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1896-1969)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追随过孙中山,听命过蒋介石,最终站在了毛泽东的旗帜下;他亲身参加了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早在1925年2月,他即担任了建国川军第一师师长,历任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等职,期间战绩彪炳军史。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革命战争年代,贺龙何以百战百胜?这主要得益于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用兵之道。
潜龙在渊 隐忍待机贺龙带的队伍多次面临险境,但他运用"潜龙在渊,隐忍待机"的发展谋略,当形势不利时能够像龙潜伏在深渊里一样保持低调,暂忍一时之气,等待时机飞龙在天。1919年夏,时任湘西护法军第五团第一营营长的贺龙,在驻地湘西桑植城里竟然同时接到了两张委任状:一张是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送来的,要委任他为支队司令;一张是澧州镇守使王子豳送来的,要委任他为团长。陈、王主动笼络贺龙有诸多原因:一是贺龙在湘西颇具声望,拥有武装,政绩斐然;二是前湖南督军谭延闿企图兴兵统一湘西,湖南大小军阀纷纷扩大实力,以求自保。在这种形势下,陈渠珍、王子豳争着委任贺龙,就不是偶然的事了。当时,贺龙与陈渠珍素无关系,与王子豳还对抗过,贺龙大姐贺英的房屋就是被王部烧毁的。不过,贺龙考虑:若对陈、王的委任断然拒绝,势必引起双方冲突,以自身的力量与之对抗,很可能使部队受损,驻地民众涂炭,于军于民都不利。加上贺龙所部受护法军上层排挤,无人发饷,靠桑植一个贫困县供养这许多兵,已经相当不易,急需扩大供应来源,减轻人民负担。于是,贺龙召集会议商讨对策,部下大多数主张接受陈渠珍的委任,因为陈的势力距桑植较近,难于抗衡。而贺龙却力排众议,出人意料地决定接受王子豳的委任。因为王在澧州,距桑植较远,我们的队伍可以保持相对独立性;况且,这时原属北洋军阀系统的王子豳已经转向了孙中山的军政府,与贺龙的政治立场相同。结果,王子豳对贺龙不记旧仇表示感激,贺王两部相安无事,贺龙的队伍在始终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名正言顺地由一个营扩充为一个团。1920年7月,澧州镇守使王子豳被其副使卿衡谋杀,王的儿子王育寅在慈利东岳观率9个团7000人举兵报仇。鉴于王子豳已靠拢孙中山,贺龙乃出兵支持王育寅讨伐卿衡。当年10月,由于湖南军阀谭延闿的干预,贺龙不得已率部返回桑植。途中,湘西镇守使陈渠珍派兵设伏,企图消灭贺龙部,却反被贺龙打败。陈渠珍见动武失利,即委派一名亲信担任桑植县长,命其游说贺龙归附于他,头衔还是以前许诺过的支队司令。这时,贺龙考虑到所部频繁征战,枪支弹药不足,部队无处发饷,又不愿加重乡里负担,便接受了陈渠珍的委任,担任了湘西巡防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在湘西土皇帝陈渠珍的招牌下,贺龙招兵买马,革命队伍得到很大发展。1925年2月,根据孙中山指令,由四川出师借道湘西北伐的贺龙,在澧州被孙中山委任为建国川军第一师师长。这年3月底,湖南督军赵恒惕收起了敷衍广东革命政府及孙中山的假面具,限令建国川军在两星期内全部出境。当时贺龙的建国川军第一师名义上是建国川军,但所部官兵绝大多数都是湘西人,听说本师可能开赴广东,一些人就泣涕请命要求留乡守土。如果断然开赴广东,部队很可能分裂。于是,贺龙决定留在湘西。到1925年5月初,熊克武率领建国川军主力南去,湘西只剩下贺龙这个师了。赵恒惕大军临近,或战、或撤、或和,成为需要贺龙迅速作出决断的头等大事。根据赵恒惕(湖南衡山人)大倡"湘人治湘"的口号,同是湖南人的贺龙利用建国川军第一师所部官兵绝大多数都是湘西人这一事实,把第一师定位为湘军,发表留湘通电:从四川出师北伐直系军阀以来,"半载屯兵,毫无进展","不得已,勉徇部属之请,实行还湘,保卫桑梓".湘军返乡,名正言顺,给赵恒惕出了难题。赵恒惕依附北洋政府,残酷镇压革命,剥削三湘人民,贺龙这样一支革命武装留在湖南,当然成了他的眼中钉。但是,赵当时正以其主力和建国湘军作战,没有足够力量同时攻击贺龙。同时,湖南省政府内也有接纳贺部、让贺龙任澧州镇守使的建议。赵恒惕权衡利害得失之后,以湖南省政府的名义委任贺龙为澧州镇守使,管辖7个县。同时,派省议员熊贡卿为省政府代表常驻澧州镇守使署监视贺龙。贺龙十分清楚赵恒惕的用心,但为了能够暂时避免不利的战事,便接受了委任。虽然这年10月赵恒惕就翻脸"讨伐",但在这半年时间里,贺龙合法地利用澧州镇守使职权招兵买马,队伍更加壮大了,在和赵恒惕大战一场之后仍然"保存了5个团主力,精锐尽在".
