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学专业目前就业方向_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学专业目前就业方向?

2011-10-2 14:44

提问者:阮晓成

| 浏览次数:3899次

2011-10-2 14:52

满意回答

经济学专业 毕业了除了可以考公务员 进科研机构 大学等外,应该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吧。

读了金融学,将来做什么?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怎样选择和自己发展相符的专业方向呢?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

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

2

| 评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就业情况咋样啊?

2009-9-20 16:53

提问者:lmg_2008

| 悬赏分:100 | 浏览次数:1490次

想问一下,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学那一个好就业啊? 问题补充:

问一下,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就业都去哪了?金融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的呢?

2009-9-22 23:10

满意回答

前者好啊

管理学太空啦 学不到使用的东西 就业相高收入就业靠关系

经济学 以后做个大学教师 经济分析师 企业财会什么的还可以的

一般学校经济学的是不会创业的 至今没有什么案例

国民经济的方向一般是国家经济研究机构或管理单位 收入不高的

还有企业事业单位 报社经济刊物什么的

有谁知道 国民经济学 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2005-11-5 12:37

提问者:FrancisY

| 悬赏分:5 | 浏览次数:21945次

是厦门大学的 国民经济学 的硕士毕业

不知道这个专业如何 听好多人说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很杂 没有什么专业的东西 没有什么过的硬的本事. 那就业是不是只有继续深造还是留在学校里搞研究,不能去那些企事业单位工作????

2005-11-5 12:47

满意回答

好像选这个专业的人不多~

暨大的财政学的就业偶不是很清楚,但其他的一些牛校的财政学专业的就业偶也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我只能说大体的情况是这个专业的就业面不是很广,就业不是很理想,当然如果你学的很牛,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喽。目前较理想的就是能进象财政局这样的国家机关,专业比较的对口。企业里面要的比较的少;暨大在这个方面的实力估计还行,毕竟还有博士点,目前财政学较牛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相对应的代表牛人有:陈共、邓子基、蒋洪。暨大的经济类专业上线的都不是很多,估计上线录取的希望很大! 经济学的就业方向?

2011-2-28 01:31

提问者:杨国才123

| 浏览次数:4656次

现在是大三,想跨专业考经济学,主要是想出来可以找好工作,但是经济学的分支太多,金融学都公认比较热门,但是难度有点大,想知道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的就业难度和方向,帮忙推荐一下相对应得好一点的学校,最好是沿海城市的,主要是为找工作的,谢谢!

推荐答案

2011-2-28 01:35

经济学门类里包括多个二级学科,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针对经济学硕士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与抽样,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好不好啊??就业方向有哪些啊??求指点啊

2011-9-24 00:06

提问者:青争小五

| 浏览次数:338次

工商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院的国民经济学的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什么不同吗??哎,求指导

2011-9-27 19:35

满意回答

财大的区域经济学就业不是很好,考公务员的居多。。

国民经济学不同的院方向不一样,金融学院的要好点,但是实际录取分数很高,工管学院的也凑合吧,不过分数不是很高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为什么有两个国民经济学专业

2011-9-27 22:56

提问者:X_Zion囧rz

| 浏览次数:117次

满意回答

2011-9-27 23:31

热心网友

是三个。分别在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不同学院设置方向不同。比如金融学院,侧重投资经济;经济学院侧重国民经济管理。具体可以参考学校的招生简章和目录。

追问

请问毕业后拿的学位证都是经济学专业吗

回答

是的,颁发经济学硕士学位。

追问

请问工商管理学院的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也是颁发经济学硕士学位吗 谢谢了

回答 是的,产业经济无论什么方向都是经济学硕士学位,虽然在工商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学

目录 概念 国民经济学专业

国民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

国民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 编辑本段概念

要了解国民经济学,首先要知道国民经济的概念。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赵如林等.市场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这个观点突破了将国民经济局限于国家各经济部门的构成总称的限制,在内涵上大大扩展社会经济活动的领域,包括了经济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经济层次即: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各层次;经济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通讯、文化、教育、科研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经济地区即: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区域和国际性区域,较为全面而翔实地阐述了国民经济涵盖的内容。 由此,我们来看国民经济的定义: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顾海兵.关于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5.4) 编辑本段国民经济学专业

"国民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类专业。它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与规划。

研究方向:

国民经济学专业——投资管理方向

国民经济学专业——经济政策资讯分析方向

国民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管理方向

编辑本段国民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

以培养具有宏观应用经济学研究和为政府提供经济决策服务能力的高级人才为目标。打造具有较高的经济理论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结构,熟悉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实践,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规划和政策建议,及时高效地处理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能够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在金融、财政、贸易等实际经济部门和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经济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编辑本段国民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

我国大学现在所讲的国民经济学,一般是经济学科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所属的研究生专业。

目前,国内拥有这个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扩展阅读:

国民经济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应用经济学学科,是我国高校国民经济学专业建立最早、培养人才层次最为齐全、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教学和科研单位,1988年即被评为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覆盖国民经济学的主要领域。该学科坚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在宏观经济管理、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经济学领域取得了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是国内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从195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的研究生,1981年11月成为首批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1月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现设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专业2个---国民经济学、 国防经济;本科专业1个---国民经济管理;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国民经济学专业1988年首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在2001、2005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再次被评为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是指经过国家教育部组织评审,在全国各高校本专业中最优秀的学科点)。几十年来,国民经济管理系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了6000多名各类毕业生,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及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知名学者,文革前后均有毕业生担任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在建国后的若干年中,全国计委系统的大多数干部和全国各高校本专业的大多数骨干教师都毕业于本系,国管系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同行中,本系以历史最悠久、师资队伍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齐全、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特色而著称。现有在校学生330余名,其中近50%为研究生。2006年1月,为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加强经济学科建设,提升经济学综合研究水平,与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经济学院。

2000年以来,共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论文400多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包括北京市科技进步

奖。2000年以来,国民经济管理系骨干教师主持了联合国儿基会、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10余项研究课题,其中不少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二、 主要研究方向

1.宏观经济管理

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3.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4.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与模型

5.国防经济与经济安全

三、培养目标

(一) 博士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功底,具备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以及最新的计算技术和数量分析工具,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的战略性人才。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和各类大型企事业机构所需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政策分析、综合协调管理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硕士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充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和数量分析工具,全面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中外银行金融组织和各类大中型企事业机构所需要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综合协调管理等工作。

(三)学士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和数量分析工具,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的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社会经济管理、

各级银行金融组织的综合管理、大中型企事业机构管理等工作。

四、师资力量

我校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是从事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单位,现设有三个个教研室,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教研室、宏观经济理论与方法教研室和经济安全与国防经济教研室。本系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4人,70%的教师获得博士学位,近50%的教师有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从事访问进修一年以上或获得学位的经历。另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了王春正、刘鹤、朱之鑫、高铁生等多位国务院经济部门负责人和知名学者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国民经济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应用经济学学科,是我国高校国民经济学专业建立最早、培养人才层次最为齐全、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教学和科研单位,1988年即被评为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覆盖国民经济学的主要领域。该学科坚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在宏观经济管理、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经济学领域取得了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是国内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从195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的研究生,1981年11月成为首批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1月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现设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专业2个---国民经济学、 国防经济;本科专业1个---国民经济管理;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国民经济学专业1988年首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在2001、2005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再次被评为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是指经过国家教育部组织评审,在全国各高校本专业中最优秀的学科点)。几十年来,国民经济管理系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了6000多名各类毕业生,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及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知名学者,文革前后均有毕业生担任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在建国后的若干年中,全国计委系统的大多数干部和全国各高校本专业的大多数骨干教师都毕业于本系,国管系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同行中,本系以历史最悠久、师资队伍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齐全、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特色而著称。现有在校学生330余名,其中近50%为研究生。2006年1月,为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加强经济学科建设,提升经济学综合研究水平,与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经济学院。

2000年以来,共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论文400多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包括北京市科技进步

奖。2000年以来,国民经济管理系骨干教师主持了联合国儿基会、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10余项研究课题,其中不少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二、 主要研究方向

1.宏观经济管理

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3.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4.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与模型

5.国防经济与经济安全

三、培养目标

(一) 博士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功底,具备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以及最新的计算技术和数量分析工具,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的战略性人才。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和各类大型企事业机构所需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政策分析、综合协调管理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硕士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充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和数量分析工具,全面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中外银行金融组织和各类大中型企事业机构所需要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综合协调管理等工作。

(三)学士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和数量分析工具,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的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社会经济管理、

