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言而听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威灵仙/于郑州

我首先想到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来说,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成长,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格,因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很大的。一个环境的熏陶,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都是喜欢跟自己同类的人在一起,比如聊得来的,思想观念一致的,做事、说话的方式一样的人。从道理上我们都知道,人应该要向善、向好、向美去学习,都知道要多跟上进的人在一起,要多跟勤劳的人在一起。然而实际上呢,打个比方,大家都讨厌乱说是非的人,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是非的人,可能在不知不觉当中,你就会去寻找那个跟你一样喜欢说是非的人。不喜欢说是非的人,你反倒觉得没有意思,没话可说。

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去提醒自己,要向善、向美、向好的方向去学习、去靠近。当我们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是很容易被外境所影响的。就像小孩子,他们对网络,对一些恶的东西没有抵抗力的时候,整天让他沉浸在那个环境当中,那他自然就会那个环境所扭曲异化。

如果说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人的智性和判断力已经到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层面上,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甚至可以到淤泥或者五浊恶世当中去度人。

——同修

 

我想这四句话可能人人都明白,但是不一定人人都懂,也许事情不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人人都明白,但是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可能就不明白了。人要是没有逼到绝境,他可能悟不出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四句话人人都能看明白,但是依照奉行很难。

——李居士

 

我觉得善有小善和大善,在这个时代去鉴别善,有时候非常的困难。我个人的感觉,生活在东亚文化圈里面会有很多的伪善,我自己也是一个伪善者,伪善在我的心灵当中竟然还比较深,很难去掉,非常的劳累。

这个时代我们会被教导去看很多的成功学,或者育儿学,或者说一些父母栽培孩子的方式。看似善意的发展,其实背后有很多隐患的因素。可能孩子会受压抑,或者他在学习的是一种竞争的人性。一些成功学,看似在教授一种富有责任感的领导力,但是其中会有一些弱肉强食的竞争哲学在里面。所以在这个时代去看一些善书,分辨善这个东西的时候,要有些智慧在里面,这是我个人的感觉。过去一些看似善良的人,他们教我如何获得一些社会的生存诀窍,其实反而障碍了我。我当时是很感激他的,因为他会帮助我更快地进入这个社会去发展,去谋生等等。

在这个层面上去对比,我就会觉得这个善书,善友,他的心境有多大。他知道头顶道德星空,他有一个大的善在里面,能够更多的从生活的角度,或者说站在更高的地方去看事情,他是一只鹰,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能行走在大地上的鹰,他会落实他的行为,落实他的人生。

择善言而听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亲近善知识是需要智慧的,一是我们要去接近有着远大理想的善友,以打开我们的视野。另外我们还要去接近那种脚踏实地的善友,从他身上去学习,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转变自己,就像过去说的要有转变自己念头的能力。慢慢去接近他们,去学习很多东西,可能某个善友会以一种非常负面的形象出现,但是可以在他身上去提炼一种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帮助自己去进步。

——小樊

 

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心目中喜欢的理想的人,跟他们在一起学习,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我之前在外面工作的时候总觉得没有方向,没有一种理念,没有自己崇拜的人,每天心里面都特别乱特别烦。但是那天我听慧海法师说,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只要你把每个人当成阿弥陀佛。我每天打坐的时候,听见外面鸟的叫声,把叫声当作极乐世界里面的佛音就会觉得是享受。

——慧进

 

善,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佛教的基本教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岁小儿都知道,但做到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就像小樊讲的,善与恶你还需要一个智慧去斟酌,何况善恶都是相对的,善是相对恶来讲才叫善,如果从究竟来讲没有什么善恶对错之分。

我想针对“择善言而听之”这句话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其实我们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赞美的,不喜欢听被批评的、被否定的。当我们被赞美、认可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舒服、很自在,这就是那个“我”在后面耍的小伎俩。让你感觉很舒服;可是当被批评、被否定、被指责的时候,那个自我就会控制你,让你觉得不舒服。其实善言往往会让你飘飘欲仙,让你找不到方向,让你觉得你真的很伟大,这样只会让你原地不动,没法向前;反而是指责你的,批评你的,也许那个才是真正的善语,那个时候,那面镜子能够照出你真正的问题所在。当你在面对赞美之词的时候,你不会反省、不会思考,可是当你听到所谓的恶语,你才会真正的去思考、去反省,才能真正地进步。所以不要因为那些你当时听着很刺耳的指责与咒骂觉得不舒服,这是那个“我”在后面耍的小伎俩,你如果被它控制了,你就上当了,而且如果你沉浸其中,你就会止步不前,你就会划地为牢,把自己给罩住。

