑树和苎麻,这里借指农桑之事。豳风语出《诗经》,泛指田园农耕活动。以桑苎或豳风为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豳风桥西侧就是耕织图,桥图共同体现了乾隆重视农桑的思想。到慈禧时却被丢弃一空了。
豳风桥
玉带桥整体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拱高且薄,呈曲线型,宛若玉带。玉带桥处于西堤中段,绿色飘带中融入了洁白的玉带,更加显出其优美的身姿,玉带桥为六桥之冠,成为颐和园中的经典景观。玉带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高拱的桥体也更便于龙舟的通行。清漪园时期,玉带桥兼具园门的作用,称为“水津门”。桥东西两侧景色绝然不同,宛若天上人间。桥体两侧的乾隆御笔楹联点出了这一景色变化。东面联曰:“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联曰:“地
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相传当年慈禧太后曾倒骑毛驴跨越此桥。
玉带桥
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桥亭为八角圆形。自镜桥而南西堤处于昆明湖和养心湖夹持之中,水面逐渐开阔,一线绿带漂浮于水中,两方明镜护卫着西堤。
镜桥
练桥位于镜桥之南,桥名出于谢朓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古人把漂白的丝绢称为练,此处以练比水。桥上建有四角重檐桥亭,供观景和憩息之用。此处湖面更加宽阔,既不同于西堤北段,更有别于杭州苏堤,这也是颐和园西堤更美于杭州苏堤的原因之一。练桥西侧养心湖中荷叶飘摇、荷花盛开,是园中赏荷的最佳地点。乾隆《昆明湖观荷》诗:“练桥过去镜桥来,来去都欣净植陪。吩咐篙师须慢着,众香国里得徘徊”。
练桥
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取自白居易诗中“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的诗句。桥上建有八柱重檐方亭,桥墩两侧各有两个拱顶桥洞,更显得桥体飘逸灵动。此处是西堤的末端,堤岸呈垂直交汇,岸上遍植柳树,是除西堤北端古柳群落之外,园中柳树汇聚最多的地方。
柳桥
玉带桥南,西堤六桥石碑伫立于西堤之上。碑南侧西堤分为两支,主堤斜向东南,附堤走向西南,将昆明湖分成三个大小不等的湖面:东为昆明湖,西为团城湖,中为养心湖。
西堤六桥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