骄敌纵敌 诱敌深入在革命战争的绝大多数岁月里,贺龙所部都是居于战略劣势,因此,他一向强调:"在对敌斗争中,要掌握住敌强我弱这个基本特点","要使敌人看不起我们,要善于采取一切方式去麻痹敌人",采取"骄敌纵敌,诱敌深入"的制胜谋略。1929年6月底,贺龙的老对头、已经担任了湖南警备军第一军军长的陈渠珍,令其下属向子云部从永顺向由贺龙担任军长的红四军活动地桑植进攻。得知这个情况,贺龙命令红四军主力在桑植南岔渡口埋伏起来,同时派几支小部队边打边跑诱敌追赶,又把南岔渡口船只放到西岸,让向部过河,"骄敌纵敌,诱敌深入".当时,一些经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老战士都习惯猛打猛冲,认为一步一步后撤是丢人的。面对埋怨情绪,贺龙告诫指战员:现在红军人少,枪支弹药更少,就要打巧仗。"敌人以为我们兵不强,将不勇,不经打,他们占桑植城很容易。好嘛,就让这帮家伙放开胆子往里闯。我们一步一步后退,就显出个不经打的样子,这有什么,最后是我们吃掉他嘛!"果然,向子云派团长周寒之带了1000多人边打边追到南岔渡口,看见渡口的船只仍在,以为贺龙部已经溃不成军,急忙下令抢渡过河,迅速夺取桑植县城。结果,周寒之的部队刚渡过河立足未稳,便遭到红四军主力猛烈袭击,两个半营全部被歼,周寒之本人也被击毙。7月中旬,向子云挟愤带领2000余人和部分团防再犯桑植,贺龙决定继续"骄敌纵敌,诱敌深入",将他们放进县城,而后反击。红四军撤退之前,拆去了桑植部分城墙,烧毁城门,使之不利敌人固守。15日早晨,向子云的特务营从赤溪渡口渡过澧水,9时左右进入桑植县城,后续部队逐次渡河跟进。贺龙抓住敌人逐次进兵的弱点,由东门、西门向城内之敌发起猛攻。向子云部突遭猛烈攻击,意识到中计,仓皇弃城撤向赤溪渡口。由于渡口一带河床狭窄,又逢上游暴雨,河水猛涨,船只早被红军收缴,敌人无法抢渡逃跑,大部分被堵在河滩上或毙或俘,一部分随向子云泅水逃跑,多数溺死在河中。向子云的尸体一直漂流到了津市,脖子上还挂着驳壳枪!赤溪之战,红四军歼灭敌军2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取得了建军以来的空前胜利。贺龙在总结南岔、赤溪作战经验教训时,说:"我们3000,他们3000,我们把他们吃得光光的,自己只伤亡几十个同志,这种仗很合算啰!"1939年9月下旬,驻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第三十一大队纠合部分伪军共约1500余人,由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指挥向晋察冀边区进犯,企图袭击边区较大的集镇陈庄。当时,贺龙率领八路军一二〇师主力正在这一地区休整。面对日军的重兵进犯,贺龙与聂荣臻商定:采取"骄敌纵敌,诱敌深入",打一个伏击战,让津南自卫军负责节节抗击,诱敌深入。谁知,日军十分狡猾,津南自卫军几次发动攻击,诱其出战,日军都只是用火力还击,一步不动。不久,传来情报说:日军从进攻出发点慈峪镇大摇大摆地撤向灵寿。贺龙感到日军在玩花招,认定情报不可靠。第三天清晨,贺龙接到确切情报:慈峪日军主力没有撤走,第三十一大队在天不亮的时候即轻装急进,沿鲁柏山南麓,经偏僻小道奔袭陈庄去了。原来,敌人玩的是暗渡陈仓的把戏!这时,贺龙反而坦然了:"我们要让鬼子自以为得计,继续骄敌纵敌。聂荣臻那边早有准备,陈庄已经是一座空庄,日军在陈庄抓不到什么,必定会很快撤回去。我们要算准他们的退路,并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退路上设下伏兵,让他们潇洒轻松地走进我们的包围圈,这也是诱敌深入嘛!"果不出贺龙所料,日军占领陈庄,十分得意,第三十一大队大队长田中省三大佐在日记中写道:"不经大的战斗而占陈庄,这是指挥者的天才!"露骨吹捧此次行动的组织者水原义重少将。28日拂晓,敌人放火焚烧陈庄,然后洋洋得意地沿磁河东撤--这正是贺龙算准的退路。田中没有想到,他的旅团长并不高明,正在把他的第三十一大队送进贺龙张开的口袋里!当天8时许,伏击战正式打响,日军完全措手不及。至29日下午,第三十一大队被歼灭,大队长田中省三大佐被击毙。陈庄战斗共歼敌1380余人,俘虏16人。这一战被称为"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敌后的模范歼灭战之一,也是贺龙用兵的杰作之一".
