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最实用的几支镜头 蔡司镜头

蔡司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是来自德国的品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非日系厂商。卡尔·蔡司是一家历史相当悠久的光学仪器厂商,其出品的镜头在传统相机领域向来都是“高贵”的代名词,许多摄友以拥有卡尔·蔡司镜头为荣。索尼公司在自己的部分数码相机上使用了卡尔·蔡司镜头并以此为卖点。

目录

简介发展历程代表性型号镜头分类发展历史 简介发展历程代表性型号镜头分类发展历史展开编辑本段简介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在业内一向享有良好的声誉,因其成像的超清晰能力而被称为“鹰之眼”  

卡尔蔡司镜头

,这种镜头一般情况下只有高端相机会配备。卡尔蔡司这家德国的老牌光学厂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生产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品质透镜。以其独有的色彩还原和成像特点令全世界摄影家及爱好者爱不释手(但因其价格高高在上而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分辨率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死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摄影。其中带有红色T*为标志的镜头更是卡尔.蔡司引以为豪的产品。玩单反机的朋友都知道,在德国,大名鼎鼎的蔡司和莱卡如雷贯耳。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著名的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卡尔.蔡司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部件  数码相机的成像画质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部件:镜头,CCD和图像处理引擎。其中,镜头是外部光线的主要接收源,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成像的清晰度和鲜明度。其他  有些数码相机制造商使用自家产的镜头,另外一些则使用其他专门厂商出品的镜头。后一种情况目前在业内还颇为普遍,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三星的施耐德镜头,索尼的卡尔蔡司镜头,松下的徕卡镜头以及富士的富士龙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闻名于世  卡尔蔡司是德国一家以生产镜头和胶卷相机等光学制品闻名于世的国际化大企业。  卡尔蔡司在镜头制造史上的光辉历程始于1890年由这个公司的工程师所发明的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镜头问世;1896年,普兰纳(Planar)镜头发表,奠定了卡尔蔡司在色差纠正技术上的权威地位。1902年,蔡司厂又设计出1: 6.3的天塞(Tessar)镜头,这款镜头明快锐利,成像质量相当不俗。生产方式  作为一家拥有150年以上历史的老牌光学企业,卡尔蔡司在医学制造业同样富有盛名。它生产的显微镜,放大镜,医用内窥镜,相机镜头,眼镜等多种制品在世界上都极有名气,其中,蔡司厂的镜头一直以成像鲜明,细节清晰,表面明亮,防偏色和防反射性能优越而著称。下面,我们将在卡尔蔡司出品的100余款相机镜头中精选几款最具代表性的型号加以简要介绍。编辑本段代表性型号普通  *Planar (普兰纳镜头)  双高斯镜头,出色纠正各种镜头像差。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的设计无不受惠于普兰纳。  *Sonnar (索纳镜头)  具有深厚的细节保真和色彩平衡功力。和普兰纳镜头成像润泽柔和不同,索纳的成像表现更加细致峭刻。常用于照片和电影的拍摄。  *Distagon(迪斯塔根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

  镜头视野极为开阔,广角和长焦表现都非常好。也是常用于照片和电影拍摄。  *Tessar(天塞镜头)  由3组4枚构成的镜头,最终成像不仅中心部分鲜明透亮,边角区域的细节也很清楚 ,适合照片拍摄。  *Biogon(比奥刚镜头)  由梅塔博士发明的这款镜头在当时引起了业内巨大的反响,镜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广角端几乎不会产生镜头畸变。  *Hologon(霍洛刚镜头)  虽然不支持大光圈,但是镜头在广角端的畸变现象几乎为零,成像性能十分优秀。ZA 系列  ZA系列镜头,根据官方网站介绍,是由索尼公司与蔡司公司联合制作的自动对焦单反镜头,镜头光学镜片由蔡司提供,电子系统由索尼设计。ZA系列镜头是目前在产的唯一自动对焦的蔡司品牌镜头。根据photodo等网站的测试,ZA镜头光学品质异常优良,能够满足高像素数码单反相机对分辨率提出的苛刻需求。包括:  

卡尔蔡司镜头

  Sony α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24 mm ZA SSM [SAL-24F2Z]  Sony α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ZA [SAL-85F14Z]  Sony α Carl Zeiss Sonnar T* 1:1.8 135 mm ZA [SAL-135F18Z]  Sony α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DT 1:3.5-1:4.5 16-80 mm ZA [SAL-1680Z]  Sony α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1:2.8 24-70 mm ZA SSM [SAL-2470Z]  Sony α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1:2.8 16-35 mm ZA SSM [SAL-1635Z]ZM 系列    

卡尔蔡司镜头

ZM系列镜头M卡口适用于M Mount旁轴相机,例如柯尼卡公司的Hexar RF (使用 KM 卡口)、Cosina Voigtl?nder Bessa RxM/RxA 系列 (使用VM 卡口)、Rollei(禄莱) 35RF、爱普生 公司的数码相机 RD1(机身基于Cosina Voigtl?nder Bessa)、徕卡M系列。少数镜头由德国的蔡司公司手工制作,绝大部份由日本的柯西纳(Cosina)公司制作。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1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1 mm  Carl Zeiss C Distagon T* 1:4.5 21 mm  Carl Zeiss Biogon T* 1:2.8 25 mm  Carl Zeiss Biogon T* 1:2.8 28 mm  Carl Zeiss Biogon T* 1:2.0 35 mm  Carl Zeiss Planar T* 1:2.0 50 mm  Carl Zeiss C Sonnar T* 1:1.5 50 mm  ("C" 代表 "紧凑 compact" 和 "经典")  Carl Zeiss Sonnar T* 1:2.0 85 mmZF 系列  ZF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尼康的F卡口,与AI-S相容,无电子讯号,手动对焦。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K系列、ZS系列和ZE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ZF-I系列镜头能够胜任工业上频繁的使用,而ZF-IR系列则设计用于红外线。2009年11月16日,Carl Zeiss 最新发布了带CPU的ZF.2系列镜头。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50 mm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0 3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50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100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28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ZF-I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28 mm ZF-I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35 mm ZF-I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ZF-IR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ZF-IRZK 系列  ZK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宾得的K卡口,无电子讯号,手动对焦。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F系列、ZS和ZE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50 mm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0 3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50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100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0 28 mmZS 系列  ZS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M42镜头卡口(Pentacon/Practica/Pentax Screw Mount)。为相同的无电子讯号,手动对焦镜头。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F系列、ZK和ZE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50 mm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ZE 系列  ZE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Canon的EOS卡口。因为EOS卡口为全为电子结构,故这系列多了电子讯号接点,但仍为手动对焦。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F系列、ZS和ZK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也是Contax首度为他厂制做电子接点的镜头。现在镜头包括:  Distagon T* 3,5/18  Distagon T* 2,8/21  Distagon T* 2/28  Distagon T* 2/35  Planar T* 1,4/50  Planar T* 1,4/85  Makro-Planar T* 2/50  Makro-Planar T* 2/100超级旋转镜头  这些是为35mm画幅的相机所设计的360°视角镜头(基于蔡司的中画幅镜头设计)。支援的卡口包括:佳能的EOS、尼康的F、Sony/柯美的α卡口,其它卡口的支援尚在考虑中。只能通过手动对焦,没有电子触点,在德国或者乌克兰制造。  Hartblei Superrotator Carl Zeiss Distagon T* IF 1:4.0 40 mm  Hartblei Superrotator Carl Zeiss Planar T* 1:2.8 80 mm  Hartblei Superrotator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4.0 120 mm编辑本段镜头分类  卡尔蔡司镜头  根据镜头的性能及外形区分,目前有P型、E型、L型和自动变焦镜头等类型,来自中国仪器超市的资料分别叙述如下:  1、P型镜头  ⑴ 自动定位镜头,本身瞳焦已经调节好,需要检验从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是否清晰。  ⑵ 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⑶ 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即0.7倍到4.5倍之间共九种倍率。  ⑷ 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断。  2、E型镜头  ⑴ 此镜头为普通工业镜头,需要手动调节瞳焦,在机台安装好以后,手动调节使用最大倍率和最小倍率时,图像同样的清晰,如果不能调节清晰度视为不良品,如果调节后镜头有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存在,也视为不良品。  ⑵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⑶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⑷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3、L型镜头  ⑴此镜头为普通工业镜头,需要手动调节瞳焦,在机台安装好以后,手动调节使最大倍率和最小倍率时,图像同样的清晰,如果不能调节清晰度视为不良品,如果调节后镜头有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存在,也视为不良品。  ⑵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⑶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⑷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4、自动变焦镜头  ⑴ 为自动定位镜头本身瞳焦已经调节好,需要检验从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是否清晰。  ⑵ 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⑶ 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⑷ 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编辑本段发展历史卡尔蔡司公司  卡尔·蔡司公司股份公司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1816年-1888年)。它由卡尔·蔡司、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于1846年在耶拿建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原来的公司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家是位于上科亨的卡尔·蔡司股份公司,它在格丁根[1]阿伦和Hallbergmoos拥有两家重要的附属工厂。另一家是位于耶拿卡尔·蔡司有限公司。蔡司集团  卡尔·蔡司是蔡司集团的第一组成公司和卡尔·蔡司基金会的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蔡司集团位于海登海姆和耶拿。卡尔·蔡司基金会的另外的组成公司是玻璃制造商肖特有限公司和耶拿玻璃厂,分别位于美因茨和耶拿。卡尔蔡司有限公司  卡尔·蔡司有限公司的历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耶拿,当时那里是全球最大的相机产品基地。蔡司·依康正是这些许多品牌和厂商中重要的象征。战后,蔡司搬到了上科亨(位于德国西南部)和Braunschweig。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蔡司集团在德累斯顿及周边地区的公司产生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分枝,例如工业自动化用产品。但是蔡司仍然是一家相机制造商,继续生产潘太康和百佳以及一些特殊用途的镜头。蔡司还拥有康太克斯品牌和一些其它国际性品牌。品牌  蔡司同样还生产太空望远镜的镜头。今天,有三家公司继承了蔡司·依康,它们是:蔡司德国、芬兰/瑞典依康(购自西德蔡司·依康有限公司)以及东德的蔡司·依康。卡尔蔡司镜头  从二十世纪初以来,蔡斯发展了几种镜头设计(从广角至望远排列):  Distagon:为逆焦式的广角镜头设计,主用于18mm至35mm,特色是变形轻微且中央解像力高。  Biogon:为对称式设计,专用于连动测距式(RangeFinder)相机,解像力平均,但失光明显。  Hologon:专用于超广角的连动测距式相机,但比Biogon有更明显的失光,需用滤镜校正。  Tessar:“天塞镜头”,为标准的镜头设计,主要以四片三组镜片构成,特点:低变形且轻薄。  Planar:中国大陆音译为“普篮纳”,为标准广角到135mm中望远的镜头设计,是 6片四组镜头的全对称高斯式,起初只有f/4.5。今日Planar镜头已作到f/1.4,Planer的特点是色差修正完善,,对称设计,变形极低。Planer为保罗·儒道夫于1896年所 设计。  Sonnar:中国大陆音译为“索纳”,为中望远(135mm)至望远(250mm)的设计,特色是无球面像差,失光极微,变形低至肉眼无法辨识,但色散须以APO修正。为[[1931年 ]]蔡司光学设计家路德维希·雅可布·贝尔特勒发明。Vario-Sonner为衍生自Sonner的 可变焦设计。  Tele-Tessar:为衍生自Tessar的超望远(250mm以上)设计,特色是无球面像差、变型极低、失光极轻微且镜片组成极少,最低镜头数是300mm F/2.8,只用了7片镜 片。  Mirotar:为超望远的反射式镜头。有一般摄影用的500mm f/8以及太空用的500mmf/4.5与1000mm f/5.6。  Super Achromat:为目前消色差能力最好的镜头设计,只用于哈苏相机(Hasselbled)。  Mutar:1.4x,1.7x加倍镜,用于Rolleiflex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Rollei 16微型相机,目前只用于索尼的数位摄影机。  Mutargon:减倍镜(又称广角镜),目前只用于索尼的数位摄影机。  T*镀膜:为多层式防反光镀膜,为蔡斯与禄莱(Rollei)所合作开发。 Distagon取名于Distance(距离),和Gonio(角度),是蔡司的一种镜头结构,在光学原理上被称为反望远或者逆焦镜头,这种结构专用在单反广角镜头上,能极大地控制边缘变形,而且中央成像区的解像力极高 Planar是6片4组的全对称高斯镜头,用在50mm标头到135mm的中长焦上,变形极低,色差控制好。关于蔡司等老镜头的一些资料回复 楼主 LV.18正在乘坐特自由游轮去往日本和韩国我也要乘坐 正在豪赌欧洲杯我也去看看 Fung(北京)
2011-12-01 12:21:5014

之前总是看到什么东蔡135之类的也不清楚那么多型号都是什么意思,终于找到一篇资料介绍,对这些老镜头有兴趣的参考:

M42镜头

第一页:各系统比较,转接M42 须知。
第二页:转接环相关资讯,特殊用语列表。
第四页:手术改接环须知。
第五页:M42 镜头概论,东蔡白银时代镜头介绍,C/Y 康蔡可改口镜头介绍。
第六页:东蔡斑马时代镜头,黑铁时代镜头介绍。
第七页:东德Meyer 白银时代、斑马时代、宝塔时代镜头介绍。
第八页:Pentacon 镜头,苏俄镜头介绍,日本镜头概论。
第九页:Mamiya 镜头,Yashica 镜头,Takumar 镜头介绍。
第十页:西德镜头概论,Rodenstock 镜头,Enna镜头介绍。
第十一页:Isco 镜头,Schacht 镜头介绍。
第十二页:Steinheil 镜头,Schneider 镜头,蔡福+禄福镜头介绍。
第十四页:Vivitar 镜头编号说明。