所以我们讲我们修行,要去掉我执,从哪去掉?就是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情绪,越是你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越是你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你就越要觉察它。所谓的善、恶都是相对的,只是那个我当下给他做的一个判定,给他做的一个定义而已。我们既然说在修行,既然在学习,我们要能够接受别人对你指责、对你的批评,不要觉得不舒服,这才是你修行路上最好的指导老师。

——妙菩提

 

贤宗法师——

大家好,这几句话实际上中心点是一个“善”字。我们知道我们一生当中都在追求一个圆满的境界,那就是不断的在兽性和人性当中进行抉择,所以我觉得“善”,以及和它相同内涵的东西,就像清净、美、洁净、水,以及所有让我们感觉到清澈和光明的东西,都有善的正面的。像我们说的“人赞人天清月明”,也是这个善,“见己不是,万善之根”也是这个善,我们在生活当中不断地去觉察、反省、转变、提升,它也是一个善的表现。善是一种在跟恶的对比当中表现出的一种取舍。我们经常讲,如果我们的内心当中有善恶的时候,说明我们现在还在污泥当中,还需要做抉择,或者说跟恶的东西进行抉择较量,所以我们烦恼还很重,小我还很大,在这里我们需要一个觉察和反省。

刚听到了小龙讲的一些话,虽然很朴实,但是每一句话都是善的表现,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像家里人一样,每个人都像姐妹一样,每个人都像兄弟一样,在他的心很柔软的时候,他看到外在的东西够很美、很祥和,这种祥和让他感受到就像鲜花绽放,就像春风拂过,就像山间的泉水流下来那么舒缓。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善是柔美的,是清净的,是祥和的,就像每一个人的笑一样的,那种脸一绽开就像花朵绽放在你面前,觉得这个人这个时刻的那种状态是有生以来所看到的最美的境界。所以我们的修行,实际上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抉择当中不断地自我超越,因为我们毕竟还处在跟善恶抉择的过程中。

我今天跟妙菩提聊天的时候说,当我们碰到逆境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当中起什么样的一种浮动和变化,起什么样一种念头和想法,都是我们的习气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就像我前几天去开刀,整个牙齿被切进去,然后把骨头挖出来,我感觉我在那里跟别的病人都像猪一样的被宰,缝起来之后回到这边,当时话都讲不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往往认为自己这个肉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棒的,实际上当你的肉体失去了灵魂,行尸走肉的时候,死掉的时候,五脏六腑很快就爬满了虫,臭得人家都无法接近,但是我们就是放不下这么一个臭皮囊。

 就像那天厨房的阿姨不在了,陈阿婆说,“师父,那个阿姨走了,现在没人煮饭怎么办?”,她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事。我当时跟她说没事,没人煮饭了,我们几个人想吃饭,自己还不会到里面去折腾一点东西吃。面条拿来烧一烧,水开了,倒一点酱油也可以吃,有什么大不了,所以我们担心的都是多余的。我甚至在想,我们香海禅寺,禅修班如果说都没人带了,没人办下去了,那没人干就没人干,就不做了嘛,停在那里,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对很多东西的担心,我发现往往都是多余的。

当然了,我们既然把寺院建起来,能利益大众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能做这些事情也是因缘使然,没办法,那我们就把它停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所有的担心都是一种多余,反而把自己困在里面了。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扫地也好,擦玻璃也好,编杂志也好,把每一件事情都当作自己的修行,我们就会发现以前所有的问题,在这时都会化作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开阔,像天空一样舒展,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你产生烦恼,会让你产生过不了的感觉,只是我们内心当中那样的一个所谓杞人忧天的思想障碍着我们自己。当然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每一样都用心做好。做事的本身就是一个修行成长改变自我的过程,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在善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自我超越,进入无善无恶的不二境界,就像我们慧海法师讲的,我本身就已经涅槃了,为什么要去寻找涅槃;我已经在光明的境界当中,为什么还要去寻找光明;我已经在幸福的终点了,为什么还要去寻找幸福。

