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姻家庭与性、爱情问题的学习笔记和思考

关于婚姻家庭与性、爱情问题的学习笔记和思考

序言:

这是阅读了先驱有关的几篇文章和柯仑泰《新妇女论》等资料后所做的笔记提纲,还包含了本人或本人朋友的一些观点。相关问题十分重大而又复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个人和众人的)实际生活具有行动指导意义;限于本人才疏学浅、且慎重起见,难以全面系统论述。

这一笔记力求基本表达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若干相关看法,尝试以此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提纲。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提纲有鲜明的道德性质,并包含着共产主义者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观点,但这决不是一个道德规范文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继续拓展和探讨的。

一、婚姻 -- 家庭

1、家庭,本质上是个人主义经济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根基和本质是其中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其中的婚姻本质上是一种财产契约关系。

“男子拿自己的钱来娶妻子,有抚养妻子的义务,但同时,妻子应为他节约财产,为他服役(她自己以及家人帮着整理家政),为他生育财产继承者;为了不致生私生子(与别的男子生的),所以要严守贞操。妻的通奸,是破坏私有财产经济的均衡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上,规定背叛丈夫的妻子,要受非常残酷的处分,其理由就可以明白了。丈夫对妻子的背叛,在资本主义社会,认为非常随便,原因由于他的这种背叛行为,是不破坏私有家族经济的”(《新妇女论》第十三章)。

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之所以强调家庭,首先就是为了捍卫这种与私有产权制度相适应的家庭财产关系。

2、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生产关系的彻底改变(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而且也是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从家庭消费生活转向社会劳动共同体的集体消费生活)。

想必很多人已在教科书或其他书籍上了解到共产主义创始人对共产主义社会大致轮廓的粗略勾勒: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无货币、无国家、无阶级,三大差别(工农、城乡、脑体)走向消亡。人的一生更是不会局限于某一种职业分工,而是从事多种职业、并参与社会共同文化生活,从而获得个人的

全面自由发展。劳动工作不再成为生活的负累,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从劳动工作中获得乐趣和人生的意义。但我们中却很少有人了解到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体家庭必然走向消亡——婚姻从家庭中解脱出来,真正以爱情和自由结合为基础,摆脱了一切物质文化的顾虑。家庭将完完全全由社会劳动共同体及其附属生活机构取代。

在这种状态中,性生活和感情生活完全属于个人私事,任何公共力量不加以干涉。假设一对男女结为夫妻,如果他们生出孩子,孩子将交给就近的社会公共养育机构,一切养育的物质烦恼都免除掉。按柯仑泰的思想,母性只更多承担两种社会义务:为工人国家-自由共产公社生产新的劳动单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婴儿,并使新生儿度过最初几个月的必要时期(再交给社会共同机构)。大多数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也没有必要知道,因为他们再也不会从父母那里继承私有财产或任何责任义务关系,更将在高度丰裕的物质文化条件以及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主义工作生活中,获得充分发展的各种能力和情感形式。

3、共产主义社会的详细情况是任何人都无法具体预见的,只能勾勒出一个大概轮廓。但是这些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远景,而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工人国家立即就要着手创造条件来实现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就是众所周知的:将工厂、矿井和工业化的农副生产基地等一切生产手段收归国有。

在社会生活方面最重大措施之一就是要立即开始创设使家庭趋于消亡的物质文化条件:建立更多的(全日制的)托儿所和幼儿园、公共洗衣房、公共食堂、集体宿舍等公共设施。当然,应该保证质量优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生活设施的水平,不是像1958年中国大跃进时期的官僚社会主义政权,打肿脸充胖子式地为了赶指标、追求浮夸而不顾一切建立这些设施。这些设施也不简单只是作为减轻家庭生活负担的一种补充(在官僚社会主义社会这些设施却正是加强和巩固家庭生活的附属物),而是力图成为使家庭消亡、被取代的条件之一。

十月革命及其后最初数年,苏俄做出了初步的光辉表率:“(1917年的)革命作了一次英勇的努力以摧毁所谓‘家庭’——即劳苦阶级的妇女在其中如奴隶般从小劳动到死的那种陈腐、令人窒息和停滞的制度。按照计划,家庭作为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小组织,将由一种社会给予关怀和方便的完善制度代替,该制度包括产科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公共食堂、公共洗衣房、急救站、医院、疗养院、体育组织、电影院,等等。家庭的那些有关家务的职能若全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机构来执行,把好几代人都团结起来并使之互相帮助,就会使妇女,因而也就会使一对对爱人,真正摆脱千年桎梏。”(托洛茨基:《被背叛的革命》

第七章第一节《家庭中的热月》)

但是,工人国家及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并不自动意味着个人将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相反,在官僚特权阶层占居上风的情况下还可能意味着家庭束缚的加强和相关社会文化生活的僵化(托洛茨基1936年的著作《被背叛的革命》中——即上述引文所出章节就已详细论述了官僚蜕化的苏联工人国家在家庭方面的反动倒退)。经历过官僚社会主义时代或其残余精神文化影响的人,能够特

别深切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点。

4、家庭的弊端之一。

使大量的劳动(首先是妇女劳动)消耗在非生产的劳动——家务劳动里(特别是厨房工作),造成巨大的社会财富浪费。一个世纪前,柯仑泰用了很多篇幅来说明这一点。其实这个道理在今天很容易明白:只要有足够的技术设备来保证安全和节能,统一计划的管道煤气和公共暖气都要比一家一户地烧煤气要更节约、更环保和更富有效率。

人是最有潜力和最难以估量的生产要素,一旦彻底解除每个人的物质生活顾虑并打破家庭的藩篱、使人们得以享受自由联合的集体劳动生活,从中释放的生产力大概比国家机器和军备经济消亡而产生的可预见的巨大生产力还要巨大得多呢。