先来贡献第一篇,各系统转接M42的比较。
说到转接,最好转的当然是「任你插到爽」的Canon。加上5DII的全幅吸引力,很多人都会选择Canon来转。但是就M42镜头来说,Canon有2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个,就是反光板的问题。 5DII的反光板,是向前弧形的翻起来,会有一个扇形的邉勇窂健6垂獍宸馈淼臅r候,大概距离接环只有不到5mm的距离。也就是说,一些镜尾突出接环较多的镜头,反光板会狠狠地拍下去。 Canon的反光板有多脆弱,不需要小弟多做说明。重点是镜尾的后玉如果被撞到,很可能会造成难以修复的刮伤。
第二个,则是Canon的色彩问题。 Canon的色彩有很明显的偏向性,配合M42老镜那种每一颗都不同调性的特色,会需要在后期进行很多的色彩调整,拍起来会很烦。
而对M42转接最友善的系统,则属Pentax了,不需晶片接环就有A模式跟合焦提示,可以手动输入防手震焦段,还可以玩陷阱对焦。但是Pentax没有全幅机,这是美中不足之处。还有一个不小的问题,便是Pentax的色彩偏青黄色的暖调,而且普遍偏浓。上大姑妈镜头色彩会非常漂亮,但是如果使用德头,会压住德头特有的风味,不太好控制。
Alpha系统方面,首先当然是2台拥有巨大观景窗的平价全幅,这绝对是完全发挥老镜头能力的好机。 Alpha系统或许是和蔡司合作的原因,色彩调性偏蓝,非常适合装德系镜头来表现。不过也不是极端冷调,就算上了偏黄的大姑妈镜,一样能表现出其特质,反而拍人的时候还能适当压制住肝病色。
防手震及合焦提示方面,Alpha系统就要靠晶片转接环来处理了,而且要配合焦段,会比较贵。但是比起完全不能防手震的Canon来说,已经是个优势。
反光板不需担心,Sony FF机的反光板,是用支架向正上方「抬」上去的,基本上向前翻动的幅度极小,目前没有任何一颗M42镜头会打到屁股。 APS机种更不用担心,反光板小,打不到。
Olympus/Panasonic的4/3或m4/3,也是什么都可以插的,M42当然没问题。不过只取中间一小块的成像,所有焦段要加倍,值不值得拿来转接,是要仔细考虑的。
Nikon转接M42,转接环一定有矫正镜片,不然无法无限远合焦。所以通常讨论M42转接的时候,都不关Nikon什么事。
至于Leica系统转接M42 … 那是另一个次元的事情了。

转接M42老镜须知
1. 老镜绝对都是手动对焦,一定要有足够的手动对焦能力,有新人类或心眼等特技更好。
2. 老镜每一颗都有不同的特性,换句话说,每颗都有独特的缺陷,鲜少有全能镜头。在不适当的环境下,用了不适当的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很容易会让人失望。
3. 老镜没有现代镜那么制式,镜头的特性是要自己磨出来,不能光听别人说,因为每个人的拍摄习惯不同。
4. 老镜每一颗都需要加减ev来拍摄,最好稍微了解测光概念再玩。
5. 别以为M42老镜便宜就想也不想跳进来,便宜可是会买死人的。
6. 老镜是玩味道,玩层次,不是玩锐利,最好别把现代镜头的玩法套上来。
7. 所有的老镜都有耀光严重的毛病,包括蔡司这些名牌货。虽然耀光也能算是一种创作元素,不过大部分情形还是多用左手遮光罩吧。
8. 请尽可能用RAW拍,因为手动缩光圈后,入光量减少,机内白平衡色偏的机会大增。自订白平衡达人可以无视这条。
9. 老镜的年龄动辄三、五十年,不要太苛求品相完美,完全没入尘无瑕疵的镜头并不存在,除非被拆开来洗过。
10. 拿手动镜在外面拍照,要能忍受其他摄影者的异样眼光,甚至是耻笑。不过既然用Sony系统,这条应该不是大问题。
先写10条,有想??到其他的,以后再慢慢追加吧。

在介绍镜头之前,先来必要的特殊用语教学,不然可能会有人看不懂。
东蔡:Carl Zeiss Jena,东德蔡司的缩写,也叫CZJ。
西蔡:Carl Zeiss Oberkochen,西德蔡司的缩写,在M42 的镜头群中,西蔡通常代表收购福轮达后所出的蔡福。
西施:西德御三家Schneider、Steinheil、Schacht的统称,因为三个都是S开头。
大姑妈:日本旭光学的Takumar镜头,旭光学就是现在的Pentax。
妈咪呀:Mamiya Sekor。
奶头:西德Schneider Kreuznach光学厂,通常叫施耐德,或信乃达。
海尔:西德Steinheil光学厂。
萝莉:Rollei,又称禄莱。
爱斩人:法国Angenieux,又称爱展能。
老福:1974年前,德国生产的福伦达镜头,也称原福。
新福:1974福伦达卖给Rollei后,在新加坡生产的镜头。
日福:2000年福伦达与Cosina合作后生产的镜头。
山寨蔡:苏俄抄袭蔡司的众多镜头总称。
真水无香:Schneider的别称,主要指其高解析度、阶调细腻、色彩真实的成像风格。
大B:东蔡Biotar 75mm F1.5。
小B:东蔡Biotar 58mm F2。
骗可乐:东蔡Pancolar双高斯结构,也就是Planar。
百年鹰眼:蔡司Tessar结构,一般指50mm F2.8这颗。
神眼:Schneider Kreuznach C-Curtagon 35mm F2.8,又称Baby-C。
众神的珠戒:Voigtlaender Skoparex 35mm F3.4,传世经典之一。
霹雳马:Meyer Primoplan结构。
太阳神:苏俄Helios 40 85mm F1.5。
八羽怪:苏俄Helios 44 58mm F2。
辐射镜头:泛指大姑妈50mm F1.4这类含有稀土放射元素「钍」的镜头,辐射量并不大,不会让摄影者变白痴。
斑马:泛指对焦环或光圈环为黑白相间样式的镜头。
镧系玻璃:高级老镜都会使用的高透光镜片,会随着时间黄化。
蔡司红:蔡司镜头对正红色的渲染,一般形容暗部的红色,关键词为「华丽」。
海尔蓝:Steinheil镜头对正蓝色的渲染,不是暗部的蓝,关键词为「优雅」。
大姑妈黄:大姑妈镜头对正黄色的渲染,非指拍人会有肝病色,关键词为「温馨」。
妈咪呀绿:Mamiya镜头对正绿色的渲染,不过似乎大部分人不在乎绿色,关键词为「恬静」。
施耐德紫:Schneider镜头对紫色的渲染,在数位机上也有很好的表现,关键词为「高贵」。
磨镜:了解镜头特性的磨合过程。
蔡味:蓝色暗部配合纯色渲染的色彩表现,以蔡司为代表,不过大部分高级德头都能表现出来。
大姑妈味:偏黄暖调配合极度细腻但不是太锐的高层次成像风格,通常出现在大姑妈镜头上,现代Pentax三公主也有。
路过的熊:SDF深藏不露的的老镜拍妹高手,性温和,不喜劝败;但身怀大量昂贵稀有老镜,周身是毒,生人勿近。
暂时只想到这些,有想到其他再补充吧…

在与某魔人的闲聊中讲到,改镜头也属于转接的一种,并且我觉得在这边出没的人们应该也是对蔡头比较有兴趣,因此我就来补充一些改镜头的资讯了。
其实 ….
本来不想这么早写这段的…. 因为很怕到时候一堆人跟我抢镜头….
请注意,改镜都有其必然的风险存在。可能拆开了装不回去、可能拆开的时候因为镜片黏在镜身上而导致裂开、几乎一定会在改镜过程中入尘、可能弄了半天弄好了装上机身结果反光镜打镜身or最后一片镜片、可能装上去因为镜组保留调整位置不够而无限远无法对焦、可能该镜头组里面有特殊机关(尤其是浮动镜组)而导致改完之后成像异常…. 等不一而足。
所以,要走上改镜这条路,建议您有以下的想法再来改:改镜应该是觉得该镜头真的值得改,这个镜头目前放在那就不能用,而您想让它浴火重生,让它再次成为可以陪您上山下海、与您共度摄影生涯的朋友。如果您只是想看看这个镜头在您相机上的表现、只想改来玩玩、之后就转手卖掉,那么建议您不要改镜。
恩,还要记住浴火之后不一定是重生,就此成灰的可能性也不低。
看了以上描述之后,如果您还是决定要改、执意要改,那么希望以下讲的个人经验,能让一些初次接触老镜改接的人们少一些走错路的机率。
接下来的内容,以转到alpha接环上的考虑为主,改镜后能手动对焦、手动调整光圈、转接上后能连续拍照为预设立场。能转接的就不列入考虑了。
首先;建议对改镜头到alpha mount上有兴趣的人,先到网路上找有关于该接环镜后距。其中镜后距离以底片时代来说,是镜头定位点到底片的距离。由于alpha接环这个距离是44.5mm,所以;只要您想动刀的镜头的镜后距=> 44.5mm,那恭喜您,该镜头有很高的机率可以改口到alpha mount上来使用。以Contax C/Y镜头为例,镜后距=45.5mm,所以改到alpha mount上应该不是问题。
镜后距比44.5mm短一点,也不是全部不能改,只是相对难度会比较高。但是短太多,那基本上就不用考虑了,当然还是有例外,下面会讲到。
其次;通常长距镜(以13??5来说,焦距=>75mm)比广角镜(焦距& lt;=35mm)来的好改。因为长距镜的镜组的最后一片镜片在镜后距之前的机率比较高,广角镜的镜组的最后一片镜头往往会稍微突出来一些。因此,若是该镜头原始镜后距比较短,但长距镜的后镜组到底片距离比44.5mm长(或者不要差太多),就有机会改到alpha mount来用。最好的例子就是Contax G的2.8/90mm那只镜头;不过通常会因此切割镜身。
再者;该镜头后镜(组)不能太过突出。如果太过突出,简单的讲就是会打板(反光镜)。有些可以藉由磨短后镜组外的保护机构来避免,有些可以用磨??短反光镜来避免(那些老镜转接猪兔的很多就忍痛磨反光镜了),最后一种当然就是超出太多,那就不用改了。
再者:原始镜头(组)要有最基本的对焦机构。不然该镜头可能是为了特殊应用而设计的,改接过来之后,无法对焦的话就一点意义都没有。
再者:有个特殊改镜方法叫做种镜,简单的说,杀掉一颗新的、二手的可以在alpha mount上正常咦鞯溺R头,然后把您想改的镜头的镜组拆出来,种进去。这个方法花费相当高,危险性也很高,请三思后行。
最后,先多拜拜咕狗大神看看该镜有没有已经被某位网路上的勇者改过的纪录、以及改镜后使用该镜头拍出来的照片。有勇者存在表示有成功纪录,那该镜头能成功转换的机率就会相对较高、甚至可能有该勇者贴上来的冒险历程(改镜过程)。没有的话表示还得拆开镜头,慢慢研究改镜成功的可能性。
至于照片是看看该镜头在alpha系统上的表现如何,如果表现与您的预期差距太多,您就不用去动刀去杀镜头了。
如果都找不到而您还是决定当勇者,我只能先祝福该镜头一路好走….

接下来,谈到改的时候常需要考虑的问题:
改镜费用贵不贵?其实要看状况。有些镜头已经改了很多次;熟悉得很,改镜者很快就能改好,那就相对便宜点。但是有些镜头就算改很多次,但是里面机关太多,要搞很久,那基本工时成本就便宜不下来,那就相对贵一些。有些镜头修改的时候可以使用市面上卖的通用接环,那当然成本也比较低;有些却得特殊订制接环、并且还得要求很高的精密度,那当然就贵上许多了。最后改镜者有些特殊仪器、设备的成本也是会在您的身上摊提的。所以,建议您有要花一笔钱来修改的心理准备。
改镜时间久不久?也是看状况。有时候真的是大家都一箱箱地寄来、送来改(恩,真的是以箱为单位),那早到的镜头当然就慢慢地改,晚到的镜头就只能乖乖地等。所以建议您跟改镜者先联络好以免有太大的落差。
是否非破坏性改镜?对于收藏家、镜头原厂来说,只要动过了螺丝,保存价值就大降、并且回厂维修的时候价格都会因此提高许多。所以要不要非破坏性修改,就要看镜头主人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单纯想将来还能改到别的接环上,那么比照上面所提到的基本限制来考量,能改的就是能改,不能改的把原始机构留下来还原也还是不能改。如果是想要再组回去原始的接环上拍照那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要组回去再卖个人会觉得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改;并且,动过了价值就会低许多。
还有,很多改镜是必须破坏性修改的,这点请您要有心理准备。
是否需要做到光圈连动?请先以改了就是全手动镜头来考虑。部份镜头适合做光圈连动,但是还要看连动机构的转向(nikon跟alpha是反方向的)以及实际镜组空间够不够才能知道,镜后距比较短的标准、广角镜头应该就不用太去考虑了。
光轴偏移以及焦平面偏移问题。原厂镜头出来一定会有一个容许误差,改镜者多只能尽量去对准前后接口的接环与镜组的中心点。所以,这个问题是可能存在的。如果您很在意这个问题,可能要先与改镜者讨论、甚至寻找有特殊校正仪器的改镜者来协助您修改。
临时之间只想到这些,比照某魔人的说法,有想到再补。

终于到了镜头概论时间了 …
M42 老镜,简单来讲可以分成4个体系,分别是:德国镜、日本镜、俄国镜、以及电影镜。
其中德国镜可细分为西德与东德,西德可谓众星云集。
西德:Carl Zeiss Oberkochen、Schneider、Voigtlander、Steinheil、A. Schacht、Isco、Enna、Rollei等等。
东德相对贫乏许多,只有两间光学厂。不过其中一间是正统蔡司的Carl Zeiss Jena,一间抵10间。
东德:Carl Zeiss Jena、Meyer/Pentacon。
日本镜头可细分为旭光学和富冈光学两大派系。旭光学就是Asahi Pentax大姑妈镜头,富冈光学就是Mamiya、Yachica这些厂家。
俄国镜头没啥好分的。
电影镜方面,小弟没啥接触,所以不会介绍太多。电影镜头最大的优势,就是绝佳的镜片用料,所带来的丰富细节和层次。至于调整焦距及光圈不会造成走位这部份,拍照时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理会。
不过电影镜因为产量少,加上又被人炒作,现在的价格已经飞天了。其实电影镜的画质,在相片上跟一般老镜,顶多也就是99分跟96分的差异。为了这3分而去花10倍的钱,值不值得就见人见智了。

