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
文 | 物道
在过去的时光里,冬天是一年里难得闲下来的季节,大雪覆盖了田野,飞鸟尽藏,老人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在冬天要收起张狂,要懂得安静藏好精气神,等待春天。有张有弛,有收有放,季节如此,人生也应这样。
每年一到冬天,人总会习惯性地变得慵懒。小时候家中养有一只白猫,每年冬天它就蜷成一团,窝在院子里晒太阳,谁去闹它,它都爱搭不理的。那时希望自己冬天能变成一只猫,可以理所当然地一整天都睡觉晒太阳。
冬天的阳光来得稀罕,时间短,又不比夏天的猛烈。家乡有句俗话,“天红红,冻死囡仔和老人”。“天红红”是指太阳下山时落霞满天,意味着明天就要更冷了。“囡仔”则指小孩。
于是寒冷冬日的中午,正是阳光最暖和的时候,家家户户的老人就搬出竹椅,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走过那些青石路的小巷子,老人家们围坐在一起,扯着嗓门,聊着家中的琐碎和年轻的过往。幼时常觉得喧闹,如今却犹为想念这种街坊的情味儿。
一块香喷喷的腊肠,抵得过几碗米饭
冬天正是做腊肠最好的时节。煮饭时扔几片腊肠,待饭蒸熟时,一打开锅盖,米的甜香里合着肉的脆香、酒的清香,本来已经冻到怠惰的味蕾瞬间就醒了。腊肠非常下饭,不爱吃饭的小孩子常会因此多吃几口,腊肠煲仔饭可谓是老少皆爱。
许多地方都有做腊肠的习惯,虽然调料做法可能有所小差异,但对做腊肠肉的要求都是上好的肉,而且是肥瘦并济的。像广式腊肠就要选用上好的后腿肉和肥膘肉,将肥肉和瘦肉分开切成小粒。同时加入玫瑰露酒、酱油、糖和盐等调料,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再将肉料通过漏斗装进粉肠衣里,绑好。接下来就是挂在通风阴凉处晒干,坐等美味的腊肠了。看着一串串腊肠,油脂丰满的样子,总忍不住会流口水。
美食和大雪是藏冬最好的记忆
![一桌美食 物道|盖一床被子,做一桌美食,藏一个冬天](http://img.aihuau.com/images/e/79762/0704060504070173738667.jpg)
不愿意出门的季节,在家里最大的乐趣就是做一桌又一桌停不下来的美食。看惯了大雪的东北的你,一定不能忘记是脆爽的酸菜和白肉咕嘟咕嘟炖成一锅的热气腾腾;习惯了雾霾和蓝天交替的帝都,一定不能错过的必定是火红的炭炉和倒立不散的羊三叉。
雨雪江南,冷得让人不能自处,此时就应该有一锅冬笋咸肉,配上老黄酒,一口酒下去,全身都暖起来,这是没有暖气的优雅藏冬。
一口饺子就酒,一个越吃越有,在冰雪封门的冬季,围炉的热闹让爱与美食都不可辜负,通通藏在记忆里,以待以后的季节慢慢回想。
老祖宗教我们顺天时而为,怀敬畏之心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土地走来的中国人感悟着天时对生计的影响,顺应天时才能生存成为了世代传承的信仰。这样的规律也要应用到人体上,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冬藏,就是让人们在冬天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更好的状态。只有顺应天时,尊重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生活得长久,过得富足。这份对世界、对人类的认知,通透、饱含智慧,也是人们对于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 点击原文,查看《人人都说这是“俗气”的,只有她说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