示形动敌 乖敌所之《孙子兵法》上说:"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意思是说,伪装示形于敌的最佳状态,是不露任何形迹;伪装示形到了不露任何形迹的境界,则深藏在我军内部的敌方间谍也无法窥探我军的行止,敌方最精明能干的将领也束手无策。通过"示形动敌、乖敌所之"(把敌军引到别的方向,与它预定的企图相反),以实现自己的战役、战斗目标,一直是贺龙用兵的拿手好戏。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40多个团的兵力,对红二、六军团创建的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军事、政治、经济三管齐下,妄想把长江以南唯一的一支主力红军消灭掉。鉴于局势严峻,贺龙、任弼时、萧克等湘鄂川黔苏区领导人决定:将主力移出根据地,到贵州东部的石阡、镇原、黄平一带,在广大无堡垒地区进行运动战,争取在那里创建新根据地。11月上旬,红二、六军团共1.7万人集中在桑植地区准备战略转移,精简行装,每人只带3天粮食,两三双草鞋。要跳出蒋介石近140个团的包围,转到黔东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贺龙认为,如果直奔贵州,后边跟着咬得很紧的10多万敌军,红军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因此,贺龙大胆建议"示形动敌、乖敌所之":先到湘中威胁长沙,调动敌人大批兵力追往湘中,打乱敌人的"围剿"计划;然后,再抛开敌人,转入贵州,取得主动权。任弼时等领导人一致同意贺龙的提议。突围开始后,红军第二天便突破了敌军的澧水封锁线,第四天又突破敌军的沅水封锁线,消灭了一批敌人。从11月23日到28日,二、六军团先后占领了辰溪、浦市、淑浦、新化、兰田(今涟源)和锡矿山,控制了湖南中西部广大地区,并迅速展开了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组织游击队和筹集物资经费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还扩充了3000多名新战士。红军竟然突入湘中,实在出敌意外,敌人急忙调动7个师追了过来,还有几个师也随后赶来,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湖南中西部地区。在研究敌情的军事会议上,贺龙说:"敌人追来了,我们再拖他们一阵。我们兵分两路向东南兜个大圈子,索性把这帮敌人全部吸引过来,让他们跟在我们屁股后头追,弄得他们人困马乏,我们再掉头去贵州。"大家都赞同贺龙这个拖着敌人兜圈子的办法。从1935年12月11日开始,红二、六军团连续9天向东南急进,大量敌人穷追不舍,纷纷拥向湘东南。突然,贺龙率红军转向了西北。时已隆冬,大雪纷飞,红军在崇山峻岭中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兼程疾进。到1936年1月1日,红军进到芷江冷水铺一带,把各路敌军远远甩到了后面,部队在这里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元旦,于1月9日到达了原定的石阡地区。红二、六军团长征开始时的这次行动,在指挥上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石阡地区地瘠民贫,严重缺粮,无法长期供应两个军团的给养,地形也不利于打运动战。敌人15个师又陆续追来。贺龙等遂决定转到贵州西部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开辟根据地。一路上,贺龙率领红军时而向南,时而北进,时而作出袭取贵州省会贵阳的姿态,时而又作出抢渡乌江的模样,甩开敌人大部队,寻机歼其小股。敌人认为贺龙是企图走红一方面军的老路,乃调重兵严守乌江,增兵遵义。1936年2月2日,贺龙却率部向西巧渡鸭池河,到了黔西县,各路敌军又被甩在了一边。红军占领黔西、大定、毕节3个县城及其周围地区后,便展开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建立了以贺龙为主席的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各县苏维埃和95个乡、镇、村的红色政权,成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和90多支有数十人至数百人的游击队和1个苗民独立团。