5、家庭的弊端之二。

个体家庭使孩子局限于狭小的生活环境,造成狭隘的眼界和视野,这与社会职业分工给人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一致的,而且还更甚,——阶级社会的家庭保障具有专属性,而职业往往会不断变化,所以家庭主义有更稳定的物质根基。由于一个个家庭的分立造成的生活圈狭隘和眼界视野狭隘,极大地抑制了人类创造性、灵感和思想文化的源泉,这其中的代价恐怕是目前远远无法估计的。(我们可以设想,有一天共产社会的公社人在回顾历史时,会对今天我们都局限于各自的极其狭隘的家庭生活并且世世代代地追求家庭的小日子感到非常惊讶)。此外,个体家庭的存在还很有助于滋长孩子的个人利己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越来越社会化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种种不和谐的矛盾。

早期苏俄工人国家在打破家庭、创造社会劳动共同体生活的伟大革命尝试中,已经较深入地认识到了家庭的弊害。(斯大林主义-官僚社会主义的实践使得这些尝试中断,反而使工人国家走上家庭主义膨胀的道路,并使这些重大实践成为鲜为人知的历史经验。)

柯仑泰写道:

“苏维埃共和国希望能使一般做母亲的——女工、农妇——都可以将小孩放在托儿所、幼稚园、婴儿室,让她们安心工作,而不必将子女委诸于乳母。

在苏联,小孩自出生至16岁为止,由上述社教机关,在健全状态中受教师指导与母亲监督(在托儿所中,母亲有值日监督的义务)而成长。为扶育新社会的成员,这种事业,是必要的。在托儿所、婴儿室、幼稚园的道德与生活状态中,培植着共产主义建设中所必要的习性与特质等。被社教机关教育出来的人,比诸于出自孤立的家庭,习惯于利己的幼年生活的人,更适于过劳动的共产主义集团的生活。

革命初期,由托儿所或儿童宫中所养育出来的小孩,和从母亲手中教育出来的娇生惯养的小孩,完全不同,前者极富有集体的习惯,富有‘团体人’的思想。在‘儿童宫’中常见来自个别家庭的新成员,拒绝共同的操作。于是由整个集团包围了这新进者,热心地说服他,像什么我们大家去散步,只有你一个不去,好吗?我们团体轮流劳动,你独自不肯扫除,可以吗?我们这团体大家用功,你一个人搅乱可以吗?他们之间,没有个人的感情,因此一个肥胖的四岁小孩,会很认真地说明:‘我们这里,没有你的或者我的东西,我们这里有的东西,都是大家的。同时大家都要竭力注意爱护团体的所有物。’——这是小儿生活的根本规则;而且相互间,彼此勉励勿损伤‘我们的’财物——‘儿童宫’的财物。”(《新妇女论》第十二章《生活的革命》)

6、家庭的弊端之三。

关于婚姻家庭与性、爱情问题的学习笔记和思考

把女性大半辈子(十多岁或二三十岁结婚后的几十年)都主要局限在狭小无谓的圈子里,从女性自身的个性自由和个人能力发展的角度看就很容易明白这一点。“所谓‘家庭’,”托洛茨基的话极为凝练而深富意味:“——劳苦阶级的妇女在其中如奴隶般从小劳动到死的那种陈腐、令人窒息和停滞的制度”。

实际上直至目前社会也是如此,除了少数有产阶级妇女外,绝大多数劳动阶级包括相当多数中等职业阶层的妇女的主要生活重心都损耗在家庭上了。

7、补充一点。朋友在看过我的提纲后提出“养育孩子并不全是烦恼,更多是幸福,你忘记人是有感情的吗”。

这一点也使我想到曾经有一个与我观点较接近的左青朋友专门反驳过那些以重视亲情为依据的家庭主义者。重视亲情,这其实是大多数年轻的家庭主义者们的最重要理由(老一辈家庭主义者则较多用责任感和生活压力被迫维系它)。

我首先感谢提出质疑的朋友耐心看过了我的这篇笔记。我要提出的回答也正是那位左青朋友提出过的反驳:

但是感情为什么只有局限在私人的、个体家庭的狭小范围内才算幸福呢?

为什么只有对自己的孩子才有特殊的感情(谓之亲情)、对别人的孩子没有同样的感情呢?

为什么只对自己的父母才有特殊的感情(谓之亲情)、对别人的父母没有同样的感情呢?

为什么相当多数人只能把一生中的最大感情(所谓亲情)投注于狭小的家庭,而不是对普天下所有的孩子和父母都有共同的、平等的感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451/890230175715.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成长与性 关于

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性别,与小女有过几次交谈,今天综合留印。1.我从哪儿来的大概每个小孩儿在幼儿时期都会关心自己从哪里来的,在杨杨还没问这个问题时她大概就知道了,因为经常在花园看到挺着大肚子的阿姨在散步,知道阿姨肚子里有

给80后:婚姻原本与爱情无关

婚姻原本与爱情无关——读《社会心理学》摘录作者:(美)斯蒂芬. 弗兰佐此书是社会学、心理学的入门读物,鼓励读者去沉思社会心理学的要素,同时构思他们自己的故事。第12章亲密关系关于烂漫爱情的神话在讨论爱情、浪漫关系之前,有必要

婚姻家庭问题调查 中国婚姻家庭问题论文

中国婚姻家庭问题调查中国婚姻家庭问题严重吗?中国是一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普遍提高了,但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强,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家庭。据调查,在中国的婚姻家庭人群中

声明:《关于婚姻家庭与性、爱情问题的学习笔记和思考》为网友仍瑺恠夢哩見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