介绍镜头第一篇,当然要以大家热爱的蔡司来开头。东德蔡司的历史,网路上随便找就一大堆,小弟就不多写了,来些网路上比较少见的资料吧。
东德蔡司Carl Zeiss Jena基本上可以分为3个时代:白银时代、斑马时代,黑铁时代。
白银时代的镜头通体银白色,镜片没有镀膜,或只有一层镀膜,反光为蓝色,俗称「蓝眼睛」。这个时代的镜头全为无段光圈,以玻璃锻冶的退火工艺取胜,不过请尽量选购编号400万以内的镜头,玻璃品质更好。而手感方面,因为年代久远,通常很多毛病。另外,由于配方的问题,镜片变质的情况很常见,还会有气泡。
白银时代的镜头大略有:
35mm f2.8 Flektogon:常见广角,没用过。
40mm f4.5 Tessar:非常稀有,成像极好,能与双高斯拼高下的Tessar结构。
50mm f2.8 Tessar:很常见,成像比后期天塞好,不需要追求红T,那时代的T镀膜有等于无。
50mm f3.5 Tessar:很稀有,没见过。
50mm f2.0 Flexon:梦幻逸品,从没出现过,跟Pancolar是一样的Planar结构。
58mm f2.0 Biotar:双高斯结构,成像超优,低反差高层次,高光捕捉为东蔡最强,数量不少。
60mm f4.0 UV-Objectiv:限量生产的特殊镜头,似乎没人用过,功能不明。
75mm f1.5 Biotar:58mm f2.0的人像版本,成像更好,一年难得出现一次的天价逸品。
80mm f2.8 Tessar:另一颗有能力跟双高斯拼的天塞头,拍人的肤色极好,非常稀有。
80mm f2.8 Biometer :双高斯结构人像头,上面那颗的升级版,很少见。
85mm f2.0 Sonnar:非常少见的逸品,小弟没用过,不过可以买到苏俄??的山寨品。
135mm F4 Sonnar:偶尔会出现,成像非常好,算是经典镜头。
135mm F4 Triotar:上面那颗的cost-down版本,经常有。
接下来是斑马时代了 …

接下来介绍我比较有研究的Carl Zeiss Contax CY mount 镜头改alpha mount的部份。
首先,我们先来建立点基本共识:
在谈到转接Contax到135相机的时候,我们通常指的是在1970年代开始,与日本Yashica合作,Zeiss生产镜头,Yashica协助出产机身的Contax Yashica交换镜头。而不是最一开始,从1930年代就开始生产的contax系列相机用的镜头。所以,本篇仅只讨论此一部份。
使用在Contax Yashica的机身的镜头所使用的接环通称CY mount,但Contax镜头有四个常用的描述名词:AEG、MMG、AEJ、MMG。 AE/MM指的是镜头功能的差异:AE镜头只能支援光圈先决、 MM镜头还可以支援快门先决与P Mode,MM镜约在1980年代中、末期开始生产,在镜头内部镜组的镜桶结构上及镜片外缘有做额外的抗反光涂漆、在镜身上的光圈数值最小的一个标示为绿色。 G/J代表的是德国产与日本制。所有的镜头仅有Sonnar 2.8/80同时出现四种都有的状况,其他大多为两种、少数三种。
接下来为已知成功例子:
目前曾经确定看过有成功改到alpha接环(尤其是alpha 900上用过的有,改成其他接环的、包涵M42不在本讨论范围),请特别注意AEG/AEJ/MMG/MMJ有可能得视为四种接环,内部构造有些差异。没列出者表示不能确定其为哪种版本,但是确实有看到改后成品。
定焦
Distagon 2.8/25 AEG
Distagon 2.8/28 AEJ
Distagon 2/28 MMG
Distagon 2.8/35 MMJ
PC-Distagin 2.8/35 AEG
Distagon 1.4/35 AEG
Tessar 2.8/45 MMJ
Planar 1.7/50 MMJ
Planar 1.4/50 MMJ
S-Planar 2.8/60 AEG
Sonnar 2.8/85 MMG
Planar 1.4/85 AEG
Sonnar 2.8/135 AEJ
Sonnar 2.8/180 MMJ
变焦
Vario-Sonnar 3.3-4.0/28-85 MMJ
Vario-Sonnar 4/80-200 MMJ

接下来为上面没列表,但是因为有找到曾经改到M42、Pantex或者Nikon上的资讯,所以推论可以改到alpha系统上的:
定焦
Distagon 4/18 AEG
Distagon 2.8/21 MMJ
Distagon 2.8/25 MMJ
Distagon 2.8/28 MMJ
Distagon 1.4/35 MMG
Tessar 2.8/45 MMJ 100 Jahre
Makro-Planar 2.8/60 AEJ
Sonnar 3.5/100 MMJ
Planar 2/100 MMJ
Tele-Tessar 3.5/200
Tele-Tessar 4/300
Mirotar 8/500
变焦
Vario-Sonnar 3.4/35-70
Vario-Sonnar 4.5-5.6/100-300 MMJ
特别注意事项:
镜头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生产而导致的发色、散景、光圈结构等等差异也不在本篇讨论范围中,那些请找网路上有用过整系列Contax系列镜头的大大、前辈们的文章自行研究。
MM系列镜头到2014(有些2015, 也有例外的)年都还可以送回去contax原厂做CLA的动作。所以;若是您觉得拿到手的镜头有些问题:如镜片刮伤、镀膜损坏、对焦光圈环不顺手等等问题,包含AE镜头,其实还是可以送回去原厂处理的。您可以选择自己送日本、或者请原本Contax代理商(达利德,原台雅)转送。当然,CLA不便宜,请自行决定。

Carl Zeiss Jena斑马时代,是指镜身黑色,但对焦环却是黑白相间的样式。这时期是单膜镜头,但是已经没有使用蔡司二战时的那批传奇玻璃了。大部分来说,暗部非常优秀,高光稍弱,色彩是一等一的好。不过实际上每个镜头的特性都不同,还是要看场合使用。
附带一提,这时期已经出现了光圈顶针,但是没有A/M开关,而是以一个类似按钮的结构,按下去才缩光圈,比较接近景深预览。如果不是使用日本近代牌昂贵封顶针接环,那还是避免使用这个时期的镜头,因为非常不好操作。
斑马时代的镜头,小弟只用过一次,因为太难用而放弃,因此成像上完全没有心得可以分享,请有用过的大大补完吧。
斑马时代的镜头大略有:
20mm f4 Flektogon:Distagon广角,M42镜头少见的20mm。
25mm f4 Flektogon:同上,只是焦距变成2??5mm。
35mm f2.8 Flektogon:据说跟白银版没啥差别。
50mm f2.8 Tessar:比白银版表现烂,还有个长相奇怪的「星际大战」版,收藏用的天价镜,成像没有不同。
50mm f2.0 Pancolar:Pancolar结构先行试作版,产量不大,很少见。
50mm f1.8 Pancolar:赫赫有名的双高斯标准镜,很常见。
55mm f1.4 Pancolar:极为稀有的版本,从未出现过,具体细节不明。
75mm f1.4 Pancolar:也是超稀有的版本,从未见过,想也知道是天价。
135mm F4 Sonnar:听说也是跟白银版差不多。
300mm F4 Sonnar:很大,很重,很稀有。
接下来是黑铁时代了 …

Carl Zeiss Jena黑铁时代,镜身通体黑色,有A/M开关,转接DSLR很方便,也是市场??上最常出现的版本。
这时期是东蔡M42头最辉煌的时代,许多经典镜头都在这时出现。而且这时期正式引入T镀膜前身的多层镀膜,奠定了东蔡那华丽色彩的经典地位。
红色MC是早期内销东德,白色MC是后期外销西方世界,基本上差异不大(但是有差)。早期因为跟西蔡的官司,外销西方世界的会只写上aus Jena,不会写Carl Zeiss。
附带一提,东蔡镜头后面常会写着DDR,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缩写。
黑铁时代??的镜头大略有:
20mm f2.8 Flektogon:里三宝之一,M42时代最强广角镜之一,近拍0.19m,镧系玻璃,全开绝对可用,变形控制极佳。不过价格飞天了,正常人不见得买的下手,包括小弟。
35mm f2.4 Flektogon:表三宝之首,东蔡最出名的全能镜头。名气太响,不用多介绍。
50mm f2.8 Tessar:东蔡最可耻的一颗镜头,不是说很糟,但不像是蔡司拿的出手的东西。
50mm f1.8 Pancolar:表三宝之一,镧系玻璃,华丽色彩的最佳代名词。不过抗耀奇烂,要注意。
55mm f2.8 Macro Pancolar:只闻其名的谜之镜头。
80mm f1.8 Pancolar:里三宝之首,M42时代顶级人像头,熊的最爱,各项指标都超水准,偶尔会出现,价格也是在天位。
135mm F3.5 Sonnar:表三宝之一,最容易入手的三宝镜,也是最适合入门的镜头。发色清雅,几乎全能。
180mm F2.8 Sonnar:里三宝之一,代号Olympia。 1.3公斤重的怪物,成像极为优秀。小弟没用过,但是某位路过的毒物似乎有…
200mm F2.8 Sonnar:1.2公斤重,没用过。
300mm F4 Sonnar:2公斤重,很稀有,没用过。
500mm F8 Fernobjektiv:不是反射镜,是个非常长的大炮,可以拆成两节,天价。
500mm F4 Spiegelobjektiv:7.3公斤(没打错)的反射镜,海湾见过一次,价格已经不是人类可买的了。
1000mm F5.6 Spiegelobjektiv:14公斤(发誓没打错)的反射镜,从来没出现过。
偶尔会出现29mm F2.8这个东西,那是Pentacon的镜头,蔡司贴牌,也没有T镀膜,别被骗了。
下回预告:Meyer/Pentacon

东德蔡司介绍完,轮到东德第二把交椅,Meyer/Pentacon 了。
Meyer 是东德仅次于蔡司的光学大厂,由做电影镜出名的Hugo Meyer先生创立。在二次大战后被Pentacon收购,Pentacon的镜头则沿用Meyer的结构。
Meyer的历史就不多说了,网路上一堆,还是写实用的资料吧。
Meyer 镜头大略上可以分为4个时代:白银时代、斑马时代、宝塔时代、Pentacon时代。
白银时代的镜头通体银白色,镜片跟蔡司一样没有镀膜,或只有一层镀膜,反光也是蓝色。这个时代的镜头全为无段光圈,玻璃退火工艺略逊于蔡司。大部分镜头高光细节优秀,可以轻松拍出高调照片。
白银时代的镜头大略有:
35mm F4.5 Primagon:Meyer第一颗反望远广角镜,为Triplet三片前加一片的结构。不太贵,也很常见,小弟没用过。
40mm F4.5 Helioplan Wide-Angle Anastigmat:名字很长,好像很有名,小弟没看过,不清楚是什么。
50mm F2.9 Trioplan:标头,跟蔡司天塞不能比。
50mm F2.8 Primotar:cost-down 后的标头,三片结构,钱太多才买吧。
50mm F3.5 Primotar-E:标头cost-down以后再cost-down的版本,钱多也别买啦。
58mm F1.9 Primoplan:Meyer经典标准镜头,双高斯,完全不输蔡司的Biotar,某路过的有一颗。
75mm F1.9 Primoplan:Meyer 白银年代最好的镜头,没用过,但是某路过的好像也有。
80mm F3.5 Primotar:上面那颗的cost-down版,不是很常见,没用过。
90mm F3.5 Telefogar:超稀有,没见过 …
100mm F2.8 Trioplan:性能很好的三片结构,适合人像,但不知道为什么被炒高了。
135mm F3.5 Primotar:理论上不该是稀有品,但竟然没见过…
150mm F5.5 Telemegor:没见过 …
180mm F3.5 Primotar:经常出现,但没用过。
180mm F5.5 Telemegor:上面那管的升级版,没用过…
250mm F5.5 Telemegor:小弟不爱超长焦的…
300mm F4.5 Telemegor:又是超长焦 …
400mm F5.5 Telemegor:太长了啦 …
下回预告:Meyer 斑马时代 + 宝塔时代

Meyer后期的斑马时代,跟东蔡一样,都改为黑色镜身,黑白纹路对焦环。后来斑马时代结束,Meyer 被Pentacon收购,Pentacon就沿用Meyer的所有结构,连外观都照抄。当时镜头前方Pentacon的商标旁,会打上一个电波塔一样的标志,所以称为宝塔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镜头,基本上光学性能和白银时代相差不远。虽然已经使用了单层镀膜,但Meyer的镀膜跟蔡司很难比,所以不太需要计较这方面。
这两个时代的镜头出现了光圈顶针,也和东蔡一样,安装了类似景深预览的按钮设计。不过东蔡的按钮是突出来,但Meyer的镜头却是在镜尾安装一个凹进去的按钮。保证难用,如果转接环没有顶针挡板,尽量别买这时代的镜头。
斑马及宝塔时代的镜头大略有:
29mm F2.8 Orestegon:有名的广角结构,Meyer版的不是太常见。
30mm F3.5 Lydith:上面那颗的平民化版本,没有光圈顶针,成像非常锐利,价钱不贵。
50mm F2.8 Domiplan:很常见的三片结构,超便宜,成像不好,缩到F8才像样。
50mm F1.8 Oreston:Meyer 有名的双高斯标准镜头,低反差高层次,传世名作「胜利之吻」就是这颗拍出来的。
90mm F3.5 Telefogar:只存在于Meyer斑马时代,超稀有,没用过。
100mm F2.8 Orestor:常出现,但没什么人买,价钱不高,我也没用过。
100mm F2.8 Trioplan:海湾从未出现过,都是白银版本的,只存在于Meyer斑马时代。
135mm F2.8 Orestor:偶尔出现,成像很好,没有光圈顶针,15片形状奇特的光圈叶片,外号「莲花宝座」,价格算中等。
200mm F4.0 Orestegor:很长很大支,算稀有,没用过。
300mm F4.0 Orestegor:更长更大支,更稀有,更没用过。
500mm F5.6 Orestegor:3.5公斤的巨炮,非反射镜,看都没看过。
下回预告:Pentacon 时代

