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钗黛合一)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1.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不要半途而废。宝钗就常常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努力上进。
2.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
3.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的一围“玉带”看,喻黛玉于树上上吊而死。
4.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金簪雪”暗点其名。雪,谐薛,暗写宝钗的彻悟“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钗的境界“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金簪意旨宝钗结局,钗为两股,而簪为一股,即为最后宝钗孤独一人死去。
花名签
芙蓉——风露清愁(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卷十八: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杏帘在望(代宝玉作)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命众妹题一匾一诗,林黛玉做了《世外仙源》,宝钗作《凝晖钟瑞》。都是应制诗,才气未尽显。然“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要率真一点。而代宝玉所作《杏帘在望》自然流畅,尤胜一筹。
红楼梦卷三十七: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是《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开社时众姐妹们所作的诗。李纨评黛玉的这首诗“风流别致”,宝钗的诗“含蓄浑厚”,可见风格上绝不相混。李纨、探春推崇宝钗,独宝玉偏爱黛玉。黛玉的诗意境更美,虽也幽怨却是真性情;宝钗的诗像是寂寞庵里的尼姑,压抑凄凉。有硬生生适应礼教的痕迹。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
红楼梦卷三十八: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风和螃蟹咏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
黛玉的诗风流别致,才气飞扬,诗风飘逸。既有孤芳自赏的哀愁,又有知音难觅的惆怅。而宝钗的诗含蓄丰厚,品行为先,才技为末。其实《西厢记》之类杂书看的不比黛玉少,不示人而已。
唐多令(林黛玉)柳絮词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
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柳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黛玉多愁善感,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永远生活在诗意的境界里。她的这首词表达了她为了爱情,为了爱人,赤诚热烈、特立独行、不顾一切的爱情观;而宝钗看似温雅端庄,却是彻底的现实功利主义者。她看中的是名利地位和她自己妇德的传扬。
总之,两相比较,我们会发觉“宝钗在作人,黛玉在作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规则,黛玉在自然地表现自己的灵性。”一个是泪美人,一个是冰美人;一个是飘散着诗意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追求功利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博学多识,一个冰雪聪明;一个孤芳自赏,一个广得人缘;一个成为叛逆者的榜样,一个是为人妻遵守妇道的榜样。
孰优孰劣,并无定论。大抵喜欢黛玉的人理想主义成分多一点,喜欢宝钗的现实主义成分多一点罢了。于我而言,钗黛都喜欢,只是骨子里喜欢黛玉多一点点而已。曹翁也是喜欢黛玉多一点吧,不然怎么会把那么多的才情赋予黛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