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的开端:范式与起源
与朝鲜的联系和造墓人
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显然十分密切。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弥生人会修建用土冢覆盖的地面坟,这和稍早的朝鲜坟墓十分相似;弥生人还使用铜、铁制成的武器,制作用珠宝装饰的各种装饰品。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些弥生人已经是日本人,但也可以说弥生人是朝鲜人或者朝鲜人的亲戚。
随着稻作农业的传入,日本人口大量增长,可能已经出现剩余产品。这从建造于公元3世纪的巨大坟墓和所发现的许多虽有日本特色却极像朝鲜的大铜钟中可以得到验证。公元3世纪到6世纪的弥生文化被称作古坟时期;有些坟墓(或者是坟墓之上的土冢)被修成很有意思的钥匙孔形。坟的四周环绕着被称为“埴轮”的用以护卫坟墓的黏土塑像,其形象有武士、动物和住宅。这些塑像都很吸引人,但看起来还是比较粗糙。
这些坟墓应该是属于日本贵族专用,而且,和弥生文化发掘出的武器、头盔和铠甲一样,在形制上和朝鲜坟墓极其相似。虽然古坟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在京都和大阪之间(就是后来著名的大和地区),但是,在东京地区和西南的九州岛都发现了古坟遗址。这时候,日本人已经不再像绳文时代那样住在地穴里,而是已经会先在地面打桩基,然后在上面建木构草顶房,或者是将房子建在高出地面的支柱上。在日本人的住宅里,还有与朝鲜人房子很相似的用以储存粮食的谷仓。在最早记载日本情况的中国史书《三国志》中,日本被描述为朝鲜的属地,还提到从朝鲜到日本的交通路线,说日本人以农业和捕鱼为生,非常遵守法律(这很受中国人的赞赏),社会等级森严,人和人之间通过文身显示不同的社会地位。根据中国人的记载,当时的日本有一百多“国”(实际上是氏族),每“国”只有数百户人口,有些由“国王”统治,有些则由“王后”统治。这说明,日本社会曾经是母系社会,这个时候各部落经过合并形成了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父系社会。从古坟中发掘出的“埴轮”人物中,发现了可能在日本社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女祭司的形象。《三国志》告诉我们,日本社会十分重视占卜和祭祀,还说,当时统治日本各“国”(实际上是部族)的是一位类似最高女祭司的终身未嫁的女王,这位女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她死后为她专门建了一座最大的坟墓。
神话般的历史
日本自己的成文记录出现得非常晚,而且,这些最早的日文史书对早期历史的记载很不可靠,甚至前后矛盾。这些早期日文史书就是《古事记》(公元712年)和《日本书纪》(公元720年)。编这两本书的目的看起来是要对当时各种相互矛盾的神话传说进行整合,并赋予当时的统治者家族以可以和中国统治者相媲美的漫长历史渊源。书中开篇叙述了一对神仙兄妹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创造了日本列岛的故事(另一种传说认为日本列岛是水滴从女神长矛滴落到大海形成的),他们还结成夫妇,生出了太阳女神 天照大神。根据两书的描述,后来,天照大神的孙子琼琼杵尊降临人间,同时带来了三件宝物(至今仍然是天皇权力的象征):一面铜镜(象征着太阳)、一把铁剑和一条形似熊爪的用勾玉做成的项链。这三件东西(特别是后两件)与朝鲜新罗早期的坟墓中发现的王权象征物完全一样,说明朝鲜和早期日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后来,琼琼杵尊的孙子从九州北上,征服了奈良附近的低地平原(即畿内地区),并于公元前660年在大和平原建立了日本的第一个国家。不过,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日本人的人口还没有到达日本列岛,他们要再过300多年后才会出现在日本。古代日本人受到中国人的影响,竭力将国家的起源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以增加自己国家的威望和合法性。
琼琼杵尊的孙子征服了畿内,被尊为日本的第一位“皇帝”,并按照中国的惯例尊称他为“神武”(意思是“神圣的武士”)天皇。我们知道,公元5世纪,在畿内地区兴起的国家(它也自称大和国)已经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充到九州岛和本州岛上今天的东京附近。同一个时期,日本人在朝鲜东南部沿海建立(或者是继续占有)了自己的据点,也就是《古事记》中提到的女祭司兼女王卑弥呼(意思是“太阳公主”)在朝鲜所建立的殖民地,不过书中将此事发生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当现代日本人的祖先进入日本诸岛时,岛上(至少在本州岛)的主要居民是与日本人完全不同的“虾夷人”(Ainu,亦译为“阿依努人”)。这些土著居民的身体特征与日本人完全不同,属于高加索人种,面部和体表有较多的毛发,因此常被称作“毛虾夷”。
