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讲到贾宝玉神游太虚的时候,看到了红楼儿女的判词。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上,第一个是晴雯,此时尚未正式出场,暂时不说。第二个是袭人,今天我来试着分析一下这个被贾母指定为宝玉贴身丫鬟的女性。
先来看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旁边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很明显,这是“花袭人”的意思。
单从判词来看,以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思路来分析,前面两句说的是一个人的秉性,后面说的是命运。红楼虽未完,但从袭人判词里,我们隐约可以得出她最终的人生归宿。应该是委身给了一个戏子,因这“优伶”二字。且生活窘困,因“一床破席”。但生活应该算是比较安稳,因“一簇鲜花”。既然“优伶有福”,自然是“公子无缘”了,就是说,她最后没有跟贾宝玉。但谁都无法预知后事,其实一开始,袭人是想着一辈子跟了贾宝玉的,且通过她的一些举动,我判断,袭人根本就是个心机婊。
《红楼梦》第六回一开始,说了宝玉在秦可卿房中做梦醒来被袭人发现遗精的事儿。这本来没什么,但对于第一次经历的少男少女来说,自然不好意思。这个事的发现者自然是袭人,她本是个聪明女子,又长宝玉两岁,已经渐通人事。看到宝玉这样,其实已经明白的差不多了。既然明白的差不多了,作为贴身丫鬟,再问的话就有点越礼了。但袭人还是逮着机会追问了宝玉。
宝玉心里羞愧,求袭人不要告诉别人。袭人正好抓住这个机会。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哪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这话在我看来就是明知故问,袭人本来已经猜的大差不差了。裤裆里湿了一大片,虽然不是尿,但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是从哪里流出来的。袭人装作不知道,且“含羞”问,这说明,袭人是在故意引诱宝玉把梦里的事说出来。即便不说,其实袭人早知道的八九不离十了。
宝玉与袭人分享了梦中警幻所授云雨之事后,袭人是这么反应的:羞的袭人掩面俯身而笑。一个“羞”字,一个“笑”字,说明了袭人此刻的心理活动是“欲拒还迎”的。她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回事,但又有些女孩的害羞。这就为下面俩人“尝禁果”埋了伏笔。
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鬟,宝玉还小,袭人在宝玉提出偷尝禁果的时候,心理活动是这样的: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
对于袭人的心理活动,我个人的理解是,袭人绝对是个心机婊,贾母即便有此意,但宝玉尚小,况且越是俩人以后可能成为夫妻,越得谨守礼节。袭人向来行事稳重,不然不会被贾母指定为宝玉的贴身婢女。但在面对男女这样的大事的时候,她竟然很轻易的就说服了自己!按照贾母和王夫人的脾气,如果发现袭人与宝玉偷偷干这个事,一定会骂袭人是狐媚子勾引宝玉吧?毕竟宝玉那时候还是个孩子。
宝玉心思非常单纯,就是觉得挺好玩,也挺舒服,就想找个真人试试。但袭人心里想到的一定不是宝玉的“初试雨云情”那么简单,极有可能有更深层的心理,比如“生米煮成熟饭”。这样无论宝玉以后娶了黛玉还是宝钗,甚至湘云,她都绝对是通房大丫鬟,甚至升格为妾,自己的一生也就有着落了。没有这种心思怎么做得了贾宝玉的贴身丫鬟?
实际上,自“初试云雨情”之后,她与宝玉形成了某种默契。从眼前来看,书中已然说明: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职。前一句,相当于是袭人有了最牢靠的保护伞,在丫鬟中的地位更是无人可及。后一句很值得玩味,袭人待宝玉更为尽职。这个“尽职”是否仍旧包含了“男女之事”呢?我想,既然有了第一次,后面一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因为第一句也说,宝玉视袭人与别个不同,这个“不同”也很值得玩味。除了高看一眼外,与别的丫鬟的不同之处还有哪些呢?“男女之事”算不算呢?
所以,如曹公所说,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她的聪明在于会用“温柔和顺”的性格掩盖自己“深谋远虑”的算计,会用自己的“善解人意”把自己紧紧地拴在宝玉身边。袭人是个心机婊,她的这些表现跟宝钗如出一辙。只是宝钗没有袭人那样的近水楼台,且她的首要目标是选秀进宫。纵然宝黛钗再亲密无间,再心生爱慕,但宝玉的第一次还是被这个叫袭人的心机婊给夺走了。
当然,在那个时代,没有点小聪明,作为丫头奴才的袭人们,日子是不好过的。他们必须得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靠近可以让他们委身一辈子的那个人。宝玉之所以对袭人百般依赖顺从,其实不仅仅是袭人在日常生活和各项事物上的大方得体,关键他和袭人各自都占有了彼此的第一次,而第一次往往是最令人难忘的。
袭人是个心机婊,但她并没有坏心,她只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务之便,顺水推舟地满足了自己主子的要求,反正早给晚给都是给,你就是不给,别人也以为你早给了。不过,我想,如果林妹妹知道这事,估计又要大哭一场乐吧。
我个人的理解是,曹公的笔法思路是一以贯之的,并无突变,故看一个人,不一定非要通篇衡量,窥一斑而知全貌,有时候一件事就足以给一个人下定论了。若贪大求全,非要把一人前后所做之事一一列举比较,反倒容易陷进去,忘记初衷。就只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这一件事,就可以得出袭人的品性了,后面的所有不过是她品性的具体表现罢了。所以,窃以为,前九回中,曹公已为出场之人的一生做了定论,所以,红楼最有价值的部分皆在前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