实际上善本来就是存在的,就跟我们时时刻刻在一起。没有恶,为什么我们要去寻找善?我们内心当中充满光明的时候,哪里来的黑暗?我们已经在清净的状态里面,哪来的污浊?所以善和恶的对比都是我们人为的分别。佛教的思想要求我们去超越善恶的对比,就像慧能大师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我们在善的终点了,为什么每天还要去寻找善?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升起烦恼?你本来清净了,烦恼从哪里来呢?就像坐在这里,本来很舒服的事情,为什么你就觉得难受?比如一个人讲话超难听,你不爱听他的话,或者听到别人说你不好的时候,你内心当中就升起烦恼,实际上就是你自身的问题。我们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超越的话,就很难在以后的人生当中有多少成就,那种成就根本起不来,因为你不断地跟自己过意不去,不断的把别人每一个咳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都当成很大的问题,纠结在这里面走不出来,那就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我碰到一个居士跟我讲,他说他爸爸去世了,不知道做什么。我说你爸爸在世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孝顺呢?现在你能做的就是给他多做一点有功德的事情,把他余下的财产都拿去布施,每天念帮他念《地藏经》,当你妈妈还在的时候,你现在能孝顺多少就去孝顺多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我们现在还不能参透生死,我们每天都会恐惧生死,就像这几天在生病的过程当中,我就在不断的自我反省,脸肿起来了,胡子都不长了,因为脸长得比胡子还快,实际上这只是有肉之躯的一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你放下了一切都能坦然面对,你放不下,什么事情都变成你人生当中的大问题。

修行首先要从生死下手,从你内心当中的染污下手,从这样一种状态里面去自我超越,慢慢的就能得到清净,得到平和。

 

慧海法师——

善人善书善言善行是每一个人心中都向往的。那么,善的理念、善的要求、善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哪个叫善?哪个叫不善?看每一个人都长得很面善,但表达出来的话语都不善,那如何评价?所谓的善,其实是每一个人自己对号入座的。刚才法师说了,善是充满光明的、清净的、没有染污的。听一个人说话,要听他到底在说什么,是不是在给我灌输一些是非善恶,他能给我真正带来什么,这是一个选择的前提,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这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这是一个问题,这就是智慧。

什么叫善书?我们有很多经典,比如《道德经》、《易经》、《坛经》、《金刚经》,还有四书五经。这些经典自古以来,大家百读不厌,从中感悟到很多人生的哲理,每一次读过都会得到一种升华,原本染污的心清净了,心已经在变化了,这就叫出淤泥而不染。衡量你的老师是否具备正知正见,需要你自己用心去分辨,他的言行是不是在佛陀的经典中有依有据。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允许犯错误,但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我们一生都是在成长,活到老学到老。

当你真正感悟到人生的哲理,不仅你的言行举止会发生改变,你所有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从事业的角度来讲,善恶的区别在于,考虑集体的利益就是善,考虑个人的利益就是恶。我们在这里做事,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有才,能够独挡一面,结果做下来以后发现事与愿违,我们都是很平常的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像贤宗法师说过一句话:“平常心做事,能做多少算多少,这个世界没有结果,也无法达到什么目标。”的确如此。

只要有利益于香海禅寺和三宝的事业,我们都要义不容辞地去维护支持,不要搬弄是非,否则要堕入阿鼻地狱的,让阎罗爷把你的舌头勾来勾去,所以积累福报才是真正的功德。如果你毁谤三宝,堕入三恶道,谁都救不了你,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平台,有一批这么好的同修在一起,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段来学习,你看,我们的法师病了都还在继续坚持授课讲演。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大我当中,相信大家会做得更棒!

欢迎你进入威灵仙的360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myindex.aspx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3251/294035118707.html

更多阅读

佛家静心禅语 静心咒

佛家静心禅语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3.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真自

身心修养经典100句 读书修养身心

<转载>佛弟子的博客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仁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钟声坚:择善而为

作为南京第一批“荣誉市民”,钟先生感叹自己与南京有着特殊的情感。“南京是仁恒进入长三角的第一个城市,至今已是第15个年头。与仁恒在中国其他7个城市的开发轨迹一样,南京仁恒也是致力于开发国际化社区。从最早的梅花山庄、湖畔之星

人生 择善人而交 “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中势篇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管理者就是要“择”合适的人,造就木石从高山上滚下来的“势”木石本为静,但放之于高山便能造就出一种不可抵挡的“势”.  

声明:《择善言而听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为网友主道杀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