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
有些孩子、通常是学前儿童喜欢咬、踢其他小朋友,一般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受到挫折或者是好奇,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行为都会为家长和受到攻击的小朋友带去困扰。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采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
■ 安慰受伤的孩子,对攻击者进行冷处理。许多家长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首先关注的是攻击者,这会在无形之中“鼓励”攻击行为。
■ 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告诉孩子咬人、踢人是不对的、是不好的行为。
■ 告诉孩子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索要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通过攻击行为。如果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问题,父母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比如训练孩子说“你把球给我玩一会,好吗?”
有少数孩子,用上述方法家长无法有效地改变他们的攻击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考虑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
欺负人
全世界都有欺负别人的孩子和被人欺负的孩子。欺负是指一个人有意地、反复地伤害另外一个人。常见的欺负方式有打、推、骂、嘲笑和孤立,如果一个人害怕和另一个人在一起,那么对方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称为“欺负”。
对于孩子被人欺负,以下三件事需要家长万分注意和重视:
a.孩子被欺负是一个严重的事件,需要家长的关注和介入,因为单纯依靠孩子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
b.另一方面,孩子本能地认为被人欺负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孩子通常会想尽办法不让家长知道自己被人欺负。
c.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家长感觉孩子被人欺负是孩子无能的表现,他们处理的方式便是把孩子骂一顿“你怎么这么没用!”甚至打一顿。其结果是孩子更加不可能告诉家长,直至悲剧的发生。
所以,对于家长而言,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或者在上学的路上被学校之外的人欺负,以下这些蛛丝马迹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它们通常意味着你的孩子正在受到欺负:
■ 身上有伤痕或是淤青,而孩子的解释又不合理。
■ 经常做恶梦。
■ 自己的东西经常被“丢失”或者损坏。
■ 看不起自己。
■ 不想上学。
■ 没有朋友、不受欢迎。
■ 经常感觉恶心、呕吐、肚子痛。
■ 有发泄行为、攻击行为。
当父母发现上述行为之后,可以和孩子谈一次,但一定要注意技巧,切记不能直接询问“你在学校里是不是被别人欺负了?”可以巧妙地旁敲侧击。这里的关键是让孩子放下被“别人欺负是见不得人”的心理负担,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聊天,然后谈你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如果你自己小时候也被人欺负过,你可以告诉孩子你自己被人欺负的经历;如果你小时候没有被人欺负过,你可以先到网上找一个被人欺负的故事,假装是发生在你身上,然后告诉孩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老爸、老妈小时候也被人欺负过,这并不是一个多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更为关键的是,这样做让孩子感觉父母和他(她)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对立面。
当父母确信孩子被人欺负之后,视情节轻重做不同处理:
如果情节轻微,最佳的做法是给于孩子心理支持。告诉他(她)欺负别人和被人欺负在全世界的学校都有发生,你自己小时候也被别人欺负过,也过来了,没有什么大不了。许多家长对这个建议感到难以接受,因为一般的家长的做法是骂孩子没用,现在反过来要求家长安慰孩子觉得没有道理。实际上,你可以设想如下情景:你在单位受领导欺负,你回家向你的配偶倾诉,你是希望他(她)安慰你,还是希望他(她)大骂你一顿“你怎么这么没用”?大人况且如此何况小孩?
有的家长试图让孩子学武术、跆拳道、散打等等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当然可以一试,但实际效果多半不显著。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回击欺负者,原因很简单,如果他(她)能够或者敢于攻击欺负者,他(她)根本就不会被人欺负了。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缺少朋友的孩子更容易受人欺负。
如果情节严重,家长要出面解决。可以请老师、学校处理,实在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转校。庆幸的是,情节严重的欺负行为发生概率并不很高。
相反,如果你的孩子是欺负别人的人,作为家长你应该:
■ 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欺负行为,告诉他们为什么欺负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 向孩子说明欺负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哪些影响,试图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是什么滋味。
■ 如果还不见效,你可以对他(她)进行模拟欺负,然后询问他(她)被欺负的感受。
■ 教孩子如何用友好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交往,不能只用空洞的原则性的话语,要设计一些具体场景,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
■ 制定规则,告诉孩子如果欺负别人将会得到怎样的惩罚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