各级银行金融组织的综合管理、大中型企事业机构管理等工作。

四、师资力量

我校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是从事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单位,现设有三个个教研室,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教研室、宏观经济理论与方法教研室和经济安全与国防经济教研室。本系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4人,70%的教师获得博士学位,近50%的教师有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从事访问进修一年以上或获得学位的经历。另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了王春正、刘鹤、朱之鑫、高铁生等多位国务院经济部门负责人和知名学者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顾海兵,男,1959年11月生,江苏盐城市响水县人。1976年毕业于响水县中学,后下乡到响水县六套乡务农。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首届大学生,1982年1月获黑龙江商学院(现改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初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与1994年分别破格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200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2006年任国家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2008年担任二级教授。

曾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秘书长,现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国际投入产出学会会员,北京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陆续担任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等兼职教授,还担任《中国税务报》专家指导,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中国茅台股份公司顾问,中山市发展战略顾问,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政府经济顾问,山东广饶县政府顾问,国家发改委价格顾问。

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1991年获国家计委部级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和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部级优秀个人奖;1990 年获得全国优秀数量经济学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获第四届全国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奖;1994年获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家提名奖;1996年获政府特殊 津贴;1997年获第2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2001年获国家计委十五计划建议一等奖,2001年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主讲,2002年主持完成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奥运经济)的专题研究。2005年起受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委托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安全的系列研究。

已出版独著、合著、译著20余部,发表论文等500余篇。独著有《简明实用经济数学》、《宏观经济预警》、《实用经济预测方法》、《经济系统分析》、《非主流经济学研究》、《新范式宏观经济学》等。

专长:宏观经济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与创新设计。

主讲课程:面向本科的“实用经济预测方法”,面向硕士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面向博士的“新范式宏观经济学”。2005年12月曾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学,课程为“创新思维与大陆若干经济社会问题”。

叶卫平,男,博士,经济学院教授。1996年被评为区域经济学专业教授,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跨世纪优秀人才,2001年作为学科带头人申办了我国地方高校第一个国防经济专业硕士点。现为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国防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国民经济学博士招生方向为: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安全研究;国防经济研究。国防经济硕士招生方向为中外军工产业研究。

二、主要研究领域:

1、中外经济安全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2、中外国防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3、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

三、讲授的主要课程:

1、博士生课程:《经济安全的区域与产业分析》;《经济安全与国防经济专题研究》;《“入世”过渡期后的中国经济安全研究》。

2、硕士生课程:《国防经济安全研究》;《中外国防工业体制比较》;《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

四、已经出版的主要独著著作:

1、《环印度洋经济圈与中国企业》;

2、《独联体经济圈与中国企业》;

3、《东亚经济圈与中国企业》;

4、《大西洋经济圈与中国企业》;

5、《“入世”与多元化国际市场》;

6、《中国“入世”冲刺与避险求强对策》;

7、《“入世”过渡期后的北京经济安全研究》。

五、已经出版的主要主编著作:

1、《中国进入世界主要经济圈软科学丛书》;

2、《“入世”对策丛书》;

3、《避险求强:中国军工“入世”对策》;

4、《世界高技术武器市场透视》;

5、《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概论》;

6、《应对与安全》。

六、已经发表的主要独著论文:

1、《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2、《亚洲论坛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

3、《推进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4、《“入世”视野下的中国军工产业研究》;

5、《论“入世”后国防工业布局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6、《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前景与对策研究》;

7、《中国航空工业21世纪的安全战略研究》;

8、《中国民用飞机工业“入世”竞争力分析》;

9、《在“入世”视野下看中国国防配套工业》;

10、《论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矛盾》;

11、《境外军事工业寓军于民的主要模式研究》;

12、《论我国国防产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对策》;

13、《美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经验与问题》;

14、《非战时状态下的民转军研究》;

15、《论树立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

16、《论中央军工企业寓军于民的空间形式》;

17、《论建立应对战争性和非战争型突发事件的共同平台》;

18、《健全军民互动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克服的障碍》;

19、《论健全军民互动合作协调机制的定位与内涵》;

20、《军民两用产业与军转民、民转军的异同》;

21、《京津冀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22、《北京城市化安全的结构与布局调整对策》。

七、主持过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与我们的对策》;《国防科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创新机制研究》。

2、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与我国对外市场多元化战略》;《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对我国面向21世纪的政治经济地缘状况的影响》;《“入世”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创新研究》。

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加入WTO与北京经济安全研究》。

4、国防科工委研究项目一项:《建立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新体制问题研究》。

5、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研究项目一项:《企业国防动员权利义务问题研究》。

6、欧盟研究项目一项:《欧盟未来一体化进程研究》。

八、主要社会兼职:

2000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被教育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聘为兼职研究员,被山东省东营地级市聘为市长经济顾问,被北京市政府境外投融资管理中心聘为战略发展顾问;2001年、2005年两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为经济顾问;2001年被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聘为军外常务理事,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聘为兼职教授,被第二届全球化国际论坛邀请为演说嘉宾,同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筹备会议和成立大会;2002年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聘为“中国加入WTO专题宣讲团”成员;2003年被中国和平利用军工协会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被信息产业部聘为军工电子课题评审专家;2004年被国防科工委聘为机关刊物《国防科技工业》和政府网站专家撰稿人;2005年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聘为“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被《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聘为评审专家,被第二届泛珠三角省会市长论坛邀请为演说嘉宾;2006年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聘为“十一五”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九、联系方式:

电话:010-62513334;010-82500719

电子邮件:yewp@ruc.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100872

陈璋个人简历

姓名 陈璋

职称或学位教育: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和讲授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宏观经济分析、数量经济分析等。

主要讲授课程: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本科生)、中国宏观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硕士生)、宏观经济模型与预测(硕士生)、经济模型(博士生)、证券投资思想与实践(MPA)等

主要学术作品:

主要著作: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中国工农业经济预警》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

《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经济学方法论通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副主编)

《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副主编)

《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应用经济学》(教材、合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等十余部专著、编著。

主要论文:

“经济研究的实证方法”《经济研究》1986.4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模型评介” 《经济学动态》1988.2

“论非均衡结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1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与社会》1991.3 “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哲学思想评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5

“经济学中数学意义的若干思考”《经济学动态》2000.1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统计分析》1999.5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与假设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3 “威廉·鲍莫尔经济理论思想评价”《经济学动态》1998.2

“宏观经济波动实证分析的一种思路”《预测期刊》1999.2

“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及金融思想”《宏观经济研究》2000.10

“乔治·索罗斯证券分析思想及操纵模式研究”《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3 “网络经济的“虚”与“实”及纳斯达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 “阿瑟·戈德伯格计量经济学思想评介”《经济学动态》2002.4

“克莱夫·格兰杰计量经济学及其研究思想评介”《经济学动态》2003.1 “直面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经济日报》2003年1.5

“克莱夫·格兰杰学术思想及生涯评介” 《经济学动态》2003.12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4

“投入产出分析若干方法论问题的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9 “中国经济学研究正面临转折时期” 《中国经济导报》2005-08-11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经济学消息报》2006-02-10, “透视当代金融大师的智慧”《当代金融家》2006.3

“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学的途径和困难” 《经济学消息报》2006-08-18, “主体性功能区: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中国经济导报》2007-06-05,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特征的方法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最新发展趋势评介”《经济学动态》2007.5

“走有中国特色的平衡发展路”《中国经济导报》2007-10-27

“全流通进程中的中国股市全收益率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1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中国经验、“范式”之争与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创新”《经济学家》2008.5 “中国式储蓄率波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1 “大的事件往往使原来的思想失去信誉”《人民论坛》2009.5

“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式经济增长:从投资与强制性技术变迁角度的一种解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参加主要科研课题:

国家计委委托课题(1990):“国民经济动态分析及预警系统”,

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课题(2001):“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报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4):“中国生产力多元化结构及市场机制基本特征与“五统筹”经济关系、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崇文区委托课题(2005):“崇文区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6,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经济增长”

国家发改委课题(2007):“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2009):“北京市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重点和对策措施研究”

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2007投入产出表”应用课题研究(2010)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前期课题研究(2010)

获奖情况:

论文“经济研究的实证方法”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1年) 课题“国民经济动态分析及预警系统”(主要负责人)获国家计委重大成果奖(1991年),

教材“现代经济计划方法与模型”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撰稿人之一、1992年),

专著《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4年),

论文“论非均衡结构--试确立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条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4年),

论文“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与假设条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年),

论文““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 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年)。

社会兼职: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评审专家,云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等。

联系方式:

chzh8@vip.sina.com

方芳

主要职务

方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

教育背景

博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硕士(经济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

1987;

学士(经济学),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1985年。

主要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证券投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金融监管研究;企业投资方式和渠道研究。

主讲课程:金融监管学, 证券投资学, 中国证券市场宏观政策研究, 证券理论与实务,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承担课题

1.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竞争行为与绩效的实证分析;时间:2003年12月—2004年12月。