进入了多层镀膜时代后,Pentacon把镜头全部改为黑色,并针对有光圈顶针的镜头,安装了转接方便的A/M开关,正式进入Pentacon的时代。这时代的镜头似乎卖的很好,二手市场很常见,玩转接的人也很爱用,是很理想的入门选择。
不过相对于斑马时代的Meyer镜头,Pentacon虽然使用了相同的结构,但是却在看不见的地方cost-down,也就是镜片用料。因此Pentacon后期的镜头,成像表现和原本的Meyer相去甚远。虽然加上了多层镀膜,但毕竟不是三大镀膜那种水准,用处不大。
Pentacon时代的镜头大略有:
29mm F2.8:原Orestegon广角结构,很不容易控制的镜头,但是拍出来味道很好。常见,不贵。
30mm F3.5:原Lydith广角结构,还是一样的锐利,又便宜。但因为cost-dowwn更凶了,所以变的很没风格。无段光圈,没有顶针。
50mm F1.8:原Oreston双高斯结构,经常出现,价格合理,标头中的标头,低反差,很容易用。
50mm F1.4:文献上有这颗,但从来没见过,无法评论。
100mm F2.8:原Orestor结构,斑马版一天到晚有,但后期版本就很少见。不贵,没人买是主因,小弟没用过。
135mm F2.8 早期版:原来那颗Orestor「莲花宝座」,好像没卖多久就改版了,不太常见,算是cost-down比较少的镜头。
135mm F2.8 后期版:大cost-down版本,光圈叶片减少为6片。颜色异常浓郁,高光暗部都收的很快,但是锐利讨喜,非常现代风格的镜头。
200mm F4.0:斑马那只改的。
300mm F4.0:就斑马那只改的啦。
500mm F5.6:啊就斑马那只改的咩。
东德部份至此告一段落,Feinmess Dresden Bonotar 105mm F4.5这类的稀少镜头。

这次来讲苏俄镜头,一般来说大家都很看不起苏俄做的镜头,但其实俄镜并不差。二战结束后,俄国佬搜括了蔡司的设计图纸、模具、甚至玻璃坯,所以苏俄镜头严格来说可以算是蔡司的分支。 (还有部份是抄莱卡的喔)

基本上苏俄镜头镜片用料实在,设计也很好,主要的麻烦是品管奇糟无比。同样的镜头,每一颗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如果看到光圈环装反,也不是太意外的事。
苏俄镜大部分都是非常便宜的镜头,有些限在还继续在生产,成像也不差,是M42老镜的入门好选择。但是很大一部份可能是莱卡的M39
接环,只要加装个M39转M42的银圈就行了。与真正的莱卡镜不同,苏俄M39镜转上M42,无限远是毫无问题的。
顺便来炒作一下二手价吧,基本上只要银色的俄镜,上面有打个红色的「ㄇ」,那就是使用蔡司玻璃的好东西,要抢请快。
苏俄镜头大略如下,可能有漏,请大家补完:
Industar-10 50mm f3.5:Leitz Elmar 的翻版。
Industar-22 50mm f3.5:跟Industar-10长的差不多,具体差在哪,小弟不知。
Industar-23U 110mm f4.5:是个放大机镜头,没用过。
Industar-26M 50mm f2.8:很少见,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似乎是个微距。
Industar-50 50mm f3.5:不知道为什么很有名的饼干镜,成像除了锐利外,一无是处。
Industar-50U 50mm f3.5:放大机镜头,没用过。
Industar-61 50mm f2.8:天塞结构,六芒星散景,镧系玻璃的微距镜,现在还有生产。
Industar-96U 50mm f3.5:也是个放大机镜头,没用过。
Jupiter-3 50mm f1.5:蔡司Opton翻版,早期有蔡司玻璃。
Jupiter-6 180mm f2.8:蔡司Sonner翻版,没见过。
Jupiter-8 50mm f2:蔡司Sonner翻版,早期有蔡司玻璃。
Jupiter-9 85mm f2:蔡司Sonner人像镜翻版,现在还有生产。
Jupiter-11 135mm f4:蔡司Sonner翻版,早期有蔡司玻璃。
Jupiter-12 35mm f2.8:蔡司Biogon翻版,早期有蔡司玻璃,后镜非常突出,无法转接。
Jupiter-21 200mm f4:蔡司Sonner大炮翻版,没有蔡司玻璃版本。
Jupiter-37 135mm f3.5:蔡司Sonner翻版,没有蔡司玻璃版本。
MIR-1 37mm f2.8:俄国佬自行设计的得奖镜头,很常见。
MIR-10 28mm f3.5:常出现的广角,没用过。
MIR-20 20mm f3.5:现在还有生产的广角。
MIR-47 20mm f2.5:虽然现在有生产,但似乎没人用过。
Helios-40 85mm f1.5:俄镜中最有名气的太阳神,价格已经飞天,某个路过的家伙有。
Helios-44 58mm f2:有各种版本,都是蔡司Biot??ar翻版,很便宜。
Helios-77 50mm f1.8:蔡司Biot??ar翻版最后的变种,建议买44比较好。
Rubinar 300mm f4.5:没见过。
Rubinar 500mm f8:现在还有生产的反射镜。
Rubinar 1000mm f10:现在还有生产的大反射镜。
Volna-9 50mm f2.8:巨大微距镜,基本上跟Industar-61只差在放大率。
Tair-11:很有重量的水晶萤石镜头。
Zenitar-M 50mm f1.7:很有名的俄国自制标准镜头。
Zenitar-M 50mm f1.9:上面那颗的廉价版,非常稀少。
Zenitar-M2 50mm f2.0:这颗很渣,别乱碰。
Zenitar 16mm f2.8 Fisheye:很多族友手上都有的俄国鱼眼,还有在生产。
Tele-Zenitar 135mm f2.8:没看过有人用。
下回预告:日本镜头

说到M42的日本镜头,基本上是眼花了乱,因为品牌实在太多。不过严格来说,日本镜可粗略分为两大派系,分别是旭光学派,还有富冈光学派。
旭光学就是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摊的Pentax,不过在当时可是唯一能和德国镜头平起平坐的日本首席光学厂。当年的大姑妈镜头世界知名,造工一流,用料不惜血本,成像独树一格,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抢着收。旭光学的镜头太多,所以晚一点会专文介绍。
至于另一间富冈光学Tomioka,本身并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个大型光学代工厂,帮日本甚至许多德国品牌出镜头。德国两大日本代工品牌Revuenon跟Beroflex,大多都是富冈光学派系的产品。
富冈光学派除了很稀少的本身品牌外,最大的旁支便是Mamiya跟Yashica这两间公司了。这两间公司的镜头也不少,下一篇再来谈吧。
至于富冈光学的历史,请大家自行google,还是谈实用的镜头比较好。
富冈光学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3支非常优异的标头。他们自己也曾出过很少量的标头,以Tomioka Tominon做为名称,不过很难见到。
Tominon 50mm F2:最平价的镜头,代工的可能会改为F1.7或F1.8。
Tominon 55mm F1.4:在那个年代,只要是这个结构,一定是富冈做的。这颗算是当年最出名的镜头,成像非常优异,绝对有德国水准。横跨超过10个品牌,很常见,不贵。
Tominon 55mm F1.2:富冈光学集技术之大成的顶级镜头,到现在还是M42系统中数一数二昂贵的货色。偶尔会见到,但价格非常贵,而且一堆人抢,小弟连摸都没摸过。
那个年代是日本光学起飞的时期,一大堆光学厂都在做镜头。有些可能是好物,但也有不少地雷。小弟胆子小,不敢尝试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请有经验的大大来分享吧。
如果真的有兴趣,小弟提供一些自认为比较值得注意的品牌:
三协光机(Komura):莱卡接环上有点名气。
兴和光器制作所(Kowa):后来跑去做望远镜跟电视镜头。
Kyoei:后来去做天体望远镜跟显微镜。
Orion精机:镜头品牌为Miranda或Soligor,不过听说成像别抱太大期望。
日东光学制作所:市场上没看过这家的镜头出现。
Olympus:别怀疑,他们有做M42镜头,也是Zuiko。成像很不错,价格也很贵。
栗林写真机械制作所(Petri):嘛,便宜,对得起价格。
Sigma:不用多介绍了,M42时期的镜头不会脱皮是亮点。
Tamron:也不需要介绍了。
Tokina:这也是大家都认识的。
还有富士出的Fujinon,算是M42末期的产品,严格来说已经脱离了两大派系。不过Fujinon的镜尾设计非常奇怪,转接很容易会出问题,又没有A/M开关,所以虽然有名气响亮的EBC镀膜,但小弟一颗都不想去用,麻烦熟悉富士镜头的大大补完吧。
听说某个路过的危险人物是EBC控 …
下回预告:Mamiya Sekor

M42时期的Mamiya Sekor镜头,似乎在台湾是非常贱价的货色,但这可是小弟最喜欢的镜头系列之一。 Mamiya镜头主要分为两个时期,auto跟SX。不论哪个版本,都是造工精良,不输现在Cosina那批日蔡。
auto版本的Mamiya,色彩大多很清丽,带有阴柔的感觉(简单说就是娘炮),有点接近大姑妈,但没有那种暖调。成像细腻绵密,但不是走锐利路线,可能因为这样,到了现代才不受人欢迎。
SX版本可就了不起了,基本上就是Rollei的镜头,成像鲜明锐利,层次丰富,绝对有和蔡司不相上下的实力。可惜因为SX出现的时间太晚,已经是M42的末期,所以无法打响名号。 SX版本都没有A/M开关,需要封顶针的接环才能使用。
Mamiya Sekor镜头如下:
14mm f/3.5 Fisheye:价格飞天的镜头,极为稀有,听说可以打趴大姑妈鱼眼,只有SX版本。
21mm f/4.0:超稀有广角镜,只有SX版本,没用过,也是天价。
28mm f2.8:非常优异的广角镜,不太容易见到。
35mm f/2.8 :比较常见的广角镜,那种阴柔的感觉特别强烈。
50mm f/2.0:廉价版的富冈标头。
50mm f/1.4:SX版本的顶级标头,基本上就是Rollei那颗,价格在天上。
50mm f/2.8:文献上说是auto版本专有的镜头,但从来没见过。
55mm f/1.8:富冈那颗出名的便宜标头。
55mm f/1.4:富冈那颗最出名的标头。
60mm f/2.8 Macro:Mamiya M42最出名的镜头之一,成像非常之好,价格也非常之贵。
85mm f/1.7:只有SX版本,没见过的神秘镜头。
85mm f/2.8:只有SX版本,没见过的神秘镜头。
100mm f/2.8:只有SX版本,没见过的神秘镜头。
105mm f/2.8:只有SX版本,没见过的神秘镜头。
135mm f/2.8:成像阴柔到接近阴森的镜头,拍人可以拍出「水一般皮肤」的奇妙质感,有名的美人镜头。
135mm f/3.5:auto时代专有,上面那颗的cost-down版本,没有美人效果。
200mm f/4.5:auto时代专有,还满常见的,价格普通,没用过。
200mm f/3.5:上面那颗的高级版,没用过。
300mm f/5.6:SX时代专有的长焦炮,没用过。
400mm f/6.3:auto时代专有的长焦炮,一样没用过。
600mm f/8.0:SX时代专有,超长焦都没用过啦。
800mm f/8.0:一样SX时代专有,又是超长焦…

先说在前面,Yashica 的M42镜头,小弟见过几颗,也摸过几颗,但没有拿来试拍过。所以个别镜头的实际拍摄情况,小弟无法提供意见。
Yashica 和富冈光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前中期的镜头全为富冈光学出品,品质非常精良,算是当年日本数一数二的好镜头。不过后期有些镜头交给Cosina或Chinon代工,因此整体品质严重下降。
Yashica的成像风格似乎与Mamiya有很大区别,如果说Mamiya是阴柔,那Yashica就很阳刚,一派德国镜头风范。
Yashica的镜头分为4大时期,首先是Yashinon时期,这时期的镜头在二手市场不太常见,而且成像品质似乎也不算让人满意。
第二时期是DX镜头,单层镀膜。但这个时期据说是用料最好的时期,成像品质非常好,可以跟德头拼。
第三时期是DS镜头,实验性多层膜。这个时期的产量似乎较大,与DX差不多,据说风格有些变化。
第四时期是DS-M的多层镀膜,很多M42的老前辈都建议,这个时期就别买了。
Yashica镜头如下:
Yashinon-DX 28mm f/2.8
Yashinon-DX 35mm f/2.8
Super Yashinon 35mm f/2.8
Yashinon DS-M 50mm f/1.4
Yashinon DS 50mm f/1.4
Yashinon 50mm f/1.9
Yashinon DS 50mm f/1.9
Yashinon DX 50mm f/1.7
Yashinon 50mm f/1.8
Yashinon 50mm f/2
Yashinon 50mm f/2.8:天塞结构。
Yashinon 55mm f/1.2:富冈神物。
Macro Yashinon 60mm f/2.8:价格被炒上天的微距头。
Super Yashinon 100mm f/2.8
Yashinon DX 135mm f/2.8
Super Yashinon 135mm f/2.8
Super Yashinon 135mm f/3.5
Super Yashinon 180mm f/3.5
Super Yashinon 250mm f/4

