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梦 换1个角度看中国·读《论中国》 论中国

——读基辛格《论中国》一书有感

从1971年中国和美国为建交开始进行秘密接触至今,中美在磕磕绊绊之中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交往历程,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基辛格了。不仅破冰之旅由他率团,对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建有非凡之功,而且直至今日始终是一位活跃的政策建言者和中美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为两国之间的对话架设桥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论中国》一书的“看点”很多。比如一本让美国人认识中国的书,现在翻译过来让中国人自己看,本身就很有意思。再比如对中国的文化特质和对外交流政策的剖析。基辛格与中国四代领导人均有亲密交往,对长久以来中国特色的治国理念和外交政策有深刻的体悟,对中国的“独特性”,中国对“势”的重视和运用,中国历史上对周边战略的一贯目标和方法,以及中国对美工作的战略运筹和策略技巧,基辛格均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读这本书,你会觉得这是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可以从中联想到中国几千年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发展处境,以及发展阶段的相似特性;你会发现过去处理国际国内事物的一些方法,在今天依然沿袭着。你也会看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不少独特之处,是其他国家所未曾经历的,中国只有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不仅是600多页的厚度,还因为书中所讲述的主题。整部作品大体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中华民族从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沦落为晚清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以及透过基辛格与中国四代领导人的交往,对中国文化特质和治国理念的深入思考;在第三部分中,基辛格就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本书在我手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要感谢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节,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完它。

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梦 换1个角度看中国·读《论中国》 论中国

一、中国文化

在《论中国》中,基辛格用“独特性”来诠释中国文化。这种独特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说,中国文化没有起点,中国从出场开始面目就模糊不清。盘古开天地到黄帝的神话,让炎黄子孙和“天朝”的存在理所当然,成为1种永恒的状态。即使是秦始皇,也只是统一了中国,开创了新局面而不是新国家。不像美国的历史,有1个明确开端。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人认为历史是衰弱与复兴的循环,或者用一句更加经典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历史观大相庭径,他们认为,历史是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过程。

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过孔夫子也说自己的思想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在他之前的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他只是想重振大同观念。孔子倡导1个等级制社会,认为1个人的首要义务是“恪守本分”。儒家秩序激励人们走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它要求每个人做1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它更强调的是人活在现世的作用,而不是什么来世的救赎。

“独特”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世界观。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始终持有这样的观念:第一,世界不可征服,“试图对不幸远离中国的国家施加影响是不现实的”。这即可理解郑和多次下西洋但并未像哥伦布以及葡萄牙那样去发现新大陆,开辟新的殖民地;第二,中国是块福地,是高人一等的“天朝”。在中国官方记载中,外国到中国觐见皇帝不是为了谈判或谈国事,而是前来领受圣上的教化,使者奉上贡品表明他们对皇帝俯首称臣。而中国派遣的使者不是外交官,而是来自天朝的御史。所以中国古代对待外国的政策通常选择防御。这种政策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修建长城和以夷制夷。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而以夷制夷的策略这是为了分散蛮夷的实力,从而达到驾驭蛮夷的目的。第三,中国文化教化异族。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过多次被异族入侵并统治的历史,但最终都被中国文化所同化。这更让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高看一眼,有很深的的优越感。以至于19世纪大批欧洲国家抵达中国时,中国官员的策略与前朝官员如出一辙:以夷制夷。甚至在毛泽东也多次对外宣布,我们不怕战争,让外国人进入到中国来,最终还是会被我们消灭或者同化掉。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独特”文化更是一度成为了精英阶层苦苦维持的状态以及追求的目标,甚至起到了阻挠或是推进历史发展的作用。比如清朝在保留文化独特性和打开国门的选择中徘徊不已,而鸦片战争中受围困的中国官阶层,在“师夷长技以自强”和让文化自信压倒敌军上无法抉择;最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基辛格看来,则是邓小平采用了放弃文化独特性的举动。仔细想想,承认自己的不足、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意识到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这样的改革绝不仅仅是在经济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文化层面。

基辛格努力让美国人认同中国这种“独特”的文化,我们该如何做到既坚持改革开放,又让自身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发扬光大呢?

二、孙子兵法

基辛格用《孙子兵法》和围棋解释中国领导人的精妙政策,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将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化繁为简,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见识到大国博弈的神奇。

西方人崇尚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这从美国好莱坞的大片中即可窥得一斑。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基辛格认为:中西方这一差异反映在2种文明流行的棋类上。中国人发明了围棋,围棋的下法以战略包围为主。双方最后的输赢往往是微弱的优势。而西方的国际象棋目标就是全胜,目的就是把对方将死。孙子与西方战略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孙子强调心理和政治因素,而不是只谈军事,在孙子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佳上策。

1958年8月,赫鲁晓夫访问北京。在他离开北京三周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以试探美国保卫台湾的承诺坚决到什么程度,也为了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当时美国和苏联正在加紧核备战,而苏联显然比美国有优势,在赫鲁晓夫离开北京之前,毛泽东又诱使他发出了核威胁,致使艾森豪威尔指控是苏联授意毛泽东这么干的。毛主席将赫鲁晓夫当成了棋子,当成了剧本里的1个演员,获得了宣传上的重大胜利,“底气十足”地重回中美大使级会谈。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151/849603531874.html

更多阅读

建筑学角度看房价 从财税的角度看房价与房地产市场(1)

  中国的财税体制正朝向公共财政方向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在避免对房地产依赖过重,从大的宏观背景出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未来应该会怎样   戴盛  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涉及房地产市场的“国四条”;12月16日,中国房

员工心态管理的6堂课 从员工的角度看管理

有人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戏剧性地比喻为“猫”与“鼠”,不少企业天天上演着猫抓老鼠的游戏,笔者把该过程称为“猫”“鼠”博弈。做过十年的职业经理后,笔者到另一家大公司工作,重新从基层的员工做起,能从一个员工的角度看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 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六)

两个月前发表了《经济学的缺环》后,写了五期从合约安排的角度再解释,要给同学们打个基础,然后转到复杂的层面去。不是由浅入深,而是由简单转向复杂。处理湛深的学问我可以势如破竹,视若等闲,但复杂的学问想到就头痛。无奈世界上真的有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 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一)

转述张五常教授的话如下: 从今天起登载的这一系列文章是张五常教授25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文章!  两星期前发表《经济学的缺环》,是自己近年比较重要的学术文章,认为读者不容易明白,说要转换角度再解释。果然,该文在几个网站出现后,说

声明:《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梦 换1个角度看中国·读《论中国》 论中国》为网友云外雁行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