声东击西 金蝉脱壳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孙武十三篇,无过《虚实》".意思是说,《孙子兵法》十三篇,精华所在是《虚实》篇。《虚实》篇里讲"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大意是说,善于用兵的人,能够调动对手而不被对手调动。又讲,"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意思说,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击,是因为自己行动迅速,敌人几乎没有时间反应。"致人而不致于人"、"声东击西"是常用手法;"退而不可追者"、"金蝉脱壳"是不二法门。贺龙是能够将"声东击西、金蝉脱壳"二者完美演绎的人,他率领的队伍即使退却也能展示出炫人的谋略艺术。1936年3月22日,经1 个多月的乌蒙山区回旋作战后,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抵达云南宣威附近后,接到了红四方面军朱德、张国焘发来的电报,指示红二、红六军团可于3月渡金沙江与总部会师,也可在滇黔边活动。3月30日,朱德、张国焘又致电贺龙等人,更加倾向红二、红六军团北渡金沙江与之会师。北上方针既定,贺龙等率红二、红六军团于3月31日西行,冲破滇军防线,向普渡河急进,拟渡河经元谋过金沙江。这时,蒋介石组织了滇黔"剿匪"军总司令部,以云南省主席龙云为总司令,令滇军及国民党嫡系4个纵队迅速追堵,并派顾祝同到昆明代表蒋介石督战。一时间,滇军倾巢而出,加上蒋介石的4个纵队,使红军渡普渡河遇到了很大困难。4月9日,贺龙在和其他领导人研究下一步行动时提出:抢在蒋介石4个纵队追到之前,佯攻昆明,甩掉滇军主力。贺龙说:"龙云防止蒋介石借口'剿匪',抢他的云南地盘,就把老本都掏出来押在普渡河,想阻止我军入滇。现在,他那个云南省会变成了空城啦。他唱空城计,我们又不是司马懿,没那么胆小,我们就打昆明。龙云,还有那个顾祝同准会吓得魂灵出窍,调兵去保昆明。然后,我们一掉头,甩掉敌人,到石鼓、丽江过金沙江。江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必一定要过普渡河再到元谋过江呢?"贺龙这个大胆而巧妙的计划得到了在场红军将领的一致同意。4月10日凌晨,红军掉头南下,直扑昆明。当天,先头部队突然进抵昆明以北地区,并派小部队进至离昆明城仅15公里处。第二天,两军团全部进至距昆明20公里的富民城,摆出了一副要打昆明的架势。昆明震动了!顾祝同接二连三地打电报向蒋介石求援,龙云把军官学校的学生都拉出来参加守城,又十万火急地电令守在普渡河渡口一带的滇军赶快回救昆明。就在敌人急如星火地朝昆明赶来时,贺龙率领红军突然转向滇西,把所有敌军甩得远远的,从而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随后,贺龙等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分两路西进,每天行军百里,几乎一天攻占一座县城,势如破竹,横扫滇西。4月17日,贺龙、任弼时等电告朱德:"估计快则十天迟则两星期可赶到金沙江边。"这时候,敌人才发觉上了贺龙的大当,但是,再拼命也赶不上了。4月25日夜,贺龙率红军开始在石鼓等处渡过金沙江,到28日黄昏,全军1.7万人顺利渡江完毕,踏上了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征途。追赶红军最快的滇军1个旅,匆忙赶到金沙江畔时,红军早已没有踪影了。敌人唯一的收获是亲眼看见了红军留下的大幅标语,上边写着:"来时接到宣威城,费心,费心;走时送到石鼓镇,请回,请回!"至此,蒋介石消灭红二、红六军团的种种计划彻底破产。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指挥下,历经湘、黔、滇诸省进入藏区,一路上有力地打击了敌军,保持了自己的实力。
