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是著名的台湾作家,写过很多知名的著作,下面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白先勇简介
《白先勇经典作品》的作者白先勇,一九三七年出生,广西桂林人。一九五一年随其父白崇禧到台湾。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上大学时开始小说创作,一九六三年赴美国就读爱荷华大学小说创作班,获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孽子》,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话剧《游园惊梦》,电影剧本《玉卿嫂》,评论文集《蓦然回首》等。
二、白先勇的作品特点
首先是骨架搭得好。拿《永远的尹雪艳》为例。开篇摹出尹雪艳,三两笔便将她捧成一个传奇,接着笔锋一转,麻将场上的尹雪艳左右逢源,顺带提起“曾经叱咤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到这儿为止都是尹雪艳的泛写素描,是对每个人都一样的在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尹雪艳,却在不知不觉将整个故事的调子和背景音定在“曾经”和“现在”的缝隙里,定在一个繁华的梦里,捕捉到了一个时代的本质。接下来理所应当的转向却描绘一个具体的尹雪艳,但说来也只有麻将和吊丧两场戏,然后故事就这样淡淡的收尾。我们永远的尹雪艳依然在尹公馆内,袅袅婷婷,浅笑吟吟。
读他的小说真的很享受,绝无冗余,该饱满的地方也绝不干瘪,永远骨架分明。《永远的尹雪艳》里不断重复的“尹雪艳”三个字,便若有无数魔力,生生将这个女人变成了褒姒和妲己。江山易老,美人常在。仔细想想,这样的小说有点像说书,更精确的讲,是像琵琶行里那个弹完琵琶后絮絮叨叨的歌女。真真切切的故事在这里,有板有眼,容不得一点花腔和含混。白先勇的华丽不是浮于表面的修辞,也不是精细的描物,而是骨子里的盛情,在他写得最好的篇目里,这种盛情几近痴狂,饱含切肤的枯荣兴衰。
白先勇用了几个不同的语调写了几个女人的故事,《永远的尹雪艳》是叙述,一个业已发生的传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则是演绎,这个故事迅速如沾水的墨迹般迅速晕染开来,永远停留在那最后一夜。《蝶恋花》是昆曲的凄婉,挡不住的碾作尘泥的命运。白描的《秋思》走了心理线,是再无性情的官太太忆往昔如梦,那调子也是温吞吞的白水,死寂而不起波澜。《玉卿嫂》则像鲁迅的乡土戏,不过依然是女人的寥落和凄艳。鲁迅的调子难模,那个冬日白雪压境的感觉,白先勇怎样也学不出,在他的小说中,俗人们以旺盛的生命力,让整个行文间都充满了世俗的生气。他也哀叹,哀叹的不是不公,也不是社会,而是命运。正是这命运,一种人类亘古以来的悲哀,让他的小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历久弥新。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认定了这一篇aIhUaU.cOM将其他的都比了下去。钱,爱,姿色便作为三个引子,将过去串联起来。这里有她爱过的人和被爱的影子,有一个妖娆万分的时代和那些业已安稳下来的旧敌老友,有她风华绝代引无数人尽折腰却为爱甘守贫穷的年少,有她永远胜过夜巴黎的百乐门和胜过台北的上海,有她所有的纯真和凄楚。
商女不知国仇家恨,金大班自有她金大班的恨她的苦。最后一夜,回忆起过往也无当时明月在的凄凉之感,她再也不复风华,也不复柔软,满心只是“勒屁股束腰,假屁股假奶”,回忆起种种孽缘和荒唐,也早已索性“到那十八曾地域去尝尝那上刀山下油锅的滋味”,她那偎贴在情人脚背上哭泣的柔软消失很久了,只是会取下手指上一克拉半的大钻戒,对大了肚子的舞女说“够你和肚子里那个小孽种过个一年半载的了。”
明朝她金大班就是老板娘了,这是她的最后一夜了。她自这么走着,选自己的路,看着陪酒的扭着腰的头牌舞女,凝望着眼前这个惶恐而害羞的男人,最后一夜了。
白先勇的讨巧之处就在这里,他和我们一样,都站在回望的视角上,本身就更令人唏嘘。想想也是,这中国文坛家世显赫的不少,可几人能如他那般身为白崇禧的儿子,历经盛世衰微。这波谷浪尖中的巨大落差,以及身边一个个“亡灵”般活在往昔叱咤风云岁月的人物,无疑成就了白先勇笔下电影一样的上海,逝去却仍萦绕心间,而并非张那一幅巧夺天工的工笔画。
因而《玉卿嫂》始终不能算白最好的篇目,少了那个艳冠群芳的转身,再怎么美都是苍白的。这故事里的控制和挣脱,同劳伦斯的故事有点相像,但他笔下总有那点纯洁,在极端的占有和变态的爱之下,从每个角落里透出来。
朱天心的《采薇歌》写得也是女人的故事,这是在读白先勇之前读的同类题材写得最漂亮的短篇,现在看也是不相上下,没有白先勇这么凄,也没有他淡笔写群象的功夫,没有国仇只有家恨的缘故让视野窄了点,却多了点个人的开阔和寥落。细看下来,白先勇的女人都很完美,就像从昆戏里走出来的一样,堕落和破败不过一层外衣,里头依然是白衣胜雪的纯真和性情。就像辛弃疾写的并非自己,而是那矢志不渝的拳拳之心一般,白先勇写的是压弯变型的命运,写的是岁月如此人何以堪的哀愁。而天心写的,则是女人,即使她写哀愁,也是属于女人的哀愁。或许是师承张爱玲的缘故,更是多了点不上台面的女人的刻薄。女人写女人,但凡写得好的,总不能塑造个尽善尽美的形象,或眼界短或心眼小,哪怕如陈丹燕那般盛赞上海的金枝玉叶,她骨子里依然克服不了一种怀疑。朱天心《方舟上的日子》也可以比对着《十七岁的寂寞》来读,天心的笔调明快,读来是更为青涩的孤独。他们两人都是干净利落的,把一个人剥开来给你看。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白先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