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心态就是“无心”的状态
从小到大,每个人的心态一直受到外界的影响,慢慢改变直到形成自己的特点,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从书本上去学道理到从社会里学做人,我有理由相信太多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态,包括我自己,人定有所欲,有欲就有得失心,必定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也就是说不可能保持平常心,为什么很多大师以及学者要教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去计较得失呢。
因为人们太计较得失了,一定要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定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可是欲望这个东西是永远无法去满足的,所以人都会为“欲”所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就因为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才让人们不去计较得失,是因为有欲才让人无欲。古今所谓的“圣贤”你们说他们无欲吗?
圣贤最大的欲望是修身正己,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自己可以说是无欲的,或者说是清心寡欲,殊不知对于自己的无欲(清心寡欲)也是一种欲望,而治国平天下乃是一种天底下最大的欲望,这能叫“无欲”吗,平民老百姓只要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就可以了。
可是饱暖思淫欲,人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可是另外一种欲望(或更高一层的欲望)就又产生了,直到人肉体的灭亡。那么人的一生都会为“欲”所累,也可以说永远都无法保持平常心,人不可能一生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只能把它当做一种追求而已。
“欲”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根源于人,离开了人就无从谈“欲”,人有思想有意识,源于“心”,心不跳了,意识停止了,就无欲了,就不在为其所累了。“欲”其实就是在追求外在的物质,精神的满足而已,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欲望,人类为什么会对这些外在的东西一直恋恋不舍呢。
都是人为的,在意识产生的早期,人们基本都是顺其自然的,学会了用文字代表万物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万事万物在人的意识里都已经定格了,剩余物品导致钱币的出现,开始的人们其实根本没什么金钱意识,到了一定的时期,钱币已经成了物品等价的替换物,到最后人们竟然认为金钱基本万能,到现在出现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其实这一切都是强化意识的结果,造成了一种“定势思维”,人认为这是必然的,所以意识的产生其实是很自然的,根本没有区分所谓的对错贫富贵贱的两极分化,两极的存在也属自然,是为了万事万物的平衡的规律的分开的,两种状态一直在不断改变,对立统一,又互相转化,今天的你就是明天的我,今天的富贵就是明天的贫贱.......,
所以本质是一体的,人们都一直在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也可以说人的世界就是一个“心”产生的世界,人又所欲,就一定在这个世界里不断的转变自己的状态,人类的繁衍复制所造就出来的世界只不过是状态的不断重复而已。认清了这个道理的人最后都会发现,其实连你这个人都是不属于你的,你是属于自然界的,你如果能认为你得到了万贯家产,万亩良田,富可敌国,拥有世界,其实只是你的“心”在拥有而已,自然都终属于自然的,人再有为不如顺道无为。
所以很多人想改变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深刻认识表象,不要被“心”所欺骗,最好的心态是什么?“无心”,“无为”,“顺其自然”,遵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若还是“有心有欲”还想改变自己的状态,那么就一定要无为而为,意思就是说做好呢按照客观规律行事,守“道”而为懂得平衡,不要破坏规律,害人害己。只有这样才能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