终于介绍到当年日本第一把交椅的旭光学了,这年代Asahi Pentax所出的大姑妈镜头,到现在还有很好的口碑,价钱并不便宜。
大姑妈共分为4大时期,分别为自动大姑妈(auto-Takumar)、超级大姑妈(Super-Takumar)、超级多层大姑妈(Super-Multi-Coated Takumar)、还有SMC大姑妈(SMC Takumar )。
自动大姑妈为单层镀膜,基本上不是太常见,小弟对这时期也没啥研究,所以只能等有认识的族友来补完。
超级大姑妈为2至3层镀膜,全金属打造,很多颗都不惜工本用上镧系玻璃,成像非常细腻,层次分明,空间感极佳,但却不一定锐利,且容易偏黄。
超级多层大姑妈基本上跟超级大姑妈是一样的东西,只是镜片镀上7层镀膜。抗耀普遍比超级版好,色彩浓郁,也比较锐利。国外一般称呼的时候,会用SMC当缩写,避免与SMC版混淆。
因为后期版权问题,超级多层大姑妈必须改为SMC大姑妈,但那时候的Pentax不明原因大改镜头外观,金属对焦环改为橡胶,镜片材料也有更动。不过这时期使用的镀膜正是那惊天动地的SMC镀膜,成像风格跟现代Pentax镜头一样。
大姑妈镜头如下:
15mm f3.5:SMC版本独有,全世界第一支直线超广角镜头,手工打磨非球面镜,全世界限量900颗,M42最贵的镜头之一,摸都没摸过…
17mm f4:鱼眼大姑妈,内建滤镜,成像比俄国鱼好很多。
18mm f11:饼干鱼眼,17鱼的前身,成像也不差,只是光圈太小。
20mm f4.5:大姑妈的知名镜头之一,从中央到边角的成像都非常好,全开光圈绝对可用,最近对焦更只有0.2m。
24mm f3.5:成像风格很现代的镜头,色彩浓郁而且锐利,很容易上手。
28mm f3.5:大姑妈广角系列中最容易买到的,结构改过一次,口径从58mm改为49mm,成像差异可以忽略。
35mm f2:大姑妈的名头之一,结构也有改过,前期70mm口径的版本有很特殊的味道,后期49mm口径的则比较现代风格。
35mm f3.5:非常锐利的类饼干镜,在大陆被吹捧的很高,其实很普通。
50mm f1.4:超有名的镧系玻璃标头,发黄问题很严重,但是层次感极好。早期曾改过一次结构,但初代结构没啥人用过。
50mm F4 Macro:大姑妈50微,超锐利的镜头。
55mm f1.8:f1.4那颗的廉价版,成像绝对不差,只是少了镧系玻璃。
55mm f2:f1.4那颗的超贫民版,没用过。
85mm f1.8:有名的人像镜,少数不偏黄的镜头,现在很贵。
85mm f1.9:上面那颗的前身,差在锐利度跟色彩,也很贵。
100mm f4 Macro:大姑妈百微,大姑妈的铭镜之一,不过产量很大,不??贵。
105mm f2.8:不知道是什么定位的镜头,成像偏冷,似乎可拍人像,不算贵。
120mm f2.8:偶尔会见到,不是太贵,但没用过。
135mm f2.5:大姑妈铭镜之一,超锐利,色彩浓郁,散景滑顺,要买请找后期的结构。
135mm f3.5:上面那颗的前身,要买请找早期的Sonnar结构。
150mm f4:看过几次,小小一支,不太贵,但没用过。
200mm f4:过135mm 我就不会碰了 …
300mm f4:这管很粗大 …
400mm f5.6:这管更粗大 …
500mm f4.5:3.5公斤的怪物 …
1000mm f8:只在文献中出现过的5.5公斤巨炮…

终于到了最后的西德镜头了,努力看能不能在今年写完…
M42的时代中,西德的光学可是发光发热。在蔡司被分家而元气大伤,徕卡又缺阵的情况下,西德各厂几乎已经等同于「顶级光学」的代名词,接下来的几篇,小弟将会一一介绍M42镜头中,一些「顶尖的好东西」。
西德镜头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合称「西施」的御三家:Schneider、Steinheil、Schacht。另外还有两个知名度比较低的Enna 和Isco 光学厂,出手的镜头也绝对不是等闲之物。
当然,还有存在于传说之中,随便一支都是天价的两大名门:Rodenstock 和Voigtlander。加上拥有天下第一HFT 镀膜的Rollei,西德可以说是众星云集。只不过老镜如果开始收集到西德镜头,表示已经毒入骨髓,就算倾家荡产也难以回天了…
下回预告:遗世独立的枭雄— Rodenstock

首先介绍的是西德2大名门之一的Rodenstock,一般人称为「罗敦」。罗敦这个品牌很多新手可能不熟悉,但事实上这间公司已有超过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顶级光学厂。他们所出品的眼镜镜片,可是比蔡司还要高级的货色呢!
在摄影方面,罗敦主要是做大片幅市场,算是大片幅中的顶级镜头。 M42时代,罗敦曾出了几支135的镜头,全都是斑马金属外观,成像非常非常优异,每一支都相当稀有,一出现立刻会有一大堆人厮杀。现在的二手价几乎跟徕卡的镜头有拼,大概都是收藏家在买。
罗敦的镜头结构都是自家专利,每一颗都很有特色。总体成像稳重内敛,色彩还原很朴实,但是晶莹剔透,细节非常丰富,有点Schneider 的味道,但散景远比Schneider 华丽。除了抗耀光不是太好外,其他大概也找不出什么缺点了。
Rodenstock M42 镜头如下:
30/2.8 Eurygon:广角镜,从未出现过的梦幻逸品。
35/4.0 Eurygon:出现过一次,贵到惊人。
50/1.9?? Heligon:没见过的标头。
50/2.0 Heligon:曾出现过几次,就算是发霉的都一堆人抢。
135/3.5 Yronar:没见过。
180/4.5 Rotelar:也没见过。
小弟是秉持着无私的心来写这些资料,因此当然不会藏私,有秘密一定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当年西德Wirgin Edixa 相机面世时,罗敦曾以代工的方式,帮忙出了一批标头,慷慨地分享了自己那傲人的Heligon 结构。如果花不起重金,又想品尝这间百年老店的光学味道,不妨注意「Edixagon」这个名称吧…
下回预告:清丽脱俗的公主 — Enna

Enna 是位于慕尼黑的一间光学厂,专攻M42 接环。基本上在西德一些顶级光学厂的压抑之下,Enna 屈居于二线,但本身的光学实力并非是二流货色。
Enna 镜头的成像非常柔和,色彩细致但不俗艳,调性清雅,是德系镜头中最适合拍东方人像的品牌。 Enna 绝大部分镜头的高光捕捉都很强,用来拍族友热爱的高光人像,简直是绝配。
不过因为小弟本身很少拍人像,所以没去收这品牌的镜头,所以比较难介绍每支镜头的特性,也不清楚前期白银头跟后期斑马头的区别,请各位见谅…
Enna镜头如下:
24/4 Lithagon
24/4 Ennalyt
28/3.5 Ultra-Lithagon
28/3.5 Ennalyt
28/3.5 Lithagon
28/2.8 Ennalyt
35/2.8 Lithagon
35/4.5 Lithagon
35/3.5 Lithagon
35/3.5 Ennalyt
35/2.5 Super-Lithagon
50/1.9?? Ennalyt
50/1.8 Ennalyt
85/1.5 Ennaston
85/1.5 Ennalyt
90/2.8 Tele-Ennalyt
95/2.8 Ennalyt
100/2.8 Ennalyt
135/3.5 Tele-Ennalyt
135/2.8 Tele-Ennalyt
240/4.5 Tele-Ennalyt
300/5.6 Tele-Ennalyt
400/4.5 Tele-Ennalyt
600/5.6 Tele-Ennylyt
至于Enna镜头代号所对应的结构名称,真的要请其他专家来补完了…

Isco 其实是Schneider 的子公司,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不过网路上许多卖家都说因为是子公司,所以和Schneider 成像一样,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小弟所用过的Isco 镜头,成像非常冷,而且偏硬调,与绝对平衡的Schneider 有很大不同。所以大家如果想尝Schneider 味,千万别被骗去买Isco …
但这并不是说Isco 不好,其实Isco 的锐度惊人,镜片用料也很好。而且那个镜头工艺,保证摸过就会爱上。
不过基本上这间厂商的镜头,小弟只拥有一支,试用过少数几支,所??以也没办法详细介绍,还是等人补完吧…
Isco 镜头大略如下:
24/4.0 Westrogon
28/4.0 Westron
35/2.8 Westron
35/3.5 Westron
50/1.9?? Westagon
50/1.9?? Westromat
50/2.0 Westagon:这颗外观非常漂亮,成像非??常锐利,可惜没有A/M开关。
50/2.8 Westanar:这颗也是外观一流,但实际上只是普通天塞。
50/2.8 Iscotar
50/3.5 Westanar
80/2.8 Isconar
85/2.8 Westanar
85/4.0 Isconar
90/1.9?? Iscaron
100/4.5 Isconar:超冷调的镜头,长相非常怪异,很像电影镜。
135/2.8 Tele-Iscaron
135/3.5 Tele-Westanar
135/4.0 Isconar
150/4.5 Westanar
180/2.8 Iscaron
180/4.5 Westanar
400/4.5 Westanarr

终于到御三家的Schacht 了,这家光学厂是由Albert Schacht 先生所创,但一定要强调,这间公司跟世界最强玻璃厂Schott,一点关系也没有,买镜时千万别被人误导。
总的来说,Schacht 镜头的特性是色彩爆浓,反差超大,喜爱浓郁发色跟锐利的朋友,一定会很欣赏。 Schacht 镜头的散景也不差,拍出来的照片有很特殊的风格,算是自成一系。
Schacht 镜头中,最有名的算是微距跟人像镜头了。不过Schacht 镜头的镜筒似乎不耐操,一般看到的品相都很残破,所以只要镜片完好,就已经算是值得收的。
Schacht 镜头如下:
35mm f2.8 Travegon:常见的广角镜,不是太贵。
35mm f3.5 Travenar:非常锐利的广角镜,全开已经爆锐。
35mm f3.5 Travegon:上面那颗的前身,白银头,超级锐利。
50mm f1.8 Travelon:异常稀有的标头,没玩过。
50mm f2.8 Travenar:就是天塞,Schacht最便宜的头。
50mm f2.8 Macro-Travenar:这玩意就贵了,成像很好的天塞微距。
85mm f2.8 Travenar:天塞结构人像镜,海湾从没出现过。
90mm f2.8 Travenar:Schacht最红的镜头之一,色彩控制很好的人像镜,出现频率不小,但不便宜。
100mm f3.3 Travegar (长):Schacht发神经把同一颗镜头设计成两支,长的这支最近对焦90cm,但拥有人像镜的所有特点。
100mm f3.3 Travegar (短):短的这颗可以从镜筒拆出,虽然没有Macro字样,但却是一支百微,算是M42 里面最好的微距头之一。
135mm f3.5 Travenar:长焦镜,锐利,散景好。
135mm f4.5 Travegon:上面那支的前身,没用过。
135mm f4.5 Albinar:早期的长焦镜,可能是试作型。白银头,单层镀膜,全开已经相当锐利。
200mm f4 Tele-Travelon:长炮,很少出现。
附带一提,Schacht 是SDF 里面的M42 大长老熊爷,最爱的镜头之一喔!想跟随熊爷脚步,快乐用老镜拍妹的朋友,千万别错过…

Steinheil 是一间19 世纪初期便存在的光学大厂,对岸喜欢叫他「海尔」。最辉煌的时候,连蔡司和徕卡都要敬他三分。可惜在二次大战时经过战火的摧残,于战后无法获得振作的契机,最后于1970 年代末期结束其大起大落的一生。
M42 的这批镜头,可说是Steinheil 为了翻本,倾全公司之力所打造出的最好镜头。早期的白银镜头更是精致,一出现便会有大批人抢。后期的黑铁斑马镜也很优秀,但是似乎没有白银镜那么好。
Steinheil 最大的特色,便是每颗镜头都不惜血本,用上最好的玻璃材料,因此虽然结构简单,也没有多层镀膜,但出来的色彩非常迷人,特别是蓝色。成像通透细腻,弱光暗部有剧毒。一般来说反差偏高,抗耀普遍较差。
Steinheil 自己也知道,使用最顶级玻璃的镜头成本非常高,推出来的产品可能卖不好。所以Steinheil 推出两个系列,Q 开头的为最高级材料,C 开头的则为cost down 版本。另外,Steinheil 所出的饼干镜系列,成像也都非常惊人。
Steinheil C 系列镜头如下:
35mm f4.5 Culmigon:类似Schneider Radiogon 的简单结构,晴天头,色彩很好,很锐利。
35mm f3.5 Culmigon:上面那颗的后期版,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40mm f3.5 Cassaron:白银饼干镜,变种Triplet 结构,M42 40mm 里面唯一可以跟东蔡那颗最强天塞拼的镜头。
50mm f2.8 Cassaron:黑铁天塞镜头,成像略逊其他白银版。
50mm f2.8 Cassarit:变种天塞,最常见的一颗Steinheil 镜头,成像绝对不差。
50mm f2.8 Cassar S:白银饼干变种Triplet,算是Steinheil 这一大堆50/2.8 里面最好的,不过差异也不大。
50mm f2.8 Culminar:另一个变种天塞结构。
75mm f1.5 Culminon:Biotar 结构的人像镜,非常稀有,非常贵。其实应该算是Q 系列,但不知道为什么用C 开头。
85mm f2.8 Culminar:变种天塞版的人像镜,也是爆贵。
100mm f3.5 Cassarit:变种天塞中焦,满常见的。
105mm f4.5 Cassar:上面那颗的前身,Triplet 结构。
105mm f3.8 Cassar:Triplet 结构,前半截可以拆下来接皮腔。
135mm f4.5 Culminar:变种天塞长焦,前半截也可以拆下来接皮腔。
135mm f4.5 Cassarit:跟上面那颗一样,只是头拆下来以后,接的是莱卡接环。
Steinheil Q 系列镜头如下:
35mm f2.8 Quinaron:极其稀有,至少能排进M42 前五的广角镜,战平东蔡Flektogon 绝无问题。
55mm f1.9 Quinon:M42 最强标头之一,也是小弟非常肖想的镜头。几乎没有缺点,白银的比黑铁的略好。
100mm f3.5 Quinar:Sonnar 结构人像镜,绝对好物,价格飞天。
135mm f2.8 Quinar:非常重的长焦,做工很扎实,M42 最强135 mm之一。小弟没用过,但是某熊竟然有,令人不悦。
135mm f3.5 Quinar:上面那颗的轻??量版,成像差不多,但是最近对焦变的爆远。
200mm f4.5 Tele-Quinar:更笨重的镜头。
300mm f4.5 Tele-Quinar:超笨重的镜头。
Q 系列产量不大,加上成像异常的好,所以又贵又难买。小弟一颗Q 系列的都没有,想看测试照,请洽熊爷。