在日本人从九州岛这个最早的立足之地(因其离朝鲜最近)向北、东方向扩张的过程中,阿依努人和早期从东南亚来的移民的利益受到了侵犯。至少在10万年前,就有来自亚洲的居民迁到日本居住,这些人首先被征服、奴役、同化和驱逐到东部和北部。长期以来,日本人和阿依努人都以京都以北的琵琶湖为界,各据一方。逐渐地,日本人占据了上风,不过,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人和阿依努人进行了通婚(或混种),使得现代日本人毛发普遍比中国人多。中国人对其他民族的人都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将日本人称作“多毛的海上侏儒”,因为日本人通常都比中国人矮小(可能是膳食中蛋白质太少所导致),还因为他们更擅长于海盗等海上活动。中国人最早称日本人为“倭”,意思是“矮人”。阿依努人在本州北部一直居住到日本历史开始的时代。不过,到现在,阿依努人已经成为退缩到位于最北端的北海道的保留区中一个小规模的、不断萎缩的少数民族。
到大约公元200年,日本人不再依赖进口铁器,而能够自己制造铁质工具和武器,于是铁器开始在日本得以广泛推行。铁器的应用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使日本人在与处于技术落后状态的阿依努人竞争时占了上风。古坟时代的日本制陶技术较弥生时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的陶器烧得更彻底,因此也更为实用。日本继续和朝鲜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公元815年编成的一部氏族志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日本贵族宣称自己的祖先来自朝鲜,以此作为自己拥有优越地位的象征。许多朝鲜的工匠、冶金工人、其他技术人员和书吏等都定居日本,还有不少朝鲜人挤进了日本贵族阶层,有的甚至成为统治者。日本和朝鲜两国之间也发生过相互攻伐,日本人主要是想保住甚至扩充自己在朝鲜东南部沿海的据点,不过,到约公元400年,两国之间的武力攻袭行为就逐渐消失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史书关于日本的记载和日本人对自身历史的记载就差不多相一致了,至少在各种事件的大致发生年代上两者的记载大体上相差无几。不过,日本真正的信史要等到400年之后才会出现,也就是在8世纪早期形成的充满神话色彩的、由各种传说混合而成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之后。
日本,还有不少朝鲜人挤进了日本贵族阶层,有的甚至成为统治者。日本和朝鲜两国之间也发生过相互攻伐,日本人主要是想保住甚至扩充自己在朝鲜东南部沿海的据点,不过,到约公元400年,两国之间的武力攻袭行为就逐渐消失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史书关于日本的记载和日本人对自身历史的记载就差不多相一致了,至少在各种事件的大致发生年代上两者的记载大体上相差无几。不过,日本真正的信史要等到400年之后才会出现,也就是在8世纪早期形成的充满神话色彩的、由各种传说混合而成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之后。
氏
我们所能了解得比较清晰的日本是公元5世纪(中国汉朝灭亡之后很长的时间)的日本。这时的日本仍然处于部落社会时期,而且划分成许多由世袭首领统治的、崇拜祖先的“氏”(Uji)。农民、渔民、陶工和一些看起来应该是占卜师的人构成了氏中的下层社会,不过这时候人口中有多少女性还不得而知。一些氏吞并了其他的氏,但它们都属于中国史书中所提到的百余“国”。大和国看起来是大和地区各个不同氏的联盟,这个联盟由大和族首领领导。不过,尽管大和国一直都在征服或同化其他氏族,将它认定为一个“国家”还是有些不太确切的。大和国还建立了一些处于不同地位的新氏,其中最大的两个氏是“臣”(Omi)和“连”(Muraji),他们是从属于王族 “太阳族”的氏,虽不是王族却是国内非常重要的氏。两个氏的首领都是国王委派的,最后他们都成为政府的大臣。当时,大和国王(后来叫皇帝)已经自封为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以增加他(她)的神圣性。
氏的首领和大和国王与中国皇帝一样,都集宗教和政治功能于一身。不过,中国皇帝从来没有宣称自己是神,只是充任那些显然具有政治功能的国家典礼的执行者。这种执行者的角色相当于儒教中的某种世俗领袖,主要处理现实的事务。日本早期的统治者实际上也具备祭司的功能,热衷于在各地兴建或册封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对天照的信仰到这时已经和早前在日本流行的崇拜大自然和自然力的泛灵论结合在一起。世界各地的早期社会都曾经普遍信奉泛灵论,而且,到后来一般都会被更成熟的、建立在经文基础上的宗教所取代。但是,在日本,泛灵论信仰却得以保留,或者与神秘的太阳女神 天照大神的信仰结合在一起。日本山水秀美,风景宜人,因此每位日本人都愿意融入大自然。但是,日本的大自然也有令人畏惧的一面:活火山、偶尔爆发的海啸、经常发生的地震以及每年夏秋时节都会来临的常造成巨大破坏的台风。日本人认为,每座山、每个瀑布、每棵大树甚至每块石头都包含或体现着“神”(Kami)。天皇当然也是神,有时候重要的氏的首领也是神。日本有许多自然美景,这些地方一般都建有供奉地方神的神社。在日本,自然界被认为具备多产的能力。这种观念和中国一样。不过,早在中国文化大量涌入日本之前很久,日本人就已经这样看待大自然了。为了颂扬或敬拜大自然这种仁慈的力量,在日本产生了强调繁殖力重要性的生殖器崇拜和稻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