2.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比较与研究;时间:2004年4月—9月。

3.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研究;时间:2005年7月—2006年7月

4.欧盟保险监管研究;时间:2005年10月—2006年10月。

5.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10月。

6.中韩金融制度比较研究;时间:2007年1月—2008年1月

7.转型中的证券市场的历史视野研究;时间:2007年5月—2008年5月

8.新兴国家资本市场对成熟国家的依赖度研究;时间:2008年4月—2010年4月

9.亚洲研究中心项目,题目:韩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与中国金融创新研究;

时间:2008年9月—2010年9月

10.金融危机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的研究,时间:2009年4月—2011年4月

主要研究成果

1.2009年亚洲学术(亚洲研究中心):韩国金融自由化与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

2.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Supervision and it’s Implication , 管理科学与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2008年5月

3.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及路径选择,论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4月

4.创新下的金融风险与监管,论文,《中国金融》,2007年5月

5.Study on the results of listed companies M&A in China,ISTP,2007年5月

6.Comparing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and Korea’financial supervisory systems,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Korean Studies会议论文

7.Financial supervisory system reforms in Kore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China,ISTP,2007年5月

8.中小企业战略性融资困境与最优融资策略,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8月

9.从韩国实践看金融监管的局限性,论文,《中国金融》,2006年11月

10.韩国探索建立新的金融监管体制,论文,经济日报,2006年12月13日

11.韩国金融制度改革与启示,论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5月

1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比较,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4月

13.中国证券业集中度、规模与绩效的分析,论文,《金融研究》,2004年1月

14.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对绩效的影响,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4月

15.中国证券公司市场行为分析,论文,《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4月

16.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专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6月

简介

夏明,男,1970 年10 月出生,安徽芜湖人。

1992年于安徽大学经济管理系国民经济计划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安徽省芜湖县计划委员会从事经济计划工作。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师从我国投入产出专家刘起运教授开始研究生学习,分别于1997与2000 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教授。2001年起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2 至2004 年经教育部选拔赴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投入产出分析。在《统计研究》 等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了包括《 投入产出体系与经济结构变迁》 (中国经济出版社2 006 )在内的多部学术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昂惕夫和斯拉法体系下技术转变研究”。讲授的本科生课程包括:

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等,研究生课程包括:投入产出分析前沿专题、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等。

个人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论文:

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1期 技术转变与资本积累体制,《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转轨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2年第2期

二元经济理论的再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经济结构关系变化与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收录于《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投入产出特征价格体系及对我国价格结构变化的经验验证,收录于《 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2007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

著作

投入产出体系与经济结构变迁〔 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5 月

宏观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主编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5 月

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7 月

个人情况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红霞

出生时间:1976.2

2004年毕业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统计系,获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投入产出分析,数量经济学

主讲课程: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及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微观经济学 职称:副教授

二、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Hongxia Zhang,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Water Conservancy Invest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by AHP Metho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CI), 2009, vol. 23: 1-18.

张红霞,对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的改进与发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I),2008Vol. 28 (1), 90-94.

Hongxia Zhang & Xikang Chen, An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 on Education and Shortfall of Human Capital in China,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008 Vol. 20 (2):205-222.

Xikang Chen, Cuihong Yang & Hongxia Zhang, Net Backward Effec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vest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on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pplied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Vol. XIII ,571-584, 2005

张红霞,刘起运,我国高能耗产业地区间相对有效性及其影响,统计研究,2008.4, p50-55 刘起运,夏明,张红霞,基于投入产出技术分析我国能耗阶段性变动的原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7,p5-10

金乐琴,张红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No. 12

张红霞,陈锡康,用于人力资本分析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中国管理科学, 2004, Vol.12 No.5 P.97-101

刘秀丽,陈锡康,张红霞,李慧勇,水资源影子价格计算和预测模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2

(二)著作

张红霞,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

刘起运,夏明,张红霞,宏观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三、获奖:

200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姓名:胡乃武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导师

办公电话:01082500239

E-mail:hunw@ruc.edu.cn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管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来校时间:1955年9月

教育背景:

1955年9月-1959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计划系 国民经济计划专业 经济学学士

1959年9月-1963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 计划统计系 国际经济计划专业 经济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51年2月-1955年8月 山西省邮电管理局 主办科员

1963年8月-1971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 助教

1971年1月-1978年5月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助教

1973年3月-1975年8月 北京市高等学校三门政治课编书组副组长,兼政

治经济学教材编书组副组长

1978年5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 讲师

1983年6月-1985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 副教授、《经济理论

与经济管理》杂志副总编、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

1985年6月-1986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6月-1997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所长、教授、博士

生导师、第十届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委员

1997年1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

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委员、应用经济学分会主席,校教代会主席团副

主席

社会兼职:

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经济学组组长,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和几所科研院所的特邀研究员等。

重要荣誉称号与奖励:

(1)1986年,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四部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2)1989年,我参与制定的《1988-199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规划》,获第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3)1991年,获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4)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1992年,我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一书,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6)1993年,《面向社会需要,调整教学与科研方向》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7)1994年,我主编的《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选择》,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8)1996年,我主编的《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9)1997年,《努力培养政治合格,专业过硬适应时代需要的经济人才》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0)2003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11)2007年,荣获第四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

(12)2009年4月,被评聘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

主要论文:

1977年以来,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新华文摘》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代表作有:

1.《按劳分配绝不会产生资产阶级》,胡乃武,《光明日报》理论版,1977年11月21日;

2.《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较快运用探讨》,胡乃武,《中国经济问题》,1978年第4期;

3.《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是我国经济管理改革的基本途径》,胡乃武、刘成瑞、余广华,《经济研究》1979年第7期;

4.《马克思的外延与内含扩大再生产理论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乃武,载《<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5.《论适度积累率》,胡乃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1年第2期;

6.《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初探》,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7.《Dispariti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in China》,胡乃武、韦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6年第4期;

8.《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的关系》,胡乃武、张海峰,《新华文摘》,2001年第7期。

著作:

1977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包括撰写和主编的)30余本,其中,主要有:

1.《胡乃武选集》,胡乃武,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出版;

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胡乃武、陈德华等,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1982年再版)、

3.《经济杠杆导论》,胡乃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

4.《模式·运行·调控》,吴树青、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5.《现实的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6.《经营管理大系·基础经济知识卷》,胡乃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7.《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8.《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全书》(理论篇),卫兴华、胡乃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9.《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选择》,胡乃武、杨瑞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10.《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胡乃武、杨瑞龙,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出版;

11.《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问题研究》,吴树青、胡乃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关系研究》,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教材:

1.《计划经济学》,李震中主编,胡乃武除撰稿四章,还修改、统纂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1985年再版;

2.《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胡乃武、金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3.《国民经济管理学》,胡乃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课程信息:

在教学方面,为国民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进修生以及全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国民经济管理学》、《经济杠杆导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和《博士研究生主文献》等课程。此外,我还连续多年为中央党校举办的全国省市计委主任研究班、全国省市统计局长研究班以及中央部委举办的培训班讲授《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课,为解放军总政、总参、总后、二炮和北京军区的师军级干部学习班讲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还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讲学。

重要课题:

1. 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发展变化及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2005年-2008年

2. 主持“七五”时期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与经济杠杆综合运用问题研究》,最终成果被评为“全国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并以“成果要报”形式上报中央领导。

3. 主持教育部博士点重点项目《经济杠杆综合运用问题研究》,1986年-1990年

4. 主持教育部博士点重点项目主持《中国经济政策体系研究》,1988年-1993年

5.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研究》,1994年-1998年

6.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民经济管理学》,2005年

7. 主持修订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民经济管理学》(2007年版),2009年

8. 主持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关系研究》,2008年

9. 主持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分析》,2001年

10. 主持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格局的综合研究》,2000年

11. 主持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委托研究项目《关于北京等五城市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研究》,2008年

12. 主持深圳综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委托研究项目《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限度研究》,2009年

海外讲学经历:

(1)1991年6月,在莫斯科参加由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中苏关于社会稳定问题的国家研讨会;

(2)1994年9月,受日本外务省邀请考察国有铁路民营化问题;

(3)1996年5月,参加由朝鲜劳动党主体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中朝关于社会科学的研讨会;

(4)2003年11月,赴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八所高等院校进行关于教育问题的交流与考察;

姓名 邹正方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教学科研工作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班在职学习,2000年7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学习,1988年7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学习,1988年7月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8年10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曾到日本京都大学进行短期学术访问。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委派,到美国麻省大学Lowell分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留校后,即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工作,在该所合并到经济学院后,一直在该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属于国管系宏观经济教研室教师。

主要学术成果:

论中国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2000年6月获得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快讯,1999年第4期(1999.5.6) 外贸电子商务:中国政府的角色定位,国际商报,2000年10月29日。

