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丙肝临床实践医生调查结果发布,丙肝患者漏诊现象较严重
近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牵头开展的丙肝临床实践全国医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医生对丙肝的筛查意识、院内丙肝患者转诊意识需要提升,不少丙肝患者存在漏诊现象。调查同时显示,医生对丙肝新疗法认知尚未普及,也间接显示普通患者对于丙肝疾病的认识还非常不足。该项调查历时三个月,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的3个全国医疗资源中心之外,调查还覆盖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丙肝病例报告高发省市,以及随机抽取的来自18个省市二三线医院的950名丙肝治疗医生。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指出,近两年随着口服抗丙肝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的出现,丙肝治疗手段取得了革命性的变化,治愈率也大大提高,未来有望通过药物来彻底消除丙肝病毒。但是光有好的药物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首先把丙肝患者找出来。而做好医院内的丙肝患者筛查和转诊路径设计是发现和治疗丙肝患者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升丙肝治愈率的首要前提。
医生的丙肝筛查
和转诊意识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的受访医生认为非肝病或传染/感染专科医生的转诊意识不强;同时丙肝筛查意识方面地区差异较大。87%的受访者认为周围的医生对丙肝筛查意识较强,但中、西部比东部(93%)低,这些都限制了丙肝的早期发现、确诊和治疗。魏来教授指出,丙肝隐匿性强,丙肝患者在发现时往往年龄较大,有不少已经出现肝硬化,增加了治疗难度,降低了治愈率。如果能早期发现丙肝,提早进行治疗,可使大量丙肝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
另外,在医院检测中即便发现了丙肝抗体是阳性的,但是大多数患者没有被告知或指导落实做进一步检查,从而延误诊断与治疗。
魏来教授认为,非病毒性肝炎专科临床工作者应积极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水平,逐步规范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筛查和转诊工作,倡导合理的转诊制度,建立起各科室间的相互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医疗架构,确保在院内不遗漏丙肝患者。
需透析患甲状腺病
不能接受干扰素治疗
对于丙肝治疗,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治疗时间过长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是医生在进行丙肝治疗中遇到的相对突出的难题。对于丙肝,目前国内标准治疗仍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基因1型的患者疗程为1年,基因2、3型患者的疗程为半年。因干扰素或利巴韦林的副作用,临床上有大量对这一方案不适合、不耐受及20%~40%的治疗失败(无应答、病毒突破或复发)的患者。如需要透析、情绪抑郁、甲状腺病、年龄大及严重肝硬化等人群都无法接受干扰素治疗。
魏来教授指出,这些患者,在疾病进展中,没有治疗选择,只能等待新型的丙肝疗法给他们带来治愈的希望。
六成丙肝医生
不熟丙肝新疗法
近些年,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出现在世人面前。新的治疗方案将缩短疗程,治愈率大大提高,而且副作用大大低于干扰素,在国际上已成为标准治疗。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六成的丙肝医生认为未来五年国内的丙肝治疗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对于直接抗病毒药物所知甚少。这一治疗领域治疗理念的高速变化还没有影响到国内。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初步设立目标,计划在2035年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药物治疗消除丙肝。魏来教授认为,及早引入新型口服抗丙肝药,是消除丙肝的一个关键。完善丙肝高危人群筛查机制,合理设计转诊路径,尽早发现丙肝患者,普及广大医生对新型丙肝疗法的认知,医院仍是首要“战场”。
延伸阅读:新加坡22名患者感染丙肝 源头或为静脉注射剂丙肝治疗的新瓶颈 延缓治疗是否合理儿童慢性丙肝治疗方案比较一查出丙肝感染就应开始抗病毒这三件小事整不好容易感染丙肝高危人群警惕“隐匿的杀手”丙肝 及时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