小弟最爱的Schneider-Kreuznach,中文为信乃达,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世界级的光学巨人。虽然台湾很多人没听过,但Schneider 的光学实力,绝对能和蔡司、徕卡平起平坐。而在M42 的时代,Schneider 更是凭借其优异的光学研发能力,在全世界大放异彩,成为西德镜头的高级镜代表。
Schneider 最强的是层次感,高光暗部无一不精,每颗镜头的细节捕捉都能让人大开眼界。散景方面,Schneider 镜头散景并不奶油,也不是杂乱的二线性散景,而是一种「凝而不化」的刚性表现手法。
Schneider 镜头共有4 个时期,不过光学表现大同小异,只是外观差异很大,大家看喜好收吧。第一时期是无段式光圈斑马镜,因为年代久远,品相一般不是太好。
第二时期则是开发给西德Wirgin Edixa 相机的特殊斑马镜,这是小弟最爱的版本,产量也丰富。光圈顶针是滚轮式设计,A/M 开关是精致的钢珠头,景深表尺更是特别,总之就像个艺术品。
第三时期则是全黑镜身,包覆一层皮革,手感更好,看来更为高级洗练,但少了之前的那些高科技特色。第四时期则是把外观改为圆弧型,体积大为缩小,几乎成为饼干镜,不过同时对焦环变得很窄。
Schneider-Kreuznach 镜头大略如下:
28mm f4 Curtagon:全开解析度已经非常吓人的怪物,高光捕捉极强,最近对焦0.28m,全能广角镜。
35mm f2.8 C-Curtagon:外型像放大机镜头的小东西,但是很重。全M42 镜头中最强远景镜,立体感跟解析度非常变态,不过最近对焦1m,近景是废的。
35mm f2.8 Curtagon:上面那颗的中近景强化版,正常外观。最近对焦0.3m,成像风格类似28mm 那颗,但远景和C-Curtagon 没得比。
35mm f4 PA-Curtagon:M42 Schneider 最贵也最稀有的镜头,是颗移轴镜,没摸过。
35mm f4 Radiogon:广角镜早期版本,看过一次,不贵,但没用过。
40mm f4.5 Jsogon:稀有白银饼干镜,天塞结构,超锐利。后玉玻璃突出,装后盖都有可能刮伤。
50mm f2.8 Xenar:M42 最强天塞之一,锐利度和细节都是顶级表现,色彩很惊人。
50mm f2.8 Laudar:稀有白银饼干头,收藏价值比较高。
50mm f1.9 Xenon:超级全能标头,色彩及层次感都是超水准。除了抗耀并不是最好以外,可以轻松应付所有拍摄环境。
90mm f3.5 Xenar:只存在于早期的人像镜,异常的重,可能使用特殊玻璃。解析度非常高,层次感一流,色彩有一点点偏粉红。
135mm f3.5 Tele-Xenar:有很??强空间还原能力的长焦,除了色彩略淡,其余不会输给东蔡那支。
200mm f5.5 Tele-Xenar:太长的小弟不碰。
300mm f5.0 Tele-Xenar:真够长的 …
360mm f5.5 Tele-Xenar:实在太长了 …
最后补充一下,Schneider 的镜头普遍脾气大,非常不适合初学者使用,没把握住诀窍很容易脑羞。 Schneider 的镜头号称「真水无香」,主要是因为色彩带有灰调,大部分时候看起来颜色很淡。不过事实上,Schneider 对色温非常敏感,不同光源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色彩调性。如果测光精准,色彩绝对是直追蔡司,真水并不总是无香的。

终于到了最终回,很多族友都想知道M42 最强镜头是哪几颗,就在这边一次满足大家吧。 (文太长,所以分两段)
1756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现了一间光学公司,就是世界知名的Voigtlander(福伦达)。其后的200 年间,Voigtlander 的名号响遍全世界,完全是君临天下的姿态。
不过随着时光推进,帝王也开始殒落,但仍不减其霸气。 1960 年代,Voigtlander 决定孤注一掷,赌上200 年的骄傲,推出一套最强相机。但那个年代群雄并起,日本光学已经抬头,Voigtlander 无力再开新战线。于是找来另一位西德光学界泰斗Zeiss Ikon 合作,同时还有Zeiss Ikon 最大的战略伙伴Rollei。
1966 年,Voigtlander 、Zeiss Ikon、Rollei 三位当世最强的光学巨人,合作推出了顶级相机「Icarex」。有些人说Icarex 是Zeiss Ikon Contaflex 的后继,其实不是,因为Icarex 是Voigtlander 主导的开发计划。
Icarex 的镜头虽然打上Carl Zeiss 的名称,但却结合了Voigtlander 长达200 年屹立不摇的造镜工艺、Zeiss Ikon 最顶级的玻璃胚和光学设计、还有Rollei 的机械工程技术,更使用了电脑进行精密计算,可谓是当代最高的光学艺术品。更重要的是,三家光学名门以蔡司T 镀膜为基础,合力开发出更胜T 镀膜的镀膜技术,也就是未来的Rollei HFT 镀膜。这批Icarex 镜头,便是搭载了新型的实验性镀膜。
Icarex 相机主要是BM 插刀式卡口,不过随后被迫与市场妥协,于1969 年推出另一套主流M42 的TM 卡口,不过数量很少。而BM 卡口要改口有巨大难度,因为内镜筒及一些机械零件,使用了高硬度的纯钢,因此动手术时非常困难,也因此BM 卡口与TM 卡口的镜头,存在2 至3倍的价差。
1970 年,Voigtlander 因为经营不善,并入Zeiss Ikon。而在1972 年,Zeiss Ikon 也退出舞台,整个Icarex 系统,便由Rollei 接手,成为Rollei 新加坡厂生产的Voigtlander VSL1 系统。这时镜头的结构也产生巨大改变,并实装正式的HFT 镀膜。

Icarex TM 镜头只推出了5 颗(BM 版本多3 颗),但是颗颗精彩。 (某熊竟然又有,令人发指)
25mm f4 Distagon:可以横扫各大广角镜的魔王,目前二手价格比Contax Distagon 25mm,还有Distagon T* 25mm 还要贵至少50%,海湾一出现一定全世界疯狂抢夺,实力完全不用多说。
35mm f3.4 Skoparex:Voigtlander 最令人称道的「众神的珠戒」结构,配上实验性HFT 镀膜,以及蔡司退火2 年的顶级玻璃,成像比原本的珠戒还要好。光是全开的边角画质,已经不是东蔡最强的Flektogon 35mm 可比。
50mm f2.8 Tessar:M42 最强天塞,成像品质几乎是Planar 水准,拥有剃刀般的锐度。用过Tessar 结构感到失望的朋友,试试这颗镜头,保证能体会到「百年鹰眼」可怕的地方。
50mm f1.8 Ultron:空前绝后的非对称内凹式高斯结构,正五角光圈,人类光学历史上仅此一颗。成像品质极为恐怖,散景二线性非常低,全开比别的标头缩光圈还好,是M42 中坐二望一的标头之王。
135mm f4 Dynarex:古老的Voigtlander 变种Tele-Tessar 结构长焦,但是用上最好的玻璃及镀膜,成像可以巴掉绝大多数的Sonnar 结构135mm 长焦镜头。
随后进入Rollei 时代,镜头选择变多,结构也改了,每颗都是当代最强镜。
25mm f2.8 Color-Skoparex: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25mm f2.8 Distagon,成像绝对比环保玻璃的ZS 细腻。
35mm f2.8 Color-Skoparex:也变成Distagon 结构,跟珠戒的实力在伯仲之间,可以并列最强35mm,面对后来的多颗35mm 铭镜也毫不逊色。
50mm f1.4 Nokton:看名字也知道是什么鬼,成像之好,绝非现代那些超大光圈的噱头镜可比。
50mm f1.8 Color-Ultron:本体是50mm f1.8 Planar,这颗有多威不需要多解释,成像和前身那个传说中的内凹镜不相上下。
85mm f2.8 Color-Dynarex:超强Sonnar 结构人像镜,实力据说强过Cosina 代工的那颗F2.0 …
135mm f4 Color-Dynarex:原本的Tele-Tessar 结构已经名满天下,现在升级为Sonnar 结构,大家可以想像其实力…
200mm f4 Color-Dynarex:超长焦不在讨论范围。
小弟没收任何Rollei 版的镜头,只摸过Icarex 版。我只能说,这些根本是艺术品,那个造工和外型,完全适合放在柜子里欣赏,不会想拿出去用。不过这批镜头脾气很大,有Schneider 那种对色温及测光要求非常严格的坏毛病,要拍好并不容易。
Icarex 镜头的成像特色,给小弟的感觉是「珠圆玉润」,细节和解析度完全是Schneider 等级,色彩浓郁度直追东德蔡司,但更为纯净高贵。这几颗绝对可以拿来跟现代镜拼高下,收了任何一颗镜,其他品牌的同焦段镜头大概也不用买了。

有族友询问Vivitar 的M42 镜头,小弟在这里说明一下。
Vivitar 本身并没有镜头工厂,都是靠别人代工的。 1990 年曾换过老板,整个编号系统换过,比较难查证。 1990 年前的镜头倒是可以追查。
如果是1990 年之前的Vivitar 老镜,头两位数就是代工厂(除非是6 跟9 开头,那只有一位数)。第三位数是年份,但具体怎么解读小弟不明。四跟五个位数则是生产月份,之后是流水号。

蔡司专访二:我们为何没有自动对焦

 

AG相机镜头部总经理兼副总裁Winfried Scherle博士

 

  在上一期中我们整理了Winfried Scherle关于未来是否会进入4/3市场的一些作答。今天则针对蔡司镜头为何没有自动对焦或者测光等问题进行了一个采访整理已供网友参考。

 

  1.     为什么蔡司的镜头比其他品牌的贵?


  这个说法总的来说是不正确的。某些镜头(比如Planar T* 85毫米/f1.4 ZE/ZF2)比相应的其他生产厂家的镜头(比如尼康的Nikkor 85毫米/f1.4)要便宜。某些镜头(比如微距Planar镜头)在市场上并没有相对应的型号。卡尔蔡司的镜头价值高是因为我们比其他品牌有着更高的生产标准。在卡尔蔡司,镜头生产并不是简单地把玻璃和金属组装在一起:在生产过程中,每一片镜片的表面最后加工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光学技师严格检测的,而且每一支镜头都由有经验的工人校准以保证最高的镜头质量。许多工作流程是无法由机器完成的。因而,卡尔蔡司镜头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质量保证,每支镜头都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了超过100道严格的检测。卡尔蔡司并不依靠统计数据或者是抽查来控制质量,而这样做在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已经成为节约成本的标准做法了。

 

  2. 为什么蔡司不提供自动对焦镜头?有计划将来生产吗?


  我们的标语“境由心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给回摄影师对他的图像的控制。你可以更有创意更具有探索精神地拍摄。你的图像变得很独特,从而你这个摄影师也非常独特。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给索尼的数码单反提供自动对焦镜头,所以从技术上来说,我们有能力生产这样的镜头。手动对焦镜头可以设计和生产得对焦更加精确(获得平滑的对焦而不是拍着玩)。这是根本不可能通过一个微型的自动对焦马达实现的。况且,在专业电影拍摄领域,自动对焦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3. 为什么ZF镜头不为尼康D200和更便宜的相机提供测光功能?


  像尼康D200(以及“大一些”的型号)的相机机身装有光圈联动拨杆,用来控制AI或AIS接口的镜头型号的光圈,包括我们的ZF镜头。所以曝光测光和光圈优先在这些相机上是可以实现的。“小一些”的相机型号(比如D90,D5000)没有这种为不带CPU的镜头设计的光圈联动拨杆,所以无法实现曝光测光。对于这些相机型号,我们强烈建议使用我们的ZF.2镜头,就可以使用所有的曝光模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程序模式)了。

 

  4. 发现难以控制手动对焦?是否有什么提示?


  很多摄影师的第一想法都如此。该手动对焦需要一些时间在开始的时候,但你会他提供的设置精度留下深刻印象。超大的旋转角度高为精确对焦等各种应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基于这些技术性能,摄影师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拍摄对像并于结果有更多的控制权。
当然,,许多独立制造商都为主流的自动对焦单镜反光相机提供可更换对焦屏。

 

  5. 当显示对焦时,为什么该图片仍然是模糊?