“千年回合”:焦点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5期(9月28日出版)。 试论食品安全控制体制的基本框架,食品科学,2004年第11期(11月15日)。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Food Safety Control System,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2005年第3卷第4期。

从2004年利用外资增幅下降看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取向,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7期。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2月16日出版)。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年第4期。

TRADE FACILITATION IN CHINA: PROGRESS AND EVALUATION OF COSTS,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Science,2008第3卷第2期。

经济适用房:谁来为你把脉? 红旗画刊,2003年第1期(1月7日出版)。 解读温总理的“一二三四”,领导之友,2003年第3期,2003年5月15日。 廉价销售成霸业,中国区域经济,2004年11-12月刊。

独著: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6月。

世界各国税收制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5月,ISBN 7-5000-5581-1。?? 开放条件下的数量限制贸易政策,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ISBN 7-105-05115-9/F·131。

跨国公司在中国:赢家和输家(翻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6月,ISBN 7-5011-4856-2/F·705。。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ISBN 7-5058-0988-1。

参与编著: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杨瑞龙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ISBN 978--7-300-08608-8。

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李京文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ISBN 7-205-04169-4/F·887。

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胡乃武,杨瑞龙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12月,ISBN 7-81032-737-2。 (1996年12月获得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现代财政制度通论(魏杰,于同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ISBN 7-04-006217-8。

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系(吴佩钧,范恒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ISBN 7-307-01999-X。

主要社会职务:

民建会员。现任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北京市国税局特约监督员,中央统战部六局特约信息员。

联系电话: 82500288

Email: f433128@gmail.com

简 历

姓 名

黄 隽,女,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学位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本科毕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毕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

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访问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金融学、商业银行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学术作品

《试论利率机制的调节过程及其实质》,《改革》,1991年第5期

《商业银行概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4月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 《“胡同游”成长分析》,《旅游学刊》,2005年第1期

《韩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实证分析》,《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3期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基于韩国、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的比较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4期

《银行竞争与银行数量的关系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商业银行竞争、效率及其关系研究--以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本文2008年5月被《新华文摘》转载

《商业银行:竞争、效率及其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经济问题丛书,2008年3月

《防范金融风险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设计》,《江汉论坛》,2008年第5期 《中国银行业稳定、效率及其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宜估计过重—基于2000-2007年美国大银行的财务数据》,《经济纵横》,2008年第7期,本文被200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全文转载

《韩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

《台湾银行业稳定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杠杆化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经济纵横》,2009年第6期, 本文被2009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理论版)全文转载

《对美国商业银行规模的反思》,《经济纵横》,2010年第4期

主持课题

200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货币创造机制研究》,批准号2003XJ053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防范金融风险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设计》,批准号08BJY148

2008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地区)银行业稳定的研究》,批准号亚研字2008005

201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银行业的稳定:宏观环境和微观安排》,批准号10XNJ014。

获奖情况

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成人高等学院优秀教学奖

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银事达奖教金二等奖

1997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参与专著《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反通货紧缩的政策选择》获北京市第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8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9年获第四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2010年获第十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讲授课程

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美国商业银行研究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huangjuan@ruc.edu.cn

《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经济学家》2009年第3期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 2009年第1期

《美国的新式产业政策:诠释与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5期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30年变迁及成效》,《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

“The FDI of China-Korea Economic Relationship” (The Hanyang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Vol.XXIX, No.1, 2008)

《“十五”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及转型的思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Transition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ealit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No.3, 2007

《1995年以来美国劳动生产率加速增长的原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8期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度构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度创新》,专著,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9月

“The Institutional Scaffol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s Approach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No.1,2006) 《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的亮点》《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分析》(与张红霞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12期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第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演变:全球视角》,《学术研究》2004年第11期

《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2期

《国民经济管理案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十一五”计划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科技与管理》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中国》2004年第1期

《中国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行动》,《林业经济》2002年第8 期

《美国新经济衰退启示录》,《经济动态》2002年第3期

《政府干预:西方理论的演进》,《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

《扩大内需:财政政策何以“四两拨千斤”》,《经济动态》2000年第9期

《“十五”及21世纪初中国发展战略的新取向》,《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杨万东

杨万东:男,汉族,1962年9月生,1980年考入四川大学经济系,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的学士(1984)、硕士(1987)和博士学位(2006)。1987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1994年9月起担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现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编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授课和论文指导教师,经济学博士。社会兼职: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副会长、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河北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开设课程

专业为国民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及专长是虚拟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已开设课程:“中国金融市场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设计与写作”。

二、科研课题经历

1.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科技体制改革”课题(1988)

2.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课题“不发达地区深化农村改革研究”课题(1990——1991)

3.贵州省社科院“贵州农村改革”课题(1990)

4.国务院研究室“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课题(1993—1994)

5.贵州省社科院课题“兴义市小康建设研究”(2004)

6.贵州省社科院课题“镇远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4)

三、主要学术成果

[1] 《旅游企业管理教程》(教材),参与写作,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

[2]《经济中心运行轨迹的透视》(专著),撰写荷兰的兴盛与没落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3]《我国现阶段股份制的培养与成长》(第一作者,合写),获《光明日报》等单位主办的“全国股份制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收入论文集《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4]《股份制:企业制度改革的理想选择》(第一作者,合写),《中国统计信息报》,1988年6月17日。

[5]《物资体制改革的困难和对策》,《中国物资》,1988年第3期。

[6]《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与经济》(教材),撰写农村改革、所有制及按劳分配部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7]《论自主选择与公平选择》〉(第一作者,合写),《四川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

[8]《论政府推动下的物资合同交易》(第二作者,合写),该文获“改革十年:中青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年第5期。

[9]《中国改革之研究》(专著),农村改革部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

[10]《城乡协调:严峻的现实与现实的选择》〉(第一作者,合写),《经济体制改革》,1991年第5期。

[11]《对商品经济的重新认识讨论述要》,《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91年。

[12]《赶超的基石—中国不发达地区深化农村改革研究》(专著,国家“七五”社科基金项目),城乡关系部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13]《1992年市场经济问题讨论述要》,《经济研究资料》,1993年第1期。

[14]《近年来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3年第2期。

[15]《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专著,国务院研究室课题),基本理论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

[16]《中国国有企业效率机制的建立》,《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第10期。该文为提交“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并被收入论文集《中日管理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

[17]《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年第6期。

[18]《中国经济中的信用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2年第1期。

[19]《我国私募基金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

[20]]《物流:第三利润源泉——与丁俊发先生对话》,《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7期。

[21]《信任、信誉与信用治理——与李善民等教授对话》,《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

[22]《关于跨越式发展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期。

[23]《WTO打开中国期市发展之门——与田源先生对话》,《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2期。

[24]《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进展报告》(第一辑),与黄泰岩共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25]《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道路——与江小涓研究员对话》,《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期。

[26]《虚拟经济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3年第9期。 {27}《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第一辑),主编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8]《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一辑),主编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9]《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财经论丛》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

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4期。

[30]《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2辑),主编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31]《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第2辑),主编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29万字。

[32]《我国外汇储备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10期。

[33]《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3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5期。

[35]《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理论与当代》,2006年第6期。

[36]《产业经济管理》(教材),与蒋选等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7]《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38]《中国民营经济蓝皮书2007》(理论综述部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

[39]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所有制的变革》,《中国信息报》,2008年8月18日。

[40]《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理论视野》,2008年11期。

[41]《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经济学卷),承担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改革理论的演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42]《强化人民币国际地位正当时》,《中国经济评论》,2008年12期。

[43]《美国经济体的内在缺陷》,《中国经济评论》,2008年12期。

[44]《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及其纠偏》,《理论视野》,2009年第3期。

[45]《美元会崩溃吗?》(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09年5月。

[46]《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六辑,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部分,合写,第二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47]《解读“中国之谜”》(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09年6月。

[48]《金融问题的历史性视角》(合作,第一作者),《IT经理世界》,2009年7月(第14期)。

[49]《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大企业模式》(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09年8期。

[50]《房价:涨还是跌?》(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09年第9期。

[51]《金融的逻辑》,《IT经理世界》,2009年10月(第21期)。

[52]《低碳经济:回归和谐的必然选择》(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09年第10期。

[53]《选择与崛起:中国模式新挑战》(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09年第11期。

[54]《中国教育批判》(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09年12期。

[55]《区域超主权货币值得关注》,《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12月1日。

[56] 《低碳经济:经济结构的再调整》,《理论视野》,2010年第2期。

[57] 《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变迁》(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10年2期。

[58] 《金融海啸后全球金融版图的变化》,《经济学家》,2010年第2期,2010

年3月21日《上海社会科学报》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59] 《内生增长的解构分析》,《理论视野》,2010年第4期。