粮道至上 因钱于敌1947年 7月21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决定"由贺龙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地区工作","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地方工作三个问题","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这样,中共中央便把全面支援西北解放战争的担子交给了贺龙。对于中共中央的这种安排,有人觉得,让一个一辈子领兵打仗的老总,去管地方工作,搞后方,不太合适。而贺龙自己则感到这个决定很重要。贺龙熟读《三国演义》,其中该书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赤壁大战前,周瑜派人请孔明议事,说:"昔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操反胜绍者,因用许攸之谋,先断乌巢之粮也。今操兵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操之粮,然后可破。我已探知操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敢烦先生与关、张、子龙辈--吾亦助兵千人--星夜往聚铁山断操粮道。"孔明识破周瑜心思,开诚布公地说:"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贺龙深知粮道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因此很早就萌生了"粮道至上"的谋略制胜思想。1947年9月,贺龙通过中共中央向晋冀鲁豫解放区要了10万石粮,急需运往陕北。他同林伯渠商量后,急调西北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长薛兰斌负责粮运。贺龙、林伯渠找他谈话,交代任务,薛兰斌一听就头皮发麻:"老总,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啊!这么多粮食要运到陕北,又没有车,路也不好走,还得过中条山、吕梁山、汾河,太困难了。"贺龙敲着手中的烟斗,说:"任务必须完成,没价钱可讲。你知道,前方战士没粮吃呀!只要能把这批粮食很快运过黄河,就是支援了战争,支援了陕北没粮吃的老百姓。"过了几天,贺龙又把延安大学在晋绥的1000余名师生员工动员出来,交给了薛兰斌:"这1000多人给你当运输队的骨干,依靠他们准能完成任务。缺少骡马,就人人动手背嘛!"薛兰斌率队出发后,贺龙的心却一直放不下来,又专程赶到运粮队检查工作。晚年,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王政柱着文回忆西北解放战争时,感慨地说:"西北野战军所用的粮食,主要是贺老总组织晋绥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从千里之外运到陕北来的。"后方工作是很复杂的,除了粮食,还需要其他各种军需物资、武器弹药和经费等。1947年冬季即将来临时,西北野战军急需越冬的被服、装具和经费,以便南下作战,将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可是,到哪里去弄这些东西呢?西北野战军领导个个心急如焚,一封封告急电报飞到贺龙处。形势逼人,贺龙想出了"因钱于敌"的好点子:将陕甘宁、晋绥的土特产运到边界地区,让商人们贩往国民党统治区去出售,换回所需的钱和物资。然而,战火连天,千里运输,哪里去找能完成这样特殊任务的人呢?贺龙说:"我把绥蒙军区副政委张达志调来,让他去完成这个任务。"张达志带了两个骑兵团奉命赶到后,贺龙交代说:"西北野战军现在困难得很,衣服穿不上,伙食钱也没有。冬天快到了,要想一切办法支援他们。我给你一个特殊任务,当运输队长,做买卖。你带两个骑兵团,一个到关中,一个到晋南。我给你两部电台,直接同联防军司令部联系。"临出发的时候,贺龙又一次向张达志交代说:"为了行动方便,我任命你为陕甘宁晋绥游击司令。你每天同我联系,你要详细报告。换到的东西和钱,在路上不管碰上西北野战军哪支部队,他们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只要他们打个条子就行了。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打仗,一定要保证钱和物资万无一失!"张达志领命出发,圆满地执行了贺龙布置的"因钱于敌"特殊任务,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