  准确对焦是实现最佳效果的必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这可能是个挑战。我们建议您参见我们提供的文章, “手动镜头用于自动对焦机身” 一文

 

  6. ZF和ZF.2两代之间镜头的区别?


  ZF.2镜头是ZF镜头的增强版本。它们的特点是电子接口(CPU)。此CPU使ZF.2镜头支持所有重要的操作模式,如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程序自动曝光,或在不支持手动曝光设置的数码相机上进行手动曝光设置。摄影师无需在相机菜单里设置镜头参数,因现在镜头传递所有标准数据,如焦距和速度等相机。这些数据可以在每张图片的EXIF数据中看到。

  此外,ZF.2镜头不再配有镜头连动耦合拨杆。由于这个原因,您不能使用旧款尼康相机测光(F,F2,Nikkormat系列等)。ZF.2镜头的光圈环上备有机械锁以锁住最低设置的光圈环,防止拍照时误操作。
由于技术原因,ZF.2镜头在最低一档没有半级光圈设置。这保证了可靠的自动定位。ZF.2镜头最低光圈以橙色标记光圈环自动定位。

 7. 为什么在日本制造


  卡尔蔡司镜头在日本组装有很合理理由。在德国奥伯科亨总部,由于专注于电影镜头应用程序,其生产能力不足以满足市场大批量的需求。


  与确善能一起,完美结合了卡尔蔡司“镜头制造质量标准”和确善能的生产力和经验。实施各种措施以确保满足卡尔蔡司对镜头的质量要求,即使他们是在外部合作伙伴的生产设施内进行产生。
自1890年卡尔蔡司相机镜头部创建伊始,不少由卡尔蔡司设计的卓越镜头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在2005年前,由京瓷在日本制造的著名C / Y型卡口,G卡口,N卡口和康泰时645卡口镜头。


  为了以合理的价格向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镜头,我们决定由日本的合作伙伴确善能制造C Sonnar T * 1,5 / 50 镜头,他们拥有长期制造不同品牌高品质相机和镜头的经验。我们在日本生产的产品,均采用与德国相同的测量仪器,以保证以相同的规格进行卡尔蔡司品质控制,以保证“德国制造”。进一步的资料关于我们的产品“日本制造”,特别是我们与确善能的伙伴关系以及“重生”蔡司依康相机,您可以查询相关网站

 

   8. 跟佳能或尼康比较,蔡司镜头采用了哪些新的技术或玻璃材料,有什么优势?

  就像所有镜头制造商一样,我们依赖于从全世界主要的玻璃制造商采购光学玻璃。精妙的光学设计,依据我们的120多年研发摄影和电影镜头应用的经验,以及不允许最小的误差精确制造的全金属镜头桶,成就了蔡司镜头卓越地表现。

 

  9. 蔡司镜头盖非常薄,很容易损坏或丢失。有什么办法改善吗?

  我们正在着手改善镜头盖。

 

 

  10.卡尔蔡司镜头能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吗?如何做到?

  卡尔蔡司是世界上领先的光学公司之一。卡尔蔡司在许多应用领域都有光学产品:医药技术,手术器械,半导体镜头,扫描电子显微镜,眼镜。由于我们的产品领域非常广泛,技术的发展就是由多领域而不是单一领域推动的。由于卡尔蔡司可以把这种综合的力量在将来使用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保持光学领先地位。

 

  11.会有更多的ZE镜头吗?

  我们的目标是满足我们客户各种摄影题材的需要。因此,如果我们看到卡尔蔡司镜头有需求我们就会生产更多焦长的镜头。

 

 

  12. 在数码摄影的时代,CZ镜头针对数码相机做了什么样的优化?数码定焦镜头和胶片定焦镜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图像传感器的玻璃片(红外滤色片,低通过滤器)有时候需要镜头与胶片的镜头相比,在光学设计上有一些不同,或者是调整某些镜头材料的类型。所以我们的镜头都针对流行的数码相机机身做了优化。

 

  13. 新的ZE ZF镜头是否可以在传统胶片相机上完美使用?

  是的。 我们的一些用户在他们的机身上使用了我们的新款镜头,成像质量优异。

 

  14. 在使用层面上,CZ与SONY, NOKIA是怎么样的关系?

  我们与3个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各自独立的不同领域内进行合作,与索尼主要合作发展a系统、卡片机、便携式摄录机,与诺基亚的合作则在移动电话领域;罗技与我们合作网络摄像,我们与这些合作伙伴一同研发新型相机及相机模块组件。

 

  15. 是否有可能推出更大光圈的镜头,特别是ZM镜头?

  旁轴相机比起单反相机体系得最主要优势是结构更为紧凑,超高速镜头的设计往往同这点是冲突的,卡尔蔡司目前提供丰富的ZM镜头产品系列,能够在影像品质、镜头反应速度、外观尺寸、重量和价格上提供非常好的平衡。

16. Contax CY镜头与新蔡司是什么关系?

  我们目前单反相机镜头系列中,某些型号的光学设计(比如F1.4/85mm)是基于以往的Contax康泰时/Yashica体系进行改进的,然而另一些型号,如(F2.0/100mm)则完全是全新研发的设计,新推出的21mm ZE、ZF、ZF.2、ZK镜头则是延续了经典Distagon T* 2.8/21mm C/Y镜头的成功精髓。

 

  17.      Contax G镜头与新蔡司是什么关系?

  由于这两个系统有完全不同的机械与光学体系(后焦距、镜座距、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ZM镜头与G系统并没有完全对应的镜头,一些镜头只是在基础设计上有相似之处。

 

  18. 蔡司是否有计划推出ZI旁轴数码相机

  目前没有计划。

  由于旁轴相机的需求大大小于单反相机,然而其开发成本相对其需求来讲是差不多的,所以在目前阶段提供价格合理的高品质ZEISS数码旁轴相机是不现实的。

  蔡司相机镜头部门将一如既往继续开发、生产和销售高品质的摄影和电影镜头,像前面的100多年一样。

 

  19. 是否有蔡司原厂的滤色片?

  在我们目前的产品线中,除了我们的CSC滤镜(色差补偿滤色片)是针对数码旁轴相机设计的,此外我们不提供其它摄影用途的滤镜。

 

  20.  蔡司是否有变焦镜头 ?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没有计划生产变焦镜头,我们将专注于定焦镜头。

 

  21.       蔡司会生产长焦镜头吗?

  对于长焦镜头(比如超过200毫米焦长),在当今自动对焦在许多拍摄领域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所以我们看不到手动对焦的长焦镜头会在市场上有一个大的需求量。在我们现在生产的Macro-Planar T* 100毫米/f2和200毫米之间的焦长,我们计划在将来发布一些新镜头。

 

  22.   为什么镜头必须返回日本维修而且出了保修期以后维修费这么贵?

  幸运地是我们的产品返厂和维修的数量非常小。我们对保修期内的维修是在德国进行的。而出了保修期的产品,我们由我们的生产商确善能直接维修,因为要是在德国存大量的零配件并不划算。

 

 

  23.  50/f2.0的镜头比50/f1.4的镜头表现要好,即使光圈小更小,这句话对吗?

  每支镜头都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表现、速度、大小、重量和价格以后的一种妥协。Makro-Planar T* 50/f2是一支比Planar T* 50/f1.4更精密的镜头,所以要更大一些,重一些而且更贵一些。而Planar T* 50/f1.4如果不考虑其速度,是一支相对来说更紧凑的镜头,而且性价比非常高。尤其是在大光圈下使用时,Macro-Planar T* 50/f2的整体图像质量非常好。

 

  24. 蔡司提供一些给索尼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吗?


  蔡司/索尼镜头已经在卡尔蔡司网上商店有售(只针对最终用户)。索尼通过它的分销渠道独家销售。

 

  25. 为什么ZE镜头老是供不上货?

  由于某些原因,ZE镜头的需求量大大超过我们的生产量。我们正在努力改善分销结构,以保证将来供货顺畅。

 

 

 

送镜头布+100元代金券+包邮 蔡司21/2.8ZF.2镜头热卖发表时间:2010-01-26 来源:  今天,笔者从卡尔蔡司指定核心经销商卓美摄影器材商城了解到,卡尔蔡司最新发布的ZF.2版本镜头目前销售情况较好,其中蔡司21/2.8ZF.2(尼康卡口2代)超广角镜头的售价为12100元,同时赠送蔡司原厂镜头布一块+100元卓美商城购物代金券,免运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网站。

 

蔡司最实用的几支镜头 蔡司镜头

  卡尔蔡司最新推出的ZF.2镜头配备F型插刀式接环供胶卷和数码单反相机使用。新的蔡司ZF.2镜头兼容所有的功能,例如快门先决、光圈先决和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电脑晶片亦同时兼容手动曝光模式,给一些并不兼容AI镜头的相机使用。镜头能够传送EXIF的资料给数码相机,包括镜头品牌、焦长、日期、测光系统和曝光设定等数据,摄影师无需再手动输入这些参数。ZF.2镜头的快速处理功能特别适合在忙乱的拍摄环境下使用。

  这支全画幅镜头的基础结构被重新设计,使用了全新的环保玻璃。它延续了蔡司一贯的优良图像品质和色彩还原。镜头采用了低色散和高折射率镜片,保证了成像在边缘也不会出现色散,即使在2.8的光圈下也有非常好的表现。系统的光学设计,镜筒的机械设计和所有镜片组件表面都采用了T*镀膜技术,这些技术有效地减少了镜片和镜片之间以及镜片和感光元件之间的光线反射。精确的机械设计良好的使用手感和准确的对焦,能使你拍摄到完美的照片。内对焦技术和0.22m的最近对焦距离,能使你从不同的视点拍摄到高品质的照片。

  蔡司DistagonT*2.8/21 ZF.2镜头采用了13组16片镜组结构,体积为87(最大直径)×110(长度)mm,最小光圈为F22,光圈叶片为9片,滤光镜口径为82mm,最近拍摄距离22cm,重620g。

  蔡司21/2.8 ZF.2(尼康卡口2代)镜头:http://www.zm7.cn/goods-3235.html


  [参考价格]12100元(赠送原厂镜头布+100元卓美商城购物代金券,免运费)

  [联系方式] 卓美摄影器材商城(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路11号摄影器材城四层南区101号/102号 400-672-9957  010-52693787)

蔡司ZA自动对焦镜头导购http://tech.jschina.com.cn   2009-10-28 09:37:00

  今年秋天刚刚发布的针对高级摄影爱好者的数码单反相机索尼α550配备1420万有效像素的Exmor CMOS影像传感器,提供最高可达12800的ISO设置;具备每秒5张的高速连拍能力,并且开创性的速度优先连续模式使高速连拍能力达到每秒约7张,为a系统入门级用户带来专业级的拍摄体验;全面升级的实时取景功能,更给入门级用户带来开拓性的创意拍摄经历,全新定义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随着α550及α500的上市热卖,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索尼α系统,今天我们就推荐给大家一些α系统专用的,代表着光学极致的卡尔蔡司ZA自动对焦镜头。

  Vario 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光学巨人卡尔蔡司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条腿走路的方针来应付日益严重的日本光学厂商的冲击,比如为哈苏徕卡等高端厂商生产配套镜头来保证形象和技术优势,授权确善能生产ZF,ZK,ZE,等不同卡口经典手动头以争取高端135用户,在手机市场上也与诺基亚等厂商合作给手机摄像头打上小蓝标,搂钱方式的多样化让蔡司可以从容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在占据数码单反用镜头绝对主体的自动对焦镜头方面,蔡司除了开发了一套不太成功的Conatx N系统和成功但是早已过气的G系统之外作品不多,进入数码时代之后,Contax停产,蔡司又借着索尼收购美能达相机部门的东风再次切入主流镜头市场,先后推出数支适用于索尼α系统的ZA自动对焦镜头,以高质高价而闻名于世。

Vario 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有了蔡司ZA 24-70和美能达的遗产70-200G之后,α系统在常用焦段仅仅缺少一支大口径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即可构成完整的专业镜头产品线,随着2400万全幅数码单反α900推出的Vario 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填补了这个空白。

  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是α系统的第5支卡尔蔡司镜头,搭载了SSM超声波马达,与其说是让对焦更迅捷不如说更大的意义是在让对焦更精确,毕竟传统的齿轮传动组在天生上不如超声波马达精确。

  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采用包括3片非球面镜片、1片ED低色散和1片ED超低色散镜片的17片13组的复杂光学结构,镜头采用了卡尔蔡司T*镀膜技术,有效降低鬼影和提高了抗眩光能力。它采用了内对焦系统,还配有SSM(超声波马达),可实现安静、快速的自动对焦。

  搭载了超声波马达的Vario 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在对焦上表现相当的好,迅捷安静准确,变焦环工作也相当的顺滑。虽然重量上高达800多克但是握持手感良好。77mm的口径也使得它与其他专业镜头可以很方便的共用滤镜。

Vario 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实际拍摄中,16mm端边缘失光明显,收小光圈后有改善,而35mm端表现良好,变形轻微,圆形光圈使得焦外虚化相当油润,蔡司的T*镀膜有效的抑制了鬼影和眩光,即时是有强光入射的情况下也相当完美。16mm一端畸变比较轻微,35mm端畸变相对较明显。

Carl 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

  Carl 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这支索尼单反拥趸者心目中华贵的镜中皇者融汇了蔡司引以为豪的Sonnar(松纳)光学结构,采用了17片13组的镜组,著名的T*多层镀膜技术和索尼最新的SSM超声波对焦也得以运用。它内载有精密的9叶片准圆光圈组件,并拥有1:4的最大影像放大倍率。该镜头以955克的体重显示了其机械和光学部件用料的货真价实,他最大镜桶直径为82.5mm,镜头总长135.5mm,滤镜口径是这一焦段顶级专业头通用的77mm。

Carl 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

  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是一只全画幅镜头,用在APS画幅的α550上未免有些稍显大材小用,不过这也为用户将来升级全幅的α900或者α850做好了准备。在转动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精神变焦环的一刻,从手指传来的感觉非常厚实和沉稳,阻尼敢很好,覆皮部分的手感也很舒服。在实际使用中,你能够确实感受到SSM超声波马达提升自动对焦速度的提升有多大。索尼公司去年推出的三款蔡司镜头,笔者一一都试用过,靠机身驱动完成的自动对焦能力可说是这些蔡司自动对焦镜头唯一的欠完美表现。