[60] 《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10年第4期。

[61] 《美元为什么走强?》(合作,第一作者),《新华航空》,2010年第5期。

[6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土派”与“海外派”的对话》(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五、对外学术交流

本专业十分重视与国内外教育界、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多位教授担任着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全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价格协会等全国性经济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是多个全国性学会的理事长单位,与国内同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本系现职教师中,有10位教师曾在西欧、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长期进修和学习,先后有1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本系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六、主要课程

(一)博士课程

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2. 外国语

3.计量经济分析

4.经济中的优化方法

5.统计模型及应用

6.国民经济方法研究

7.专题国民经济理论研究专题

(二)硕士课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2. 第一外国语

3. 计量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

4. 中国宏观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5. 西方经济学

6. 财政经济学

7. 货币银行学

8. 国际经济学

9. 宏观经济管理

10. 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与模型

11. 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

12.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13. 社会发展与政策

14.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

15. 政府管理行为分析

16. 外国宏观经济管理

17. 投入产出分析前沿专题

18. 金融监管学

19. 国民经济统计分析

20.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研究

七、学生毕业去向

由于本学科学生培养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要求,近几年以来学生就业率一直偏高,毕业去向广阔而多样。2000年以来,每届本科生一次性签约率均在70%以上,另有20%%以上的学生考研或出国深造;每届硕士生一次签约率均在90%以上,另有10%左右的学生选择读博或出国深造。学生毕业去向中,约有30%的学生选择去政府机构,40%的学生选择去银行金融机构,20%的学生选择去中外企事业单位。

国民经济学专业 复旦和上财

2009-3-3 10:38

提问者:liwei937

| 悬赏分:20 | 浏览次数:1040次

我是一名07年毕业的工科毕业生,但一直对经济,证券,投资之类的非常感兴趣,就想在09年考经济学的研究生,不知道复旦和上财两个学校在国民经济学这个专业方上有什么区别,特向经济学专业的朋友请教(当然,是这两个学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更好),并希望能有一些专业复习方面的建议

问题补充:

我是帮碰有问的。一般当然觉得复旦优势明显,但他是跨专业,怕至少5本书的专业课看不来,所以老是摇摆来摇摆去

2009-3-14 21:54

满意回答

经济、证券、投资……这个好像差得非常远啊……

国民经济学比较偏宏观的,证券是微观金融的……还是想清楚具体喜欢啥吧:) 如果以后要去券商,肯定是考金融专业比较好

如果是做经济学学术研究,或者去政府、研究所、机构等,那么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都不错~

复旦比较偏理论,财大比较偏实务。具体哪个好哪个不好,看个人的~

不过总的来说,从就业时简历筛选阶段来说,还是复旦的通过率比较高吧,因为有些公司是不招复旦、交大以外的学生的……

当然,财大的也不会差~

考上海的经济学研究生,不知道上财,复旦,上交哪个学校经济学专业比较好考呢?

2011-4-24 11:52

提问者:灰梦萧萧

| 悬赏分:30 | 浏览次数:1222次

如果不是这三个学校,另外哪个学校的金融比较好? 比如上外,同济,华东师大,对外贸等 这些学校。特别是就业情况。大家觉得我是应该报上面三个一流经济学校的比较差一点的经济学和下面一些不是很好学校的 金融学研究生 就业哪个好?

2011-5-5 20:14

满意回答

还是上外吧。上外比较NB些,就业也不错。

|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firefly1717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 三级采纳率:25%

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职业前景观察

来源: 跨考网 | 2008-8-01 | 浏览次数: 2176次 | 考研网 【进入论坛】 【在线咨询】 跨考王道辅导 押题一对一 考研精英计划 魔鬼集训营 专业课程资料

从整体上看,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就业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毕业后,更多的是从事研究性工作,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的经济学硕士生,刚出校门拿到年薪10万以上者,不在少数。

就业状况

近年来,大家平素能看到众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在闪光灯下意气风发,但是根据统计,2003年广东省经济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在50%以下,而该省各专业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了75%。可见经济学专业本科就业并不理想。原因是两方面的。首先,经济学人才的需求

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等;其次,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面广,而实用技能不专,研究深度不够。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不能说非常理想,但要找到工作也并非难事。就业薪酬水平高的不是很多。

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经济学门类的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此职位各个行业中都有,但一般只有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市场营销人员

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而这个职位对专业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一些跨国公司的销售培训生中常能见到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当然,这个岗位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4)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该类专业知名人士

陈天桥: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任盛大网络董事长兼总裁,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互动娱乐业第一人"。

陈天桥在复旦大学求学时就曾被评为上海市当年唯一的“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2002年末,陈天桥因其在产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先后当选为"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2002中国经济贡献年度封面人物”等。陈天桥现任中国游戏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会长、上海游戏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信息服务业协会副理事长、共青团中央第十五届候补中央委员。

陈天桥创办盛大网络,在他的带领下,三年多来盛大网络已发展成为一个员工近七百人、资产规模数亿元的集互动娱乐产品开发、运营、销售为一体,涉足周边产品、出版物,形成立体化品牌经营平台的大型集团化企业。盛大网络在网络游戏领域已经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目前其自主研发、代理运营产品的累计注册用户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次,同时在线人数超过百万人,月平均销售额数千万元,在中国拥有6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收益额位居前列的网络游戏企业,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三大网络游戏企业之一。 证大集团戴志康: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专业;本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主要公司:证大集团(www.aIhUaU.com) 公司总部:上海 上市情况:香港-0755上海世纪(2003年3月) 主要行业:上海、杭州房地产,金融 财富:15亿元

戴志康出生于江苏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中六个孩子中排行第四。1981年,戴志康到北京求学,七年后研究生毕业,分别在中信实业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工作。戴志康在1990年到海南创业,并在两年后创办了国内最早的基金公司。1993年股市雪崩,戴志康负债累累,但在市场复苏后,戴志康又重整旗鼓,1998年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开发方面同时获胜。证大成立了一个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并收购了一个香港上市公司,今年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有艺术特色的五星级酒店。

就业前景观察

经济学门类里包括多个二级学科,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文都教育针对经济学硕士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与抽样,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 、咨询行业、证券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尤其是其中的研究与分析、咨询性部门,当然也有自主创业者,或者在其他行业从业的。

金融系统主要是银行、证券、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公司,从事的岗位主要是研究、分析类的。

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凯捷、科尔尼、摩立特、德勤、博思、普华永道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和君创业、新华信、远卓、汉普、华夏基石、佐佑等。

证券业主要是各类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天一证券、原证券、联合证券、上海证券、北京证券、昆仑证券、西南证券、天同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中银国际、西部证券、国海证券等。

媒体也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一般而言,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可资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比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工商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

其他诸如一些研究所、政府部门分布了一些上述专业毕业的硕士

考研国民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来源:考研1号网 2011-04-27 09:31:02 编辑:lijing 浏览次数:364 网友评论 0 条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收藏到网摘:

转播至

: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赵如林等.市场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这个观点突破了将国民经济局限于国家各经济部门的构成总称的限制,在内涵上大大扩展社会经济活动的领域,包括了经济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经济层次即: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各层次;经济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通讯、文化、教育、科研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经济地区即: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区域和国际性区域,较为全面而翔实地阐述了国民经济涵盖的内容。

由此,我们来看国民经济的定义,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顾海兵.关于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

[J].经济学动态,2005.4)

我国大学现在所讲的国民经济学,一般是经济学科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所属的研究生专业。

目前,国内拥有这个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辽宁大学。

所以说国民经济学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2010-9-8 09:12

提问者:★高人★

| 浏览次数:6668次

主要学什么,我是指研究生阶段

2010-9-10 20:05

满意回答

研究生,你是指博士还是硕士阶段?我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生,偏向地理学方向,读研期间主要学习了经济学,区域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地理学,东北经济研究等等,总体来说学的东西很多!

就业来说吧,我现在在银行工作,应该不是偏地理的区域经济对口的就业!好的学校的偏地理学的区域经济学硕士、博士,可以去规划院所,还有规划公司,比如做旅游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景观规划等!也可以进咨询公司做区域政策研究!

当然,偏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学,我不是很了解,不过总觉得那边没有什么特色,因为和别的经济学没有多少差异!主要以数理模型研究为主,实在是不敢恭维!当然,好的学校除外!

