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辉灿烂 文章有句灿星辉(上):名句之起



  孔子曾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说话作文没有文采,便不能流传长久。孔子亦曾言:“不学诗,无以言。”在老夫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诗经》是说话作文的经典范本,“引诗”是贵族士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见“引”,正是增加文采的重要途径。

  名句之起

星辉灿烂 文章有句灿星辉(上):名句之起

  早有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是一个史官文化社会,历史意识发达。将历史经验留给后世,成为文明的重要功能。文明传递的载体,主要是书籍文本;具体到更小层面,则是构成文本的篇章文辞。因此,古人有“三不朽”的理论,“立德立功立言”,文章传世,声名永在,于古人是极其重要的事业。连一代帝王曹丕也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编纂、创作之时,已有明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则名篇乃至名句之产生,自然顺理成章。

  《论语》《孟子》此类语录体文献,本身就以“句”组合的形式存在。《老子》虽相传为老聃所著,但也有当代学者提出,从老聃史官身份出发,《老子》极有可能是一部对前代文献进行选编的作品。这类文献,因其表现形式,可以说通篇都是名句。先秦时期的文献,往往并非只有文学价值,而是学者思想智慧结晶的凝聚。如《荀子》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等。

  随着时代发展,文学独立观念逐渐完善,文人有意识地锤炼文字,追求名篇名句,就更加常见。晋代文学家左思为反嘲世人冷眼,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其中“一人守隘,万夫莫向”之句,即是后来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化用前身;南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积极仕进,展露才华,“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恨赋》)等名句众口传诵。

  名句,一般需要依托于名篇存在。文章若藉藉无名,其中纵有佳语,恐怕也很难脱颖而出,引人注意。名篇名句,互为衬托,交相辉映,传扬人间,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出师表》之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赤壁赋》之于“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等等,文既成为经典,句更因之凸显,而由句知篇,又使文章更得流传。

  在创作之中,文人总结出了“名句”形成的一大关键因素——“文眼”理论。文眼,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宗旨、主题、提纲挈领的语句,相当于一篇文章之“眼”,这等重要地位,岂能随意为之?因此,文眼之句,几乎都是篇章中的“名句”了。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韩愈“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马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苏轼“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与侄书》),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等等,文眼之句,精彩绝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3351/378005835089.html

更多阅读

看!东北天上都有绚丽的风景!(上) 天上王城风景区

看!东北天上都有绚丽的风景!(上)来江南多年,面对对东北盲目自卑甚至诋毁的东北老乡十分无奈,对不了解东北,把东北和北方混淆的江南朋友真不知从何解释。在东北持续衰落60年面前,谁敢侵犯基本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剥夺我们自己思考命运

世界上有没有龙 世界上有龙吗?世界上有没有龙?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许多人声称曾经目击过龙,并且描述得栩栩如生,但是无法找出确凿的证据,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呢?世界上有龙吗?世界上有没有龙?_世界上真的有龙吗龙,区别于恐龙和西方传统神话中会喷火的恶龙,我们

项羽有几个妻子 项羽有老婆吗? 历史上的项羽有几个妻子?

导读:相传,项梁杀人避祸携项羽由下相奔吴中,即今日苏州地,虞氏为会稽郡吴中望族。项梁叔侄在此结交江东子弟,虞姬,慕项羽英名,嫁与项羽,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说是项羽有幸得识虞姬,得此佳人,共谱华章。史书中关于项羽的妻妾并无记载,只对虞姬有只言

声明:《星辉灿烂 文章有句灿星辉(上):名句之起》为网友單刀血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