  如今这颗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所展现出的自动对焦速度犹如脱胎换骨一般。相比佳能、尼康二家的同类产品对焦速度并无明显差异。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是蔡司第一支专门为APS幅面设计的可更换单反相机镜头,它采用了包含2片ED镜片在内的10组14片光学设计,35mm等效焦距涵盖24mm-120mm最常用的广角到中焦段,镜头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对焦时长度不变,前镜组不转动,以方便使用那些带有方向性的滤镜,比如偏振镜和渐变镜等等,镜头内部设计了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对焦时对焦环也不会转动,变焦时镜头会伸长一些,镜头卡口材质是金属的,镜身则出于向成本的妥协和对焦速度的考虑使用了金属塑料混合结构,镜头尺寸为72mm×83mm,全重440g,这支镜头最大光圈为F3.5(广角端)-F4.5(长焦端),7片光圈叶片,虽然没有9片的那么圆,不过在背景虚化上效果仍然令人惊讶(这是蔡司镜头很奇异的地方,Contax T* 50/1.7 Planar只有5片光圈叶片,背景虚化却非常漂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SAL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的,对焦环和变焦环都采用了包覆橡胶的设计,增加了握持的可靠性和手感,从16mm段到80mm段只需要旋转90度多一点就可以完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

  再说说这个镜头的手感,对焦环在MF的时候阻尼虽然说有点大,但是还算是比较舒服。较大的阻尼配合较短的对焦行程,AF快,MF精确,这个设计可以说比较合理了。重量和用料上缺少质感,当然现在是什么镜头都塑料化,可是这个塑料的质感真的摸起来并不是很好。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

  再加上自重较轻的关系,带给人的不是这个价位的镜头应有的感觉。再加上S的细纹对焦/变焦环容易藏灰。不过变焦环的阻尼设计还是很均匀的,唯一的缺点是由于这个镜头是一个变焦前端伸缩较为厉害的镜头的设计,因此镜头向下和向上的时候阻尼变化较大,而且有时在垂直向上或者向下握持时候,镜头前端会因为自重伸出或者收回,让人感觉不爽。

  虽说它的广角端在1.5×的换算比率下达到了24mm,满足了不少24广角情节玩家的需要,但是比较让人失望的是广角端全开光圈的时候边角失光明显,部分题材因此拍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680是一个APS画幅镜头,也就是说它完全无法用在FF的机器上。经过测试即使80MM端也有明显的黑圈出现。当然了,作为一个本来就这样设计的镜头我们对此不应该进行指责。不过这样对于以后要上FF的高端玩家来说(高端玩家理论上说也是ZA的目标人群),会导致不小的浪费,毕竟这不是一个便宜的镜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16-80mm焦距,相当于全幅下24-120mm的规格,光圈还是F3.5-4.5的,能做到这么个体积和重量,才62MM口径,打上蔡斯标,贴着T*膜,我们还能要求它什么呢。

planar T* 85/1.4ZA

  planar T* 85/1.4ZA是蔡司为135系统设计的第五支85mm焦距的定焦镜头,最早的是C/Y(Contax/Yashica)Sonnar T*85/2.8(5片4组),然后是比较常见的C/Y Planar T*85/1.4(6片5组),极为少见的是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8片7组),还有一个跟限量版差不多罕见的是自动对焦的Contax N 卡口的Planar T* 85/1.4(10片9组)。

  planar T* 85/1.4 ZA采用了不太复杂的8片7组设计,结构上比较接近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拜新的光学材料和镀膜技术所赐,planar T* 85/1.4 ZA在色彩和光学表现特性上与之前4支不尽相同,在继承蔡司优异的光学质量这个传统的同时,又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表现。它反差很好,分辨率也很高,仅仅在取景器中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明亮和通透。一直以来有个共识,蔡司的镜头写着最大光圈是多少,那么它的最大可用光圈就是多少,而不像某些厂商标称最大光圈F1.x,而实际上这个最大光圈下光学质量相当差,必须要收缩两到三档光圈才可以使用,planar T* 85/1.4 ZA不一样,它在F1.4时锐度反差,边缘分辨率都已经达到了很优秀的水准,再收缩光圈对此帮助不大,而且就个人的感觉来说,收缩到F8之后,锐度反而会有所下降,而且焦外会变的有些生硬。

planar T* 85/1.4ZA

  很多朋友喜欢使用85mm镜头来拍摄人像,因此这个焦距的镜头也被称为美人头,在高手辈出的中焦镜头战场上,最优秀最均衡的永远是蔡司的Planar T*85/1.4,佳能大了半档光圈的EF 85/1.2L软肋是最大光圈下锐度不够,而尼康Nikkor 85/1.4则是层次上有所欠缺,色彩显得比较干,不够油润(小编个人觉得尼康色彩最好而且层次和反差都比较合适的镜头是180/2.8ED),唯一能和SAL planar T* 85/1.4 ZA相提并论的,是美能达85/1.4G。

  用在APS幅面的机身上时,SAL planar T* 85/1.4 ZA变成了127/1.4,接近早先流行的135mm焦距,实际上是加大了使用的难度,就算是有防抖系统的帮助,也需要更高的快门速度来保证安全。SAL planar T* 85/1.4 ZA在最大光圈下的表现非常优秀,让人痴迷,相比之下,其他光圈表现如何已经无关紧要了,需要注意的是F1.4的光圈下,85mm镜头的景深已经非常浅了,稍有不注意就会虚化掉自己原本想表现的主体,拍摄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的来操作,最好能够买上一支不错的脚架配合使用,机身防抖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如果你想真正的体验到蔡司镜头顶级的光学表现,把机身防抖关闭,加上脚架是唯一的选择。

planar T* 85/1.4ZA

  SAL planar T* 85/1.4 ZA外观短胖,直径81mm(滤镜口径72mm),长度75mm,除了镜头盖其他的全是金属和玻璃制品,重量达到了少见的650g(尼康85/1.4大小和它类似,重量550g),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过也是由于沉重的全金属镜筒,SAL planar T* 85/1.4 ZA在入门级机身上对焦时速度慢的令人伤心,只能拿来摆拍人像和静物什么的,想抓到动态的瞬间,除非你开到手动对焦,而且要有一只快过对焦电机的手和一只比对焦检测模块更灵敏的眼睛。与新的α550配合使用时,上SAL planar T* 85/1.4 ZA对焦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对焦精度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应该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SAL planar T* 85/1.4 ZA的光学性能。

  最后说下遗憾的地方,想在SAL planar T* 85/1.4 ZA上体验到蔡司手动镜头那种油滑的调焦手感的人可能要失望了,这支镜头转动起来有种细微的沙沙声,也不是那么的顺爽细腻,没法子,这是要实现自动对焦能力必须做出的妥协。此外,SAL planar T* 85/1.4 ZA不是内对焦设计,镜头工作时前镜筒会伸出来,而且镜头对焦行程相当长,这样的设计有利有弊,好处是对焦行程长对焦精度更好,而坏的方面就是对焦速度更慢,不能封闭的非内对焦设计会让灰尘更容易进入镜筒中,虽然对成像质量无妨,可是心理上终究会觉得不爽。

  SAL planar T* 85/1.4 ZA是一支极难掌握的镜头,它非常不适合在需要快速抓拍的场合使用,它更适宜于在安静闲适的环境中细细的品味把玩。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顶级的光学素质,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好的做工与用料,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惊艳,那么选一支SAL planar T* 85/1.4 ZA吧,没有用过这支镜头,你的摄影生涯总是会存在些遗憾的。

Sonnar T* 1.8/135 ZA

  Sonnar T* 135/1.8 ZA, Sonnar(松纳)结构的历史开始于1932年,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松纳结构在中长焦和超长焦望远镜头中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反差和锐度上面相比最初的产品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最基本的光学设计却一直变化不大,是能够和百年天塞相提并论的经典光学结构。

  Sony SAl Sonnar T* 135/1.8 ZA发布于2006年6月,这也是蔡司为135系统设计的第二只松纳结构的135mm镜头,第一支是contax系统的手动镜头T* 135/2.8,光圈比这个小一档半(contax还有一支135/2,不过是Planar结构的),为了实现自动对焦能力和更好的光学素质,这支SAl Sonnar T* 135/1.8 ZA使用了包含两片ED镜片在内的8组11片的复杂光学设计,除了松纳结构本身就擅长的高反差高饱和的色彩之外,还做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口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出于保证像场均匀度的考虑和限于相对简单的光学结构(C/Y卡口的sonnar 135/2.8结构是5片4组),之前的松纳镜头口径是很难超过F2的。SAl Sonnar T* 135/1.8 ZA尺寸是88mm*114mm,滤镜口径77mm,9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0.72m,镜头材料选用了货真价实的玻璃和金属,所以全重达到了惊人的985g,没把子力气还真的很难端稳它。

  老实说,蔡司之前生产的那支C/Y卡口的T* sonar 135/2.8 给我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应该说那是支很有性格的镜头,它在锐度和反差上都不是特别出色,亮点是浓郁的色彩和细腻的背景虚化,应用的范围只限定在人像这一点上,曾经买来把玩了半年,最后还是忍不住给卖掉了。蔡司当初推出 SAl Sonnar T* 135/1.8 ZA这支镜头的时候,老实说有点让人意外,前面曾经说过,松纳结构光圈很难做大,主要限制就是大光圈下难以保证像场的均匀度和边缘分辨率,蔡司在镜头设计上一向比较严谨,把原本结构简单的松纳做成了11片8组也差不多算是投下了血本(当然,最后还是要fans们买单的)。

Sonnar T* 1.8/135 ZA

  SAl Sonnar T* 135/1.8 ZA用在APS幅面的机身上的时候等效焦距差不多是200mm,不喜欢佳能的人至少在200/1.8这个焦段上有了EF180/1.8 L之外的选择。

  Sonnar T* 135/1.8 ZA入手感觉就是凉冰冰沉甸甸的一大坨(985g呢,能不沉嘛),由于没有超声波马达,仅靠机身对焦马达驱动,对焦速度也不能算快,勉强过得去,就是噪音有点刺耳,我甚至无端的觉得这个头是不是用石墨作为润滑材料的啊,怎么一点用润滑脂的温婉感觉都没有。Sonnar T* 135/1.8 ZA的全金属镜筒宽大舒适,上面还专门刻了细密的防滑纹,握上去稍微有点刺刺的,但极为舒适,冬天带手套操作也不会产生不便,传说中蔡司在镜头中选用的润滑脂都是能在-35度低温下也能保证润滑效果,不会凝固的品种,所以北方的和喜欢户外的朋友选择蔡司镜头应该能避免气温太低冻住光圈叶片无法拍摄的悲剧吧。SAl Sonnar T* 135/1.8 ZA拥有在这个焦段里非常罕见的大光圈,所以在取景器里的视觉感受也是相当舒适的,明亮又清晰。

  Sonnar T* 135/1.8 ZA拥有着松纳结构特色的浓郁和高饱和度的色彩表现,蔡司的天才设计又弥补了松纳结构锐度相对较差和像场不够均一的缺点,使得这支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就具有相当高的锐度,层次和反差也很不错,非常清晰和通透,尤其是色彩过渡的层次非常好,整个画面都呈现出蔡司镜头所特有的空气感和立体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片光圈叶片组成的圆形光圈赋予了这支镜头如梦似幻的焦外成像,色彩犹如化开了的奶酪一样油润柔和又不松散,再加上用于APS画幅时等效200mm左右的焦距,特别适宜于拍摄人像。

Sonnar T* 1.8/135 ZA

  Sonnar T* 135/1.8 ZA的色彩偏向温暖,在暗部和弱光环境中会强调一种淡蓝色的调子,曝光准确的话,画面是非常耐看的,就是说在某一个区域里投入的注意力越多,就能看到越多的东西,让人感觉细节层出不穷,这支镜头的平衡性非常好,在反差相当大的环境中,高光部分不溢出,暗部也能保留足够的细节,明暗的层次都不会损失太多,这是很不容易的,蔡司在光学设计上100多年的功力果然非同小可。

  最后说说缺点吧,即使是在α550上,SAl Sonnar T* 135/1.8 ZA的速度也算不上迅速,不过对焦精度还是相当不错的,镜头转动时那种声嘶力竭式的噪音有些令人抓狂,这支镜头MF的手感极好,把相机开到手动档,轻轻转动一下,那种顺畅的感觉又从指尖直达心里了,闭上眼睛,那种感觉像极了我所熟悉的Contax 手动蔡司镜头。

  SAl Sonnar T* 135/1.8 ZA是一支很有性格的镜头,在最大光圈时着重于表现背景的虚化和颜色之间的过渡,相对来说,锐度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而收小两档光圈到F4时,它能带给你锐不可挡的表现,而且边缘锐度相对于中心下降的并不大,我们建议拿到这支镜头的朋友在每一档光圈下都能好好的试拍几张,找一档你最喜欢的,用好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051/32360822815.html

更多阅读

最实用的网购技巧窍门 实用生活小窍门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购成为上班族购物的趋势,怎样才能淘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呢最实用的网购技巧窍门——步骤/方法最实用的网购技巧窍门 1、第一,货比三家,用好购物车。有经验的网购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我们在实体店没有见过的东东,在

DNF种最强大的几种史诗武器 dnf史诗武器大全

DNF种最强大的几种史诗武器——简介DNFSS武器以其超逆天的属性一直高居兵器谱榜首,且其超低的爆率一直让玩家神往,那究竟哪些SS玩家最想得到呢?今天就来为大家细数一番。还不围观更待何时?DNF种最强大的几种史诗武器——工具/原料DNF游

改善皮肤最全、最实用的方法 改善油性皮肤的方法

最全、最实用的方法因为电脑有一定的辐射源,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的稳乱。从而使皮肤代谢不规律等。加上电脑有磁性,会聚积一些灰尘、和不洁的空气,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皮肤自身的质量,和加聚皮肤的老化程度。针对每一种不同

最实用的垂直车位停车技巧 斜车位停车技巧

最实用的垂直车位停车技巧关于停车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的,不同车型、不同身材的驾驶者、不同的角度都会对停车效果造成影响,此文仅希望通过介绍的参照点来寻找摸索适合自己车辆的停车方式,一定程度上帮助更好的停放车辆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 魔芋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分享到 一、六味地黄丸古方: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功效: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古方溯源:六味地黄丸的古代应用,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

声明:《蔡司最实用的几支镜头 蔡司镜头》为网友风华三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