深圳大学金融专研究生和区域经济学就业状况,就业方面有什么不同??谢谢,想考深大金融专业呢。

2011-4-20 13:08

提问者:哐哐小鹏子

| 浏览次数:1447次

2011-4-23 19:05

满意回答

金融的就业肯定比区经好,但实际差别也不太大,毕竟都是属于应用经济学门类的,一般的也就是进银行或证券公司吧。但金融的考试难度要比区经大多了,竞争也激烈多了,望好好权衡。

追问

恩 我想考深圳大学呢 深大的金融比区域经济学分高好多 听老师说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就业程度没法比 而金融又那么热 所以很纠结 呵呵 问一下 你是学金融的吗?、

回答

我是学会计学的,金融专业相当难考,而深大近几年是相当的火,当然了你分数考高点啥都不怕了,我考的专业今年400分以上的24个,我考了413,虽是跨专业的还是顺利录取了,所以初试最好考得高高的。就业嘛,个人能力是最关键的,不见得考上了金融就高枕无忧了,企业招聘的时候很少直接说招金融专业的,一般都是说经济类的

区域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2010-7-13 13:28:25 作者:区域经济学专业 来源:就业前景 标签:专业介绍

文章正文2011年我校招生简章进入我校招办页面

区域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 长春工大(http://www.aIhUaU.com)

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和借助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了解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

系统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熟悉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研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或在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区域经济学专业发展前景:

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区域经济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适合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规划部门、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好不好啊??就业方向有哪些啊??求指点啊

2011-9-24 00:06

提问者:青争小五 | 浏览次数:339次

工商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院的国民经济学的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什么不同吗??哎,求指导

2011-9-27 19:35

满意回答

财大的区域经济学就业不是很好,考公务员的居多。。

国民经济学不同的院方向不一样,金融学院的要好点,但是实际录取分数很高,工管学院的也凑合吧,不过分数不是很高哦~

追问

同学 再问下你哈,工商管理学院的产业经济学好不好啊??就业怎么样啊

回答

嗯,听说还行吧,和金融学院的投资学开的课程差不多,~就业就不用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

标签:研究生 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回答:1 浏览:344 提问时间:2012-02-01 12:34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7722股票知识网

[学长

]

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宏观政策特别是优惠政策在不同省域的非均衡实施,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敏锐地认识到,我国区域利益格局和区域利益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为了系统地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逐步西移的需要,结合我校地处欠发达的西北地区的实际,兰州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87年,在相关硕士专业中增设了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并连续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5年,专文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呈报《关于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增设区域经济学为二级学科的论证报告》,获得肯定和批准,并在国内首家申请到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较大幅度地招收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区域经济学学科独立地位的确立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研究生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正式将区域经济学增列为二级学科,兰州大学也同时获得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同年被评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

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以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为基础,申请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并获得批准。

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

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以来,学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十五”期间,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学科发展上,注重凝炼学科方向

五年来,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科点坚持“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学科”的发展思路,瞄准国家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方略的调整和变化,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立足于学科优势和学科发展趋势,遵循“特、独、需”的原则,注意选择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特有、独有、需要的研究方向进行培育和扶持,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凝炼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①基于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特别是区域利益关系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背景这一认识,我们开设了“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方向,把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置于中国体制变迁的大背景之中加以考察,着重研究区域利益关系。围绕这一方向,我们基于利益分化的实际,研究了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并从体制转轨、资源禀赋、技术变迁、创新能力、社会发育程度、观念文化等视角进行解释;研究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表达;研究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确保中国政治稳定、民族整合、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涵义及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对策。

②基于兰州大学地处西北和西北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这一事实,结合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我们开设了“西北民族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把西北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社会进步融为一体进行研究,努力探索西北民族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③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和前景,但总体上看,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确保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我们设立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研究方向,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探寻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为了把握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内在机理,更加科学地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我们从应用经济学具有实验性和量化性特征的发展趋势出发,注重与数量经济学的学科交叉与整合,开设了“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比较分析”这一研究方向,通过不同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运用因素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分离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⑤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确保中国生态安全的首要任务。鉴于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战略高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十五”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大重点之一,通过“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的建设,于2005年开设了“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研究”这一特色方向,初步构建了发展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力求把“生态发展”理念运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之中,寻求区域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新途径。

2.在队伍建设上,注重汇聚学科人才

兰州大学自1909年创建以来,在西北这块最需要教育润泽的黄土地上生存、拼搏和发展了近百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最为偏远的院校。学科之间的竞争最终都体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一流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兰州大学经济学科人才流失严重。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汇聚学科人才,创建一流学科,成为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建设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科点确立“引进优秀人才,稳定现有人才和自主培养人才”的队伍建设思路,并立足于“稳定现有人才,自主培养人才”为主,不断壮大研究队伍。五年来,兰州大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改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发展条件,为区域经济学科点汇聚了一批学

科人才。目前,本学科点有正高职人员15人,副高职人员 19人,中职人员15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引进留学归国博士学位者1人。在条件相对艰苦、待遇相对较低的大西北,围绕学科发展形成了一个以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队伍。

3.在学术研究上,注重聚焦前沿问题

长期以来,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研究既重视理论阐述和理论创新,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贡献;更重视对策研究和政策咨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最近五年,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科点紧密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就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十一五”规划时期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问题、西部地区“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西部地区贫困与反贫困问题、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后继保障力问题、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西部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青藏高原特色经济和草原保护问题、水资源管理问题、生态经济耦合系统问题、循环经济模式及实施问题、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启动民间投资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等展开研究,发表了研究论文712篇,其中,在学术刊物上发展650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62篇;出版了研究专著23部;提交了研究报告42部,被国务院、部委及省级人民政府批示采纳并转化为政策的建议书13件,这些政策建议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塑造创新能力

为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本学科点在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的设计上,注重塑造创新能力。

2001-2005年期间,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20人,在校硕士生117人。已毕业博士研究生27人,在校博士生42人。在培养过程中,本学科点根据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际需要,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实行以科学研究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实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在项目设计和项目研究中,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用, 通过产学研合作、国内外合作、跨学科合作,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资源 ,开放式培养创新性人才。一部分毕业博士生在国内知名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为所在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

5.在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上,注重建好示范基地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学专业目前就业方向_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学,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在试验(点)过程中累积资料(数据)、连续跟踪修正。从学科发展规律上看,研究基地建设是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为了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成果转化,五年来,本学科点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学的应用功能,积极探索重点学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机制和途径,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互动,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示范基地。其中,在武威市建立了凉州循环经济研究基地,在张掖市建立了民乐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研究基地,在陇南市建立了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研究基地。这些研究基地的建设,为区域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广搭建了基础平台。

凉州循环经济研究基地的建设,对特定生态环境与资源约束下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使我们站在了国内循环经济研究方面的前列。该研究基地为武威市食品工业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促进了武威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使武威市被确立为五个国家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市之

一。凉州循环经济研究基地的建设,不仅促进了本学科在循环经济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而且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民乐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研究基地针对当地分层明显的生态系统,着眼于当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不同类型与特征,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调适入手,将生态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在多类型生态——经济耦合优化系统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一研究,带有鲜明的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的特征,并尝试设计了多项工程性治理方案。目前,当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已经得到了明显扭转,建立在生态——经济耦合优化基础上的多种特色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物种非常丰富,栖息着包括大熊猫在内的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生态战略地位非常显著。本学科点建立的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研究基地,目前已经成为本学科点相关教学、科研的

重要依托。在生态价值估算、移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已经有博士生、硕士生约30人次先后到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以上三大基地建设,在国内应用研究中具有创新性,是“十五”时期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亮点。它代表了学科研究的交叉性,符合应用经济研究的特点与规律,对推进学术创新、增强对策建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大有裨益。四大研究基地已经得到了国内众多同行特别是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有500多人次前来参观并听取经验介绍,在国内学术界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高校区域经济学科点负责人表示,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研究基地的建设对于加强其他高校同类学科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及就业情况介绍

(2011-11-01 14:17:57)

转载▼

标签: 分类: 我的区域经济学

杂谈

了解我的专业——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及就业情况介绍

1区域经济学的就业状况

当前,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还比较理想,就业面宽,市场需求大,前景很让人看好。从就业渠道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行政部门,也就是考公务员,现在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地方公务员招生,都有一些部门直接针对我们专业毕业生招考,如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以及各省市规划局等等。从区域经济学专业背景和理论演承来看,毕业生进入行政机构,尤其是以上一些部门比较对口,专业知识发挥空间大。近些年公务员考试竞争强度白热化,难度越来越大,考上的机率在逐渐减小,不过,在一些专门针对部分专业的岗位竞争稍微弱一些,专业门槛的限制会过滤掉一些竞争者,尤其是靠关系和背景的竞争对手。另外,由于区域经济学所开课程和所涉及的领域涉及面广,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以及制度、法律等都会涉猎,且写作锻炼的机会也多,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所以对于考公务员天生有一定的优势。

二是事业单位,包括高校、各地方党校、国家及地方社科研究所等。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国家对于区域经济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地方政府将发展地方经济作为头等重要大事。从八十年代实施的“沿海发展战略”,到“西部大开发”,

