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隐喻
教学隐喻是人们对教学的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喻,生动形象地认识、理解和表达教育教学中包含的内在实质。它包含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教学隐喻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看到教育教学现象背后的理念与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
做教育就像种庄稼,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是能够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叶圣陶先生给教育所作的比喻,经典而直白。农业是因地因时制宜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培育出农产品。工业是按固定模型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都是标准件,不许有个性,没有活力;而用心培育出来的产品才可以“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农业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份、阳光和等待的,这是一个慢慢长大的过程。对待孩子的成长,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它自然生长的性态,学会等待,减少教育的浮躁与功利。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有的孩子的成长就像蜗牛一样缓慢,大人们跟在他后面不停地催促着,生气着。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或者说在生活的道路上,大人们甚至忘记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一心想着如何教育他,鞭策他,来实现自己的期望,忘记了还有一种教育叫做 “等待”。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能使他在一刹那打开发展兴趣天赋的大门。在与生活的散步中,请静待孩子在身体和心智上的不断成熟。放慢教育的脚步,让 “蜗牛”们能够稍微轻松点。除了知识,他们更需要阳光、空气、风雨以及美丽的花园。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学生的培养,要慢,不要着急。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要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黑格尔说“存在即价值”。教育的规律是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不要浮躁、拒绝功利。理想的教育结果是,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能很好的发展,这样,他们的灵魂才可以丰满。
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隐喻,这些隐喻在根本上推动着教学理论的发展。我国古代儒家“以水喻教”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教学隐喻在教学理论发展中的功能。作为教师个人理论的表征,教学隐喻可以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进而促进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乃至个人理论的扩展和转变。对教育教学隐喻的梳理和探讨,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原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可以影响教师的成长方向,促进教师对教学境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