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资料考证,自然界中有20多种矿物质如水晶、金刚石、萤石等,它们在外来能量的激发下均能发出可见光,这是因为这些矿物在结晶过程中的稀土元素进入晶格时形成所谓的“发光中心”所致。这种发光性在人类肉眼观察下,明显地表现为昼弱夜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夜明”。“夜明珠”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夜明珠的形状多为打磨而成,打磨制作过程复杂、精细。
夜明珠所发的光分为两种,一种是萤光,一种是磷光。
萤光是指受到外界光线刺激后,夜明珠吸收大量外来能量,所激发出的光线,这种光线的强弱和持续时间受到夜明珠内部萤光物质多少和外界光线强弱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大白天从阳光下拿到室内昏暗处,即可清晰看到很强烈的萤光反应,相当于8-15瓦的荧光灯,但是这种萤光不能持久,过一段时间随着能量的不断散发,光线会自然黯淡下来。很多人造的夜明珠都是人为加入荧光物质,所以大部分都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光,不会永久发光。
磷光是指夜明珠内部含有磷光物质(比如三价的稀土元素),可以持续从内部自己发光,这样的光线比较持久,即使很长时间不接受外来光线的刺激,也会自己发光。实际上这种磷光也是接受了外界的能量刺激后释放出来的,不过只要很微弱的刺激,比如体温、室内温度、红外线等,即可导致发光,而在一般环境下,这类能量刺激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夜明珠就会持续发光。但磷光相对于萤光来说,比较黯淡,需要在全黑的环境中呆十几分钟才能观察到,因为人的眼睛感光细胞中有一种杆细胞,是专门对黑暗中的光线敏感的细胞。人们要看夜明珠发出的光,必须通过杆细胞来看,所以,就要先适应黑暗环境,让杆细胞活跃起来。行家对夜明珠的鉴定,主要还是鉴定磷光,需要在全黑环境下进行观察。
此夜明珠是从萤石矿中采集而得,但并非所有的萤石都可以做夜明珠,它在地球上分布极为稀少,开采也十分困难,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夜明珠发光的强弱,取决于所含稀土成分中激活剂(发光中心)的含量,一般的萤石和冰州石(方解石)基本不含有或者很少含有发光物质,所以不能当作夜明珠欣赏,自然界中,可发光萤石激活剂的含量很少,由于此条件极为苛刻,能在普通室温和夜间微弱紫外线能量下,发出人眼可以辨别的荧光,并形成清晰轮廓,已经极为稀少了。
夜明珠的价格,也跟其发光强度和发光时间、体积大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光成分多,光线比较明亮持久者为上品,有些内含硫化砷等成分的夜明珠,还可以自己发出磷光,价格更高,近年珠宝会上公开展出的夜明珠,不少都是上亿元的稀世精品。
另外也有一些可以不用外界光线刺激就可以自己发光的夜明珠。
人造夜明珠与天然夜明珠的区别:
随着夜明珠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很多商家也开始人工制作夜明珠来牟取暴利,一般的手法有在玉石上打孔注入萤光物质或者干脆将指定成分的石粉与萤光粉混和后加热融化成形,但是所有的人造夜明珠,都不会象天然夜明珠那样具有很自然的明暗变化,人工注入荧光粉的,发光也是树枝样的条纹光斑,而整体融化成形的,则发光十分均匀,一片明亮,有时候整个球体只有一个阴影,那是因为石粉和萤光粉比重不同,在融化凝固过程中,石粉沉积到了下面所致。另外,所有的人造夜明珠,都比自然夜明珠发光明亮,因为天然夜明珠中的发光成分并不理想,这就像融化水晶饰品肯定比天然水晶漂亮一样,但是因为成本低廉,产量巨大,所以没有多少收藏价值。
下面这颗夜明珠属于纯天然萤石夜明珠,同时具备荧光和磷光,在外界光线刺激后可清晰发光,并能持续一段时间的强光,然后逐渐变淡,直到跟室内不可见光线(红外、紫外)能量平衡,显示出稳定的淡淡的磷光,在暗处可明显看到夜明珠的光线和轮廓,如一轮明月,带有明暗不同的阴影(石头部分发光物质不多,就显示黯淡,发光物质多,就明亮,所以有月亮般的明暗变化)并长久持续下去。
这颗夜明珠的萤光不算太亮,可以照亮附近十厘米左右的物体轮廓,见下图。但是磷光较好,明亮部分可以在黑暗处照亮5厘米左右的物体轮廓,因为磷光较黯淡,所以无法感光拍出照片,只能在黑暗中自己欣赏。
用黑布遮挡一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