再到近些年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计划”,无不显示着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成绩斐然,不过同时区域问题也在逐渐增多,如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促进广大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解决陷入衰退乃至于萧条的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问题、解决部分膨胀城市出现的拥挤与阻塞问题、防止没有受到区域战略关注的中部地区的地位下滑问题、协调地区间矛盾防止重复建设、原料大战与市场封锁等等,如许之多的区域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随着中国区域管理机构合理设置、区域管理的模式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会需要多少中国区域经济研究者?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综合实力的争强,以及科研能力进步,世界经济学研究重心会向中国大陆倾斜,这是一个需要经济学人才和巨人的时代,也是造就经济学人才和巨人的时代。

三是企业。对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还是企业。我国的区域经济学学科最初是从经济地理学和产业布局学演化而来的,受苏联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严重,是近些年才逐渐回归主流经济学,进入市场经济分析框架。在西方国家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像我们国内如此细分,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如外资企业在国内招聘职员他们只是标明是学要经济学,在他们看来经济学各二级学科的学习背景是一样的,进入企业后的发展看的是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但是从整体来说,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学门类内就业状况只能算作一般,这是有专业性质和专业方向等的原因。我们学校区域经济学就业在国内同学科是比较好的,这和我们的学科定位关系很大。我们学科点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具性学科数量统计分析和计算机的应用,而这两项技术在当前企业中应用也比较广泛。

关于这个就业渠道,其相关企业主要有房地产公司、移动电话公司和银行等一些大型单位。相对而言,比较对口的部门是这些公司的市场分析和开发策划部部门,比如房地产公司要进行一项新的地产开发投标,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项目选址,也就是区域经济学里的区位选择问题,这就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分析一些区域内潜在顾客数量、购买能力、需求偏好等等,而这些都是和人口以及区域经济相关的;然后就是做一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在这里就不仅需要宏观眼光还要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项目拿下后还要确定楼盘的建筑规模和高度,这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在这整个过程中都有我们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而分析方法和技术就是我们所学的数量统计知识,以及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银行和移动公司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以上谈的或者只是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我们不能不说就业是毕业生个人的问题,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校只能给你一个平台,给你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个人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我们利用好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竞争优势。

2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方向选择

区域经济学就业面比较广,这也就决定了,入学这个学科点之后学生需要做自己的选择,需要给自己找个发展方向,给自己的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定位。既然已经就读了硕士研究生想必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策划,但是在其下面应该有个更细的分化。这也是管理学所讲的目标分化理论,即只有把你的目标一步步细

化了才有意义,你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目标才有可能对你形成动力。我们进入大学其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这个在校外也可以学到,并且当前知识更新如此之快,学校里的知识往往是有时间差的。大学最终目的是为我们培养一种能力,如果具体到我们研究生,就是培养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第一项之外,我们和本科生的学习目的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们研究生出去之后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如果不比本科生强,不能给单位或者企业带来高效益,他们怎么会支付给我们高薪酬?这是我们都要思考得问题。这个问题,曾经一个本科生向他的老总提出来了,老总说,之所以给研究生高工资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比本科强,并且他们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就如前面对就业渠道所做的分类,不同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等来做个选择。比如,如果是要进高校作老师那么你的学术要做好,这里首先要作的也是选择方向,选择哪一个领域去深入研究,研究有连贯性和继承性才好深入。有些学生毕业一心要进企业,那么你就要问自己想进怎么样的企业,是房地产公司还是银行,要进房地产公司,你就需要早做准备,多关心房市行情,平时的学术研究也往这方面涉猎,这样一年到两年的积累,你就可以比别人对这个领域有更深等多的了解和认识,所谓的专家也不过是如此积累来的。在找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有的放矢的去选择企业选择简历投放,进入面试环节你才会更有自信。有人会问为什么选择进企业的也要把学术做好也要好好写论文?写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体现你的思考能力、你的文笔以及你的知识积累。不仅是以后做研究需要,就是进入企业也是需要,我们这个专业进入企业往往是要做市场分析投资分析等等,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有很多应用机会。

科研能力之外,其他几种能力也是很重要。如社交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就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找工作期间更为明显。现在找工作,谈得更多好像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谈何容易。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把社交能力作为综合能力重要方面。社交能力一般是在读本科期间成型,但是在读研期间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多去锻炼,多在同学面前做公开发言,进入班委或者学生社团也是很好的锻炼平台。一有机会就去锻炼自己,这不是展示,而是能力培养。社交能力是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都需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你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读研期间是需要一些具体的方向选择的这个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和导师的交流来确定。选择方向如同去排队,回过头来发现排错了队伍,然后再去找方向再去排另一条长队,不管如何积极和努力都是晚的了。一步慢,步步慢。

经济学专业排名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经济学专业排名

一,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排名 校名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3 中央财经大学 A

4 浙江大学 A

5 上海财经大学 A

6 厦门大学 A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8 辽宁大学 B

9 复旦大学 B

10 南开大学 B

11 东北财经大学 B

12 暨南大学 B

13 山东大学 B

14 西北大学 B

15 西南财经大学 B

二、区域经济学专业

区域经济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南开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兰州大学

4 上海财经大学

5 东北师范大学

6 厦门大学

7 北京大学

8 复旦大学

9 暨南大学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吉林大学

12 东北财经大学

13 河南大学

14 中央财经大学

15 西南财经大学

三、财政学专业

财政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厦门大学

2 上海财经大学

3 中国人民大学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东北财经大学

6 中央财经大学

7 西南财经大学

8 武汉大学

9 北京大学

10 复旦大学

11 南开大学

四、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厦门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上海财经大学

4 浙江工商大学

5 天津财经大学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7 北京大学

8 复旦大学

9 南开大学

10 东北财经大学

五、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复旦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开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厦门大学

6 上海财经大学

7 西南财经大学

8 武汉大学

9 苏州大学

10 暨南大学

11 东北财经大学

12 中央财经大学

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 南京大学

15 湖南大学

六、产业经济学专业

产业经济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复旦大学

2 山东大学

3 中国人民大学

4 上海财经大学

5 北京交通大学

6 江西财经大学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西南财经大学

9 暨南大学

10 东北财经大学

11 厦门大学

12 北京大学

13 南开大学

1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5 武汉理工大学

16 中央财经大学

七、国际贸易学专业

国际贸易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 浙江大学

3 湖南大学

4 上海财经大学

5 南开大学

6 中国人民大学

7 东北财经大学

8 武汉大学

9 厦门大学

10 北京大学

11 复旦大学

12 暨南大学

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 西南财经大学

15 中央财经大学

八、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中国人民大学

2 浙江大学

3 上海财经大学

4 厦门大学

5 北京大学

6 复旦大学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 南开大学

9 暨南大学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东北财经大学

12 中央财经大学

13 西南财经大学

九、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清华大学

2 吉林大学

3 华中科技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华侨大学

6 东北财经大学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 上海财经大学

9 厦门大学

10 北京大学

11 复旦大学

12 南开大学

13 暨南大学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5 中央财经大学

16 西南财经大学

下面是有关经济学专业一些参考资料。

国内【经济学】顶尖的八所大学:

北京大学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身兼中国最高学府与国家教育部的双重职能。北京大学的理论经济学方向: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是北大经济学学科出色学科。此外,北大设有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等一批顶尖的理论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方向:譬如金融学、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在全国属顶尖水平,有黄达、陈共等一批知名教授坐镇人大。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系列学校有百余年历史。南开大学的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财政学等等在国内出类拔萃,名列国内经济学学科前列。其中国际金融的实力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人大同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金融学联考国际金融部分的出题学校。南开大学的国际金融和保险学水平还是排名全国第一。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其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经济学学科在国内外名列前茅。其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又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王牌专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的学生为我国"四化"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复旦大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高等著名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厦门大学经济学开办较早,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全国的地位都很高,财政学、统计学研究水平全国排名第一,金融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海龟”派教授较多,也因此为奠定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的地位。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创始于191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财经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高水平的专业财经院校,发展速度很快,“海龟”派很大部分在该校执教。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设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方向)、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政治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成为南京大学“985工程”二期品牌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浙江大学经济学学科主要设有经济学系、财政学系、金融学、 国际经济学等,其中国际贸易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2010年经济学专业院校排名纵览:

一、经济学一级学科最新排行:

理论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武汉大学,4南开大学,5厦门大学,6复旦大学,7东北财经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辽宁大学,2上海财经大学,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西北大学,5浙江大学,6吉林大学,7中山大学,8西南财经大学,9北京师范大学,10南京大学,11云南大学,12四川大学,13清华大学1,4华中科技大学,15福建师范大学,16湖南大学,17江西财经大学,18河南大学,19山东大学,20新疆大学,21河北大学,22青岛大学

应用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2厦门大学,3中央财经大学,4南开大学,5上海财经大学,6东北财经大学,7西南财经大学,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暨南大学,10复旦大学,11西安交通大学,12辽宁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武汉大学,3湖南大学,4吉林大学,5浙江大学,6天津财经大学,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南京大学,9江西财经大学,1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1山东大学,12中山大学,13清华大学,14华中科技大学,15山西财经大学,16重庆大学,17安徽财经大学,18河南大学,19西北大学,20浙江工商大学,21北京师范大学,22上海交通大学,23华中师范大学,24北京交通大学,25同济大学,26四川大学,27中南大学,28华侨大学,29北京工商大学,30华南师范大学,31兰州大学,32宁波大学,3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4新疆财经学院,35南京财经大学

二、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2武汉大学,3北京大学,4厦门大学,5南开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四川大学,2西南财经大学,3复旦大学,4西北大学,5浙江大学,6南京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吉林大学,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山东大学,11湘潭大学,12东北财经大学,13福建师范大学,14华南师范大学,15上海师范大学

经济思想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南开大学,2武汉大学,3北京大学

经济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南开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武汉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北京大学

西方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武汉大学,3南开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复旦大学,4厦门大学,5中山大学,6西北大学,7中南民族大学,8东北财经大学

世界经济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武汉大学,2南开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厦门大学,2辽宁大学,3北京大学,4复旦大学,5吉林大学,6中山大学,7南京大学,8东北财经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武汉大学2,南开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复旦大学,2北京大学,3厦门大学,4东北财经大学,5新疆大学,6云南大学,7青岛大学,8辽宁大学,9北京师范大学

应用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厦门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2辽宁大学,3武汉大学,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华中科技大学,6浙江大学,7暨南大学,8湖南大学

区域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南开大学,2兰州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4厦门大学,5东北财经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2南京大学,3华东师范大学,4北京大学,5吉林大学,6中山大学,7上海财经大学,8西安交通大学,9河南大学,10暨南大学,11清华大学,12复旦大学,13西南财经大学,14武汉大学1,5北京师范大学,16西安外国语大学

财政学(含税收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厦门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中央财经大学,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南开大学,6西南财经大学,7武汉大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aIhUaU.com请保留此标记:1中国人民大学,2南开大学,3西南财经大学,4中央财经大学,5厦门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暨南大学,2复旦大学,3武汉大学,4辽宁大学,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北京大学,7中山大学,8上海财经大学,9湖南大学,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西安交通大学,12上海交通大学,13南京大学,14吉林大学,15东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东北财经大学,2厦门大学,3北京交通大学,4中国人民大学,5南开大学,6复旦大学,7暨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2山东大学,3中央财经大学,4浙江大学,5重庆大学,6上海交通大学,7北京大学,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合肥工业大学,11西南财经大学,12上海财经大学,13辽宁大学,14江西财经大学,15武汉理工大学,16北京物资学院,17南京大学,18武汉大学,19华中师范大学,20哈尔滨商业大学,21哈尔滨理工大学,22北京工商大学

国际贸易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南开大学3厦门大学4中国人民大学5湖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2复旦大学,3华中科技大学,4浙江大学,5南京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7上海财经大学,8武汉大学,9暨南大学,10清华大学,11北京工业大学,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3东北财经大学,14辽宁大学,15浙江工业大学

劳动经济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南开大学,2厦门大学,3中央财经大学,4东北财经大学,5浙江大学

统计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2厦门大学,3天津财经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2西南财经大学,3东北财经大学,4上海财经大学5,

浙江工商大学,6浙江工商大学,7西安交通大学,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暨南大学

数量经济学

优势重点学科单位:1吉林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厦门大学,2南开大学,3华侨大学,4中央财经大学,5华中科技大学,6复旦大学,7西安交通大学,8上海财经大学,9重庆大学,10暨南大学,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防经济

优势重点学科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Tips: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12(478),市内排名3(48),文法类排名1(53);

研招办:010-62511466

2。厦门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20(478),省内排名1(9),综合类排名第11(67);

研招办:0592-2188888

3。南开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15(478),市内排名1(18),综合类排名第9(67);

研招办:022-23502121

4。北京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1(478),市内排名第1(48);综合类排名第1(67)

研招办:010-62756913

5。武汉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10(478),省内排名第2(22),综合类排名第7(67);

研招办:027-68754046

6。复旦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4(478),市内排名第1(21),综合类排

名第3(67);

研招办:021-65643991

7。东北财经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88(478),省内排名第4(33),文法类排名第4(53);

研招办:0411-84710347

8。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127(478),市内排名第19(48)

研招办:010-62288344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72(478),省内排名第7(22),文法类排名第2(53);

研招办:027-88384542

10。辽宁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91(478),省内排名第5(33),综合类排名第5(33);

研招办:024-62202349

1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106(478),省内排名第4(20),文法类排名第6(53);

研招办:028-87352244

12。暨南大学: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38(478),省内排名第3(23),综合类排名第15(67);

研招办:020-85220045

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11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过环保产业的从也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有8万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

产行业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左右。

七.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拿手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金,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以上。随着人们对保险认识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八.中西医师,医药营销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成流通企业,三十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在3000到5000元。

十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嘎子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自由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高扩毕博在内的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了统计,法律,数学等,应届毕业生月薪都在五六千元,在加上每年的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经济学专业排名”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http://www.aIhUaU.coma/201106/1461.html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aIhUaU.coma/201106/14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广告学专业课程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广告学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摄像与摄影、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广告效果研究方法。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共关系学、中外广告法规与广告职业道德等。

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

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

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11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aIhUaU.com请保留此标记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过环保产业的从也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有8万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

产行业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左右。

七.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拿手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金,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以上。随着人们对保险认识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八.中西医师,医药营销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成流通企业,三十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在3000到5000元。

十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嘎子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自由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高扩毕博在内的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了统计,法律,数学等,应届毕业生月薪都在五六千元,在加上每年的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广告学专业课程”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http://www.aIhUaU.coma/201106/2240.html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aIhUaU.coma/201106/22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

1.课程分类 专科考试课程: (1)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品德教育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应用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语文(专)”。“英语(一)”。 (3)学科基础课:“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经济法概论(财经类)”、“企业会计学”、“中国税制”。 (4)专业课:“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教材

独立本科段考试课程: (1)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概论”[新大纲换成了“中国近代史纲要”]。 (2)应用基础课:“英语(二)”【或“日语(二)”或“俄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 (3)学科基础课:“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

学”、“组织行为学”。 (4)专业课:“企业经营战略”、“质量管理(一)”、“企业管理咨询”。 2.学习顺序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和应考过程中,应本着先打基础,然后拓展专业知识宽度的原则安排学习和考试的先后顺序。第一阶段应首先进行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通过学习,掌握方***,端正政治方向,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观念,为专业课学习奠定政治思想基础。然后,可以安排应用基础课的学习。例如外语、“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的学习,以培养和提高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撰写应用文及专业论文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定量分析的能力。第二阶段应尽量安排学习和应考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企业会计学”、“中国税制”等。学科基础课程的理论和知识对其他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具有支撑作用。通过学习,培养用经济原则评价经营管理活动和进行决策的思维模式,熟悉计算机应用和财务分析方法,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创造基础条件。第三阶段可以安排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例如,专科层次的“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经济法概论(财经类)”。“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企业会计学”、“中国税制”、“人力资源管理(一)”、“国际企业管理”;本科层次的“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学”、“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管理(一)”、“企业管理咨询”。

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aIhUaU.com请保留此标记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11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

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过环保产业的从也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有8万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左右。

七.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拿手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金,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以上。随着人们对保险认识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八.中西医师,医药营销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成流通企业,三十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在3000到5000元。

十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嘎子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自由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高扩毕博在内的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了统计,法律,数学等,应届毕业生月薪都在五六千元,在加上每年的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aIhUaU.coma/201106/223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3751/814750461967.html

更多阅读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电子商务管理系统

提及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有人说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那么,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究竟如何?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

现在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男生哪个专业好就业

08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逐渐严峻,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变化,往日一些热门的专业早已风头不再,反而一些以前冷门的或新兴的专业却方兴未艾,2011年究竟什么专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旅游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计算机专业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猛.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在我国,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月薪过万十大冷门职业

  学什么专业,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及其重要.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变化,往日一些热门的专业早已风头不再,反而一些以前冷门的或新兴的专业却初现强劲的势头,面对近几年应届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学什么专业的问题

全面解析国内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中专生护理的就业前景

全面解析国内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简介作为当今热门的职业之一,护理专业就业前景一直被看好。然而近几年,护理专业的报考人数却日益下降,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堪忧的结论不胫而走。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到底如何呢?下面,本文就全面解析国内护理专

声明:《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学专业目前就业方向_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为网友薄情痞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